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
1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渔舟唱晚》,能有新意地分析作品的情绪、速度、力度等。(落实音乐的学科性;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多元学习方式)
2、体会乐曲的情绪与意境,感受祖国古典音乐的美感和音乐所表现的美景,放飞梦想,热爱生活和大自然。(在优美的音乐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诚信、友善;落实音乐的教育性、学科性、创新性)
3、认识和了解我国民族乐器──筝,并尝试亲手弹弹古筝,体验古筝音色美。(体现音乐学科性、创新性)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多年的自主先学:聆听,观察、哼唱旋律。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共同解决。展示交流:小组展示,个别展示,评价促学。聆听哼唱主题后,进行乐曲要素分析,描述。点拨讲解,难句教唱。总结反思,拓展提升等
训练,教学中学生通过听、演、唱、说、画等一系列的参与音乐的活动,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兴趣,激活了表现欲、创造欲,使其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3重点难点
1、通过聆听乐曲《渔舟唱晚》,有新意地分析作品的要素,并能有感情地描述乐曲意境。
2、弹弹古筝,亲自体验我国民族乐器──筝的音色美。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入:教师亲自弹奏《渔舟唱晚》片断和大家一同认识和了解我国民族乐器──古筝。
2、让学生观察实物古筝。 师: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既善于表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够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它是一种多弦多柱的弹拨乐器。它的外形近似于长箱形,中间稍微突起,底板呈平面或近似于平面。演奏时以左手按弦、右手弹弦为主,其中筝的划奏是构成其旋律特色的一个重要演奏方法。
3、请学生上来弹奏几个音,感受古筝音色的美,激发学习乐趣。(在优美的音乐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诚信、友善;落实音乐的教育性、学科性、创新性)
活动2【活动】二、自主先学,合作探究
1、初听乐曲:画旋律线。师:大家对筝这种民族弹拨乐器有了初步了解,一定还想仔细地品味它所表现的音乐吧!那么,我们就一起欣赏一首筝曲。请大家拿出纸、笔,边听边画旋律线。 (初听古筝独奏《渔舟唱晚》音频。学生准备纸、笔,边听边画旋律线。)
2、 描绘音乐。师:请你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体会和所画旋律线,想象一下音乐描绘的画面。
3、板书曲名。师:这首乐曲的曲名是《渔舟唱晚》,是表现江南水乡傍晚的美景和渔民充满乐趣的捕鱼生活。(在优美的音乐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友善;落实音乐的教育性、学科性、创新性)
4、 介绍曲名的由来。师:这是近代筝演奏家娄树华在1936年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的,并引用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的诗句。“彭蠡”即指的是鄱阳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
5、欣赏图片,分辨音乐结构。 师:下面我们将音乐与画面相结合,体会乐曲所描绘的夕阳西下,渔夫载歌归舟的优美意境。听一听乐曲是由几部分构成的?(落实音乐的教育性、学科性、创新性)
1、初听乐曲:画旋律线。师:大家对筝这种民族弹拨乐器有了初步了解,一定还想仔细地品味它所表现的音乐吧!那么,我们就一起欣赏一首筝曲。请大家拿出纸、笔,边听边画旋律线。(初听古筝独奏《渔舟唱晚》音频。学生准备纸、笔,边听边画旋律线,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多元学习方式)
2、描绘音乐。师:请你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体会和所画旋律线,想象一下音乐描绘的画面。
3、板书曲名。师:这首乐曲的曲名是《渔舟唱晚》,是表现江南水乡傍晚的美景和渔民充满乐趣的捕鱼生活。(在优美的音乐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友善;落实音乐的教育性、学科性、创新性)
4、了解曲名的由来。师:这是近代筝演奏家娄树华在1936年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的,并引用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的诗句。“彭蠡”即指的是鄱阳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
5、欣赏图片,分辨音乐结构。师:下面我们将音乐与画面相结合,体会乐曲所描绘的夕阳西下,渔夫载歌归舟的优美意境。听一听乐曲是由几部分构成的?(落实音乐的教育性、学科性、创新性)
活动3【讲授】三、展示交流,点拨讲解
1、 欣赏第一部分。
(1)师:请大家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运用表情术语来描述音乐。(《渔舟唱晚》对比填空)
(3)随筝哼唱曲谱。(学生看书《渔舟唱晚》第一部分主题谱例)
(4)师:同学们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这段旋律呢?小组合作讨论。
(5)师:这段旋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怀?
小结:优美的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世外桃源。这段旋律是对湖光晚景的赞美之情,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渐渐西沉的夕阳,轻拂湖面的涟漪,缓缓移动的帆影和轻声歌唱的渔民。 (在优美的音乐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友善;落实音乐的教育性、学科性、创新性)
(6)哼唱旋律:老师亲自弹奏古筝,学生用“dong ”模仿古筝的音色哼唱第一部分的旋律。
2、 聆听第二部分。
(1) 聆听《渔舟唱晚》第二部分。配合图片讲述:这段音乐采用了筝特有的“花音”奏法,使我们感到声音华丽流畅,韵味十足。
(2)随筝学唱旋律。(看书上《渔舟唱晚》第二部分主题谱例)
(3)运用表情术语来描述音乐。 师:这段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你能用一个表情术语描述一下吗?
3、欣赏第三部分。
(1)欣赏《渔舟唱晚》第三部分、小组合作探究。(看书上《渔舟唱晚》第三部分主题谱例) 师:请同学们边听边想,此时,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哪些声音?音乐结束时音量有何变化?你能想到什么?请小组自主合作探究交流欣赏后的感受。(在优美的音乐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友善;落实音乐的教育性、学科性、创新性;体现多元学习方式)
(2)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随音乐仿佛听到了交织在一起的浪花的飞溅声、摇橹的吱吱声、渔民的歌声和收获后的笑声……随着音乐的渐慢渐弱,渔民收网归航,湖面上又恢复了一片宁静。
(3)随音乐哼唱旋律,再次体验音乐的情境。
活动4【活动】四、编创活动,拓展延伸
1、完整欣赏:《渔舟唱晚》自主思考表现乐曲的意境。(体现多元学习方式)
2、小组合作探究乐曲的意境,编创动作表现乐曲意境,请小组展示表演《渔舟唱晚》。(体现多元学习方式)
3、教师亲自弹奏古筝,学生分组分乐段自己编创动作表演《渔舟唱晚》,并尝试亲手弹奏古筝的乐趣,多元评价。(在优美的乐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友善;落实音乐的教育性、学科性、创新性;体现多元学习方式)
活动5【活动】五、多元反思:
本节课通过欣赏古曲《渔舟唱晚》,让学生体会到了乐曲的情绪与意境,感受了祖国古典音乐的美感,认识和了解了我国民族乐器──筝,并尝试亲手弹奏古筝的乐趣。(在优美的音乐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友善;落实音乐的教育性、学科性、创新性;活动中还充分体现了音乐多元学习方式)希望课后同学们再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古筝乐曲来欣赏。
活动6【作业】六、家庭音乐活动
1、将《渔舟唱晚》优美的意境用最美的语言描述给亲人们。
2、哼唱《渔舟唱晚》中自己认为最美的一段主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给亲人们欣赏,请亲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