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歌曲《叮铃铃》,并能合作完成二声部合唱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探讨恰当的演唱方法,解决本课的演唱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合唱艺术的魅力,并能表达出歌曲中的音乐要素,包括力度、情绪、速度等,从而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2学情分析
本课我以《叮铃铃》为教学内容,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解决本课“合唱”的重难点。课堂上,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突破了合唱难点,并掌握了一定的唱歌方法。特别是在教学效果的提升上,我采用了“伸缩球”来形象地比喻渐强与减弱,使学生易于接受,并富有教学效果。本课的教学设计经过细致的打磨,设计打磨的过程也是教学反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认识到一节富有实效性的课堂,必须有着承前启后的教学环节,环环紧扣。而从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我在教学方法选择和创新上还可以考虑得更全面,更应多关注课堂的生成性,对学生演唱的效果及时做出调整。
3重点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歌曲《叮铃铃》,掌握歌曲二声部的演唱。
2、难点在于学生能演唱歌曲二声部的部分;掌握歌曲变化音的演唱以及高音的演唱。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叮铃铃
(七)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说明)
情景导入及练声
1、以“音乐之旅”开启本课的情景主线。表明开展音乐之旅的三件工具:听、唱、合作。引导学生用lu 模唱高声部的旋律。
2、师生合作,学生模唱高声部的旋律,师演奏低声部。3、带领学生进行律动。
1、学生歌曲歌曲《叮铃铃》中主要的4个音符;继而模唱高声部的旋律。
2、师生进行二声部的练习。
3、学生先看老师律动,进而加入。
情景的导入中,渗透发声练习,使学生在练声中,解决歌曲二声部的学习难点。同时,两个声部合作中,采用模唱、与教师配合的方式,降低了学生合作时的困难。提高学生后面的学习的兴趣。
歌曲新授
1、播放课件,让学生边听全曲边观看画面。设问: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2、带领学生进行拍手律动,感受歌词的节奏。
3、用师唱、生拍节奏的方式。解决歌曲的节奏难点。
4、设问歌曲的节拍是什么?并请学生设计拍打节拍的方式。并适时加入打击乐伴奏。
1、学生初步聆听歌曲。畅谈队歌曲情绪、速度的感受。
2、复听全曲,进行节奏的拍击。
3、拍击老师所唱乐句的节奏。
4、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拍击2拍子。并为歌曲伴奏。
结合画面的欣赏、律动体验,熟悉歌词并感受歌曲的韵律与节奏,解决节奏难点。在学习了节奏的基础,延伸到节拍上,并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拍打2拍子。并加入打击乐伴奏,为歌曲增添色彩。
预设:节奏难点的提出,要在学生拍打全曲节奏的过程中,观察、提炼出来。
学习 歌曲高声部
1、教师引导学生聆听、观察歌曲的演唱形式:合唱。
2、范唱歌曲高声部,让学生听辨。
3、听辨歌曲乐句,
1、学生分析、小结歌曲的演唱形式。
2、听辨教师的演唱。
3、学生听辨歌曲的
通过聆听、唱乐谱,分辨高低声部,并学习部分乐句的乐谱。同时,突出乐谱变化音、前倚音的难点解决。
预设:当学生对变化音
并引导学生进行歌曲难点的乐谱视唱解决变化音和前倚音的演唱。
4、老师唱乐谱,学生唱词。
5、让学生分组接唱歌曲的高声部,并对各自的演唱作出评价。
乐句,并视唱乐句的乐谱。
4、学生唱高声部歌词。
5、学生接唱、评价。评价后,再次完整演唱。
掌握有困难时,拿出做好的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的色彩变化。
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形式,变化演唱方式来巩固高声部的学习,解决高音演唱的难点。
分声部学习
1、引出低声部的学习,与学生一同观察、分析低声部与高声部的区别。并拍打低声部的节奏。
2、分组练习各自的声部。以倒计时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3、让学生分组展示,并相互评价
1、学生感受低声部的特点。聆听教师的范唱。
2、学生分组练习,低声部的同学加强乐谱学习。
3、学生分别展示自己的声部演唱。
1、低声部的学习从分析开始,加强了二声部的区分认识,为后面的合作奠定基础。
2、通过分组练习,相互聆听、评价的方式,提升学生对演唱的鉴赏能力,并寻找更恰当的演唱方法。
二声
部练习
1、让高声部的同学唱歌词、低声部的同学唱歌谱
2、两个声部进行歌词的合唱。
3、请学生评价、小结合唱时的方法。
4、请部分学生进行歌曲的完整演唱。
5、提出力度的要求。并用伸缩球进行形象的引导。
1、学生用唱词、唱谱的形式进行合唱。
2、学生进行初步合唱歌词的尝试。
3、评价后再次练习。
4、部分学生表现歌曲的演唱。并加入打击乐伴奏。
5、学生加入力度变化进行歌曲的演唱。
通过唱谱与唱词的形式进行合作,一定程度降低了合唱难度。使教学深入浅出。引导学生逐步学会二声部演唱。并进行相互评价,探寻唱好二声部歌曲的方法。
同时,在已唱好合唱部分的基础上,提出力度的要求,提升教学的效果。
小
结
1、让学生再次演唱,并进行录制。
2、小结这节课我们所关注的情绪、速度、节拍等音乐要素。
1、学生演唱。
2、欣赏录音,聆听自己的演唱。在自己的演唱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在学生掌握歌曲演唱的基础上,提出要求,提升演唱的效果。并进行录制,激发学生演唱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