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八课土地的誓言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八课土地的誓言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4 18:3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八课土地的誓言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
车轮niǎn 压留下的痕迹通向哪里?是远方,还是家乡?当初挺起胸膛立下的誓言,如今都已化作思乡的悲鸣。这悲鸣跨过山海回荡在山涧,这悲鸣越过田垄缠绕着镐头,这悲鸣埋在土里滋养着禾稻、高liang……游子们的梦中,有日光下色彩斑lán 的花儿,有拖拉机哄鸣中迎来的丰饶。思乡,难道不是游子们的亘古不变的默契吗?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niǎn( )压 高liang( )
斑lán( ) 山涧( )
丰饶( ) 默契( )
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__”。
3.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陕西地形复杂,各地区海拔高度;雨热资源、生态条件差异大,从北到南形成了多个明显的农业气候区。②春分前后,陕南地区已是一派小麦拔节、油菜花香,关中地区小麦也已进入拔节初期,而陕北地区仍然处于春耕备耕阶段。③此时,陕西大部分地区气温可升至10℃以上,但降雨较少,容易发生早春旱。④同时,气温升高,_______不稳定,存在陡然下降的可能,极易发生倒春寒,对小麦拔节孕穗不利。
5.第①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在第④句的横线处补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
④同时,气温升高,_______不稳定,存在陡然下降的可能,极易发生倒春寒,对小麦拔节孕穗不利。
8.仿照例句,补充下面的句子。
例句: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
仿句:在美丽的校园里,我留下无数的欢声笑语。在沸腾的操场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安静的图书馆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教室的课桌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面是某报对1 525 名受访者开展“生命教育”网络调查的统计数据表,请你仔细阅读,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内容 你觉得现在的孩子应对困难挫折的能力如
选项 比较强 不好说 比较弱
比例 23. 3% 9. 0% 67. 7%
内容 你认为有必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吗
选项 没有必要 不太有必要 比较有必要 非常有必要
比例 0. 3% 3. 1% 33. 4% 63. 2%
请你根据上面的统计表探究出两条结论,不要出现具体的数字。
(2)当你遇到困难挫折时,你一定希望得到家长的帮助,请你为此写一两句心里话,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 字。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这种声音已经和我的心取得了永远的沟通。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这个我是知道的,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和我的心的跳跃是一样的。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10. 怎样理解“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一句中的“埋葬”一词?
11. 作者在第二段中描绘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2. 课文中作者一直用“她”来称呼关东原野,为什么在“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处改用“你”?
13. 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月光手帕 鲍尔吉原野
很多年以前,我在医院为父亲陪床。病人睡熟后,陪床的人并没有床可睡。时间已近后半夜,我散步在三楼的楼梯间。这时的医院没什么人走动了,几个乡下汉子披着棉袄蹲在楼梯口吸烟。偶尔,有戴着口罩的护士手执葡萄糖瓶轻盈往来。
我下到一楼,又拾级上楼。走在我前面的一个小姑娘,约摸是个中学生,行走间蹲下,拣一样东西,旋即又走开了,回头瞅我一眼。她走开后,地上一个薄白之物仍放着,像一方手帕。
我走近看,这不是手帕,而是一小片月光摊在楼梯上。为什么是一小片呢 原来是从钉有木板的落地长窗斜照进来的,未钉死的小孔只有一方手帕大。子夜之时下弦月已踱到西天。这一片月光射入,在昏黄的楼道灯光下,弥足珍贵。
小姑娘误以为这是奶白色的手帕,她弯腰时,手指触到冰凉的水泥地上便缩回了。她瞅了我一眼,也许是怕笑话。
我不会嘲笑她,这一举动充满生机。小姑娘也是一个病人的家属,我不知她的病人在床上忍受怎样的煎熬。但她是这么敏感,心里盛着美,不然怎会把月光误作手帕
在她发现这块“月光手帕”前,我已将楼梯走了几遍,对周遭无动于衷。正是因为她弯腰,才诱使我把这一小片月色看成是手帕,或者像手帕。但我感伤于自己没有她那样的空灵,走过来也不会弯下腰去。因为一双磨练得很俗的眼睛极易发现月光的破绽,也就失去了一次美的愉悦。
许多年过去了,我对此事有了新的想法。多么喜欢她把这块“手帕”拣起来,抖一下。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我替月光遗憾,它辜负了小姑娘轻巧的半蹲拣手帕的样子。
14、解释词语
无动于衷 :
破绽:
15、文中对医院环境的描写有何作用?对主体的表达又有何作用?
16、“我不会嘲笑她,这一举动里充满生机。”为什么说这一举动里充满生机?请用原文回答。
17、如何理解“因为一双磨炼得很俗的眼睛极易发现月光的破绽,也就失去了一次美的愉悦”这一句话的含义?
18、文章最后说:“许多年过去了,我对此事有了新的想法。”,“新的想法”是什么?包含了作者怎样的心愿?
19、生活中你能发现美吗?说说你在生活中看到的令人怦然心动的美的事物。
20、作者写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样的感受?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月到天心
林清玄
二十多年前的乡下没有路灯,夜里穿过田野要回到家里,差不多是摸黑的,平常时日,都是借着微明的天光,摸索着回家。
  偶尔有星星,就亮了很多,感觉到心里也有星星的光明。
  如果是有月亮的时候,心里就整个沉淀下来,丝毫没有了黑夜的恐惧。在南台湾,尤其是夏夜,月亮的光格外有辉煌的光明,能使整条山路都清清楚楚地延展出来。
  乡下的月光是很难形容的,它不像太阳的投影是从外面来,它的光明犹如从草树、从街路、从花叶,乃至从屋檐下、墙垣内部微微地渗出,有时会误以为万事万物的本身有着自在的光明。假如夜深有雾,到处都弥漫着清气,当萤火虫成群飞过,仿佛是月光所掉落出来的精灵。
  每一种月光下的事物都有了光明,真是好!
  更好的是,在月光底下,我们也觉得自己心里有着月亮、有着光明,那光明虽不如阳光温暖,却是清凉的,从头顶的发到脚尖的指甲都感受月的清凉。
  走一段路,抬起头来,月亮总是跟着我们,照着我们。在童年的岁月里,我们心目中的月亮有一种亲切的生命,就如同有人提灯为我们引路一样。我们在路上,月在路上;我们在山顶,月在山顶;我们在江边,月在江中;我们回到家里,月正好在家屋门前。
  直到如今,童年看月的景象,以及月光下的乡村都还历历如绘。但对于月之随人却带着一丝迷思,月亮永远跟随我们,到底是错觉还是真实的呢?可以说它既是错觉,也是真实。由于我们知道月亮只有一个,人人却都认为月亮跟随自己,这是错觉;但当月亮伴随我们时,我们感觉到月是唯一的,只为我照耀,这是真实。
  长大以后才知道,真正的事实是,每一个人心中有一片月,它是独一无二、光明湛然的,当月亮照耀我们时,它反映着月光,感觉天上的月也是心中的月。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心里都有月亮埋藏,只是自己不知罢了。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那是知觉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
  其实,人心之月与天边之月是相应的、含容的,所以才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即使江水千条,条条里都有一轮明月。从前读过许多诵月的诗,有一些颇能说出“心中之月”的境界,例如王阳明的《蔽月山房》: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确实,如果我们能把心眼放开到天一样大,月不就在其中吗?只是一般人心眼小,看起来山就大于月亮了。还有一首是宋朝理学家邵雍写的《清夜吟》: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月到天心、风来水面,都有着清凉明净的意味,只有微细的心情才能体会,一般人是不能知道的。
  我们看月,如果只看到天上之月,没有见到心灵之月,则月亮只是极短暂的偶遇,哪里谈得上什么永恒之美呢?
所以回到自己,让自己光明吧!
(选自林清玄菩提系列散文《星月菩提》)
21.文章前半部分写自己童年看月的景象,作者有哪些独特的感受?请分条作答。

22. 文中画线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23. 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子的含意。
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那是知觉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

24.文中引用古诗词有什么作用?

25.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上文内容回答:面对月亮,贾平凹与林清玄有着怎样共同的思考?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此的体会。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选自贾平凹《月迹》

答案
1、碾 粱 斓 jiàn ráo qì 2.哄鸣 轰鸣 3.排比 4.思乡是游子们的亘古不变的默契。
5.应将“;”改为“、”。6.在“油菜花香”后添加“的景象”。7.但 8.示例:我洒下颗颗汗珠 我如饥似渴地阅读 我印下书写的痕迹
9.(1)示例:①超过一半的人认为现在的孩子应对困难挫折的能力比较弱。②绝大多数人认为有必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
(2)示例:当我遇到困难挫折时,我希望家长能在我身边帮助我。家长的关爱如同普照大地的阳光,十分温暖,能让我在困难挫折面前不再感到孤独和迷茫。
10、“埋葬”的本义是掩埋尸体,用在这里表示昔日的欢笑早已荡然无存,表现了作者面对沦陷的故乡时,内心充满了强烈的悲愤之情。
11、作者描绘的景物平静、优美、柔和、温馨,让人陶醉、神往。这满怀深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12、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课文开始使用第三人称是因为作者的感情起初比较平稳,此处改用第二人称是因为作者的情绪激动到了极点,还运用了呼告的修辞手法,直接与深爱的家乡进行对话交流,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热烈,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13、“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14.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破绽: 漏洞
15.医院的环境起衬托作用,在那个陪伴病人的间隙,女孩还能有一颗发现美的心,更显的可贵。
16、她是这么敏感,心里盛着美,不然不会把月光误作手帕。
17.这句话说的是作者自己,因为经历了许多,心灵便不再如那个小女孩那样单纯。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自嘲和对小女孩的赞美,说明我们应该保持着一种年轻自然地的心态对待生活。
18、“新的想法”指的是后文“多么喜欢她把这块“手帕”拣起来,抖一下。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我替月光遗憾,它辜负了小姑娘轻巧的半蹲拣手帕的样子。”其中包含了作者的祝愿,祝愿人生美好的愿望都能实现,哪怕是捡起地上的一块月光手帕。在此之前,作者的想法更多的是赞美对美的敏感,“新的想法”使文章的内涵又深了一层。
19、略 20、略
21.(①月亮的光明,能照耀使整条山路,使走夜路的我们的心沉淀。②乡下的月光很难形容,每一种月光下的事物都有了光明。③在月光底下,我们也觉得自己心里有着月亮、有着光明,感觉清凉。④月亮总是跟着我们,照着我们。我们心目中的月亮有一种亲切的生命。⑤我们感觉到月是唯一的,只为我照耀,这是真实。
22. 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萤火虫”比作“月光所掉落出来的精灵”,形象地写出了月下萤火虫带给人的美好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无限喜爱。
23.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光明、纯真的一面,只是自己不知道。真正光明磊落的人能够感觉到内心的纯真,并能感染他人。
24. ①印证作者的思考;②拓宽作者的阅读视野;③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含量。
25. 只要努力追求,每个人都能拥有美好的事物和美丽的心情。联系实际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