小纸船的梦
1一、教学理念
以《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理念,以“培养和提高孩子终身学习和发展音乐的能力”为指导思想,从音乐感受力出发到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以“音乐是听觉艺术理论”为依据,注重养成良好的音乐听觉感知习惯,培养孩子们学习音乐的能力。
2二、教材分析
歌曲《小纸船的梦》以优美委婉的旋律和质朴坦诚的语言,展示了一颗纯真的童心,寄予了孩子美好的憧憬。歌曲旋律线条在乐句之中和乐句之间不断有规律地上下流动,有如波浪的缓缓起伏。运用八分休止分裂节奏贯穿全曲的方式与3/4拍子相结合,让人从中感受到小纸船随波飘荡的韵律,别有情趣和韵味。主歌部分有四个乐句,副歌部分为两个乐句,歌曲的结束显得柔和、朦胧,歌声载着孩子的梦想飘向远方,飞向未来。
3三、学情分析
音乐是听觉艺术。多年来的教学观察发现,四年级的学生往往还未形成良好的音乐听觉感知习惯,对于新歌曲往往不曾细细聆听开口就唱,不太在意歌曲的旋律走向,音高、节奏的变化等,导致所谓的“走音或走调”,以至于无法完整正确地表现歌曲,怕被嘲笑,从而对歌唱表演失去信心。调动音乐感官能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听觉感知习惯,并进一步提出歌唱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从而做到自信有感情地表现歌曲。
4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歌曲情绪,能够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和理想。
过程与方法:2.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主动提出问题,教师协调、点拨,同学帮助,探究合作。
知识与技能:3.能够以良好的歌唱状态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 掌握八分休止分裂节奏型X X X 0 0 X与八度六度的旋律跳进。
5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歌曲,较为准确而生动地表现歌曲。
难点:正确表现八分休止分裂节奏型 X X X 0 0 X 和八度六度的旋律跳进。
6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一、组织教学
1.创设教学情境
师播放小纸船幻灯片和伴奏音乐。
1)生有组织地进教室
2)生聆听音乐,欣赏小纸船幻灯片
2.师手中的小纸船随旋律音高起伏律动。
生感受音乐的律动,也可和老师一起律动。
【活动意图: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多方位感受音乐。】二、导入新课
梦想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梦想吗?“[停顿一下]
“同学们注意到老师手中的小纸船了吗?这是一只梦想之船,它想听听你们有什么梦想?”
生思考并举手说自己的梦想。[三、五个即可]
揭课题
“无论你们有什么梦想,小纸船都会载着我们的梦想前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大家一起说……"师边说边走上讲台出示课题:小纸船的梦
生读课题:小纸船的梦
【活动意图:梦想交流,激发学习欲望,导入新课。】三、新课教学
(一)聆听歌曲
“让我们带着梦想来听听这首歌!”
1.播放歌曲。完整初听,了解歌曲。
“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怎样啊?”(优美、好听……)
“这么美的歌曲,小鱼儿老师也想唱一唱!”
2.范唱第一段(钢琴弹奏)。静听,感受情绪。
“老师唱得如何呀?”(好听、有感情等)
“还想再听老师唱第二段吗?”(想听!)
“那这一遍就要请同学们注意这首歌曲的速度,还可以跟着音乐打拍子!”
[边说边打拍子暗示]
范唱第二段(伴奏音乐)
生聆听感知,随着老师的音乐打起拍子。
“从同学们刚才的表现,老师猜想你们已经知道这首歌曲的拍子了!几拍子啊?”(三拍子)
“速度如何呢?是快速还是中速?”[语速放慢,边说边按两种速度打拍子,让学生分辨歌曲速度。](中速)
【活动意图:教师的范唱循序渐进,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欲望。】
(二)模唱旋律
“同学们想唱这首歌曲吗?”[注意语调]
“让我们发Lv的音来模唱歌曲旋律!”
钢琴完整弹奏,全体学生用lü音模唱全曲。
“同学们觉得歌曲有难度吗?”(歌曲旋律感强,给人感觉不难,所以通常学生会说没有。)
“和老师接唱试试!”
考唱,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
1)请出两三个孩子试唱。
2)初步解决歌曲难点。
相互点评,找出难点:请同学范唱或老师琴声带唱。
重点在副歌部份八度与六度跳进的旋律模唱体验。
【活动意图:不同形式模唱,熟悉旋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同学帮助解决问题,必要时再到老师加入。活动重在发挥孩子们学习的自主性。】
(三)学唱歌曲
“同学们用lv模唱的声音打动了老师,带进歌词唱是不是会更美妙呢?”
1.学唱第一段歌词
1)师完整弹奏第一段,生尝试演唱第一段歌词。
2发现小难点,找同学帮忙,例如:
3)发现大难点
A.八分休止分裂节奏:
XXX00X|XXX00X|
B.八度、六度旋律跳进:
a练习.拍打节奏。
b.打节奏,带上歌词。
c.完整演唱整个乐句。
d.连接上个乐句演唱。
用手的动作带动感受音高变化’必要时请表现好的孩子示范带唱。
4)师再弹第一段,生动而有感情地演唱。
【活动意图:层层递进,突破难点。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才找老师。逐步从学会音乐走向会学音乐。】
自学第二段歌词
1)先分小组学习,发现难点。
2)讨论、交流或请教老师突破难点。
3)自学成果汇报。
小组、评价——两个小组(领、合)——全班
4)接唱结束句
在全体学生演唱完第二段时,师接唱结束句,渲染歌曲的整体情绪。
生聆听,感受结束句所渲染的歌曲情绪[向往地]。
【活动意图:分组自学,培养团结协作和会学音乐的能力。不同层次成果汇报,激发孩子们的表现热情和对梦想的期待。】四、拓展提升
1.叠梦想。播放全曲,师生叠纸船、写下梦想。
2.舞梦想。播放歌曲第一段,舞动“梦想纸船”。
3.展梦想。课题展板,展示“梦想之船”。
“说不定会有,那么一天,我当上了一名歌唱家……”“同学们!谁先来唱一唱你的梦想!”
4.唱梦想。请三、五个孩子唱出自己的梦想,全班一起唱梦想。
【活动意图:通过叠梦想、舞梦想、展梦想以及唱梦想,点燃孩子们内心的小宇宙,将整堂课推向高潮。】五、组织下课
“同学们,让我们驾着理想的船,扬起希望的帆,乘风破浪继续前进吧!”
1.师唱起第二段歌词,“说不定会有,那么一天……”引着学生出课室。
2.同学们随着音乐演唱歌曲并观赏小纸船PPT,依依不舍得离开课室。
【活动意图:在优美的意境和歌声中结束本节音乐课,让歌声回荡在课间的教学楼!】
课题展示板
教学反思
以“常态课堂为落脚点”打造优质音乐课堂
十几年的音乐课改浪潮,轮回着“从内容走向形式,再从形式走向内容”,与其在这两者间平衡取舍,不如反思“如何以常态课堂为落脚点打造音乐优质课 ”,在优质公开课打磨的过程中,反思常态课堂可实施的教学手段和形式,以学生为本,真正为“孩子们终身学习和发展音乐的能力”做研讨,这是最实在和打动人心,也是当下最需要做的事情。
《小纸船的梦》是一节唱歌课,这节课以“常态课堂为落脚点”,打造音乐优质课堂。在确定课题开始到教学设计,经历了课堂实践再设计,再实践再蜕变,并逐渐完善的过程。无论是从理想化的设计到切实的实施,教学环节的块状到流畅;亦或是从教师的不放手到逐渐放手,学生被牵着鼻子走到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等,兜兜转转才发现真正“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是最自然、最舒服的教与学的状态,一点也无须刻意设计,那就是:学生需要什么,想做什么,老师跟着走就对了。
(一)贴紧主题,打开心扉
本节课紧贴单元主题,以“理想为主题”出发,通过“小纸船载着梦想前行”切入课题,展开歌曲学习的过程。在教学情境中多种形式反复聆听感知歌曲,了解歌曲的拍子、速度,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意境,逐步打开学生心扉,让孩子对未来逐步有了美好的憧憬和理想。
(二)学生主体,培养意识
本节课的设计尊重学生的学习欲望,想学生所想。教学设计经历了从“教师预设难点”,走向“学生发现难点、互助解决难点,再到教师引导突破难点。在音乐课堂中努力摸索一条“转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音乐听觉感知习惯,让学生多听多唱,一节课二十多遍的听唱,将整首首歌曲的旋律牢牢注入学生脑海、刻在心里。让他们逐渐懂得学习音乐的方法,培养“聆听歌曲—学习歌曲—表现歌曲”的习惯意识。
(三)反复实践,不断完善
在教学的实践中力求不断提高自己、突破自己,提炼教学语言艺术,深入研讨教材、不断学习,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质的教学方法进行生动有效地教学活动,活跃音乐课堂。更要在反复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并做到“以常态课堂为落脚点打造音乐优质课”,体现音乐教学研讨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发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