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第一二单元检测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女王尽管以寡敌众,但是骁勇善战,章西人十分忠诚,死死护住女王。不料一名英国军官认出了男装的她,高喊活捉女王巴伊,众人围攻女王,将战刀纷纷砍向了女王……女王不幸离世。关于材料所述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事件发生于起义军夺取德里前 B.事件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觉醒
C.印度王公首先起来反抗殖民者 D.事件自南部开始席卷印度北部
2.19世纪中期,英国以印度为基地,向亚洲很多国家拼命地进行侵略,由于印度民族大起义,英国殖民者的整套侵略计划被打乱了,军事力量被削弱了。结果,这个凶狠的敌人在亚洲的侵略脚步被迫放慢下来。这说明印度民族大起义( )
A.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支援了亚洲其他国家斗争
C.鼓舞了印度人民的斗志 D.加剧了英国对印度的掠夺
3.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列强也加紧了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拉丁美洲、印度相继爆发了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共同点是( )
A.都是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 B.都获得了国家的主权独立
C.都是正义的反侵略斗争 D.都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方式
4.马克思指出:“欧洲一些合法政府只是在革命的压力下或由于战争的关系才能废止农奴制。”1861年农奴制改革就是如此,这次改革不仅缓解了沙皇的统治危机,也装上了两个“把俄国拖到资本主义道路上的轮子”。这两个轮子分别是( )
A.自由劳动力 引进的西方技术
B.完全开放的市场 大量资金
C.自由劳动力 大量土地赎金
D.引进的西方先进技术 大量土地赎金
5.下图所示的情景( )
贫困不堪的俄国农奴 地主在毒打农奴
A.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B.使俄国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C.激起了俄国对外扩张的野心 D.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6.杜立克认为:彼得一世在全面学习西方的同时,强化了国内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对外奉行帝国政治,其结果是又拉大了俄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差距,使俄国在后来的200多年间长期落后于西方。据此可见,他对彼得一世改革的评价是( )
A.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B.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加速了俄国向亚洲的扩张
D.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7.玛格丽特·米切尔在她的长篇小说《飘》中写道:“一路上人仍像战争紧张时期一样拥挤,这复苏的城镇仍然是一片仓皇喧扰的气氛,街上到处是游闲的黑人,有的斜倚着墙壁,有的坐在路边石上,天真好奇地观看过往的车辆。——看,这些社会最低层的人(原来他们不被看作人)获得了解放。”与选文所反映的史实直接相关的是( )
A.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B.《宅地法》的颁布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 D.美国独立战争获得胜利
8.《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内战之后,美国成为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这场内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依据最应该是( )
A.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B.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C.维护了国家统一
D.进一步消除了种族歧视
9. 下图为1865年10月,某杂志上刊登的漫画:左边自信十足的北方军人举杯,与右边情绪低落的南方军人握手相庆,说道:“噢,兄弟,我们没法都获胜。让我们握个手,喝点酒吧。”以下最适合这一漫画的标题是( )
A.分割美国版图 B.黑人解放之梦
C.南北方的妥协 D.祝贺美国统一
10.回首1853年的美日关系,美国培里舰队打开了日本的国门,次年日本被迫签订了《神奈川条约》。从此( )
A.日美走上了互利合作道路
B.日美结成同盟遏制中国
C.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D.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11.自明治元年(1868年)至三十一年,日本政府共聘请外籍专家四千多人,民间团体雇用八千多人。仅1879年外聘专家开支就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这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少见的。这些外籍专家被主要用在培养日本人才上,一旦日本自己的人才(包括归国留学生)脱颖而出,便及时削减外聘专家人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明治时期的日本非常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
B.明治政府完全依赖外籍专家推行改革措施
C.民间团体是明治时期人才培养的唯一力量
D.外籍专家仅被明治政府用于人才培养方面
12.1887年,《时局讽刺》杂志刊载了讽刺画《西洋镜中的猿》,讽刺盲目模仿西方的日本人,在镜中映出的却是丑陋的猿猴模样。这反映出( )
A.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就
B.日本的社会生活方式推行全盘西化
C.日本改革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D.日本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关系恶化
13.19世纪英国政府颁布了部分法律,如1843年颁布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颁布了《有害物质去除法》,1876年颁布了《河流防污法》。其主要背景是( )
A.工业革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B.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
C.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D.英国社会普遍重视立法
14.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人类的社会生活不断发生变化。下图展示的是人类交通工具的演变,这一变化产生的直接因素是( )
A.思想解放的推动 B.国家政策的调整
C.社会生活的变化 D.科学技术的发展
15.下图为1860—1900年英、法、德、美四国年平均工业增长率情况。德、美两国的数据明显高于英、法的主要原因是( )
A.在科技革命中领先于英法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C.占有的殖民地比英法更多 D.城市化进程早于英法两国
16.1829年,法国4万多个市镇中有1.4万个没有学校;1833年,法国政府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倡普及初等教育。到1847年,只有3 213个市镇没有学校,小学生人数从140万增至353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法国实现普及义务教育 B.工业革命促进教育发展
C.教育进步触发启蒙运动 D.教育公平消除社会矛盾
17.19世纪以来,英国妇女纷纷走出家庭。据统计,1851年全国约1 066万妇女中,参加工作的就有280多万人,约占全国劳动者的30%,分布在纺织、服装、采矿、金属、造纸、印刷等行业。由此可见,在当时的英国( )
A.妇女已成为工业生产的主体 B.妇女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C.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角色转变 D.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18.思想家托克维尔曾评价19世纪30年代英国城市曼彻斯是“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对此评论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肯定了工业革命创造了巨额物质财富
B.指出了工业文明改变民众的品质
C.指出了工业革命带来的问题
D.肯定了工业社会人们生活的改进
19.1859年的伦敦,一本绿色封面的书,在刚刚出版不到一天的时间里被抢购一空。书的扉页上写着:“依据自然选择,即在生存斗争中适者被保存的物种起源。”该书的出版( )
A.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B.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展现了法国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
20.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列宁把列夫·托尔斯泰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由此可见,两位著名作家的作品都( )
A.抨击了沙皇封建专制 B.反映社会的客观现实
C.找寻人类解放的途径 D.完善了近代文学题材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3小题,第21题12分,第22、23题各14分,共40分)
21.人类历史的进程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社会变革,能否顺应世界潮流,抓住机遇,事关兴衰命运。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宣称:在美国历史上,我比任何其他总统更像总统,只是除了戴大帽子的林肯。我承认,林肯很强硬。
材料二 推翻德川幕府的人掌握政权,他们认为驱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秘诀……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显然要认真地改造国家。
材料三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展开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国在19世纪后半期发生了转型。
材料四
《农业调整法》与《全国工业复兴法》内容概括 缩减种植面积 限制生产规模 严控农业产出 规定价格水平 销毁过剩产品 调节市场分配 补助受损农民 维护劳工权益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让特朗普自愧不如的林肯总统有哪些特别贡献?
(2)材料二中“改造国家”的事件是什么?请结合所学写出他从经济上“改造国家”的口号。
(3)材料三中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如何理解“社会改革使俄国在19世纪后半期发生了转型”?
(4)根据材料四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写出从国家变革、发展中得到哪些启示。(至少写出2点)
22.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出现过一幕幕“解放”的宏大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目睹了法国大革命,他于1799和1803年两度赴欧,他深受欧洲政治生活特别是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民主自由情绪的感染,激发了他坚持争取拉美独立自由的想法。
——摘编自张寒《法国大革命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兴起》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俄国“在农奴制下,一方面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造成国内市场狭小;另一方面工场也不易雇到更多的自由劳动力,因为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自由工作的权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玻利瓦尔“坚持争取拉美独立自由的想法”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的俄国面临着怎样的现实困境。俄国是如何寻求突破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人类社会“解放”的因素。
23.工业革命引发了诸多的社会变革,深刻地改造了人类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19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摘编自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示意图
材料三 19世纪在城市化过程中,工厂主任意建造厂房,在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狭窄且不规则的街道上工业建筑和居民建筑混杂交织在一起,工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水和浓烟在城市里蔓延,伦敦被称为“雾都”……在大不列颠,1911至1913年间,25岁以上的人中占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影响。
参考答案
1.B 2.B 3.C 4.C 5.A 6.D 7.C 8.B 9.C 10.C
11.A 12.C 13.A 14.D 15.A 16.B 17.C 18.C 19.B 20.B
21.(1)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2)日本明治维新;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号召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3)农奴制;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4)国家干预经济。
(5)制度变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或改革、革命促进社会发展;制度变革应依据国情等。
22.(1)受欧洲自由、民主政治氛围的影响;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现实困境: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突破: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杰出人物的引领;生产力的推动;经济的发展进步;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先进思想潮流的影响;等等。
23.(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较早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英国早期的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提供了资本、市场、原料;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写出三点即可)
(2)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电力的广泛应用;规模广泛,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重工业为主。
(3)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城市化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交通、就业、治安、医疗、住房等。
试卷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