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渔舟唱晚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5-05 21:4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渔舟唱晚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富有韵味地哼唱第一、第二段的主题旋律,能听辨各段的速度、情绪和表现的情景。感受古筝揉弦和花指技法演奏出的效果,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发展手法:递升递降。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对比等学习方法,感受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情绪。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乐于聆听中国古典音乐,喜欢民族乐器富有的独有韵味。
2学情分析
《渔舟唱晚》是一首经典古筝曲,时长三分多钟。不少学过古筝的学生曾经弹奏过它,而且古筝曲有独特的韵味,因此学生很容易融入乐曲所描绘的情境。五年级的学生对中国的民族乐器有一定的认知,他们善于去发现各种乐器的特点、音色等等,所以在学习感受古筝演奏技法:“揉弦”和“花指”时,难度不大。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富有韵味地哼唱第一、第二段的主题旋律,
能听辨各段的速度、情绪和表现的情景。
教学难点:感受古筝揉弦和花指技法演奏出的效果,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发展手法:递升递降。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了解古筝
出示古筝
师:这是什么乐器?(古筝)哪位同学比较了解古筝,能来介绍一下?
生介绍,师补充 说到音色方面时,可现场拨弦听一听。
(历史:古筝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据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最早流行于战国时的秦国,称之为“秦筝”。唐朝时就传入日本、朝鲜,发展至今已日趋完善。
构造:它的外形近似于长箱形,中间稍微突起,在木制箱体的面板上张设琴弦,每根弦一个音柱(琴马)用以调节弦长和音高,最早的古筝只有5根弦,只能发出1、2、3、5、6五个音。目前最常见的是二十一弦的古筝
音色:悠扬、典雅、优美动听,音韵委婉流畅,最适合演奏微风轻佛,碧波荡漾,流水等情景。)
二、初听全曲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经典古筝独奏曲,你可以闭上眼睛仔细聆听,你联想到了什么?
播放乐曲。
生讨论
简介《渔舟唱晚》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乐曲叫《渔舟唱晚》。
是娄树华先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标题取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 意思是: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此曲意在描绘夕阳西下,碧波万顷的湖面上,渔民们满怀劳动丰收的喜悦,他们哼着歌儿,划着小船,荡浆归舟的欢快情景。
聆听第一乐段
跟钢琴视唱主题旋律
师:下面请大家来唱一唱第一段的主题旋律。
生探索“揉弦”
师:古筝是拨弦乐器,拨奏琴弦发出的声音很有特点,请你听一听。
师范奏主题旋律
生讨论(像有回声)
师:是啊!古筝弹奏的很多音都像回声的音波传开,或像水波荡漾的感觉。这是古筝的一种演奏技法:“揉弦”弹奏的效果。 (“揉弦”是左手一种演奏技巧,它根据需要可以在力度上处理成轻揉、重揉,在速度上处理成慢揉、快揉,当左手揉弦时,手型呈半握拳状,用食、中指或食、中、无名指
触弦,右手弹弦后,左手在臂、腕的带动下很有弹性地上下按动,使弦音产生均匀的音波。个别生上台探索“揉弦”
师在乐谱上指出揉弦记号。
跟古筝用“Dang”哼唱旋律,唱出揉弦的效果。
3、初步讲解五声调式
师:找一找旋律中有没有出现4和7呢?
五声调式就是由1、2、3、5、6五个音构成的调式。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和民间音乐中。
4、欣赏第一乐段(选择乐曲描写了什么情景,讨论速度和情绪)
1)满怀喜悦,渔歌四起 2)夕阳西下,渔舟缓行
在中国的民乐和器乐曲中,这种速度叫:慢板 情绪:宁静
聆听第二乐段
1、出示乐谱,视唱旋律
2、讲解花指奏法
师:乐谱中有一个特殊的记号,你发现了吗?“*”是古筝另一种演奏技法--“花指”。请你听一听它发出怎样的音呢?师弹奏主题旋律。
(大拇指轻轻地划过几根弦,就像是流水一样。花指也可称"短刮奏"。)
师生模仿唱
师:“花指”奏法增加了音乐的?(韵味)
欣赏第二乐段,欣赏后与第一段相比较,有什么相同或不同,表达了什么情景。选择乐曲描写了什么情景,讨论速度和情绪
1)满怀喜悦,渔歌四起 2)明月当空,渔舟泊岸
速度:稍慢 情绪:喜悦
六、聆听第三乐段
1、听第三乐段 师:满怀喜悦,渔歌四起,接下来又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呢? 讨论情绪,速度有什么变化?并选择乐曲表达了什么意思?
1)扬帆而归,破浪疾驰
2)明月当空,渔舟泊岸
师:为什么这段有扬帆而归,破浪疾驰的感觉呢?
生:划桨速度越来越快(渐快),力度越来越强(渐强)。
师:除了这两点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呢。
2、递升递降
出示乐谱前六小节唱一唱
师:这是第三乐段的主题旋律,它有一个规律。把黑色的小节连起来唱一唱,再把红色的小节连起来唱一唱。有什么规律?
生:一个音比一个音高。
师:这叫“递升”。而且没有出现“4”和“7”,是按照五声调式音阶递升的。我们把下面几个小节补充完整。
生做练习。
师:有“递升”就有“递降”。 递升递降是中国传统音乐旋律发展的手法。通过递升递降可以表现怎样的旋律呢?(跌宕起伏)。
生演奏第三乐段,再次感受
师:这一乐段通过速度的渐快,力度的渐强,以及反复递升、递降,把渔民们喜悦的心情以及渔舟扬帆而归,破浪疾驰的景象表达的淋漓尽致。所以这段的速度是快板。
划船律动
请你随着乐曲的节奏也来划一划船吧。
六、聆听尾声
师:破浪疾驰,扬帆而归,此时乐曲已接近尾声。请欣赏尾声。这段的速度又有什么变化?描绘了什么情景?
1)满怀喜悦,渔歌飞扬 2)夕阳西下,渔舟晚归3)明月当空,渔舟泊岸
七、完整聆听乐曲
让我们再次欣赏全曲《渔舟唱晚》
听到各段主题旋律可以哼唱一下。
八、欣赏小提琴独奏《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古曲。被改编成许多不同的演奏形式,如长笛独奏、钢琴独奏、小提琴独奏、管弦乐合奏等,特别是小提琴独奏《渔舟唱晚》,更加突出了音乐的歌唱性,其中的慢板主题优美流畅,成为广为流传的旋律之一。
小结
我们今天欣赏的只是古筝的一首代表作,我们中华民族还有很多乐器等待我们去了解,还有很多优秀的器乐作品值得我们去鉴赏,希望同学们能喜欢上它们,有空多听一些中国名曲。
教学反思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独奏曲,乐曲意境优美,好像是一幅水墨画。
为了让学生感受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情绪,我做了几下几个设计:
器乐导入,简洁明了
本课直接以古筝导入,在视觉、听觉冲击下,自然萌发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简洁明了。先听学生介绍古筝,老师再补充知识,发挥学生的主题。
分段赏析,渐入情境
通过聆听乐曲、哼唱主题、模仿演奏、各段对比、感受韵味、选择情景,听辨各段的速度、情绪和表现的情景。
现场演奏,拨动心弦
师生古筝弹奏乐曲主题旋律,学生现场感受古筝的音色,音韵,还可以亲手去拨一拨弦。
整节课层次清楚,教学效果明显,我从学生的摇头晃脑中就看出已经他们读懂了音乐,受到了感染,进入了意境.特别是欣赏视频上演员的现场演奏,响起了学生的阵阵掌声,透过掌声我深深感觉到学生被民族音乐的魅力所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