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中考历史九年级
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部分过关题
一、单选题
1.(2024九下·揭阳模拟)“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考其渐积之基,其道德虽不及于三代,而其为功,何异王者之兴!”这段文字评述的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晋武帝 D.北魏孝文帝
2.(2020·吉林模拟)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书体,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书体是( )
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3.魏晋时期,刘徽在为《九章算术》作注时创立了割圆术;南北朝时,祖冲之用刘徽的割圆术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
A.继承创新 B.封闭保守 C.与时俱进 D.贴近生活
4.(2023·江岸模拟)前秦苻坚深受汉族文明影响,任用汉人王猛为相,锐意改革。他加强集权,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这表明苻坚的改革( )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导致了外戚专政的局面
C.完成了全国统一 D.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5.(2023·东莞模拟)先秦时期,各地“衣冠异制”,即服饰的形制有很大不同;至秦汉以后,各地服饰出现了趋同现象;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又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审美理念逐渐变化 B.社会政治环境变化
C.平民思想得到解放 D.民族交融程度加深
6.(2024九下·武威模拟)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是( )
A.顾恺之 B.王羲之 C.贾思勰 D.祖冲之
7.(2023九上·北京市月考)把握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下示意图中①对应的时代特征是( )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8.(2022·龙华一模)《资治通鉴》记载:(西晋灭亡后)“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稍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古代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A.促进了北方地区经济的开发 B.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C.导致北方经济发展落后南方 D.标志着南方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9.(2024九下·夏邑模拟)李华同学利用假期开展了“探寻身边的历史”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李华同学进入“云冈石窟全景漫游”平台,截图保存了第20窟造像的图片,并做了相关记录。据此可知其( )
云冈石窟第20窟 由于洞窟前立壁的坍塌,第20窟整个佛像显露在外。露天大佛为释迦牟尼本尊,高13.7米,面相丰圆,两耳垂肩,深目高鼻,身着半袒右肩的厚重袈裟,衣纹凸起。作为云冈石窟的代表作,以其博大、恢宏的气魄和撼动人心的力度,征服了国内外无数的专家学者以及游人,成为印度犍陀罗艺术东传中国后最优秀、最典型的巅峰之作。
A.原型是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 B.是一部北魏王朝的断代史
C.是中国史上唯一的皇家石窟 D.是佛教中国化的艺术结晶
10.(2024九下·长治模拟)北朝文人的作品除了与生俱来的游牧文化底色外,还吸纳了中原地区朴实敦厚的儒家文化;而南朝文人的诗歌除一以贯之的文学气质外,风格也渐趋于雄健豪迈之风。这一现象反映出魏晋南北朝( )
A.民族交融促进文化发展 B.政权更迭加剧南北方的冲突
C.人口迁徙促进经济发展 D.政治变革加快少数民族汉化
二、填空题
11.(2019·常熟模拟)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12.(2018·广州竞赛)我国古代被誉为“书圣”的大书法家是 。
1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1)东汉、魏、晋时期: 、 、羯、 、羌五族内迁。
(2)北魏:494年, 改革,采取迁都 和一系列 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北朝后期: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从民族心理上来看,以往的“ ““ ”观念逐渐淡薄。
14.(2024·剑河模拟)【文化成就,流光溢彩】
《兰亭集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使行书艺术光照千古。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它的作者是被誉为“书圣”的 (人名)。
15.(2016九上·南昌期末)南朝的张仲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七位数。
错误: 订正: 。
16.(2024·万山模拟)【科学研究·文明成就】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的科学家是 。
17.(2022·锡山一模)《齐民要术》的作者是 。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或官员是 。
18.(2018九下·耒阳月考)图片所示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B指的是三国中的 国,它的建立者是 。
(战役)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材料分析题
19.(2024九下·东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他是南朝著名的数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的人。这个数值的求出,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材料三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同时根据自己一生行医用药中对药性的实际体验,写成了一部药物学巨著,这部巨著被译为为日、英、德、法、拉丁、俄等文字,在世界医学领域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1)图1所示的文字是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被称作什么文字?图2是研究哪一朝代商业活动和城市生活风貌的重要资料
(2)材料二中的这位数学家是谁?
(3)请说出材料三中李时珍编写的这部药物学巨著的名称。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你你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认识。
20.(2020七上·五常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
(1)材料一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壮心”在这里指什么?
(2)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的英雄是哪几位?(至少3位)
(3)材料二中所追忆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此战役有何影响?
21.(2024九上·大兴期末)人口·发展
材料一 ①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②两宋时期,越南占城稻的推广,最高人口突破一亿人。
③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一亿多,清朝康乾盛世时期,人口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④明朝引进的玉米、甘薯等作物,在清朝时扩大种植。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1)用材料一的史实说明以下观点。(填序号)
人口变化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________
盛世局面出现的标志之一是人口增长:________
少数民族内迁是人口流动的形式之一:________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材料三 清政府于雍正至乾隆初年举行了较为详细的户口清查,显示西藏境内共222,190户,以每户4.5人计算,当时共有百姓99.98万,再加上僧侣34.12万,共计134万余。由于清朝已经开始在西藏征收赋税,并经常推行“查实绝户荒田,随时豁赋”的政策。因此,清代户口清查的准确性基本上是可以置信的。
——摘编自王克《藏族人口史考略》
(2)依据材料二、写出这一时期人口迁移方向。结合所学,分析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出清朝在西藏清查户口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列举这一时期体现该时代特征的其他史实。
四、综合题
22.北魏孝文帝改革
(1)说 :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2)穿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3)改 :改鲜卑姓为汉姓。
(4)与 道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23.(2023·绥化)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中A是 国,蜀国的建立者是 ,吴国的都城是 。
(2)图中B处发生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该战役是 。
(3)图中吴国在230年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 ,即今中国台湾。
24.(2024九上·顺德期末)雕塑艺术是一种可以反映社会生活的造型艺术,它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霍去病基石雕——马踏匈奴
材料二 秦汉雕塑中既有文臣武士、侍从百姓、歌舞杂伎等,也有公鸡、雁鹤、狮子等,还有庖厨、行旅、农耕、风景、几何纹样等。有的雕塑细节细腻逼真,再现了对象的具体特征,有的在艺术处理中重视气势神态的雕刻。同一类型不同形态的雕塑品,通过艺术的整体布局组成场景式雕塑品,从而形成一定的氛围,甚至产生极其壮观的艺术景象。秦汉雕塑在中国雕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摘编自孟继兵《外象内形——雕塑语言的内心传达》
材料三 云冈石窟的雕饰花纹的母题及刻法走入一个新的转变。它的雕饰花纹种类奇多,其中很多为希腊的来源,经波斯及健陀罗而输入者,尤其是回折的卷草,根本为西方花样的主干,而不见于中国周汉饰纹中。但自此以后,竟成为中国花样之最普通者。……以兽形为母题之雕饰,共有龙、凤、金翅鸟、狮子等,这些除金翅鸟为中印度传入,狮子带着波斯色彩外,其余皆可说是中国本有的式样,而在刻法上略受西域影响。
——摘编自林徽因《建筑意:中国古建筑之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石刻出现的时代,并分析石刻的文物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汉雕塑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云冈石窟雕刻的新“转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2.【答案】D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
3.【答案】A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4.【答案】A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5.【答案】B
【知识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6.【答案】D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7.【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8.【答案】B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9.【答案】D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
10.【答案】A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11.【答案】《齐民要术》;《天工开物》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12.【答案】王羲之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
13.【答案】(1)匈奴;鲜卑;氐
(2)孝文帝;洛阳;汉化
(3)胡;汉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14.【答案】王羲之;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
15.【答案】张仲景;祖冲之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16.【答案】祖冲之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17.【答案】贾思勰;驻藏大臣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18.【答案】蜀国。;刘备。;赤壁之战。
【知识点】三国鼎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19.【答案】(1)文字:甲骨文。朝代:北宋。
(2)祖冲之。
(3)《本草纲目》。
(4)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ア伟大贡献;是坚定我们文化自信的历史依据。(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围绕题意,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20.【答案】(1)曹操;统一全国
(2)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周瑜、曹操、孙权、等等
(3)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知识点】三国鼎立
21.【答案】(1) ②④③①
(2) 方向:北方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影响:为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及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以及南方汉族士大夫阶层之间的交融。(任意三点)
(3) 时代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史实:设置驻藏大臣;收复台湾,在台湾设台湾府等。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22.【答案】(1)汉语
(2)汉服
(3)汉姓
(4)汉族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23.【答案】(1)魏(魏国或曹魏);刘备(刘玄德);建业
(2)赤壁之战
(3)夷洲
【知识点】三国鼎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
24.【答案】(1)西汉;验证了霍去病破匈奴。
(2)雕塑题材种类繁多,雕塑风格各异等。
(3)吸收了希腊、印度、波斯、西域的外来造型艺术的特点。云冈石窟的雕饰花纹种类奇多,其中很多为希腊的来源,经波斯及健陀罗而输入者;以兽形为母题之雕饰,共有龙、凤、金翅鸟、狮子等,这些除金翅鸟为中印度传入,狮子带着波斯色彩外,其余皆可说是中国本有的式样,而在刻法上略受西域影响。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