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的小路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乡间的小路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5-05 22:4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乡间的小路
1教学目标
1、 聆听和演唱歌曲《乡间的小路》,正确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气氛,根据《乡间的小路》进行创编,体会创编成功的快乐。
2、 准确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并能边打拍子边唱歌曲,以此表达自己对农村的爱。
2学情分析
五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点,无论是课程的调整,还是身心的成长、个性特点的塑造,都需要我们教师去用心观察、发现和引导。五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思考、善于学习,学习音乐积极性挺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扩展,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受流行音乐的影响,已经不满足于课堂教学上的曲子,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逐渐减弱,他们渴望音乐,却不喜欢书本上的歌曲。因此,培养对音乐课的兴趣和热情一日不可懈怠,让学生转为从心底上真心喜欢音乐,并具有一定的优劣作品辨别能力刻不容缓。尤其是要注意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歌唱方法的指导;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状态。
3重点难点
1、较熟练的演唱歌曲《乡间的小路》,分小组进行表演唱,包括独唱、合唱、二重唱。
2、歌曲情绪气氛的把握以及节奏的准确性,特别是三连音部分的演唱。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
伴随着播放《爸爸去哪儿》第一季插曲《乡间的小路》视频,同学们走进教室,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迅速安静下来。
师:同学们都看了《爸爸去哪儿》,五位帅气又有型的爸爸带着自己可爱的宝宝去了好多美丽又有趣的地方,在这一期中爸爸们就带领五个萌娃来到了乡间,学习演唱了这一首脍炙人口的校园歌曲《乡间的小路》。同学们想不想跟随着老师的步伐一起去踏上“乡间的小路”,欣赏野外美丽的风光?
引出歌曲《乡间的小路》
活动2【练习】2
师:一段优美的音乐能使人心情舒畅,能让人身心得到放松。在我们正式学习这首歌曲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发声练习。下面我们就用节奏来相互问好吧!
1 2 3 4 5 - |
同 学们 好
1 1 7 6 5 - |1 5. 1 5.|5 4 3 2 1 - ||
老师 您 好您好 您 好老 师您 好
师:位置高一点,感觉声音从额头出来。我们再来一遍。
2、情境练声中训练呼吸音高
师:听着美妙的音乐感受不错,如果在一个有晚霞的傍晚,走在放学回家的小路上更是一种美妙的享受。请同学们闭上双眼,遐想一下,如果我们此刻离开了教室,来到了乡间的小路上,会看到些什么,有什么感觉?
播放歌曲视频,视听感受。
生:微风,夕阳,小草,耕牛……
师:让我们来闻一闻小草的清香吧。
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吸气和呼气。(师示范,生一起做,深吸一口气再慢慢呼出来)
师:在你的左边吹来了一阵有花香和青草香的微风,让我们来闻一闻。
师:在你的右前方看到一朵美丽的野花,让我们再来闻一闻。
生:闻花。
师:同学们,唱歌需要有气息的支撑,没有气息的唱歌,声音会显得苍白无力。而带气息唱歌,就要有正确的呼吸。吸的要深,呼的要慢而均匀。
活动3【讲授】3
1、分节奏朗读中熟悉歌曲骨架
师:感觉同学们都有点专业水平了,当我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定会感觉很亲切,令你思绪万千。有一段歌词写得很好,恰当的表达了当时的心境。我们来读一下。
笑 . 意 写在 脸上 | 哼 一曲 乡居 小唱 |
任 思绪 在 晚风 | 中 飞扬 — |
多 . 少 落寞 惆怅 | 都 . 随 晚风 飘散 |
遗 忘在 乡 间的 | 小 路上 — |
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按节奏念歌词。
师:同学们笑意写在脸上了吗?眉毛上扬一点,位置再高一点,脸颊的笑肌再提高一点。(示范)
师:走在这么美的小路上有多少烦恼和不开心都让它随着晚风飘去吧。同学们这段歌词美不美?想唱唱吗?
生:跟琴哼唱一下。(加和弦演唱)
2、学唱歌曲。
师:大家已经知道了这首歌的名字是?它是一首八十年代的台湾校园歌曲。当时有一批的台湾校园歌曲以它的轻松甜美的风格以及所特有的田园风味深受听众的喜爱,虽然过去了二十多年,却还是倍受青睐。让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听一下这首《乡间的小路》吧。
生:听
师:听后有什么感觉
生:答
师:下面由老师来带领你们,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以下的问题穿插在听的过程中提问,可以暂停音乐或者回放进行解答。)
(1)欣赏歌曲《乡间的小路》,边听边用脚轻踩拍子,注意重拍。
a、歌曲所表现的内容是什么?情绪如何?
b、歌曲的重拍在哪?是几拍子?(第二遍聆听)
c、歌曲中出现的节奏型有哪些?哪些是我们所不太熟悉的?
(2)歌曲共分为几个部分?有没有相同的部分?在演唱相同的时候,为了避免单调乏味的演唱,我们在唱法上应该做什么改变?(这些问题穿插在学生学习歌曲时进行提问,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演唱作品。)
生:答(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
(3)学唱歌曲A部分旋律,前16小节。用“啦”字哼唱歌谱。
(4)加强对歌曲B部分旋律的理解,唱出跟A部分的对比。(A部分演唱时活泼,B部分更抒情,在演唱A部分时候声音应该活泼跳跃,B部分演唱时侯旋律线条应拉长。)
(5)跟琴哼唱歌词。结尾句处理(渐弱)
(6)歌曲情感处理: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播放视频乡间的小路,看有哪些景物,对比身处乡间和城市的环境,引导学生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
(7)熟练演唱歌曲,唱准歌曲的节奏,用轻松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活动4【练习】4
分组表演并创编
学生分成四组,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处理歌曲。如:对唱、表演唱、小合唱等。教师对每组的表现做鼓励性评价。
活动5【活动】5
只是拓展:
1、同学们,70年代台湾校园歌曲的流行对中国大陆流行音乐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所以到了80年代的时候,我们中国大陆也开始流行校园民谣了,今天我们就来聆听几首当年比较流行的歌曲片段,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听完以后,请大家思考:今天这节课上我们所欣赏和学唱的歌曲,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播放歌曲视频《外婆的澎湖湾》、《爸爸的草鞋》等片段。
3、学生与教师共同小结校园民谣的一些特点。(出示课件)
通过对歌曲情绪、速度、旋律的进行等方面的感受,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总结。
4、同学们,每个时代都有它的流行歌曲,这是时代的记忆。尽管时间流失,尽管容颜改变,但这清新自然的音乐依然会在我们的耳边回响。
活动6【测试】6
针对上课内容随机进行课堂提问,抽查学生们的歌曲掌握水平。
活动7【作业】7
利用课余时间复习歌曲,查找相关资料对已学内容进行总结补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