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小路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故乡的小路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5-05 22:3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故乡的小路
1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故乡的小路》的学习,学生能从歌曲中体会对妈妈的感激、对故乡怀恋的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在游戏中学会变拍子和变音记号的应用。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第一声部后,在此基础上学唱第二声部,进一步体验和声的感觉与合作探究能力。
2学情分析
《故乡的小路》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教材第九册第五单元“故乡”中的一首思念妈妈、思念故乡的作品,利用对小路的思念,表现对童年幸福时光的追忆,对妈妈的感激、对故乡怀恋的感情。
歌曲采用了二声部合唱以及3/4和4/4的变拍子,D宫调式,还出现了换气记号、反复记号、音名与变音记号的处理。第一乐段音区低而深沉,曲调平稳,临时变化音记号的音调使人感到对小路的亲切情感流露。第二乐段旋律出现了一个六度跳进,使人仿佛追忆到儿时欢乐生活的情境,随着音区的升高,由衷地抒发了热爱家乡的心情。最后一句在“嗯”的哼鸣中结束,往事再现使心情不能平静,特出了作者对童年美好时光的追忆。
根据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和乐理基础的特点,在课堂上能较快地学会唱谱认词,能较好地参与音乐互动,在活动中能与他人团结合作等,本课以浓浓的“故乡情”为主线,通过聆听、示范、分辨、合作等教学手段去体验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通过分组合作来体验二声部合唱,增强对歌曲的理解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重点难点
重点:深入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的应用,感受前后旋律的对比,了解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验、感受作者“背井离乡”的思乡之情。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一、趣味问好
老师带着微笑用钢琴向同学们问好:
2/4 1 3 | 5 1 ||
2/4 同 学 | 们好||
学生配合老师的问好方法作出相应回答:
2/4 1 5 | 3 1| 5 4 3 2| 1 —||
2/4你 好 |你 好|老师 你| 好—||
(采用趣味问好的方法,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同时也作为课前的开声练习为更好地进入本课教学做好准备)
二、激趣导入
1. 亮出乐器“萨克斯”,向学生简单的介绍萨克斯。
(利用新鲜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的教学氛围)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走在乡间小路上的情境及心情。
(想象自己走在一条乡间小路上,在路上看到的景物和当时的心情。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体验、感受本课的“爱故乡”的思想感情作好铺垫。)
3.用萨克斯吹奏一首《乡间的小路》,并创设情境邀请学生到老师的故乡去“旅游”。
(随着音乐打拍子,聆听、感受老师吹奏《乡间的小路》。
通过老师亲身示范表演比播放音频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循循渐进,并创设情境邀请学生到老师的故乡去“旅游”,从而导入新课《故乡的小路》,同时把爱“家”的情感线延续到爱“故乡”,奠定了本课热爱家乡的感情基调。)
活动2【讲授】歌曲教学
三、歌曲教学
初 听 感 受
1.聆听范唱。
(提问学生:你们在路上看到什么了吗?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
听前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聆听、感受歌曲,增强对歌曲背景的理解,促进情感线的发展和延续。)
2.教师范唱歌曲。
提示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的手部动作有什么不一样?(引出变拍子,它是由3/4和4/4两种拍子组成,是一种有规律的变拍子。在3/4拍时拍肩膀,4/4拍时拍大腿进行区分)
通过身体律动的方法更加直观演示变拍子使用方法,让学生自主观察与发现变拍子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深 入 体 验
1.播放音频,带领学生边听歌曲边做打拍子游戏,再次强调3/4与4/4拍的区别。
(参与体验变拍子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体验感受变拍子的使用方法,另外,通过认识“变拍子”的特点,在解决教学重点的同时还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的音乐情绪与情感。)
2.歌曲教唱
A、自主探究音乐要素。
提问:在音乐中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用“lu”母音轻声跟着琴哼唱旋律,唱完后引出变化音#4,并用音阶手势示范)
谈谈变化音#4给歌曲带来了的情感变化
通过哼唱旋律感受变化音的特点以及给歌曲带来的变化,使学生热爱故乡的情感更加亲切地流露出来。
B、有感情地弹奏歌曲伴奏,引出反复记号
(淡淡对反复记号的认识与使用方法
通过实践,复习巩固反复记号的使用方法,感受反复记号给歌曲情感带来的变化,通过运用反复记号,使热爱故乡的情感逐步升华。)
情 感 升 华
3.情感处理
A、第一乐段的情感是怎样的?
(深沉地、亲切地)
第二乐段的情感又是怎样的?
(激动地)
学生自由发言,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感情的歌唱
以巧妙的语言和直观的示范让学生逐层感领悟歌曲的情感,勾起对往事美好的回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B、全曲最后一句该如何唱?
(用哼鸣想象闻花香的味道)
轻声的哼鸣描述了往事仿佛历历在目,昨日“美好的童年回忆”使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浓浓的“爱乡之情”, 将本课的教学推向高潮。
4.展开第二声部
(体验二声部合唱给歌曲带来的变化与魅力
通过二声部的学习,丰富了课堂的教学,让学生感受二声部的情感变化,进一步加强了歌曲的“爱乡主义”情感,为下面的表演环节做好了铺垫。)
活动3【活动】合作表演
播放音频伴奏,在老师的指挥下,全班同学进行分声部合唱跟着老师的指挥进行合唱,感受歌曲的和声效果。(通过二声部部合唱,增强同学们的表演能力与合作能力,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爱乡”、“爱国”的情感。)
活动4【练习】课外拓展
1.播放视频:萨克斯演奏《回家》
(认识乐器萨克斯,聆听《回家》,感受萨克斯声音的优美之处
根据五年级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点,进行课外延伸,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增加对音乐课堂的兴趣;另外,《回家》这首乐曲与本课所表达的情感相似,紧紧围绕着“爱故乡”的情感线,使学生对“热爱家乡”产生强烈的共鸣。)
2.淡话:演奏者“肯尼基”吹奏的《回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思念家乡的情感)
淡话交流,感悟乐器的思乡之情
活动5【作业】课堂小结
1.播放音频《故乡的小路》作为背景音乐。
(回归到主题,听着音乐《故乡的小路》离开教室
歌曲进行延伸后回归,检测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2.旁白:今天我们学习了《故乡的小路》,这是一首思念妈妈、思念故乡的作品,表现对童年幸福时光的追忆,对妈妈的感激、对故乡怀恋的感情。今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的故乡永远是我们最思念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