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渔舟唱晚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5-05 21:4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渔舟唱晚
1课型
欣赏课
2教学内容
古筝曲《渔舟唱晚》,选自人音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课
3教学目标
1.聆听乐曲,通过画图形谱和肢体语言的表达,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意境,合理想象,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认识和了解我国民族乐器──筝,体验其丰富的表现力,感受古典音乐的美。
4重点难点
1. 通过聆听、感受音乐,启发学生合理想象。 2. 体验民族乐器筝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感受古典音乐的美。
5教材分析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独奏曲,它的标题选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乐曲的意境优美,好像是一幅水墨画。其表现了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映照在湖面上,远处青山朦朦,白帆点点,随风飘来阵阵欢快的渔歌声,渐渐地,歌声远去,湖边只留下了一片寂静。
全曲共分三段。
第一段:用慢板奏出了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并配合左手揉、吟等装饰手法,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湖滨晚景的赞美。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旋律是从第一段上下八度跳进的曲调中发展而来的。从全曲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在这段中用了清角音(fa),出现了暂时的离调。转入下属调,形成对比和变化,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欢歌、破浪行舟的欢乐情绪。
第三段:用快板奏出一连串模进音符,形象地表现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力度加强,运用了古筝独特的演奏方法表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情景。
尾声:音乐在高潮处突然收住,尾声旋律缓缓流出,这是第二段旋律中的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力度减弱,好像最后一个涟漪消失在月色之中,湖边只留下一片幽静,意境深远。
6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分辨乐器音色的能力,听唱与模仿的能力相对较强,但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对他们普及还不够,这就需要授课在教学设计中做好审美情感教育的“导游”,唤起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鼓励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加深对音乐理解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在本课中,老师亲自示范演奏,使学生更直观的参与到聆听当中。通过了解民族乐器筝和欣赏古筝曲,引导学生从音色、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分析聆听、展开想象,让学生逐步置身于音乐情境当中,师生、生生、小组互动共同完成音乐表现。
7教学用具
古筝、多媒体、黑板、粉笔等
8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宝贝?-----生:古筝……
2.师:老师布置的课前预习你们都完成了吗?那你对古筝了解多少呢?
生:……
3.介绍筝(出示课件)。
师: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既善于表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够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
活动2【讲授】二、初赏全曲,整体把握.
1.师:接下来老师为大家带来一首古筝独奏曲,请同学们根据以上问题,认真思考,边听边画旋律线。(课件出示问题:1.你听过这首乐曲吗?2.你此刻的感受是什么?3.乐曲的情绪、速度和力度是怎样的?4.乐曲可分为几段?请用旋律线表示)(初听《渔舟唱晚》,老师弹奏)
生:……
2.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相同的音乐用不同的心境去聆听,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老师很欣赏你们独立的见解。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乐曲的名字呢?
师点题:《渔舟唱晚》(板书)看到这么诗情画意的题目,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渔夫、小船、歌唱、傍晚
3.师:恩,我猜想作曲家正是和你一样看到了此番美景,才创作出了如此美妙的音乐。(出示课件)这是近代筝演奏家娄树华在1936年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并引用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的诗句。“彭蠡”即指的是鄱阳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
4.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画的旋律线呢?
生:(在黑板上展示旋律线)我把乐曲分为三部分,乐曲一开始用了缓慢的速度,我用了波浪线,接着速度加快,我们用了稍密的波浪线,最后速度减慢力度减弱,变成了平滑的细条。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在黑板上补充旋律线)把乐曲分为了四部分,中间有一部分节奏是越来越快的,我用了越来越密的锯齿状线条表示,其他部分意见一致。
5.师:你更欣赏哪一种旋律线的表示呢?不同的旋律线表达着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正是这丰富的情感激发了作者创作的灵感,表达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活动3【讲授】三、分段赏析,深入理解
1.欣赏第一部分。
(1)师:要真正听懂一首乐曲,一定要了解它的主题旋律。这是第一部分的主旋律,请同学们跟着老师随琴一起唱一唱。(出示第一部分主题谱例)
(2)师: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这一部分音乐,(出示课件)边听边思考通过这段旋律,你想到了什么?同时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你听到了哪些特别的音?
生:我听到了一些音的修饰的部分,有些尾音是上扬的。
师:你的耳朵可真灵,这些音后边的小尾巴正是古筝左手的上滑音和颤弦的演奏技法。通过这段旋律,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渐渐西沉的夕阳,落日的余辉映照在湖面上,远处青山朦朦,白帆点点,眼前是轻拂湖面的涟漪,缓缓移动的帆影和轻声歌唱的渔民。
师:老师都沉醉在你描绘的画面里了,那么乐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
生:抒发了作者对湖光晚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2.欣赏第二部分。
(1)师:看到这样的湖光美景,乐曲又会怎样进展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以上问题自学第二部分。(播放音乐,课件出示问题1.这段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2.音乐的速度和力度有何变化?3.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4.你听到了哪些声音?5.你最喜欢哪一部分的旋律?为什么?)
(2)师:哪一小组愿意分享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呢?
生:我们小组认为这段旋律的情绪是活泼流畅、激昂有力的……,随着音乐的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我们仿佛看到了渔民们怡然自得地划着船桨、唱着渔歌。(出示课件)
师:噢,真不错,别的小组还有补充吗?
生:随着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我们仿佛看到了渔舟飞快地扬帆前进,百舟竞归的情景,听到了浪花的飞溅声、摇橹的吱吱声、渔民的歌声和收获后的笑声……
师:还有吗?
生:我们小组还听到了微风的呼呼声和白鹭的叫声。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那渔夫此刻的心情如何呢?
生:渔夫看到自己满载而归心情非常高兴。
师:(出示课件)渔夫们早出晚归,这样的作品正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那你最喜欢哪一部分的旋律呢?为什么?
生:我们小组最喜欢这部分旋律(学生哼唱),因为这段旋律听起来华丽流畅、轻快婉转,让我们想到了渔夫荡桨归航的画面(出示课件)。
师:那你能模仿一下吗?……你模仿的可真形象,那么渔夫除了这种划桨的动作,你还想到了哪些?(生示范)老师不禁想邀请同学们一起伴随着老师的琴声,用你们的肢体展示一下“渔夫荡桨归航”的场景。
3.欣赏尾声
(1)师:看完你们的表演,老师只想说四个字,精彩绝伦!音乐在高潮处突然收住,尾声旋律缓缓流出。(出示课件加音频)听完尾声旋律,你有怎样的感受呢?你想到了什么?
生:意犹未尽的感觉,随着音乐的渐慢渐弱,渔民收网归航,湖面上又恢复了原有的宁静。
师:还有吗?
生:夕阳落山了,月亮渐渐挂上了枝头,白鹭栖息在树梢,整个湖面像镜子一样宁静。
活动4【活动】四、小组展示,升华主题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请各小组自选形式,展示出别样的《渔舟唱晚》。
生:我们代表我们小组,向大家展示……,请大家聚焦于我们,我们开始展示。
(1)长笛片段合奏,感受不同乐器带来的不同风格。 (2)肢体表演,生动展示渔夫划桨、撒网、捕鱼、收网的场景。 (3)绘画展示,感受《渔舟唱晚》所描绘的诗情画意般的意境。 (4)配乐朗诵,感受语言与音乐的结合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生:我们小组展示完毕,请大家给予评价。(学生互评)
活动5【讲授】五、课堂小结
师:看完你们的展示和点评老师真想给你们32个赞,咱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能说会道。像《渔舟唱晚》这样的优秀民乐作品还有许多,希望同学们课下多多搜集聆听,用心体会和感受古典音乐的美,发现生活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