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马说 预习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3 马说 预习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4 14:4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马说
一、基础知识
1、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2、“说”和“序”的区别
“说”是古代表议论的一种文体,注重文采,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说”奇巧而言辩。古代的“序”,是为送别亲友而写的,内容多为颂赞勉励之辞。韩愈扩大了赠序的内容,不仅一般地叙友谊,话别情,而且述主张,议时事,咏怀抱,劝德行等。“序”恳切而意长。
3、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骈死( pián ) 槽枥( lì )
祗( zhǐ ) 外见( xiàn )
2.通假字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袛(只)”,只、仅)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饲”,喂)
(3)才美不外见(同“现”)
3.一词多义
(1)常
①千里马常有(常常,经常)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普通的,凡庸的)
(2)以
①不以千里称也(介词,凭借)
②策之不以其道(介词,按照)
(3)而
①而伯乐不常有(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②执策而临之(连词,表示修饰)
(4)其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指代千里马)
②其真无马邪(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5)之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助词,的)
②马之千里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③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指千里马)
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4.古今异义
(1)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古义:这,这样;今义:对;正确(跟“非”相对)】
(2)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3)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疑问代词,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怎么”;今义:平安,安全)
5.词类活用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作动词,日行千里)
(2)才美不外见 (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素质)
(3)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用马鞭驱赶)
(4)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让……竭尽)
6.文言句式
(1)倒装句: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祗于奴隶人之手辱”)
②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千里之马”)
(2)判断句:其真不知马也 (“……也”,表判断)
(3)省略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也”前省略了宾语“之”)
二、知识小练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相马(xiànɡ) 骈死(pián)
B.粟(lì) 槽枥(cáo lì)
C.食马者(shí) 执策(cè)
D.才美不外见(jiàn) 邪(yé)
2.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zhǐ) B.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hí) D.其真无马邪(yé)
3.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如临大敌 B.临阵磨枪 C.身临其境 D.临别赠言
4.下列句子省略宾语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的《马说》通篇说的是马,其实论的是人事,用的是借物寓意的手法。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杂说》共四篇,《马说》是第四篇。韩愈,字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D.《马说》是一篇论说文,以千里马寓人才,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6.下面句中加粗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
C.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D.袛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
7.下面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只是
B.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吃一顿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等同,一样
D.才美不外见 外见:外面看不见
8.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的_________家、_________家、_________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_________并称为“韩柳”。
(2)“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_________、_________;宋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是一种文体,可以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_,但都是为了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B.有误,“粟”应读“sù”;C.有误,“食马者的“食”应读“sì”;D.有误,“才美不外见”的“见”应读“xiàn”。故选A。
2.答案:C
解析:C项,“食”同“饲”,应读sì。
3.答案:A
解析:“执策而临之”的“临”是“面对”的意思。A.临:面临。B.临:将要。C.临:到。D.临:将要。故选A。
4.答案:C
解析::应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也”。
5.答案:C
解析:C.有误,韩愈,字退之。故选C。
6.答案:C
解析:A.不同,能力/能够;B.不同,难道/代词,指千里马;C.相同,有时;D.不同,助词,的/代词,老师传授的知识。故选C。
7.答案:D
解析:D.有误,句意: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见:同“现”,表现、显现;外见:表现在外面。
8.答案:(1)韩愈 唐 文学 思想 教育 柳宗元
(2)韩愈 柳宗元 苏洵 苏轼 苏辙 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3)记叙 议论 说明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