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上的家
1教学内容
1、学习五年级人音版第四课《可爱的家》之《牧场上的家》的陶笛二声部合奏。
2、学会《牧场上的家》二声部的吹奏后,通过改变二声部的伴奏音型,感受两种不同牧场的情景。
3、通过欣赏打击乐的合奏,再次引导学生编配打击乐伴奏,丰富音乐效果。
2教学目标
1、学会《牧场上的家》二声部的吹奏并用陶笛进行两声部的合奏。
2、引导学生编创二声部的伴奏音型并能吹奏,指导学生分别吹奏歌曲的一、二声部并加入打击乐,形成合奏。表现两个不同牧场的情境以及不同风格的音乐。
3、用器乐合奏的形式来表现歌曲,让学生感受两种不同牧场的情境,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3学情分析
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吹奏陶笛,识谱能力比较好,吹奏技巧比较好,针对这方面的特点,本课时设计在学会歌曲演唱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改变歌曲的节奏,自己编配二声部,并用陶笛吹奏二声部,形成合奏
4重点难点
学会用陶笛吹奏歌曲的二声部,并尝试编创不同的伴奏音型,表现歌曲不同的意境。通过改变二声部的伴奏音型,形成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表现两种不同的牧场情境。
5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复习歌曲
【播放】歌曲音乐伴奏。
【要求】让同学们跟着音乐,带着亲切优美的情绪,自然地演唱歌曲。
【学生活动】演唱歌曲。
【小结】通过演唱,体验歌曲抒情优美的风格。
(设计意图:复习歌曲,感受歌曲风格,为学习吹奏二声部做准备。)
活动2【练习】二、吹奏练习曲
吹奏二声部。
【要求】让同学们用吐音吹奏的方法吹奏二声部,注意气息要均匀。
【学生活动】吹奏二声部。
【提问】二声部的节奏型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拍节奏型X X X X。
【小结】通过吹奏二声部,巩固吐音吹奏的方法和熟悉节奏型X X X X。
(设计意图:复习吐音吹奏,掌握节奏型X X X X,为编创二声部伴奏音型做铺垫。)
分声部合奏,初步训练学生的合奏能力。
【要求】让同学们分一、二声部合奏,注意区分连音与吐音的吹奏方法。
【学生活动】全班一起吹合奏练习曲。
【小结】你们的连音吹奏与吐音吹奏的方法都掌握得很好。
(设计意图:通过一条简单的二声部练习曲,让学生复习连音和吐音吹奏方法以及两种不同的节奏型,为下面的二声部编创音型节奏铺垫,初步训练学生的合奏能力,为全曲合奏做准备。)
活动3【练习】三、复习歌曲一声部吹奏
【播放】音乐伴奏《牧场上的家》。
【要求】请同学们吹奏歌曲一声部,注意带着亲切优美的情绪,运用平和舒缓的气息吹奏。
【学生活动】吹奏歌曲《牧场上的家》一声部。
【小结】懂得运用平和舒缓的气息吹奏,带着亲切优美的情绪吹奏歌曲。
活动4【讲授】四、欣赏合唱。
【要求】让学生欣赏合唱曲《牧场上的家》,再次感受歌曲的情绪和力度,懂得加入二声部演唱后,音乐效果更丰富更优美,从而引出陶笛二声部学习。
【播放】合唱曲《牧场上的家》。
【提问】请你们认真聆听,听完后告诉我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力度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聆听后,说感受。
【板书】悠闲美丽 弱
【出示课题】牧场上的家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再次感受歌曲的情绪与力度,为学习吹奏二声部作准备。)
活动5【讲授】五、学习歌曲二声部吹奏
1、观察二声部旋律,学习第三句旋律吹奏。
【课件出示】二声部旋律
【要求】观察二声部旋律,有什么特点,找出不相同的一句旋律。
【观察】学生找出不相同的一句旋律。
【小结】让学生通过观察二声部旋律,找出第三句的旋律与其它三句是不相同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二声部旋律,找出不相同的乐句,为学习第三句旋律铺垫。)
2、学习第三句旋律。
【课件出示】
【要求】打着指挥来视唱一次这句旋律,注意节奏和休止符的处理。
【学生活动】打着三拍子视唱第三句旋律。
【要求】一起用陶笛吹奏第三句旋律,注意用平和舒缓的气息吹奏。
【学生活动】全体吹奏第三句旋律。
【要求】分声部合奏这句旋律,注意休止符的停顿以及气息的控制。
【学生活动】全班合奏第三句。
【小结】学会并体会歌曲第三句的合奏效果。
(设计意图:学习第三句旋律并合奏,再次训练学生的合奏能力,为全曲合奏做准备。)
3、学习二声部旋律剩下的一、二、四句。
【要求】先自由练习吹奏,再分别检查同学们自学一、二、四句的情况。
【学生活动】自由练习第一、二、四句。
【提问】请同学分别吹奏一、二、四句,你觉得他们吹奏得怎样?
【学生评价】指出吹奏存在的问题。
【老师指导】纠正存在节奏与音准等问题后,再进行吹奏。
【学生活动】学生在老师指导后,纠正了存在的问题,完整吹奏二声部。
【小结】学生通过自练,老师提问和检查、互相聆听和相互评价、老师指导解决问题等方法,学会二声部的吹奏。
【要求】完整吹奏一次二声部。
【学生活动】吹奏二声部。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剩下的一、二、四句旋律,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同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两声部合奏做准备。)
合奏全曲。
【课件出示】
【要求】同学们分组练习合奏。
【学生活动】分组练习。
【要求】带着亲切优美的情绪进行合奏,注意用平和舒缓的气息吹奏。
【学生活动】全班同学合奏全曲。
【小结】通过分组练习,达到合奏的效果,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风格。
(设计意图:先分组练习吹奏,再全班进行合奏,再次感受歌曲亲切优美的情绪,为学生编创二声部的伴奏音型做准备。)
活动6【活动】六、编创二声部伴奏音型再合奏
1、启发学生通过改变节奏型,创编二声部的伴奏音型,表现抒情优美的音乐风格。
【课件出示】
【提问】用什么样的节奏型改变二声部,可以使歌曲变得更抒情,更优美呢?
【观察】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二声部节奏型是X X X。
【学生活动】尝试改变节奏型为X - - 使歌曲更抒情更优美。
【课件出示】
【要求】吹奏一次改变节奏型后的二声部旋律,体会歌曲的风格。
【学生活动】全体同学吹奏二声部。
【小结】通过吹奏体会改变节奏型后的二声部旋律更抒情更优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创编二声部节奏型并吹奏编创后的二声部,对歌曲抒情优美的风格体会更深刻。)
全体合奏,再次感受悠闲美丽的牧场情境以及体验更抒情优美的音乐风格。
【课件出示】
【要求】全体同学吹奏改变二声部节奏型后的合奏,再次感受悠闲美丽的牧场情境以及体验更抒情更优美的音乐风格。
【学生活动】全体同学合奏。
【小结】通过合奏,再次感受体验歌曲的风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吹奏改变二声部节奏型的合奏,使学生再次体会悠闲美丽的牧场情境,为最后感受两种不同风格音乐做铺垫。)
活动7【活动】七、欣赏弦乐合奏,编创二声部伴奏音型再合奏
1、放弦乐合奏曲《牧场上的家》给同学们欣赏。
【播放】弦乐合奏曲《牧场上的家》。
【提问】这首合奏曲的情绪和力度和速度是怎样的?这个牧场又带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活动】谈感受以及歌曲的情绪与力度、速度。
【板书】热闹快乐 强
【小结】通过欣赏,感受热闹快乐的牧场情境以及歌曲另一种音乐风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弦乐合奏,再次感受另一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为编创二声部的节奏型,表现另一个快乐开心牧场的情境做准备。)
2、引导学生改变二声部的伴奏音型,表现歌曲另一种开心快乐的音乐风格。
【课件出示】
【提问】用什么样的节奏型改变二声部,可以使歌曲的风格变得更热闹快乐呢?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后,把节奏型改为X X X X ,使歌曲风格变得热闹快乐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后把原来的伴奏音型X X X改变为X X X X,为合奏做准备。)
3、让学生视奏改变音型后的二声部旋律,表现另一个热闹快乐的牧场情境。
【课件出示】
【要求】全体同学吹奏一次改变节奏型后的二声部,带着开心快乐的情绪吹奏,
注意气息的控制。
【学生活动】全体同学吹奏改变节奏型后的二声部。
【小结】学生通过吹奏,感受体验另一种热闹快乐牧场的情境。
(设计意图:让学生吹奏改变节奏型后的二声部,为合奏做准备。)
4、全班吹奏改变二声部伴奏音型的合奏。
【课件出示】
【要求】全体同学带着快乐开心的情绪合奏。
【学生活动】全体同学合奏。
【小结】通过合奏,感受改变节奏后的二声部伴奏音型,表现一个热闹快乐的牧场情境,再次感受和体验另一种音乐风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合奏,再次感受歌曲热闹快乐的另一风格。)
活动8【活动】八、欣赏打击乐音乐,编创打击乐伴奏声部
1、引导学生自己创编打击乐的伴奏,感受创编的打击乐伴奏声部。
【播放】《牧场上的家》打击乐合奏音乐,启发学生选用打击乐和创编打击乐节奏为歌曲伴奏。
【提问】加入打击乐的合奏后,歌曲发生了什么变化?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学生活动】学生谈欣赏后的感受,更快乐更热闹了。
【要求】选用打击乐器以及创编选用的打击乐器的伴奏。
【学生活动】学生选用并尝试创编打击乐器的伴奏。
【板书】铃鼓X 。。 。。、三角铁X — — 、木鱼0 X X、响板0 XX X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打击乐音乐,引导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声部。)
2、让学生加入打击乐后分组练习合奏、感受两种不同的牧场的情景。
【要求】学生分组练习合奏,感受不同的牧场情境。
【学生活动】分组练习加入打击乐与陶笛的合奏。
【小结】通过分组练习打击乐与陶笛的合奏,感受两种不同牧场的情境。
(设计意图:分组合奏,再次感受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为合奏做准备。)
九、全班合奏。
【课件出示】
【要求】第一段合奏请同学们带着优美抒情的情绪合奏,表现悠闲美丽的牧场的情境,第二段合奏请同学们带着开心愉快的情绪合奏,表现热闹快乐的牧场情境。
【学生活动】全体合奏,表现两种不同的牧场情境,感受两种不同的音乐风格。
【小结】通过合奏,使学生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通过器乐的形式再次体验了歌曲的不同风格,表现了两种不同的牧场情境。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合奏,分别表现和感受两种不同情境的牧场以及音乐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