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科目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第2课。本课分为两个子目,分别是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和公私合营,子目之间关系密切,呈递进关系,主要讲述了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发生深刻社会变革的历史。在课本位置上,本课不仅承接上一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还为下面学习《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作铺垫,具有良好的过渡作用。在课程设置中,本课以解决刘老汉的烦恼为线索,贯穿三大改造的学习,有助于通过情境体验的方式帮助学生还原历史情境,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国家发展历程普遍怀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同感,并且在先前学习中,已积累了一定的古代史、近代史知识,熟悉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辛,这些为理解三大改造奠定了知识基础。不过三大改造涉及复杂的经济、政治变革,学生在理解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等核心内容时,可能会面临困难,需要教师在此处着重教学。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三大改造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了解“三大改造”,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基于2022年新课标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和掌握三大改造的实质和形式、完成的时间,培养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理解历史的能力。(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插图和史料,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通过了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认识其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史料,认识三大改造的意义,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三大改造的含义、背景、内容、实质和历史意义等基本内容。
五、教学难点 理解三大改造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理解社会制度建立的重要意义。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情境创设法、任务驱动法、多媒体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材料分析、小组交流、情景体验。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先出示近现代三次转变中国社会性质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社会性质分别是如何转变的? 再出示文字材料,名词解释—什么叫“三大改造”。 同学们说得真好!接下来我们就一同学习第5课《三大改造》,了解三大改造是如何建立起社会主义中国的? 【回答】鸦片战争: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三大改造完成: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回答】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以“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导入本课,既复习先前内容,也为学习本课作铺垫。 名词解释,理解三大改造的含义。
(二) 新课讲授 壹·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 【情景再现1】1952年,刘老汉的生活巨变:全村的父老乡亲都动员起来,丈量田地,分牲畜、农具,干劲儿十足地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让刘国范一家乐开了怀!回顾所学是什么事件的发生使刘老汉笑逐颜开? 【情景再现2】刘老汉在1952年春天的土改中分到土地,本以为能过上好日子,但他很快发现单靠自己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自己还没有耕牛,也没钱买种子;后来好容易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有水渠灌溉,长势一直不好;更没想到的是,秋天一场蝗灾竟让他颗粒无收!欲哭无泪的老汉为活命,在冬天只得把地卖了,又靠借高利贷和租富农的土地艰难度日。 并且出示土地改革结束后,湖南省贫雇农平均每户占有生产、生活资料情况表。根据材料和教材,概括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遇到的问题?及其原因?它带来怎样的影响? 【回答】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农民笑逐颜开。 【回答】问题:①缺乏生产工具、资金;②难以解决水利问题;③难以抵御自然灾害;④能合理利用耕地;⑤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回答】原因:个体农业经济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回答】影响农业整体的发展和工业化建设。 情境创设法,还原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并且通过阅读材料、结合教材的方式归纳概括答案,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和历史分析的能力。
2.形式 【引导】出示文字材料。材料中说的是什么解决方式呢? 【回答】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分析法培养学生材料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3.方式 4.阶段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找到对农业进 【回答】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分成哪几个阶段呢? 【引导】出示“三步走”示意图,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分别介绍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 【归纳】通过“三步走”,我国农业从私有制转变成了公有制。 【回答】“三步走”,即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 【1、2、3组代表】分别为大家介绍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 通过示意图,生动形象展示“三步走”,便于理解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5.完成 【引导】通过“三步走”,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了吗?(生答后出示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和历史图片) 【回答】1955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民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知道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
6.实质 出示连线。请大家把下面的关系按照你的理解进行连线。进而提问学生农业合作化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连线题,加深学生记忆
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情景再现3】刘老汉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啦,可是他又高兴不起来了,原来,刘老汉的大女儿早年进城,开了个手工作坊,资金少,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女儿一家的生活的举步维艰。 继续出示文字材料,想一想: 怎么才能解决刘老汉女儿的问题呢? 【回答】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情景再现,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背景。
1.背景 2.方式 3.结果 【提问】出示提纲和历史图片,请学生归纳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方式和结果。 【回答】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回答】方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结果】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有助于学生结合课本找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叁·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情景再现4】女儿的手工作坊刚刚好转,刘老汉收到了儿子的来信:爹,儿子在上海水泥厂过得很郁闷!这水泥厂解放前是一个资本家开的工厂,产量本就不高,现在都解放了,我们的劳动条件还很差,资本家还经常打骂和开除工人兄弟,水泥厂赚的钱也大都被资本家装进了腰包,我们的工资更少的可怜,资本家凭什么还能剥削工人啊?我们都盼着国家能赶快给我们想个办法啊!引导学生回答三个问题: 【回答】水泥厂是资本家的,资本家说的算。 情景再现,有助于理解公私合营历史背景的同时也为这一子目的学习做好铺垫。
问题1:解放后,资本家凭什么还能剥削工人呢? 问题2:怎样才能消灭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压迫? 问题3:那用什么手段才能实现把资本家的工厂收归国有呢? 【回答】把水泥厂变成国家的。
背景 2.方式 3.政策 4.结果 出示两则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材料分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背景。 【提问】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那采用什么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呢? 【讲授】教师对公私合营进行概念解读。在公私合营改造中,国家是如何补偿资本家的 【引导】你知道哪些历经改造发展至今的中华老字号 【讲授】出示历史图片。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回答】①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 ②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力量的增强,公私合营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回答】公私合营。 【回答】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回答】鼎丰真、王老吉、稻香村等等。 知道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历史背景、方式、政策和结果
三大改造的意义 【引导】出示中国国民收入(1952——1956)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和图表。根据下面图表说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时间和实质。 【引导】出示历史图片和材料研读,结合教材内容,说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 【引导】继续出示文字材料,思考三大改造的局限性。 【回答】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回答】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局限性)。 通过图表分析、材料研读等方式,理解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同时也辩证地看待其局限性。
(三) 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深入学习了三大改造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希望同学们能深刻理解三大改造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牢记这段历史,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汲取智慧和力量。 认真听讲并记好笔记。 回顾三大改造的相关内容,理解其对于中国的伟大意义。
九、 随堂练习 4道单项选择(详见配套课件)
十、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