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自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澳门居民的工作机会发生了显著变化。根据澳门统计暨普查局公布的《澳门统计年鉴》显示,澳门1999年劳动力参与率为64.7%,2018年劳动力参与率为70.9%;1999年失业率为6.4%,2018年失业率为1.8%。这说明( )
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B.“一国两制”取得重大成效
C.两岸关系得到恢复发展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
2.学习历史要懂得分清“历史事实”和“历史观点”,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80年代,一国两制方针被提出。”
C.“港澳回归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里程碑”
D.“20世纪末,党中央实行西部大开发。”
3.“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歌词中的“MACAU”指的是( )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钓鱼岛
4.邓小平指出,中国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如果“一国两制”在安抚港人方面取得成功,这可能甚至有助于减少台湾民众对统一的恐惧。这说明香港回归( )
A.见证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B.实现了祖国统一
C.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示范 D.洗雪了百年耻辱
5.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提到:“我们本不想让香港回归中国,但是后来达不到这样一个目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和中国之间的力量太悬殊了。”据此可知,中国能收回香港的主要原因是( )
A.综合国力增强 B.“一国两制”提出
C.人民群众坚持 D.世界格局变化
6.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20世纪末,香港和澳门先后回归祖国,中央政府在港澳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上述两类地区最大的区别是( )
A.法律体系和对外关系不同 B.享有的自治权限不同
C.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不同 D.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
7. 2022年8月,美国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引发台海危机。对于台湾问题,我们提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由此可见,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C.台湾实行高度自治 D.两岸政治对话的开展
8.不断拓展“一国两制”实践的宽度和广度,提升“一国两制”实践的高度与层次,创造了特色的有效治理模式和“一国两制”实践的成功典范,20世纪“一国两制”的提出成功解决了什么问题( )
A.台湾的统一 B.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C.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 D.香港澳门的回归
9.2016年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经审议表决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香港个别候任议员就职宣誓时公然发表“港独”言论,严重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这说明( )
A.“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国
B.香港在实行“一国两制”时出现偏差
C.“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两制
D.“一国两制”只实行五十年
10.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是( )
①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 香港、澳门回归
③ 中美建交
④ 海基会、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小刚同学在进行大单元复习时设计了思维导图(如图)据此判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
A.和平共处 B.求同存异 C.一国两制 D.平等互利
12.2024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北京开幕。会议指出:“支持香港、澳门发挥自身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港澳的繁荣稳定主要得益于( )
A.“求同存异”方针的应用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C.“一国两制”构想的践行 D.兴办经济特区的正确决策
13.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C.香港澳门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 D.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14.歌曲是时代的缩影,以下歌曲对应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①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②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③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15.以下图片是某班“图说历史”展板的部分展品。据此判断,这张展板的主题是( )
A.民族团结 B.国防建设 C.祖国统一 D.文化繁荣
16.澳门全国政协常委张宗真近日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表示,澳门回归祖国25年以来,社会飞速发展,GDP增长10倍以上。张宗真说,祖国对港澳发展的全力支持,澳门社会各界有目共睹。这说明( )
A.澳门成为亚洲金融中心 B.祖国统一大业胜利完成
C.“一国两制”喜结丰硕成果 D.澳门社会制度发生质的变化
17.据统计,2011年,香港GDP较回归前的1996年增长54%;澳门GDP较2000年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率达12.5%。香港、澳门社会保持稳定,经济更加繁荣,显示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强大生命力。这反映了香港、澳门持续繁荣主要是由于( )
A.制度保障 B.科技创新 C.区位优势 D.改革开放
18.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提道:“我们本不想让香港回归中国,但是后来达不到这样一个目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和中国之间的力量太悬殊了。”据此可知,中国能收回香港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格局变化 B.“一国两制”提出
C.综合国力增强 D.中美建交的影响
19.下图为香港《大公报》1997年某一天的版面。“回归了开新篇”的大字设计是为了强调( )
A.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B.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C.提出“一国两制”方针 D.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
20.设计单元结构示意图,是理解、掌握大单元主题内容的前提。下面这个单元结构示意图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B.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C.完成了新中国的统一大业 D.推动了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二、材料分析题
21.回顾奋斗历程,感受时代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会议。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会上鲜明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各国撇开分歧,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合作,受到了与会各国的赞同。会议最终对各项议题达成一致,形成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邓小平按照求同存异这种新方法的基本要求提出两种具体模式:“一国两制”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在当今这个充满矛盾斗争和“很多疙瘩”的世界,选择和平方式解决争议的好办法、新办法,极具中国特色。
——摘编自何成刚《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丛书》
(1)根据材料一,回答周恩来率代表团出席会议的目的,解释上述方针中“同”和“异”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邓小平用“好办法、新办法”取得的成效。
22.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国采用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由于成功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保证了中国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二:
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重新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行使主权和治权。 1986年6月,中葡两国在北京就澳门问题举行首轮会谈。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简称《中葡联合声明》),宣布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材料三:台当局前领导人马英九5月8日出席“两岸重开机、疫后新契机”研讨会时表示,台湾不少人天真地以为,中国大陆不会“犯台”,就算“犯台”,美、日一定会出兵驰援。但事实上,美国对台政策一向只是“出售武器,提供情报,协助台湾自卫”。民进党“执政”后,不接受“九二共识”,加上刻意操弄反陆情绪,导致两岸关系恶化。既然蔡英文无法拿出新的方案,那就回到“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识”。
——选编自环球网
(1)根据材料一,说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设计一个表格,归纳香港、澳回归祖国的历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台政策的根本出发点。简述“两岸关系风风雨雨”70多年的主要原因。
(4)综上所述,你认为应该怎样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答案解析部分
1.B
2.C
3.C
4.C
5.A
6.D
7.A
8.D
9.A
10.C
11.C
12.C
13.C
14.D
15.C
16.C
17.A
18.C
19.A
20.A
21.(1)目的:积极发展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团结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含义:异:中国还有其他与会各国的制度和国情存在差异;同:与会各国的目的和诉求是一致的,都是要反对殖民主义,要加强团结合作。
(2)成果: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促成香港、澳门的回归。
事例: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让中国的发展惠及世界。
22.(1)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2)
回归历程
香港 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在1984年12月19日,中英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香港回归祖国。
澳门 1986年6月,中葡两国在北京就澳门问题举行首轮会谈;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
(3)出发点:维护美国的自身利益;(意近即可)原因: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干涉;“台独”势力的影响等。
(4)坚持“一国两制”;共同奋斗、努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