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
1教学目标
一、欣赏筝曲《渔舟唱晚》培养学生对民族乐器古筝的兴趣,感受传统筝曲带给我们的诗情、画意。
二、初步感知古筝按弦及花指技法,感受筝曲第一片段之抑扬顿挫,并画出图谱。感受第二片段“回式复降”,感受旋律迂回下行所带来的行进感。
三、通过聆听、联想、图谱、模仿、对比等形式,从听觉、视觉、联觉等感官感受筝曲《渔舟唱晚》,激发学生对民族乐器——古筝的兴趣,提高筝曲的赏析能力。
2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学生四年级下册的学生,认知能力上可能还没达到五年级标准。但对于旋律的下行、附点音符、图谱还是有所了解的。虽孩子们在生活中很少接触中国传统乐曲,而且出于孩子们的好奇心理,他们对古筝定是感兴趣的。
3重点难点
1、感受筝曲第一片段之抑扬顿挫,并画出图谱。 2、感受第二片段“回式复降”,感受旋律迂回下行所带来的行进感。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了解古筝 情境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在我们音乐教室出现了一件乐器,它叫什么?
1、了解古筝结构
师:了解古筝吗?(看ppt)
2、听古筝中声区、低声区音色
师:听听古筝声音有什么特点?先听听中声区。生:…… 师:听听古筝的低声区!生:……
3、感受古筝技法带来的听觉联想
师:听听古筝接下来的声音给你怎样的想象! 生:……
活动2【讲授】二、整体感知 感受筝韵
1、初听全曲整体感知
师:筝声带给我们这么多的联想,想不想听听筝曲?听听廖老师带给你们的筝曲,希望聆听筝曲时闭上眼睛,开启你们的想象空间静静的聆听!(师演奏《渔舟唱晚》全曲)
师:好听吗?你想象到了什么?
生:……
2、由曲及诗了解背景
师:知道这首筝曲叫什么名字吗?(出示ppt《渔舟唱晚》、背景音乐《渔舟唱晚》响起)渔舟唱晚是我国古筝大师娄树华老先生所创作的。他是根据我国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里面的诗句所创作的,带着感情我们读一读!
师:品着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什么画面?(音乐声轻一点)
生:……
师:我们所想象到的画面是什么时候的画面?
生:……
活动3【讲授】三、深入细节 体验筝曲
(一)聆听第一片段
1、整体感受第一片段
师:品诗赏曲,乐曲的第一片段又给你怎样的想象?
生:……
2、感受第一乐段抑扬顿挫
(1)理解“抑扬顿挫”
导语: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画面,因此就有人如此评论这段筝曲:(生读:筝曲抑扬顿挫,断连结合,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师:同学们,什么叫抑扬顿挫?
生:……
师解释抑扬顿挫(抑扬:声音的降低、升高,音高低的概念。顿挫:声音的停顿、转折,节奏的概念。)
(2)感受筝曲“抑扬”
师:听着曲,拿出你们手中神奇的画笔,按照声音的抑扬来画画!(感受旋律音高)
师:声音的高低仿佛让你画出怎样的画面?
生:……
(3)感受筝曲“顿挫、断连”
师:那顿挫、断连呢,请你们再次拿出你们神气的画笔感受一下!(感受旋律节奏)
师:这个断、连从哪儿来呢?
①演唱曲谱感受“断”
师:我们来唱唱曲谱,看看曲谱中是否有断连之感!
生:断
②对比聆听感受“连”
师:我们从古筝中找找,我弹两种方法,听听第一种是断还是连的!(无按弦。)
生:断
师:仔细看我第二种!(生:连)什么声音是连的?(生模仿)出现这样的声音时,老师都做了什么动作?(生:左手按下去)声音上升了还是下降了?(生:上升)
师:介绍按弦……你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师生做)
师:听第一部分你听到了几种这样的声音,请你用这样的动作来做出来?(师弹、生数)生:……
师:我们来检验一下我们的耳朵!(出示ppt“有滑音”,生演唱曲谱数出次数)
生:9次
(4)根据“抑扬、断连”品曲作画(画旋律线)
①师:这样浓郁的筝曲,你们能不能够按照抑扬顿挫的感觉,用画画的形式画出来!
(师分析:“顿”时我们用点还是线?“连”呢?“抑”呢?“扬”呢?)
生:听曲作画
②师:想看看廖老师想象中的画是怎样的吗?(师挥墨作画旋律线)我眼中仿佛看到什么?(生:……)
③师:我们也来画!(师生感受旋律的抑扬顿挫和听觉视觉上的感受)
(二)聆听感受第二片段
1、整体感受第二片段
师:断连让我们感受到如山如水的水墨画。由静入动乐曲的下面部分又我们想象到了什么?(聆听第二片段)生:……
2、感受第二片段迂回下行行进感
(1)感受划舟之感。(迂回之感)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按照主题“渔舟”和“晚”来讲,这一片的应该是哪个主题?生:舟
师:老师演绎这一片段,老师像是在做什么动作?(师弹奏古筝)生:划船
师:我们一起划划船桨!(演唱曲谱、师生划桨律动感受旋律)
(2)感受舟之前进(旋律的下行)
①师:我们的船前进了没有?生:前进了
②师:为什么?我们在音乐中找找,请同学们来看每一小节的第一个音,唱唱!(ppt点出)声音往哪儿走?
生:往下走
③师:谁愿意上来弹出这几个声音!(生弹出这几个音)
④师:请你在黑板上写出这几个音的位置!有重大发现吗,古筝琴弦上好像缺少了?生:4、7(师介绍五声音阶并比较七声音阶)
⑤师:舟是按照五声音阶一个一个音往下划的!(师做划桨前进律动)
师:孩子我想问你们,老师是离你越来越近了,还是越来越远了?(近了)
⑥师:后面的同学坐着划桨,前面的同学站起来,轻轻的迈一小步来感受舟的前进!(师生律动)
(3)感受舟之推动力(附点的推动)
①师:渔夫满载而归,心情特别舒畅。因此他唱起了下面的一首歌。请听渔夫的两种歌声,那种更适合于他们划船前进!(师唱)
生:第二种
②师:什么原因呢?请比较1、2种的第一个音。
生:因为第二种第一个声音长一点。
③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出示ppt)生:附点
师:有了附点节奏,声音更加有推动的力量,我们一起唱唱!(师生演唱)
(4)演唱“舟”之曲(深化感受加深印象)
①师:渔夫划桨悠然而又自得,因此他唱起歌来了。因此他加上了歌词。你认为他会加上什么歌词,他眼前会出现什么画面?
生:……
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写出歌词(如:山、水、鱼、人、霞……)
②师:你知道他怎么唱吗?(按照《渔舟唱晚》伶歌方式演唱)
③师:我们来唱起渔夫之曲。
(三)聆听感受第三片段(按学生自身聆听规律引导)
1、整体感受第三片段
师:渔夫划船如此悠然自得,接着出现了这样的声音。(聆听第三片段)
2、速度
师:你听到什么声音?
生:……
师:你听到了速度上的变化。我们一起来感受他的速度变化。请同学们轻拍大腿,感受速度上的变化。(师生律动)
3、流水般的花指
师: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像波浪一样)
师演奏介绍花指:我们一起来抚一下!(抚琴感受花指)
4、总结 师:花指如同水流一般,接着水流越来越湍急,速度越来越快,让人感觉到情绪越来越激昂。后来速度又渐渐慢下来,让人感到水面又恢复了平静。这种感觉真是让人意犹未尽!
活动4【活动】四、回顾感受 筝韵升华
1、回忆一、二片段
师:同学们还记得前面的那几段旋律吗?看同学们还记不记得在每一段旋律中我们都做了些动作,如果听到你还记得,就请你做出来!(师出示)
(第一段旋律画画)(第二段划船)
2、赏评结合联觉体验筝韵
师:下面我们就来全曲欣赏!
(PPT:每一乐段出现时点击出示画面及对每一乐段的赏析点评,让学生在视觉、动觉、诗词语言中完整感受《渔舟唱晚》之筝味)
3、师总结
师:(乐曲终了)最后晚霞落下来了没有?筝曲美吗?如果你喜欢筝曲,那廖老师就愿意在课下和你们一起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