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主题迁移阅读 专题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主题迁移阅读 专题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4 15:0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主题迁移阅读 专题练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下册
赵子龙单骑救主
罗贯中
①赵云插剑提枪,复杀入重围,回顾手下从骑,已没一人,只剩得孤身。云并无半点退心,只顾往来寻觅,但逢百姓,便问糜(mí)夫人消息。忽一人指曰:“夫人抱着孩儿,左腿上着了枪,行走不得,只在前面墙缺内坐地。”
②赵云听了,连忙追寻。只见一个人家,被火烧坏土墙,糜夫人抱着阿斗,坐于墙下枯井之傍啼哭。云急下马伏地而拜。夫人曰:“妾得见将军,阿斗有命矣。望将军可怜他父亲飘荡半世,只有这点骨血。将军可护持此子,教他得见父面,妾死无恨!”云曰:“夫人受难,云之罪也。不必多言,请夫人上马。云自步行死战,保夫人透出重围。”糜夫人曰:“不可!将军岂可无马!此子全赖将军保护。妾已重伤,死何足惜!望将军速抱此子前去,勿以妾为累也。”乃将阿斗递与赵云曰:“此子性命全在将军身上!”
③赵云三回五次请夫人上马,夫人只不肯上马。四边喊声又起。云厉声曰:“夫人不听吾言,追军若至,为之奈何?”糜夫人乃弃阿斗于地,翻身投入枯井中而死。
④赵云见夫人已死,恐曹军盗尸,便将土墙推倒,掩盖枯井。掩讫(qì),解开勒甲绦(tāo),放下掩心镜,将阿斗抱护在怀,绰枪上马。早有一将,引一队步军至,乃曹洪部将晏明也,持三尖两刃刀来战赵云。不三合,被赵云一枪刺倒,杀散众军,冲开一条路。
⑤正走间,前面又一支军马拦路。当先一员大将,旗号分明,大书“河间张郃(hé)”。云更不答话,挺枪便战。约十余合,云不敢恋战,夺路而走。背后张郃赶来,云加鞭而行,不想趷跶(gē da)一声,连马和人,颠入土坑之内。张郃挺枪来刺,忽然一道红光,从土坑中滚起,那匹马凭空一跃,跳出坑外。后人有诗曰:“红光罩体困龙飞,征马冲开长坂(bǎn)围。四十二年真命主,将军因得显神威。”张郃见了,大惊而退。
⑥赵云纵马正走,背后忽有二将大叫:“赵云休走!”前面又有二将,使两般军器,截住去路。赵云力战四将,曹军一齐拥至。云乃拔青红(gāng)剑乱砍,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杀退众军将,直透重围。
⑦却说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一将,所到之处,威不可当,急问左右是谁。曹洪飞马下山大叫曰:“军中战将可留姓名!”云应声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曹洪回报曹操。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遂令飞马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因此赵云得脱此难。
⑧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shuò)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后人有诗曰:“____________,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文章有删减)
1.(词语理解、内容理解)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语文园地知识点)[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A.“只在前面墙缺内坐地”中的“墙缺”,联系上下文可以猜测指“破损的土墙”。
B.“勒甲绦”“掩心镜”虽难理解,但不影响阅读,只需知道和穿戴的衣物有关即可。
C.根据文章内容可以得知糜夫人最终没有被赵子龙一起救出去是因为她被敌军杀害了。
D.根据曹洪下山询问姓名可以猜测出,上文中“左右”的意思是指“身边侍候的人”。
2.(内容理解)请你分析赵云和曹操是敌对方,但曹操为什么不让手下杀赵云?
3.挑战题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从下面四句诗中找出描写赵云的诗句填在第⑧段的横线上。
运筹决算有神功 血染征袍透甲红 长坂桥边怒气腾 势若困龙石上蟠
4.(人物形象)请根据以下电视剧中的画面描述,分析赵云这一人物形象。[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画面一:赵云好不容易杀出重围,却为寻找糜夫人和阿斗再入重围。
画面二:赵云衣袍上染满鲜血,四周皆是乌压压的敌军。
①……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②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5.读完短文,可以推断出刘姥姥这一人物的身份是( )。
A.封建大家长 B.农家妇女 C.孝顺的当家媳妇 D.娇弱的千金大小姐
6.语文要素 联系上下文可知,加点词“发怔”的意思是 。
7.仿照示例,选取文中的另外一个人物,从“笑”中分析其人物形象。
例:从史湘云“一口茶都喷出来”中可以看出,她性格率直,大大咧咧。
8.“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忙拉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要错了,我们就笑话呢。’”这句话出现在短文的前文中,用“ ”画出与之相呼应的句子,并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凤姐这样做是为了博贾母一笑,突出了凤姐对贾母的讨好。( )
(2)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富贵人家希望来讨些好处的穷亲戚尽快适应规矩。( )
醉打蒋门神
武松一路喝酒,喝到快活林,明明只有五分酒意,却装成十分醉。见一个高大的汉子在槐树下乘凉,猜想这就是蒋门神。
武松用了打草惊蛇的法子,东倒西歪地先进了客店,嚷嚷着:“店家过来!”酒保跑过来:“客官有什么吩咐?”武松说:“我问你,你家主人姓什么?”“娃蒋。”武松说:“为何不姓李?”过了一会儿,武松说:“叫那妇人下来,伴我喝酒。”酒保说:“那是老板娘。”武松说:“即便是老板娘,陪我喝酒有什么关系?”柜台后面的老板娘火了:“你这该死的贼!”武松提起老板娘,“扑通”一声丢进大酒缸里。几个酒保过来,也被武松扔进了酒缸里。一个酒保跑去叫来了蒋门神,蒋门神吃了一惊,大步赶过来。武松迎上去,举起两个拳头在蒋门神面前晃了晃,忽然转身就走。蒋门神大怒,正要追赶,没提防武松回转身起左脚踢中蒋门神的小肚子,疼得蒋门神蹲下去,紧接着武松的右脚又起,踢在对方额角,蒋门神往后便倒。这一招有讲究,叫“玉环步,鸳鸯脚”。武松踩住蒋门神,一顿重拳,打得蒋门神连声求饶。武松教训了他一顿:“你把抢来的客店还给人家,今天就离开快活林,再不许回来!”
快活林酒店又归还给了施恩。
9.“打草惊蛇”的意思是 ,在本文中是指 。
10.短文开头写武松“明明只有五分酒意,却装成十分醉”的目的是 。
11.武松打蒋门神是因为( )
A.武松听说蒋门神武艺高强,想试一试蒋门神的身手。
B.蒋门神抢了别人的酒店,武松打抱不平。
12.短文表现了武松怎样的性格特点?从哪些情节可以看出来?
13.请你再写出两个《水浒传》中的故事。
真假美猴王
吴承恩
①这行者与沙僧拜辞了菩萨,二人同驾云而去。不多时,果见花果山,按下云头,二人洞外细看,果见一个行者,与群猴饮酒作乐,模样与大圣无异。
②这大圣怒发,一撒手,撇了沙和尚,掣铁棒上前骂道:“你是何等妖邪,敢变我的相貌,敢占我的儿孙,擅居吾仙洞,擅作这威福!”那行者见了,公然不答,也使铁棒来迎。二行者在一处,果是不分真假。沙僧在旁,不敢下手,见他们战此一场,诚然难认真假,欲待拔刀相助,又恐伤了真的。
③看那两个行者,飞云奔雾,打上西天。他两个在那半空里,扯扯拉拉,且行且斗,直嚷至大西天灵鹫仙山雷音宝刹之外。早见那四大菩萨、八大金刚等诸大圣众,都到七宝莲台之下,各听如来说法。大众举目看之,果是两个行者,吆天喝地,打至雷音胜境。慌得那八大金刚上前挡住道:“汝等欲往那里去?”
④这大圣道:“妖精变作我的模样,欲至宝莲台下,烦如来为我辨个虚实也。”众金刚抵挡不住,直嚷至台下,跪于佛祖之前,拜告道:“弟子保护唐僧,来造宝山,求取真经,一路上炼魔缚怪,不知费了多少精神。前至中途,偶遇强徒劫掳,委是弟子二次打伤几人,师父怪我赶回,不容同拜如来金身。弟子无奈,只得投奔南海,见观音诉苦。不期这个妖精,假变弟子声音、相貌,将师父打倒,把行李抢去。”大众听他两张口一样声俱说一遍,众亦莫辨,惟如来则通知之,正欲道破,忽见南下彩云之间,来了观音,参拜我佛。
⑤我佛合掌道:“观音尊者,你看那两个行者,谁是真假?”菩萨道:“前日在弟子荒境,委不能辨。特来拜告如来,千万与他辨明辨明。”如来笑道:“汝等法力广大,只能普阅周天之事,不能遍识周天之物,亦不能广会周天之种类也。”菩萨又请示周天种类。如来才道:“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赢、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赢、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像同音者,六耳猕猴也。”
⑥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像,胆战心惊,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
⑦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像,是一个六耳猕猴。
(文章有删减)
14.请你结合所学,猜测下面词语意思解释有误的是( )[语文要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A.第②段中“掣铁棒上前骂道”中的“掣”字联系上下文猜测是“丢下”的意思。
B.第③段中“汝等欲往那里去”中的“汝”和“吾”一样,都是表示人称。
C.第④段中“不期这个妖精”中的“不期”结合语境可以猜测是“不料”的意思。
D.第⑤段中“委不能辨”中的“委”可联系“委实”猜测是“确实”的意思。
15.下面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假美猴王要代替真美猴王去西天取经。 B.沙僧拔刀相助,不小心伤了真美猴王。
C.最后观音菩萨用金钵盂盖住了六耳猕猴。 D.如来辨别出了假美猴王的真实身份。
16.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 真假美猴王
人物 真美猴王:孙悟空 假美猴王:(1)
性格特征 真美猴王:(2)
17.读完这篇文章,你更喜欢真美猴王还是假美猴王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关云长义释曹操——《三国演义》(节选)
①正行间,军士禀报:“前面有两条路,请问丞相从哪条路去?”曹操命人上山观望,回报:“小路山边有几处烟火,大路并无动静。”曹操道:“诸葛亮足智多谋,故意让人在小路烧烟,使我军不敢从这条山路走,他却伏兵大路等着。我偏不中他计!”于是让前军走华容道小路。
②行数里,曹操在马上扬鞭大笑。众将问:“丞相为何又大笑?”曹操道:“都说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依我看到底是无能之辈。如在此地伏下一军,我们都得束手就擒。”话未说完,一声炮响,为首大将关云长,截住去路。曹军见了,失魂落魄。曹操道:“到这地步,只得决一死战!”众将道:“纵使人不怕,马力已竭,岂能再战?”程昱道:“素闻关云长恩怨分明,信义卓著。丞相旧日对他有恩,今日亲自去求,可脱此难。”
③曹操见说得有理,即纵马向前,向云长施礼道:“将军别来无恙!”云长也欠身答道:“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曹操道:“曹操兵败势危,走投无路,望将军以昔日情谊为重。”云长道:“丞相厚恩,关某当日斩颜良、诛文丑,已经奉报。今日之事,不敢以私废公。”曹操道:“过五关斩六将之事,将军可还记得?”云长是个义重如山的人,想起曹操当日许多恩义,又想起过五关斩六将之事,如何不动心?于是勒回马头,吩咐军士四散摆开。曹操急忙与众将过去。
④关云长放了曹操,引军自回。孔明举杯相迎道:“将军立了盖世之功,可喜可贺!”云长道:“关某无能,特来领死!”孔明道:“想是云长念曹操昔日之恩,故意放了。既有军令状在此,不得不按军法。”于是让武士推出斩首。刘备连忙劝住,让关羽日后将功赎罪。孔明方才饶了。
18.曹操为何弃大道而走华容道小路?用“________”画出曹操选择走华容道小路原因的句子。
19.文中写到曹操扬鞭大笑,为什么而笑?结果怎样?
20.关云长放走曹操的主要原因是
21.都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你认为他之前会算到关云长因为义重如山而放走曹操吗?借助文中的相关信息或联系原著,表达你的观点。
参考答案
1.C 2.因为曹操见识到赵云力敌众人的武力以及威不可挡的气势,想要将他活捉,收服他做自己的部下。 3.血染征袍透甲红 4.画面一中的“再入重围”可以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赵云的不畏生死、胆量过人;画面二中衣袍上的鲜血和乌压压的敌军数量衬托出赵云的武艺高强、英勇无畏。
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以及关键词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A.“墙缺”的意思,可联系第②自然段,由本段第二句话“只见一个人家,被火烧坏土墙,糜夫人抱着阿斗,坐于墙下枯井之傍啼哭。”可知意思是破损的土墙。
B.“勒甲绦”:捆绑盔甲的绳子,“掩心镜”:古代镶嵌在战衣胸背部位用以防箭的铜镜。虽难理解,但不影响阅读,只需知道和穿戴的衣物有关即可。
C.糜夫人之死可以定位到第③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糜夫人乃弃阿斗于地,翻身投入枯井中而死。”故可知糜夫人是投井而死。
D.曹洪下山询问姓名在第⑧自然段,联系前一句曹操看到赵云一人势不可挡,直冲重围,感到很震惊,于是急忙问身边的人有没有认识赵云的,曹洪即为曹操身边的人,近侍。
故选C。
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本文主要写刘备随军眷属被曹军围困,部将赵云孤身勇闯曹营救其子阿斗的故事。曹操不杀赵云的原因一是被赵云高超的武艺所吸引,可以定位到本文第⑦自然段,“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想要招募他为己所用;二是利用赵云来追踪刘备的下落。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运筹决算有神功”是夸赞一个人很聪明,有谋略。在《三国演义》中是说刘备很有大局观,运筹帷幄很是神勇。
“血染征袍透甲红”意思是鲜血染红了战袍,在当阳谁敢与其争锋!描写的是赵云单枪匹马救主。
“长坂桥边怒气腾”是形容张飞在长坂桥喝退曹兵的样子,形容他的喊声威武凶猛。
“势若困龙石上蟠”意思是山势如一巨龙盘曲,暗喻诸葛亮被困山林,怀才不遇。
故填“血染征袍透甲红”。
4.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可从描写手法入手。
示例:画面二运用了外貌描写,描绘了一位浴血奋战,精忠护主的英雄形象。
5.B 6.发呆 7.从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中可以看出,她性格含蓄,有教养。 8.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1)√ (2)×
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阅读第②自然段,从刘姥姥的语言描写“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中可知刘姥姥比较粗俗,从而推断出她是农家妇女。故选B。
6.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结合上下文,第②自然段加点的“发怔”出现在刘姥姥滑稽话语后,众人一时未能反应过来,表现出愣住、吃惊的状态,因此可推测“发怔”的意思是发呆或吃惊。
7.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抓住文中“笑”这一细节描写,从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分析人物形象。宝玉笑时钻到贾母的怀里,反映出他的天真、孩子气的性格特点;探春、薛姨妈的笑自然流露,反映出她们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特点;凤姐、鸳鸯的笑而不露,反映出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点等。
如:从贾宝玉“滚到贾母怀里”中可以看出,他天真率性,带有孩子气。
8.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前文写鸳鸯悄悄地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短文写刘姥姥在吃饭前说了一番话,两处相呼应,在文中画出来即可。即句子“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1)凤姐通过安排刘姥姥的表现来博得贾母的欢心,显示出她在贾府中善于察言观色,懂得如何讨好贾母。因此(1)正确。
(2)凤姐这样做,体现了富贵人家对来讨些好处的穷亲戚的戏谑,并不是为了突出富贵人家希望来讨些好处的穷亲戚尽快适应规矩。因此(2)错误。
9. 打草惊了草里的蛇 惩罚老板娘,引起蒋门神注意 10.装醉进行挑衅,为的是打蒋门神 11.B 12.勇敢机智:装醉、打草惊蛇、没打先跑、回头再打。 富有正义感:替施恩夺回酒店。 13.《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风雪山神庙》
9.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
“打草惊蛇”的意思是打的是草,却惊动了藏在草丛里的蛇,原指惩罚了别人,也警戒了自己,后比喻做事不密,致使对方有了警觉和防范。在“武松用了打草惊蛇的法子,东倒西歪地先进了客店”中指武松先去客店捣乱,引起蒋门神的注意。
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明明只有五分酒意,却装成十分醉”说的是武松打蒋门神之前,并没有把自己灌醉,只不过是五分的酒意,武松借着伪装出来的醉意一方面是方便挑衅蒋门神,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麻痹蒋门神。武松的醉并不是真醉,只是借醉酒闹酒店,为打蒋门神做铺垫。
11.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由“你把抢来的客店还给人家,今天就离开快活林,再不许回来!”“快活林酒店又归还给了施恩”可知,武松打蒋门神是因为蒋门神抢了施恩的酒店,武松打抱不平。并不是武松想试一试蒋门神的身手。选B。
1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短文讲了施恩之酒店被恶霸蒋门神霸占,武松闻之大怒,带酒赶至快活林,痛打蒋门神,夺回酒店。武松用打草惊蛇的方法打得蒋门神连声求饶,体现了武松的机智勇敢;武松知道蒋门神抢了施恩的店,一定要为施恩讨回公道,体现了武松的正义感。
13.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
《水浒传》,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所著。小说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描写了水泊梁山108名英雄好汉起义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忍与腐朽,歌颂了好汉们除暴安良的英雄行为。
《水浒传》中的故事有:《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大闹飞云浦》《除恶蜈蚣岭》等。
14.A 15.D 16. 六耳猕猴 桀骜不驯、敢于反抗 17.我更喜欢真美猴王,因为他勇敢无畏,识破对方的阴谋,捍卫自身利益,值得我们学习。
14.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A.文中大圣应该是拉着铁棒上前骂道。根据下文“那行者见了,公然不答,也使铁棒来迎”可知真行者拿
着铁棒与假行者对打,没有丢下铁棒,所以“掣”不是丢下的意思,因此A项错误。
故选A。
15.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
A.文中没有体现,与原文不相符;
B.根据文章第②段“沙僧在旁……欲待拔刀相助,又恐伤了真的”,可知沙僧没有拔刀相助,也没有伤了真美猴王,B项与原文不符;
C.根据文章第⑥⑦段内容可知,用金钵盂将六耳猕猴变作的蜂儿盖住的是如来,不是观音菩萨,C项与原文不符。
D.从第 ⑥段段的句子“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像,胆战心惊,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可知本句正确。
故选D。
16.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
“真假美猴王”的情节出自第五 十七回,这一回合讲的是:孙悟空打杀强盗, 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六耳猕猴”化作孙悟空的 模样,打伤唐僧,抢走行李,沙僧从观音处找 来悟空,真假猴王大战,观音、玉帝、唐僧阎 王等无法分辨,最后如来佛识破六耳猕猴,吾 空一棍将他打死,师徒团聚。故事中的假美猴 王是“六耳猕猴”。
从全书来看孙悟空具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大闹天宫;或恶势力斗争的精神,如三打白骨精。孙悟空是一个蔑视皇权、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等反封建、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的热情讴歌,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不惧艰险,勇往的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和美好品质。结合作品内容进行举例概括即可。
17.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
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更喜欢谁,并说明理由。
文中的真美猴王是孙悟空,从第④段的句子“弟子保护唐僧,来造宝山,求取真经,一路上炼魔缚怪,不知费了多少精神。前至中途,偶遇强徒劫掳,委是弟子二次打伤几人,师父怪我赶回,不容同拜如来金身。弟子无奈,只得投奔南海,见观音诉苦”他是一个有责任心、敢作敢当、勇敢无畏、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人物。
从第④段的句子“不期这个妖精,假变弟子声音、相貌,将师父打倒,把行李抢去。”可知假美猴王邪恶嚣张,棒打唐僧想自己组队取经成佛。
示例:我喜欢真美猴王,因为他善恶分明,做事谨慎,忠心耿耿,被冤枉也死活不走,被赶走还想回来。
18.诸葛亮足智多谋,故意让人在小路烧烟,使我军不敢从这条山路走,他却伏兵大路等着。我偏不中他计! 19.笑周瑜、诸葛亮无谋,没有在关键处埋伏下军马。结果曹操想错了,诸葛亮令关羽在此等候。 20.难断曹操昔日的恩义。 21.诸葛亮会算到关云长因为义重如山而放走曹操。诸葛亮故意让关云长放走曹操,从而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18.本题考查信息提取能力。
题干涉及的句子出现在第①自然段末,句中“于是”表示后有一件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所以“让前军走华容道小路”的原因即前文曹操说的话。故“诸葛亮足智多谋,故意让人在小路烧烟,使我军不敢从这条山路走,他却伏兵大路等着。我偏不中他计!”
19.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
先根据题干信息锁定第②自然段,众将问曹操为何笑结合句子“曹操道:‘都说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依我看到底是无能之辈。如在此地伏下一军,我们都得束手就擒。’故第一问可以从曹操的回答中提炼概括。结合这句话“话未说完,一声炮响,为首大将关云长,截住去路。”可知结果曹操想错了,诸葛亮令关羽在此等候。
20.考查了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③自然段句子“云长是个义重如山的人,想起曹操当日许多恩义,又想起过五关斩六将之事,如何不动心?于是勒回马头,吩咐军士四散摆开。”及第④自然段中孔明的推测“想是云长念曹操昔日之恩,故意放了。既有军令状在此,不得不按军法。”可知,关云长放走曹操的主要原因是难断曹操昔日的恩义。
21.考查了学生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及知识的拓展能力。
结合第④自然段句子“孔明举杯相迎道:‘将军立了盖世之功,可喜可贺!’孔明道:‘想是云长念曹操昔日之恩,故意放了。既有军令状在此,不得不按军法。’于是让武士推出斩首。”,联系原著可知,诸葛亮会算到关云长因为义重如山而放走曹操。诸葛亮故意让关云长放走曹操,从而形成三国鼎立之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