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上的家
1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感受家的温暖、对大自然地热爱。
二、掌握弱起拍的节奏,能用流畅、优美的声音演唱并演奏歌曲《牧场上的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感知力。
三、通过模仿、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但是主动性不够,乐谱知识和竖笛的学习,让部分学生感觉有很大的困难。学生情况有所差异,少部分学生乐感较好,学习能力强,模仿能力好;部分学生上课纪律差,表演时不活跃;更有部分性格内向,不敢表现自己。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演唱和演奏歌曲《牧场上的家》。
2、教学难点:让竖笛为歌曲伴奏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组织教学
师:欢迎五()班的同学来到今天的音乐乐园,冯老师已经准备好和大家愉快的度过40分钟,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嗯,我要听到你们精神饱满的声音!那么就让我来开启今天的音乐之旅吧!
活动2【讲授】导入新课
师:首先让我们来听一段音乐,请大家仔细聆听感受,这段音乐你熟悉吗?
1、播放《牧场上的家》伴奏,让学生说内容。
生:《牧场上的家》
师:好厉害,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呀?
生:……
师:看样子很多同学都去自学过了。不过接下来老师要来了解大家的自学情况,我们来做一个知识抢答游戏,也就是我提问,如果你知道答案,就马上举手,谁最快就给谁回答。大家有信心吗?
2、知识竞答。
问题一:乐曲情绪是怎样的?
问题二:这首曲子是几拍子的?
问题三:强弱规律是什么?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情况来看,大家提前自学的效果还是不错的!现在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一颗小草,跟着音乐走进美国的牧场,去感受他们哪里的美丽景色。在感受的过程中,你可以跟着老师做动作来表现音乐,去思考一个问题:这首歌曲可以分成两个乐段,但是怎么分?两个乐段的曲调有什么变化?
3、出示曲谱,初听范唱,边听音乐边打节拍,并为歌曲分乐段。
生:第一部分是描写牧场的美丽,曲调比较平稳;而第二部分是表现人们赞美牧场、家乡的美丽,曲调一下子高上去了……
师:同学们都很会听音乐!那么就让我们先来分段学习曲谱。看到两份曲谱大家有发现什么区别吗?
4、找两份曲谱的区别。
生:音高不一样……
师:同学们看到音不一样,可能会觉得音高不一样,其实这两份曲谱在钢琴中的音高是一样的。只是为了方便竖笛的演奏,老师将书中的首调唱名法记谱成了固定调唱名法。首调唱名法基本是为简谱而服务的,所以我们书本上学过的所有歌曲都是首调唱名法;而固定调唱名法对西洋乐曲的演奏和练习就比较实用,我们学习的竖笛就是一种西洋乐器。那么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屏幕上固定调唱名法的曲谱。
其实这首歌曲的曲谱是有规律的,只要你们找到它的规律,就很简单了。老师先来唱一遍旋律,你们可以根据老师给你们的提示,为这段旋律分乐句。
5、分段学曲谱
A.学习第一乐段曲谱
⑴学唱第一乐段,教师弹琴范唱,学生轻声跟唱。
师:刚才大家跟着老师演唱了第一乐段的曲谱,请你来说说这一乐段是有几个乐句组成的?
⑵为第一乐段分乐句,并说说乐句的特点,简单介绍弱起的作用。
生:2个乐句。
师:同学们应该看到老师在黑板上画了这两个乐句的小草图形谱,你们能从这个图形谱当中发现什么呢?这些乐句有什么特点呢?
生:2个乐句是相似的;弱起……
师:弱起句在这首歌曲里运用能使歌曲更加优美、抒情,不给人很突然的感觉,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慢慢体会。现在我们来唱唱这段旋律。
⑶让学生跟着钢琴演唱第一乐段旋律。
注意演唱姿势:抬头挺胸,两脚与肩同宽,屁股坐半个,嘴巴像含着一个竖起来的小鸡蛋,小腹用力,将气息缓缓送上去,声音往眉毛中间走。
师:接下来请大家把竖笛拿出来,乐曲中有“#4”的变化音,它在竖笛上的指法是怎样的,你知道吗?
⑷学习“#4”指法:在“4”的基础上,左手全部按住,右手食指拿开,其他三指按严实。(教师做示范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熟悉一下指法。)
师:掌握这个指法后,我相信第一乐段的竖笛演奏肯定难不倒大家了。接下来老师先来演奏第一乐段,大家来唱谱。
我们就边唱曲谱,然后边做指法,把第一乐句来梳理一下,没有带竖笛的同学可以直接唱曲谱。(提示学生可以在小长音的地方换气。)
⑸边唱曲谱,边做指法,把第一乐句来梳理两遍。
师:指法会做了,我们一起来演奏一遍。
⑹演奏第一乐句。
师:刚才大家已经知道这两个乐句很相似,那么第二乐句请大家自学,演奏几遍。等会把不会的地方告诉我,我们一起来解决。
⑺自学第二乐句。
生:附点、连音……
师:第二乐句比较难吹的是有附点的小节,因为除了附点,还有连音的演奏。关于连音我在这里再强调一下,在演奏时,连线内的第一个音用吐音,其他音符不用舌吐音。要求气息不间断、平稳而连贯地演奏。
⑻强调连音的演奏和气息要求,并学习演奏第二乐句。
师:如果第二乐句已经会吹了,那么把第一乐句连起来一起演奏。老师想邀请一下没有带竖笛的同学,你们跟着大家的笛声一起合作,来演唱歌曲,好吗?
⑼完整演奏第一乐段。
师:笛声加上歌声,还真是相得益彰啊!接下来大家可以比较一下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B.学习第二乐段曲谱
⑴两乐段比较,找相同乐句。
生: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和第二乐段的第二乐句是一模一样。
师:所以大家只要再学习一个乐句就可以把整首乐曲演奏出来了。我们先把旋律和指法熟悉一下,然后大家自己练习,有不会不懂的地方等会问我,我们一起解决。
⑵熟悉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的旋律和指法,然后自己练习,教师难点地方指导。
师:接下来大家把整首乐曲完整的练习一遍,感觉下旋律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吗?
⑶学生自行完整练习乐曲,教师下去指导。
师:通过竖笛的学习,相信大家对旋律有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将你们的好伙伴——竖笛,平放在大腿上,让它休息一下。而大家跟着音乐来轻声跟唱一遍歌曲,再一次感受,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和情绪来表现歌曲?
6、学唱歌曲,并处理歌曲感情。
⑴复听歌曲,学生轻轻跟唱并感受音乐内容和情绪,说说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生:优美的、抒情的、安详的……
师:同学们的感觉都很敏锐!那么就让我们用这样的声音来跟琴演唱歌曲。
⑵教师弹琴,学生轻声跟唱,注意难点句的解决。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优美的歌声,让我感受到了牧场的美丽!刚才是老师为大家伴奏,我相信如果加上大家的竖笛音乐会更美!接下来就让我们的好伙伴——竖笛,也加入队伍吧!我们先分工,第一段歌词,第一组用竖笛为歌曲伴奏,第二组演唱歌曲;第二段歌词反一下。
7、教师用钢琴伴奏,学生用竖笛为歌曲伴奏。
师:老师首先要为大家的认真合作鼓掌,虽然刚才在演奏或演唱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瑕疵,但是这首歌曲我们还是第一次这样合作,相信课后大家再认真练习的话,下节课的效果会更棒。
活动3【活动】欣赏男声四重唱《牧场上的家》
师:音乐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刚才我们用童声齐唱、竖笛演奏的形式来表现歌曲,那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男声四重唱版本的《牧场上的家》。这个演唱组合的名字叫:“八只眼”。
1、简单介绍“八只眼”演唱组合。
“八只眼”演唱组成立于一九九0年,由松鹿、国际、杨庆、文杰四个歌唱演员组成。其前身是中央乐团男声四重唱组。“八只眼”演唱组是一支兼收并容中外音乐艺术精华的演唱组。其承前启后、中西交融的艺术特点在国内无疑是极具代表性的。
设问:为什么这个演唱组合要用“八只眼”的名字呢?这个版本的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欣赏男声四重唱《牧场上的家》
“八只眼”演唱组,顾名思义,即四个人八只眼,但更深会的理解为:两只眼看世界己显不足,用八只眼可以看到四面八方,古今中外的音乐世界,看到中国乃之世界音乐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活动4【作业】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用歌声、笛声来演绎这一首优美的歌曲《牧场上的家》,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都学会了吗?1、自信能基本完整演唱、并演奏歌曲的同学请举手?2、只能演唱歌曲,还不会完整演奏歌曲的同学请举手?3、能演奏竖笛,却还不会完整演唱歌曲的同学请举手?虽然刚才有很多同学很谦虚的认为自己还不会,老师相信你们都是爱学习又团结的小伙伴,通过课后的互相帮助和学习,下一次来上课的时候,肯定会更棒!那么今天的音乐之旅就在这音乐声中结束了,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