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曹刿论战(说课稿)-2024--2025学年 统编版 语文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0 曹刿论战(说课稿)-2024--2025学年 统编版 语文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4 10:3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曹刿论战》说课稿
一、说教材
《曹刿论战》是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是《左传》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战前的一番评论,以及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击退强大齐军的史实。全文重点突出,剪裁得体,人物对话准确生动,要言不烦,传达了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的道理。学习这篇文章,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又可以让学生感受仁人志士身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二、说学情
我班作为毕业班中的普通班,语文基础相对比较差,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因此对曹刿这个人物形象及其意义的把握应循序渐进,有浅入深,适当取舍。
学生对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不太熟悉,所以要补充相关史料帮助学生理清事件来龙去脉。学生对《左传》塑造人物的方法、匠心独运的剪裁也不是很了解,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缺乏深刻的感知,这些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此文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文化自信: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感受古人的政治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语言运用: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章,积累文言词句;能够疏通文义,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理清行文思路;学习课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思维能力:能够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的形象,体会古人的智慧与担当;
审美创造:赏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古代战术思想的精妙之处。
重难点:在对话和行动中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曹刿的“远谋”,感受古人的智慧。
四、说教法学法
采用圈点批注法、朗读法、讨论法等方式;
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能说出中国古代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有哪些吗?
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城濮之战……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曹刿论战》。
接着,介绍长勺之战的发生原因。
(谈话导入,通过“以少胜多”的战役进入课题,穿插介绍长勺之战的历史背景,有助于学生了解“论战”由来,铺设课文情境。)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
作者简介: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始学界推其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
作品简介:《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积累古代文化常识,对史书的体例有所了解。)
目标导学二:把握文言,疏通文意
1.课文朗诵,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得用心。
2.梳理字词,理解文意。
(设计意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语古今意义的差别,培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
目标导学三:疏通文义,整体感知
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2.曹刿是如何评价鲁国的战前准备的?
3.在战争中,曹刿是怎样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4.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设计意图:以问题的形式供学生讨论,合作学习,得出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目标导学四:详细解读,体会“论战”智慧
1.曹刿对战争有哪些论述?你认同吗?
2.课文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这一人物的特点?文中着重刻画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举例说明。
3.有人说,鲁庄公是一个昏君。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结合课文发表你的看法。
4.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就写出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5.以此课文为例,说说《左传》在写人记事上的艺术特色。
(设计意图: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从各个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同时,引导学生掌握史书材料剪裁、详略安排的作用,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目标导学五:课堂小结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的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该文是《左传》中的名篇。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以“战前——战中——战后”为框架,让学生复述来补充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理清文章思路,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便于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