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二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开学考练习化学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十二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开学考练习化学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2-24 14:4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十二中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开学考练习
化 学 2025.2
本试卷共 7 页,100 分。考试时长 6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
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 14 题,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我国科学家在能源利用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下列对各成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选项 成果 能源利用分析
A 提出了“解耦式”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新策略 电解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刷新了全钙钛矿光伏电池光电转化效率世界纪录 光伏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发射了用 N2O4 和偏二甲肼(C2H8N2)作火箭推进剂 推进剂的化学能最终转化为
C
的神州十八号载人飞船 飞船的动能
取 得 了 秸 秆 等 生 物 质 催 化 转 化 制 乙 二 醇 有望降低煤炭和石油的消耗,
D
(HOCH2CH2OH)技术的中试成功 减少碳排放
2.下列说法与盐类的水解无.关.的是
A.使用明矾做净水剂
B.加热 MgCl2 溶液得到 Mg(OH)Cl
. ﹣ C BaSO4 在 0.01 mol·L 1 H2SO4中比在等体积的水中溶解的少
D.沸水中滴加饱和 FeCl3溶液制备 Fe(OH)3胶体
3.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不.相.符.的是
电解
A.用 CuCl2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发光:CuCl2 ==== 2+ Cu + 2Cl
B.测得 0.1 mol·L 1
+
氨水的 pH 为 11:NH 3·H2O NH4 + OH
电解
C.电解饱和食盐水生产烧碱:2NaCl + 2H2O ==== 2NaOH + H2↑+ Cl2↑
D.向 AgCl 固体中加入 Na2S 溶液,产生黑色沉淀:2AgCl(s) + S2 (aq) === Ag2S(s) + 2Cl (aq)
4.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
A. 由水电离的 c(H+ = + ) 10 12 mol·L-1 的溶液中:Na 、NH4 、Cl 、K
- -
B. 无色溶液中:Na+、Fe2+、MnO4 、NO3
+ -
C. pH=14 的溶液中:K 、Na+、 2- CO 3 、Cl

D. 含有 I 的溶液中: +、 +、 - 2- H Ag NO3、SO4
1 / 7
5. 已知短周期元素 X、Y、Z、M、Q 和 R 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
示,其中 Y 最高化合价为+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酸性:H2QO4<HRO B. 离子半径:M3-<Y3+<X2+
C. M 的氢化物是弱电解质 D. 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具有两性
6.苯( )与浓硝酸、浓硫酸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中间体到产物,从产物稳定性的角度有利于得到产物Ⅱ
B.M 生成 X 的反应,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
C.对于苯生成 Y 的反应,浓 H2SO4作催化剂
D.生成 X 的反应速率大于生成 Y 的反应速率
7. 下面有关 pH 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向水中加入少量 Na2O2 固体,pH 减小
B.向 CuSO4溶液中通入 H2S 气体后静置,上层清液的 pH 增大
C.向氯水中通入 SO2 气体至溶液褪色,溶液的 pH 增大
D.把一端缠有铜丝的铁钉放入热的 NaCl 与琼脂的混合液,铜丝附近溶液的 pH 增大
8.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夹持装置略)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实验 探究压强对化学平衡 测定中和反应 比较 AgCl 和 Ag2S 的
铁制品表面镀铜
目的 的影响 的反应热 溶解度大小
操作
或装置
2 / 7
9.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g) + O2 (g) 2NO2(g) 。起始时 NO 和 O2 的物
质的量之比为 2∶1。在不同压强下(p1、p2)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 NO 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
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的 H<0
B.压强:p1>p2
C.正反应速率:y 点>x 点
D.化学平衡常数:y 点>x 点
10.下列依据相关数据作出的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A.依据一元弱酸的 Ka,可推断它们同温度同浓度稀溶液的 pH 大小
B.依据 Ksp[Fe(OH)3] Ksp[Mg(OH)2],推测通过调节溶液 pH 能除去 Mg2+中少量 Fe3+
C.依据 Ka(HClO)> (H2CO3),推断 HClO 能和 Na2CO3反应产生 CO2 2
D.依据反应 MnO2 + 4HCl === MnCl2 + Cl2 + 2H2O 的 K = 4 × 10-5,推测向 MnCl2 溶液中通入
Cl2 能生成 MnO2
11.用石墨电极电解 KHCO3溶液,得到有机产物的法拉第效率随电压的变化如图所示。
X(生成产物 X所需的电量)已知:法拉第效率= ×100%
(电解过程中通过的总电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H4、C2H4、HCOO 均在电解池的阴极产生
B.产生 CH4 的电极反应为:10HCO 3 + 8e === CH4↑
+ 9CO 2 3 + 3H2O
C.当电解电压为 U1 V 时,阴极的主要产物为 HCOO
D.当电解电压为 U2 V 时,电解生成的 C2H4 和 HCO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12.CO2 催化加氢制甲醇,在减少 CO2 排放的同时实现了 CO2的资源化,该反应可表示为:
CO2(g) + 3H2(g) CH3OH(g) + H2O(g)
保持起始反应物 n(H2):n(CO2)=3:1,T=250℃时
x(CH3OH)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和 p=5×105 Pa 时
x(CH3O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
已知:x(CH3OH)表示平.衡.体.系.中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 / 7
A.该反应 ΔH>0
B.a、b 交点处化学平衡常数值相同
C.当 p=5×105 Pa,T=230℃时,达平衡后 x(CH3OH)<0.05
D.当 x(CH3OH)=0.10 时,H2 的平衡转化率约为 33%
13. 常温下,以酚酞为指示剂,用 0.1000 mol L-1的 NaOH 溶液滴定 20.00 mL 未知浓度的 H2A 溶
液。溶液 pH 和微粒分布系数 δ 随滴加 NaOH 溶液体积 V(NaOH)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0 0
a 管 b 管
c(A2-- - )
已知:A2 的分布系数 δ(A2 ) =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H2A)+c(HA )+c(A )
- - -
A. 二元酸 H + + 22A 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2A H + HA ,HA H + A

B. 常温下 HA 的电离平衡常数 K= 10-5
- - -
C. 当 V(NaOH) = 20.00 mL 时,有 c(Na+ ) > c(HA ) > c(A2 ) > c(OH )
D. 盛装 NaOH 溶液的滴定管为 a 管,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会造成测定结果
偏低
14. 实验小组欲探究 Cu2+对 Mg 和 H2O 反应的影响。20 s 时,分别向 pH 和 c(Cl-)均相同的①
KCl-CuCl2 溶液和②KCl-HCl 溶液中加入相同的镁条,记录实验现象如下表,同时测定溶液 pH
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
4 /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0~40 s,①比②生成气泡快,是由于①中形成了
原电池
B. 40~80 s,①中 pH 增大比②缓慢,原因是①中生成
气体消耗的 H+较②少
C. 80~160 s,①中 pH 迅速增大,原因是 Mg 与水反
应使得 c(OH-)增大
D. 160 s 以后,①②的 pH 均保持稳定,原因是体系中存在Mg(OH) (s) Mg2+2 (aq)+2OH-(aq)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 3 题,共 58 分。
15.(16 分)X、Y、Z、M、Q、R 均为周期表中前 20 号元素,其原子半径与主要化合价的关系如
右图所示。
(1)已知 X 位于第一周期,则 Q2Y2电子式为 。
(2)比较 Y 和 Z 的气态氢化物,更稳定的是
(填化学式)。
(3)R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4)MY2气体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消毒剂,实验室常用 H2SO4酸化的 QMY3和 X2Y2制备,写出
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
(5)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简单离子半径:M > R2+ > Q+
b. 由 X、Y、Z 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可能含离子键
c. Z 与 M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为强酸
- -
(6)M 的单质通入淀粉-KI 溶液,溶液变蓝,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比较 I 和 Cl 还
原性更强的是 (填离子符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原因 。
5 / 7
16.(22 分)以银锰精矿(主要含 Ag2S、MnS、FeS2)和氧化锰矿(主要含 MnO2)为原料联合
提取银、锰和 MnO2 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如下。
已知:i: Ksp(MnS) = 2.5 × 10-13 Ksp(Ag -50 2S) = 1.3 × 10 ;
ii:酸性条件下,MnO 的氧化性强于 Fe3+2 ;
iii:该工艺条件下,MnO2与 H2SO4 不反应。
(1)“浸锰”过程使矿石中的锰元素浸出,同时去除 FeS2,有利于后续银的浸出。
① 写出“浸锰”过程中 MnS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 “浸锰”过程中 MnS 溶解而 Ag2S 不溶解的原因是 。
③ 在 H2SO4 溶液中,银锰精矿中的 FeS2 和氧化锰矿中的 MnO2 发生反应,则浸锰液中主要的阳
离子有 。
-
(2)“浸银”时,使用过量 FeCl3、HCl 和 CaCl2 的混合液作为浸出剂,将 Ag2S 中的银以[AgCl2]
形式浸出。
① 将“浸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 Fe3+ - + Ag2S + □ □ + 2[AgCl2] + S
-
② 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浸出剂中 Cl 、H+的作用: 。
(3)“沉银”过程中需要过量的铁粉作为还原剂。
① 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 。
② 一定温度下,Ag 的沉淀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右图所示。解释 t 分
钟后 Ag 的沉淀率逐渐减小的原因: 。
(4)“沉锰”:
①“沉锰”过程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 “沉锰”过程在pH为 7.0 条件下充分进行,反应相同时间内,温度
对锰沉淀率的影响关系如图所示。解释在 20~60 ℃范围内锰沉淀率
先增大后减小的原因 。
(5) 电解 MnSO4溶液提取 Mn 以及 MnO2,写出在阳极获取 MnO2的
电极方程式 。
6 / 7
17.(20 分)对比 CuSO4与还原性盐溶液的反应,探究沉淀反应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编号 溶液 A 现象
a NaI 溶液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变为棕黄色
b Na2S 溶液 生成大量黑色沉淀
c Na2SO3 溶液 溶液变为绿色,逐渐产生棕黄色沉淀
已知:Cu+(aq)不稳定,达到一定浓度时会歧化为 Cu和 Cu2+;+1价铜的沉淀或配离子较稳定,如
CuI(白色)、[CuCl ]2–3 (溶液显棕黄色)等。
(1)证实 a 中有 I2 生成:取 a 的上清液,滴加 ,溶液变蓝。a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是 。
(2)用化学用语解释 Na2S 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确定 b 中黑色沉淀成分:根据 CuS
和 Cu2S 的晶体结构不同,进行 X 射线衍射实验,所得谱图表明,黑色粉末含 CuS,不含 Cu2S。
( 2 2 3)经检测c的棕黄色沉淀中含Cu+、Cu2+、SO3 ,不含SO4 。
实验 1
实验 2
①证实棕黄色沉淀中有 S O 2-3 的实验现象是 。
②对比实验 1 和 实验 2 ,解释实验 2 中未出现红色固体的原因是 。
③已排除空气的影响。实验 2 中“静置,逐渐出现的白色浑浊”是 ( 填化学式),
实验 2 证实棕黄色沉淀中含 Cu2+的理由是 。
(4)已知相同条件时还原性:S2– >SO2 3 > I
–,但 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中未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推测沉淀反应对 Cu2+的氧化性有影响,基于半反应 Cu2+ + e– Cu+进行分析。
①a 中加入 NaI, ,使该半反应正向进行的趋势增大,Cu2+的氧化性增强。
②解释 b 中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因: ,使半反应正向进行的趋势减小,
Cu2+氧化性减弱。
③总结:基于上述半反应分析,氧化剂的氧化性变化的一般规律是 。
7 / 7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