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分析原因下表来源于《2022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增长7%左右
消除返贫风险4467户18597人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9.74%
A.“一国两制”构想的推行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D.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来
2.“你可知道文汇路五六月份的清晨/肩上忙碌的风和忙碌的人们……”(祝伟涛《文汇东路6号》)咸阳市文汇东路上的西藏民族大学,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在祖国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为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西藏民族大学的创办( )
A.标志着西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为各民族同步富裕奠定了基础
C.有益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3.“它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既发挥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的大国优势,又保证了各少数民族民主管理本民族的事务,从而建立起真正平等的民族关系。”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它”指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利益
C.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D.少数民族的事务不接受中央管辖
4.习近平赴宁夏考察,深入了解当地推进脱贫攻坚情况时,深情嘱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这表明新时代党和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 )
A.重视民族区域自治的完善 B.旨在国家统一大业的实现
C.确保共同富裕的快速实现 D.凸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后,在民族自治地方建立了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比如广播电台基本覆盖少数民族地区,使用了二十五种少数民族语言,并且建立了少数民族语的影视译制中心。材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文化权益 B.推动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
C.真正地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解决了少数民族落后的问题
6.201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运动会设有竞赛项目、表演项目,其中,竞赛项目有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陀螺等共计17项。这反映出国家( )
A.在民族地区开展民主改革 B.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C.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D.对民族地区实施兴边富民
7.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出版了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这一举措意在( )
A.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B.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C.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发展
D.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改造
8.如图是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100元人民币的背面,在钱币的右上角印有汉语拼音、蒙古文字、藏族文字和维吾尔族文字等字样。这些设计理念体现了( )
①我国是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②汉族与少数民族不可分离
③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④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是( )
A.新疆 B.西藏 C.广西 D.内蒙古
10.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下图为20世纪50、60年代发行的部分人民币图案,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国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②实行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
③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反映了我国实行的( )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一国两制”方针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2.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首长均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干部担任,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
A.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B.加快了西部大开发的步伐
C.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D.传承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13.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说明我国重视( )
A.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B.边疆地区的不断开发
C.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 D.边远山区的脱贫攻坚
14.习总书记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国实行了( )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15.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土列尔村建于四川横断山脉上,也称悬崖村,是大范围连片特困地区。2017年政府建成2 556级钢梯以方便村民出行,并逐步实现水电和网络供给,至2020年悬崖村整体脱贫。悬崖村整体脱贫( )
A.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体现 B.保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C.体现对各民族宗教信仰的尊重 D.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16.习总书记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国实行了(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村民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7.2023年4月13日至15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举行了盛大的泼水节系列庆祝活动,西双版纳全州放假5天,而泼水节也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以上材料体现了我国哪一基本的政治制度(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8.根据统计数据,通过大力开发旅游、能源和农牧等优势产业,西藏的GDP从2000年的约20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了2020年的近2000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解决了不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B.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C.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发展
D.实现了西藏自治区经济的领先地位
19.小明同学为班会准备了以下素材。下列各项中比较适合作为本次班会主题的是( )
A.对外开放 B.民族大团结
C.科技文化成就 D.祖国统一
20.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史实和史论,史论就是根据史实得出的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
D.中国于2001年12月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二、材料分析题
21.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国采用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由于成功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保证了中国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二:
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重新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行使主权和治权。 1986年6月,中葡两国在北京就澳门问题举行首轮会谈。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简称《中葡联合声明》),宣布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材料三:台当局前领导人马英九5月8日出席“两岸重开机、疫后新契机”研讨会时表示,台湾不少人天真地以为,中国大陆不会“犯台”,就算“犯台”,美、日一定会出兵驰援。但事实上,美国对台政策一向只是“出售武器,提供情报,协助台湾自卫”。民进党“执政”后,不接受“九二共识”,加上刻意操弄反陆情绪,导致两岸关系恶化。既然蔡英文无法拿出新的方案,那就回到“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识”。
——选编自环球网
(1)根据材料一,说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设计一个表格,归纳香港、澳回归祖国的历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台政策的根本出发点。简述“两岸关系风风雨雨”70多年的主要原因。
(4)综上所述,你认为应该怎样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22.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材料二 1979年以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的人数明显增多。1987年年底,台湾当局放宽居民赴大陆探亲的限制,当年就有3万名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第二年,两岸人员往来就达到40余万人次。1992以后,每年来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均超过百万人次。2008年7月,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大陆赴台旅游民众日益增多。2011年6月28日,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旅游正式启动,两岸民众交往更加密切。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同日,邓小平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指出,“一国两制”这个构想是在中国的实际情况下提出来的,是行得通的,中国是信守自己的诺言的。1985年5月27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互换批准书,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生效。
——摘编自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93)》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在民族地区实行的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被确立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的最早法律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岸关系缓和与发展的进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
(4)试比较材料一、材料三所反映的两项政治制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解析部分
1.C
2.C
3.D
4.D
5.A
6.C
7.A
8.D
9.D
10.B
11.D
12.A
13.A
14.C
15.A
16.B
17.D
18.C
19.B
20.C
21.(1)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2)
回归历程
香港 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在1984年12月19日,中英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香港回归祖国。
澳门 1986年6月,中葡两国在北京就澳门问题举行首轮会谈;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
(3)出发点:维护美国的自身利益;(意近即可)原因: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干涉;“台独”势力的影响等。
(4)坚持“一国两制”;共同奋斗、努力等。
22.(1)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律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1992年,海基会、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2008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等等。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全国人民的支持。
(4)相同点:都以国家统一为前提(服从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都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都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地方都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不同点:社会制度不同;适用地区不同;设置目的不同(一个是解决民族问题,一个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