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4 17:1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竹里馆
王维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识记有关王维的文学常识。
2、能够根据意象鉴赏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重点)
3、深入领会细节描写,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难点)
4、体会“台阶”的内涵,把握小说的主题。(重点)
王维
王维(701-761),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被称为“诗佛”,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诗人简介
维于武则天时期出生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幼年聪明过人,才华早显。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王维离家赴京城,希望得到达官贵人的举荐。由于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开元五年(717年),在长安,其间有时至洛阳。有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知人论世
少年王维,出身显赫
开元七年(719年),在长安,七月应京兆府试。有诗《李陵咏》《西施咏》等。
开元八年(720年),在长安,常从岐王李范等游宴。春,就试礼部,落第。有诗《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等。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负责音乐、舞蹈等教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之用。然而供职仅数月,就因属下伶人舞黄狮子而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黄狮子舞是专供皇帝享用的,故伶人私自作舞为不敬,累及王维得罪贬官。赴济州途中作《宿郑州》等诗
京城求仕
王维31岁时,他的妻子因难产而去世,之后王维没有再续弦造就唐代第一深情。在王维34岁时,他献诗给张九龄,在其推荐下,王维又重回长安当上了右拾遗,可惜好景不长,在他37岁时被李林甫排挤出朝廷,被安排到边塞慰问边防将士,从边塞回来之后,王维开始变更加得佛系,变成了一位真正的山水田园诗人,虽然此时王维还在朝廷做官,但已不再过问政事,而是投身于山水和佛法之间,在他40岁时,开始经营陕西蓝田的辋川别业,拥有20多处景观的自然景区。
人生变故,半官半隐
天宝十五载(756年),仍任给事中。六月,安禄山叛军陷潼关,随之攻入长安,玄宗仓皇逃往四川,王维被俘。被俘后,他曾吃药取痢,假称患病,以逃避麻烦。只因为他的诗名太大,安禄山派人把他迎接到洛阳,拘禁在菩提寺,强迫他任给事中的伪职。
至德二载(757年),九、十月,唐军相继收复长安、洛阳,王维与其他陷贼之官,均被收系狱中,随后押到长安。这些人按律当死,但因他被俘时曾作《凝碧池》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缙平叛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王维才得宽宥,降为太子中允。
安史之乱 战乱被俘
乾元元年(758年),责授太子中允,加集贤殿学士,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
上元元年(760年),夏,转任尚书右丞,这是他一生所任官职中最高的官阶,也是最后所任之职。
上元二年(761年),仍官尚书右丞。春,上《责躬荐弟表》,请求削去自己全部官职,放归田园,使其弟王缙得以还京师。五月,进上谢恩状。七月卒。临终时,他仍作书向亲友辞别,完成后便安然离世
晚年王维,彻底佛系
写作背景
一瓢淡水渔
《竹里馆》收录于《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huáng)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幽篁:幽深的竹林。篁,竹林。
长啸:撮(cuō)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译文:独自闲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深林:幽深的竹林,指幽篁。
相照:照射我,意思是明月来陪伴我。
幽深的竹林里无人知道我在这里,只有明月来陪伴我。
整体感知
景物:幽篁、深林、明月
活动:独坐、弹琴、长啸
心境:惬意闲适、宁静淡泊
悠然自得、自在愉悦诗人在月夜竹林中弹琴自娱的情景,表达了惬意闲适、宁静淡泊的心境.
感知诗歌中的景物、人物、心境
中国竹文化
竹在中华文化中被人格化成为象征中华民族人格评价、人格理想的重要符号。竹枝干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国人民喜爱,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人们赋予它心虚节坚、坚忍不拔、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
知识链接
竹——中国人心中清俊挺拔的精神象征。
中国琴文化
琴,因其深沉高雅的音色品质与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及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
琴,是古人心目中的乐器之王,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许多刚正不阿的、怀忧国忧民远大抱负的,又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往往怀才不遇,仕途坎坷而不幸。所以他们往往退隐山林,以“琴棋书画”排解精神上的孤独与寂寞。
知识链接
琴——中国传统文化中高人雅士的标配。
月亮
在古诗词中,月亮也被视为美好、纯洁和神秘、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象征。诗人们常常通过描绘月亮的形象来表达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知识链接
月——此指高洁之士,诗人的知心朋友。
整体感知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
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展开想象,描绘一下诗歌展现的画面。
“以声写静”: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衬托出静境;
“以动衬静”:以动态的景物“弹琴”“长啸”来渲染,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诗句赏析
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
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特的想象力,表达了诗人悠然闲适的心境和自得其乐的生活情趣。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课堂小结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1.王维【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抒发诗人宁静淡薄情心的语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日来相照。
2.【竹里馆】中写诗人活动的诗句是:独坐幽拿里,弹琴长啸
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驻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独坐当算里,弹琴复长啸。
4 用拟人化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表达居深林之中,并不为此感到现独的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课堂检测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