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试题
一、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印度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讲述了印度大叔帕万虽拥有虔诚的印度教信仰,却尽其所能帮巴基斯坦的穆斯林小女孩沙希达与其家人团聚的故事。下面是电影中一个桥段。该桥段内容反映了当今的印度社会( )
帕万请求准岳父收留沙希达时说:穆尼漂亮又温柔,准是个婆罗门。 几天后穆尼露馅儿时,帕万又说:那她就是个刹帝利。
A.深受种姓制度影响 B.仍然保留奴隶制度
C.君主专制根深蒂固 D.世袭制度长盛不衰
2.以下古代文明成果的共同主题是( )
A.古代世界的民主与法制 B.古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C.两河流域的统一 D.罗马帝国的辉煌
3.8世纪后,西欧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领取土地者对领主履行忠诚、服从、尊重、劝告、提供军事服务的义务,各级封建主构成了一个世袭的贵族阶层。这反映的是( )
A.农奴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
C.城市自治制度 D.幕府制度
4.欧洲中世纪大学主要培养市政和教会管理人员、律师以及医生,但也培养书法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和神学家。可见,当时的大学( )
A.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B.摆脱了国王的控制
C.经济上实现自给自足 D.是一个国际学术中心
5.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原 因 结 果
A 中古西欧城市兴起 加速了封建国家的分裂
B 伊斯兰教的创立 加速了阿拉伯帝国的灭亡
C 拜占庭人长期采取封闭保守的态度 拜占庭文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D 日本进行大化改新 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A.A B.B C.C D.D
6.“阿拉伯在后古典时代的远距离网络贸易中占有突出地位。公元3世纪以后,阿拉伯成为东方的中国印度与西方的波斯、拜占庭之间的贸易往来中的日益重要的链条。”这则材料( )
A.赞叹了阿拉伯创造的灿烂文化
B.谴责了阿拉伯帝国的侵略扩张
C.指明了伊斯兰教在帝国发挥的重要作用
D.肯定了阿拉伯在文明交流中的纽带地位
7.“根据议会的条件,威廉宣布接受《权利法案》。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法案的条款如何,关键是由议会缔造了一个国王,这个国王根据议会的条件登上王位,并服从议会的法律,从而确立了议会的主权。”材料意在说明《权利法案》( )
A.具有鲜明的时代局限性 B.彻底剥夺了国王的权力
C.确立了议会的主导地位 D.忽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8.某同学笔记本出现了“亚历山大二世”、 “林肯”、 “明治天皇”等名词,他研究的主题是( )
A.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B.走向近代社会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民族解放运动
9.19世纪中后期,“它用了短短几十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差不多用了200年左下时间才完成的近代化进程。”“它”采取的措施有( )
A.废除农奴制 B.鼓励殖产兴业
C.制定五年计划 D.推行民主化改革
10.英国威尔斯的《世界简史》指出:“公元1918年以后,世界开始进入会议时代。从此以后,国际事务往往通过会议来解决。”在众多会议中,美国人于1921年召集并攫取利权最多的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联合国成立会议
11.下图是苏联画家库克雷尼克塞创作的漫画《片面的经济》,许多人用它来说明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其实,这幅画是讽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军事化的作品,从原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三组文字,一是右腿上的“军事工业”,二是左腿上的“民用工业”,三是腹部上的“资本主义经济”。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漫画等艺术作品史料价值极其有限
B.运用史料应注意甄别,应多种史料相互印证
C.运用史料时应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D.研究者可根据自己立场进行随意解读史料
12.下列电影一一美国独立战争电影《爱国者》、拉美殖民地电影《拉美独立战争》、印度电影《起义》《非暴力不合作》(甘地传),共同的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
A.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B.亚非拉的独立之路
C.非暴力与民族复兴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3.某班同学开展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内容的学习,右侧史实属于战争爆发的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外扩张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国家大权 ·日本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加紧扩张
A.背景 B.经过 C.性质 D.影响
14.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观察下列年代尺,③处应填
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B.德军突袭波兰
C.日本签署投降书 D.日军偷袭珍珠港
15.“政府雇佣了几千人来做各个方面的工作:艺术家画画,音乐家举行音乐会,作家写书,工人们搂草、挖沟、建公园和做一些其他的工作。所有这些人都由政府付工资。”材料体现罗斯福新政( )
A.加强对工业的计划和指导 B.使美国摆脱经济大危机
C.对银行业进行整顿 D.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手段
二、非选择题 共30分
16.古今中外,对海洋的重视和利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
材料一 15 世纪以前,中国处于亚洲海洋秩序的中心,扮演了主导角色。我国古代大规模的航海活动大都是在政府支持下进行的。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就很先进。隋唐以后, 航海走向全面繁荣。两宋时期,我国取得了以罗盘导航为标志的航海技术重大突破;当时中国的 GDP 约占全球的 50%,海上贸易更是远航至西亚等地。明朝前期,中国主导亚洲海洋秩序的能力达到了顶峰。
——李亚敏等《国际海洋秩序演进中的中国》
材料二 15、16 世纪以后,世界进入了海权时代。西方主要殖民国家先后成为海上强国,依托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海洋秩序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
海军军力高度集中的年份和国家
海军军力集中率达到或超过 50%以上的年份(部分) 海军军力超过 50% 以上的国家
1502—1544 葡萄牙
1594—1597 西班牙
1608—1619,1624 荷兰
1809—1812,1814—1834,1854—1857,1861,1868—1869 ①
1944—1991 美国
——摘编自王雷等《试论以权益为中心的海洋秩序》
材料三 在欧洲列强步入海外殖民阶段时,中国也开始重视海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在大力发展海防和海军的同时,也促进了国家海洋机制的构建,仿照西方列强的“海部成例”,专设海军衙门;而后梁启超的弟弟梁启勋吸收了西方“海权学说”的观点, 阐明了控制海洋对于提升国家实力的意义和商贸方面的战略价值。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了一种战略性的构想,即对内收回海关主权,对外争夺太平洋海权,重视陆海统筹。孙中山逝世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海洋政策主要针对航运贸易和海军建设展开,如积极建造港口、疏通航道,整顿招商局,同时创办航海专科学校,培养中国船长人才,仿照美欧
国家的建制,成立海军部等,国民政府这些举动旨在重建中华民国海军,力图发展海权。
——摘编自刘笑阳《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材料四 我国是陆海兼备的濒海大国。当前我国对外贸易量的 90%通过海上运输完成, 多数原油进口依赖海运;我国在海洋渔业、海运业以及造船业等领域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体系,例如:中国海军进行多批次亚丁湾反海盗护航行动。中国还推动开放包容的全球海洋秩序,“海洋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代表着人类共同利益,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回应。
——摘编自刘笑阳《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 15 世纪以前中国主导亚洲海洋秩序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补充①代表的国家并结合史实说明判断理由。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海洋发展之路有何特点。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认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4、15世纪,……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都鲜明的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这场长达三个多世纪的运动催生出众多人文主义思想文化巨匠,他们以诗作、画作等来宣扬人性,其强大的冲击力使政府的封建社会、封建制度不能在思想和行为上钳制广大民众,为欧洲迈入“新时期”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及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十八世纪……进步思想家们猛烈抨击法国的封建制度,称之为“旧制度”。他们著书立说,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第一国际”等国际工人组织相继创立和发展,在不同时期指导和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和斗争。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材料一中“新的时代精神”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场运动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归纳进步思想家的主张。
(3)根据材料三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影响。其中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缔造大英帝国:从史前时代到北美十三州独立》这本书的封面。
材料二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欧共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成为超越罗马的庞大帝国的。
(2)分析材料二中两幅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以下三个角度任选一个或自定观察角度,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观察角度:(Ⅰ)国家关系(Ⅱ)世界格局(Ⅲ)国家利益
答案解析部分
1.A
2.A
3.B
4.A
5.C
6.D
7.C
8.C
9.B
10.B
11.B
12.A
13.A
14.A
15.D
16.(1)原因:国力强盛;造船技术发达;航海技术发达(或指南针使用)、海外贸易兴盛;政府的支持等
(2)①英国。
理由: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世界霸主,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其海上霸权的优势。
(3)特点:被动重视海洋权益,随着列强侵略而逐步发展;效仿学习西方;起步较晚等
(4)认识:要制定符合国情的海洋强国建设战略;建设海洋强国,有利于保障我国的海防安全和维护我国的海洋利益(或保障我国海上贸易航运以及石油航线的安全); 尊重维护国际法,加强国际合作;和平利用海洋;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体系,推动建立开放包容的全球海洋秩序,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等。
17.(1)人文主义,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主张:自由,民主,平等
(3)影响: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观点:例:先进的思想促进人类社会进步
18.(1)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进行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进行殖民扩张,发展为日不落帝国。
(2)【示例一】
观点:欧洲国家关系的发展事关国际格局的演变。
阐释: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是欧洲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它们的对立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战后,在《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等条约的基础上,形成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二战后,欧洲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及发展经济,逐渐走向联合,建立了欧洲共同体。后来欧共体发展为欧盟,成为世界上极其重要的经济体,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为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总之,欧洲国家的发展对世界格局的发展影响巨大。
【示例二】
观点:维护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关系调整的出发点。
阐释: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争夺霸权,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英、法、德等国家建立起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一一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一战后,欧洲国家的实力受到严重削弱、二战后,欧洲国家受到美苏争霸的严重威胁,加之自身实力受到严重削弱,西欧国家逐渐走向联合,建立了欧共体,大大提高了国际地位,推动了欧洲经济的迅速发展。欧共体后来发展为欧盟,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一极。总之,维护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的重要依据。
【示例三】
观点:战争带来创伤,合作才能共赢。
阐释:一战前夕,为了维护各自利益,欧洲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一一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它们的形成,加速了一战的爆发,给欧洲乃至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一战后,欧洲的优势地位受到严重削弱。二战后,在美苏争霸的环境中,为了保障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发展经济,欧洲国家相互协调关系,放弃历史上的仇恨,走向合作,建立起欧洲共同体,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欧共体后来发展为欧盟,成为世界舞台上一支重要的力量。总之,战争带来创伤,合作才能共赢。建立欧洲共同体是欧洲发展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