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中国成立:
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三大改造完成:
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导入新课
壹
1
2
3
了解和掌握三大改造的实质和形式、完成的时间,培养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理解历史的能力。(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通过插图和史料,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通过了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认识其原因。(史料证实、历史解释)
通过史料,认识三大改造的意义,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史料证实、家国情怀)
名词解释——什么叫“三大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1953年6月15日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一化三改”
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壹·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
情景再现1:1952年,刘老汉的生活巨变:全村的父老乡亲都动员起来,丈量田地,分牲畜、分农具,干劲儿十足地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让刘国范一家乐开了怀!
回顾所学,是什么事件的发生使刘老汉笑逐颜开?
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农民笑逐颜开。
壹·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
情景再现2:刘老汉在1952年春天的土改中分到了土地,本以为这下能过上好日子了,但是他很快发现单靠自己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自己还没有耕牛,也没钱买种子;后来好容易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有水渠灌溉,长势一直不好;更没想到的是,秋天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欲哭无泪的老汉为了活命,在冬天只得把地卖了,又靠借高利贷和租富农的土地艰难度日。
材料1:下面为土地改革结束后,湖南省贫雇农平均每户占有生产、生活资料情况表。
生产、生活资料 耕地 (亩) 牛 (头) 猪 (头) 犁 (架) 水车 (架) 房屋
(间)
数量 6.98 0.32 0.58 0.62 0.16 3.91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概括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遇到的问题?及其原因?它带来怎样的影响?
问题:①缺乏生产工具、资金;②难以解决水利问题;③难以抵御自然灾害;④能合理利用耕地;⑤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原因:个体农业经济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影响农业整体的发展和工业化建设
壹·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形式:
1951年9月,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并在12月15日,为印发决议草案写了通知,指示全党把农业互助合作当作一件大事去做。”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51年》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壹·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方式:
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三步走”。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合作社
高级农业合作社
一般由几户或十几户组成,共同劳动、分散经营。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和收获的农产品,仍归私人所有,但由于换工互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的集体经济组织。特点是土地入股,耕畜、农具作价入社,由社统一经营,社员集体劳动,劳动产品统一进行分配。
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基本单位是生产队。把劳动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队使用
私有制
公有制
4.阶段:
壹·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完成: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参加合作社农户 占全国农民总数(%) 参加高级生产合作社 占全国农户总数(%)
1.18亿户 96.3 1.0742亿户 87.8
1955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民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合作社农民备齐工具一起劳动
生产合作社使用机械农具
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壹·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把下面的关系按照你的理解进行连线:
土地改革前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地主私有)
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归农民私有)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土地归集体公有)
没收地主土地分
给无地少地农民
农业生产合作社
(方式)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农业合作化的实质?
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情景再现3:刘老汉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啦,可是他又高兴不起来了,原来,刘老汉的大女儿早年进城,开了个手工作坊,资金少,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女儿一家的生活的举步维艰。
想一想: 怎么才能解决刘老汉女儿的问题呢?
在我国工业建设初期,轻工业还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手工业的重要性更为显著。因此,把为国计民生所需要的手工业者组织起来,有计划地指导他们生产,提高生产力,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会起很大的作用。个体手工业经济要经过合作化的道路,逐步改造为集体所有制。
——朱德《把手工业者组织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
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
缝纫社
初级形式的手工业生产小组
中级形式的手
工业供销生产社
高级形式的手
工业生产合作社
由小到大
由低级到高级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方式:
3.结果:
叁·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情景再现4:女儿的手工作坊刚刚好转,刘老汉收到了儿子的来信。
爹,儿子在上海水泥厂过得很郁闷!这水泥厂解放前是一个资本家开的工厂,产量本就不高,现在都解放了,我们的劳动条件还很差,资本家还经常打骂和开除工人兄弟,水泥厂赚的钱也大都被资本家装进了腰包,我们的工资更少的可怜,资本家凭什么还能剥削工人啊?我们都盼着国家能赶快给我们想个办法啊!
怎样才能消灭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压迫?
解放后,资本家凭什么还能剥削工人呢?
水泥厂是资本家的,资本家说的算
把水泥厂变成国家的
那用什么手段才能实现把资本家的工厂收归国有呢?
叁·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背景:
材料1: 上海解放初期,一部分投机商在市场上兴风作浪,牟取暴利。其利用群众对纸币不信任的心理和人民币立足未稳的机会,掀起了一场银元大战,引起市场的物价波动。从5月27日- 6月9日的12天里,银元价格上涨两倍,致使物价上涨247%。这场“银元之战”及其后的“粮棉之战”,都极大地扰乱了上海的经济秩序。
材料2:据统计,1952年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145.1%,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53.5%。工农业产品产量已超过建国前的最高水平。
材料3:1950年上海已有中国实业、中国通商等5家银行宣布公私合营,并称为“新五行”。1951年7月,一家大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正式改组为公私合营性质的银行。
①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
②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力量的增强,公私合营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叁·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2、方式:
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中的“公”指的是国家,“私”指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
概念解释
在公私合营改造中,国家是如何补偿资本家的
3、政策:
赎买政策
赎买政策,即有代价地把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具体做法是: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资本,发给股息,年息为5%。1966年9月,定息年限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国有企业。
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叁·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956年实现公私合营后,“鼎丰真”获得了壮大与发展,成立了“鼎丰真”食品店。
1952年公私合营,末代老板杨福来。在中国餐饮业500强中,全聚德排名为中式正餐之首。
你知道哪些历经改造发展至今的中华老字号
叁·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结果: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
北京西单区13个工业行业157户资本家踊跃地在申请公私合营书上签名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泽东送喜报
叁·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结果:
4、三大改造的完成:
根据下面图表说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时间和实质。
改前 改后
农业 农民土地私有制 集体所有
手工业 手工业者私有 集体所有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家私人所有 国家所有
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 资本主义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6.9% 71.8%
1956年 32.2% 53.49% 7.3% 0 7.1%
中国国民收入(1952——1956)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叁·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结果:
5、三大改造的意义:
结合教材内容,说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一段发言
材料研读
①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北京各界组成献礼报喜队
叁·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结果:
5、三大改造的意义:
结合教材内容,根据材料说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
颇有一些人是“白天敲锣打鼓,晚上痛哭流涕”。有人写“祭厂文”,有人写对联:“多年心血,一旦付诸东流;几声锣鼓,断送万贯家财。”
——马立诚《大突破——新中国私营经济风云录》
1953年春天,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了急躁冒进倾向。很多地方在合作化过程中提信“越多越好、越大越好”,违反了自愿互利的原则,盲目地拆散互助组,多办社、办大社,追求高级形式,过多地搞公共积累,把土地、农具、牲畜公有,甚至把棺木寿材、老羊皮袄也归了社。这种做法严重挫伤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有些地方一冬无人拾粪,无人搞副业,甚至出现卖牲口、砍树、杀猪大吃大喝的现象。
③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局限性)。
课堂小结
三大改造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三大改造的
影响
公私合营
农业合作化:引导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手工业合作化:1956年,90%以上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背景:资本主义工商业是社会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私营工商业出现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方面
概况: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积极性:生产资料的转变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局限性: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的缺点
课堂小结
1.(2024 西藏)1954年,河南安阳的一位村民说:“穷大社变了样,鸡毛也能绕天飞。”于是,村民们纷纷要求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材料相关的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包干到户 D.人民公社化2.(2024 巴中)构建思维导图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小华同学在学习某课时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图中问号处是( )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 D.土地改革
B
B
课堂小结
3.(2024 绵阳)下图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导致“甲-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解放战争的胜利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开展“大跃进”运动
D.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
4.(2024 兰州)湖南雷锋纪念馆介绍:1955年的春天……雷锋工工整整地写了一张入社申请书…… 雷锋坚定地回答:“这些田都是党分给我的,我坚决听党的话,走合作化的道路。”材料反映出雷锋参加了(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C.农业合作化运动 D.包产到户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