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24 12:4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习近平总书记说:“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与以上表述相符合的是(  )
A.开天辟地 B.生死攸关 C.洗雪前耻 D.伟大转折
2.如表为我国1978﹣1997年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变化,这说明城市经济改革使我国(  )
年份 国有控股企业 集体企业 城乡个体企业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1978 7.6 22.4 0 0
1997 25.5 38.1 17.9 18.5
A.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私有制企业占据经济主导
C.企业越来越多集中于西部 D.市场经济体系已完全形成
3.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发展才是硬道理
C.必须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D.必须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4.“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深刻阐述了(  )
A.拨乱反正的重要性 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D.破除迷信的重要性
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高频词汇,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指引下,各行各业发起了供给侧的改革攻坚战,改革,推动改革,深入推进改革…38年前,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6.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文章中说:“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它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这个“中心工作”是(  )
A.经济建设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平反冤假错案 D.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
7.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之处有(  )
①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提出了发展经济的中心任务
③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四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思想路线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毛泽东思想
9.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B.生产效率的提高
C.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D.经济特区的建立
10.假如你是一位记者,专题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你的报道中不应该出现以下哪个观点(  )
A.主张“以阶级斗争为纲” B.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主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1.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12.邓小平曾指出“建国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负责同志的功过是非,要做出公正的评价。”这一观点(  )
A.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B.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路线
C.表明党完成了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D.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3. 下列有关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
①都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②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路线方针 
③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④会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在实践中得到坚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带领全国人民与时俱进,不断创造新的辉煌。我们从中获得的最深刻的启示: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思想上必须(  )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坚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坚持让一部分人通过劳动先富起来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同时还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15.1950年代,我国中学阶段的外语以俄语为主。1978年以后,英语首次成为高考科目,全民掀起学英语的热潮。此后,以英语为主、多种外语全面发展的外语教育格局日趋形成。由此可见,我国外语教育(  )
A.体现出很大的随意性 B.反映了经济和外交政策变化
C.服务于我国政治制度 D.适应了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
16.下列四张纪念邮票都以党的重要会议为主题,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
B.全面建设——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17.会议以后,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远见,启动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巨轮。他们不唯书,不拘泥于前人的个别结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出发,开创了一条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这次会议(  )
A.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做出工作中心转移的历史性决策
18.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 全党的中心工作。”这主要反映出了我国(  )
A.大规模战争威胁已经不存在 B.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C.城市国有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下列选项中对“伟大转折”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从“左倾思想”转向“实事求是”
C.从“工业优先”转向“农工并重”
D.从“个人崇拜”转向“民主法制”
20.歌曲是时代的缩影,以下歌曲对应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①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②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③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材料二: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及时地、果断地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反映了历史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全会作出的工作中心转移的新战略,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左”倾错误方针。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依据材料一,写出会议上确定的指导方针。大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哪三条路线?
(2)依据材料二,说明为什么要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意义?
22.2024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103周年。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把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摘编自部编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会议在党和国家工作中心上作出的决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的影响。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深圳特区报》头版头条报道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并简述此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②,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展伟大实践的指导思想。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三中①②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成果补充完整。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把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进行探索和尝试,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的道路,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2022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摘编自《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
(5)根据以上四则材料,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答案解析部分
1.D
2.A
3.A
4.B
5.B
6.A
7.D
8.A
9.C
10.A
11.B
12.B
13.A
14.B
15.B
16.B
17.D
18.B
19.C
20.D
21.(1)1978年12月;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看的指导方针;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2)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尊重历史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
(3)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2.(1) 决策: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影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方面开始了拨乱反正工作。
(2) 事件:邓小平南方谈话(或者南方谈话)。
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成果: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 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任写2点即可)
(5) 中学生怎么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等。(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