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九年级
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夏商周时期)部分过关题
一、单选题
1.(2023九下·株洲模拟)孔子的思想学说以礼、仁等为基本内容,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希望社会和谐、人心和顺。自春秋创立,……经2000多年的发展,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
A.仁 B.礼治 C.无为而治 D.以法治国
2.(2024七上·苏州期中)“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材料描述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2024七上·北辰期末)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中央集权制
4.(2021·云梦模拟)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虞舜后人妫满于陈,封为陈候,其后子孙以国为姓。材料反映与陈姓的姓氏来源有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5.(2021·广东模拟)在一次班级“图书推荐活动”中,小明的推荐词中出现了“儒家经典著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他推荐的图书是( )
A.《论语》 B.《春秋》 C.《史记》 D.《诗经》
6.(2022·河西一模)下图是商代晚期青铜器四羊方尊,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由此可知,商朝( )
A.青铜器体现身份等级 B.有效管理了湖南地区
C.青铜铸造较为普遍 D.青铜铸造技术高超
7.(2024九下·红河模拟)毛泽东在《商鞅徙木立信论》中评价商鞅变法时说:“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他重点强调的是商鞅变法中的( )
A.奖励耕战
B.废除旧贵族世袭特权
C.建立县制
D.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8.《尚书》写到“惟殷先人,有典有册”,为研究商代的历史提供了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 )
A.隶书 B.甲骨文 C.楷书 D.小篆
9.(2024九下·英德模拟)儒家思想孕育了许多优秀的传统人生哲理,下列反映儒家思想政治名言是(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温故而知新
C.为政以德 D.人性本恶
10.(2023·湛江二模)在《甲骨文编》中“福”字有50种构型(下图为其中的三种构型),它们都是商周时期人们“双手捧酒献于祭台”的具象化,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这体现了( )
A.甲骨文是体系完备的文字 B.甲骨文生动形象的造字特点
C.宴饮活动推动了文字诞生 D.汉字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
二、填空题
11.(2023七上·东莞期末)都江堰是由秦国蜀郡守 主持修建的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 ”。
12.(2021·临清三模)春秋战国时期, 家主张教化百姓,以德治国, 家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13.百家争鸣
(1)道家的创始人是 ,他主张顺应 ,认为世间事物都有其 并可以相互转化;在政治上主张“ ”。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
(2)儒家的创始人是 ,他的核心思想是 “ ”,作为大教育家, 他提出了 等教育思想;儒家的另两位代表人物分别是 和 ,其中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 ,他主张统治者实行 。
(3)墨家的创始人是 ,他主张 ,要求人们互爱互利;提倡 。
(4)法家的集大成者是 ,他的思想在战国时期受到 国的青睐。
(5)兵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末期的 ,他的《 》一书,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战国时期, 继承和创新了他的军事思想。
14.(2018·聊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朝军队在 决战。公元前260年, 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15.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奴隶社会),它开创的 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
16.“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描述的是西周的 制度。秦始皇废除该制度,推行 制度。
17.商朝前期屡屡迁都,直到商王 迁都到 后,统治才稳定下来。故后世又称商朝为(“ ”)。
18.(2020·韩城模拟)让每位学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成为近年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点。早在春秋时期,孔子针对“教育不公平”的局面,提出 的教育思想。法家的集大成者 (人物)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三、材料分析题
19.(2023九下·寻乌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小宋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史后,对单元主题知识进行了整理,以下是他的学习笔记:
笔记一 时期:夏商周时期 时代特征: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内容: 1.夏商周的更替 2.甲骨文的发掘 3.商鞅变法 4. 笔记二 时期: 时代特征: 内容: 1. 2. 3. 4.
(1)请补全笔记一内容。
(2)请从下列提供的学习内容中选取四个,参照笔记一完成笔记二。(澶渊之盟、楚汉之争、“八股取士”、“丝绸之路”、南宋的偏安、“杯酒释兵权”、宋与西夏的互市、“文景之治”、郑和下西洋、中央集权制度、军机处的设立、闭关锁国政策)
20.(2023九下·镇平县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河南作为我国一个古老的地域单元,共有市县地名121个,可以分为以山水命名的地名、以方位命名的地名、以祈愿命名的地名、以历史原因命名的地名和因其他原因命名的地名等类。地名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开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利于提升中国形象、扩大中国影响;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自觉;有利于激发民族自豪感、提升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公众筑牢其固有精神家园、永续乡愁情结。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开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义。
(2)请再举一例河南地名,并指出一件与其有关的历史事件。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1所示
材料二 如图2所示
材料三 诸侯国在建立之后,在分封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与西周相同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实际上扩大了周文化影响,使得人们逐渐形成了趋同的文化和政治观念,并在相近的观念下逐渐产生了对周王室的认同感,实际上为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打下了一定基础。
(1)材料一中①②两处应填入的制度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诸侯要对周天子尽哪些义务?依据材料三概况分封制有何进步性。
四、综合题
22.(2024九下·天祝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材料二: 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材料三: 睡虎地秦简记载“书到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翻译:家书到了后请都要回复,回信时要告诉我,官府颁发的授爵通知到没到家?)
——摘编自《现存最早的家书之——睡虎地4号慕木牍》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23.(2023九下·衡山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铸造铁农具示意图 山西出土的“牛尊”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三: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代表当时我国古代农业发展水平提高的两项重要标志是什么?这两种农业生产工具的使用有何重要意义(或作用)?
(2)材料二中“卫鞅”是属于哪家学派?“孝公”指哪国国君?
(3)材料三所述的是个什么事件?这么做目的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影响(或作用)是什么?
24.(2024九下·上海市模拟)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记录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历程。
(1)将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按照时代顺序排列(填写字母)。
(2)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草拟了一份“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研究主题清单,请为他们拟定研究主题或推荐合适的史料(填字母)。
研究主题 推荐史料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E、①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演变 ②、③
④ B、D
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同学们还检索到以下三则材料: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西汉)《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材料三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朝)《宋史》
(3)这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说说发生变化的原因(至少两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2.【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3.【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4.【答案】B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5.【答案】A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6.【答案】D
【知识点】青铜艺术
7.【答案】A
【知识点】商鞅变法
8.【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9.【答案】C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10.【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11.【答案】李冰;天府之国
【知识点】李冰与都江堰
12.【答案】儒;法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13.【答案】(1)老子;自然;对立面;无为而治;庄子
(2)孔子;仁;有教无类;孟子;荀子;孟子;仁政
(3)墨子;兼爱;节俭
(4)韩非;秦
(5)孙武;孙子兵法;孙膑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14.【答案】牧野;长平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战国七雄
15.【答案】夏朝;王位世袭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16.【答案】分封制;郡县制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17.【答案】盘庚;殷;殷商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18.【答案】有教无类;韩非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19.【答案】(1)百家争鸣,青铜器的高超技艺,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等等。
(2)示例:
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
时代特征: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内容:
1.澶渊之盟
2.南宋的偏安
3.“杯酒释兵权”
4.宋与西夏的互市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20.【答案】(1)地名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利于提升中国形象、扩大中国影响;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自觉;有利于激发民族自豪感、提升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公众筑牢其固有精神家园、永续乡愁情结。
(2)示例:焦作修武,武王伐纣。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21.【答案】(1)①:禅让制;②:世袭制。
(2)义务: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分封制意义:加强对国家的统治,使国家与地方紧密联系,促进国家繁荣,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为后来秦汉时期的大一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2.【答案】(1)铁制农具的使用、牛耕的使用
(2)诸侯争霸战争使强国吞并了一些弱小的国家
(3)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春秋争霸;商鞅变法
23.【答案】(1)标志: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意义: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劳动负担,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学派:法家。国君:秦国。
(3)事件:徙木立信。目的:取信于民,树立新法令的威信。
(4)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商鞅变法
24.【答案】(1) E、B、C。
(2) ①C;②A、③F;④中国古代商业的繁荣。
(3) 变化: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南方战乱较少;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南方有利的自然环境;统治者有利的经济发展政策。
【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1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