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2-24 15:3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探究口算方法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熟练运用口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并理解口算方法的算理,尤其是在两位数乘整十数时,如何正确地在积的末尾添上合适个数的 0。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小奖品(如贴纸、小书签等),用于课堂练习和激励学生。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
(一)橙子大丰收(导入新课)
教学活动: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问题:
“每袋有 6 个橙子,10 袋有多少个橙子?” 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6×10 的结果,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用加法 6 + 6 + …… + 6(10 个 6 相加)来计算;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因为 6 个 10 是 60,所以 6×10 = 60;还有的学生可能会利用乘法口诀,先算 6×1 = 6,再在积的后面添个 0 得到 60。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常见的橙子数量计算问题导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思考多种计算方法,为后续探究口算乘法的算理和算法奠定基础。
(二)苹果大作战(自主探究)
教学活动:老师提出新问题:“每盒有 12 个苹果,20 盒有多少个苹果?”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计算 12×20 的方法。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分享计算思路。
有的小组可能会先把 12 分成 10 和 2,先算 10×20 = 200,再算 2×20 = 40,最后 200 + 40 = 240;有的小组可能会先算 12×2 = 24,再在积的末尾添 1 个 0 得到 240。老师对学生的方法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正确的口算方法和算理。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分享不同的计算思路,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三)计算小能手(尝试应用,发现规律)
教学活动: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一系列题目,如 18×10、5×10、9×10、40×10 等,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计算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的特点和结果,思考并讨论:一个数乘 10,积有什么变化规律? 请学生举手发言,总结出一个数乘 10,就是在这个数的末尾添上 1 个 0 的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找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敏感度。
(四)挑战大闯关(巩固练习)
教学活动:老师将巩固练习的题目分成不同的关卡,如基础关:21×10、41×20、25×3 等;提高关:12×30、31×30、120×30 等;拓展关:用 90 厘米长的丝绳可以编一个中国结。王阿姨有一捆 10 米长的丝绳,要编 8 个这样的中国结,够吗?让学生依次挑战各个关卡,每闯过一关都给予一定的小奖励(如贴纸)。学生完成题目后,进行讲解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
设计意图:以闯关的形式进行巩固练习,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不同难度的关卡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练习中有所收获,同时及时的奖励和点评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五)智慧大总结(课堂小结)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整十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计算过程中发现的规律。请学生举手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老师进行补充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和易错点。最后,老师在黑板上出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在( )×( ) = 4800 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让学生思考多种答案,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开放性题目的设置,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思考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留下意犹未尽的感觉。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口算乘法(2)》的教学中,有收获也存在不足。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创设橙子、苹果数量计算等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小组讨论环节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间的思维交流,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口算方法,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技巧,并在巩固练习中正确运用。
然而,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计算时,对算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处理稍复杂的题目,如末尾 0 较多的乘法时容易出错。此外,在课堂节奏把控上,巩固练习环节留给学生展示和交流的时间略显不足,使得部分学生的问题未能及时得到解决。
后续教学中,我会加强对算理的深度讲解,针对学生的易错点设计专项练习,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同时,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扎实推进,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