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资源
※[课标要求] 1. 我国水资源的特征是什么?对我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2. 结合实例说明我国保护水资源的意义。3.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A 基础达标
知识点一 自然资源
1.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等
B.非可再生资源是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的资源
C.可再生资源是指在短时间内可以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的资源
D.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矿产等,属于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可能会失去其可再生性。煤炭、石油、铁矿等,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会再生,称为非可再生资源。
2.下列自然资源中,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 )
A.阳光、土地、水、大气
B.森林、天然气、铀矿、阳光
C.森林、水、天然气、铁矿
D.石油、水、煤炭、天然气
3.下图漫画主要表达的意思是( C )
A.生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可无限使用
B.生物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需限制使用
C.可再生资源若使用不当,也会成为非可再生资源
D.非可再生资源若恰当使用,也会成为可再生资源
知识点二 水资源的构成和来源
4.关于水资源的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地球上的水大部分是淡水资源
B.地球上98%的淡水资源可以利用
C.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深层地下水、江河湖泊水
D.地球上的淡水只占地球上全部水体的3%
5.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 A )
A.大气降水 B.冰山融化
C.地下水渗流 D.河流蒸发
6.一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衡量的标准是( C )
A.海洋面积的多少 B.河流和湖泊的多少
C.径流量的多少 D.地下径流的多少
知识点三 中国水资源的特征
7.“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
材料一 华北平原是我国小麦、玉米、棉花的集中产区,其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23%,淡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3.8%。
材料二 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阴雨绵绵,持续一个月之久。至七、八月份,一段时间出现了晴朗干燥的天气,这正是水稻旺盛生长急需水的时期。
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 B )
A.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不均
B.我国水资源空间、时间分布不均
C.我国水资源季节、年际变化大
D.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大
(四川中考)一个国家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大体可以表明这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图1为我国四条河流的干流示意图,图2为长江径流量年变化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
8.四条河流中,有夏汛且有明显春汛的是( C )
A.塔里木河 B.长江
C.黑龙江 D.雅鲁藏布江
9.关于塔里木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位于柴达木盆地
B.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C.水源主要来源于夏季降水
D.沿河大量种植水稻
10.据图2所示信息判断,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的特点是( C )
A.全年均匀 B.全年丰富
C.夏秋多,冬春少 D.夏秋少,冬春多
知识点四 合理用水 保护水资源
11.(黑龙江中考)目前,解决我国夏汛冬枯水情的工程措施是( D )
A.海水淡化 B.跨流域调水
C.防治水污染 D.兴建水库
12.漫画《节水曲》反映了( C )
A.工业节水 B.农业节水
C.家庭节水 D.浪费水源
“海绵城市”是指充分发挥原始地形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原始生态环境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和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对雨水进行吸纳、蓄滞和缓释,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所示的四种做法,不能反映“海绵城市”理念的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14.建设“海绵城市”,能够带来的生态效益是( D )
①雨季增加地表径流 ②旱季保持地面湿润 ③增强城市蓄水能力 ④增强城市净水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能力拔高
15.国家为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实施了一系列方案。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具有“东多西少, 南多北少 ”的特点。为了应对该问题,国家兴建了许多跨流域调水工程,图中所示的就是我国最大规模的调水工程 南水北调 (填名称)。该调水工程的中线方案,就是从长江支流的 丹江口 水库引水至北京、天津。而东线方案利用了我国著名的 京杭运河 作为输水主干河道。
(2)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衡,具有“夏秋多冬春少, 年际变化大 ”的特点。
(3)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夏 季风的影响。如果其势力较强,推进迅速,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 北涝南旱 ”的局面。
@C 思维拓展
16.跨学科·语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杜陵叟》中有这样的诗句:“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为了减轻类似“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的灾情,不宜采取的措施是( B )
A.兴修水利工程,实行跨流域调水
B.引海水灌溉
C.推广先进节水灌溉技术
D.大力培育耐旱作物第一节 水资源
※[课标要求] 1. 我国水资源的特征是什么?对我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2. 结合实例说明我国保护水资源的意义。3.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A 基础达标
知识点一 自然资源
1.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等
B.非可再生资源是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的资源
C.可再生资源是指在短时间内可以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的资源
D.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矿产等,属于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可能会失去其可再生性。煤炭、石油、铁矿等,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会再生,称为非可再生资源。
2.下列自然资源中,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阳光、土地、水、大气
B.森林、天然气、铀矿、阳光
C.森林、水、天然气、铁矿
D.石油、水、煤炭、天然气
3.下图漫画主要表达的意思是( )
A.生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可无限使用
B.生物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需限制使用
C.可再生资源若使用不当,也会成为非可再生资源
D.非可再生资源若恰当使用,也会成为可再生资源
知识点二 水资源的构成和来源
4.关于水资源的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水大部分是淡水资源
B.地球上98%的淡水资源可以利用
C.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深层地下水、江河湖泊水
D.地球上的淡水只占地球上全部水体的3%
5.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 )
A.大气降水 B.冰山融化
C.地下水渗流 D.河流蒸发
6.一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衡量的标准是( )
A.海洋面积的多少 B.河流和湖泊的多少
C.径流量的多少 D.地下径流的多少
知识点三 中国水资源的特征
7.“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
材料一 华北平原是我国小麦、玉米、棉花的集中产区,其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23%,淡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3.8%。
材料二 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阴雨绵绵,持续一个月之久。至七、八月份,一段时间出现了晴朗干燥的天气,这正是水稻旺盛生长急需水的时期。
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 )
A.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不均
B.我国水资源空间、时间分布不均
C.我国水资源季节、年际变化大
D.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大
(四川中考)一个国家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大体可以表明这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图1为我国四条河流的干流示意图,图2为长江径流量年变化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
8.四条河流中,有夏汛且有明显春汛的是( )
A.塔里木河 B.长江
C.黑龙江 D.雅鲁藏布江
9.关于塔里木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柴达木盆地
B.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C.水源主要来源于夏季降水
D.沿河大量种植水稻
10.据图2所示信息判断,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的特点是( )
A.全年均匀 B.全年丰富
C.夏秋多,冬春少 D.夏秋少,冬春多
知识点四 合理用水 保护水资源
11.(黑龙江中考)目前,解决我国夏汛冬枯水情的工程措施是( )
A.海水淡化 B.跨流域调水
C.防治水污染 D.兴建水库
12.漫画《节水曲》反映了( )
A.工业节水 B.农业节水
C.家庭节水 D.浪费水源
“海绵城市”是指充分发挥原始地形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原始生态环境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和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对雨水进行吸纳、蓄滞和缓释,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所示的四种做法,不能反映“海绵城市”理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建设“海绵城市”,能够带来的生态效益是( )
①雨季增加地表径流 ②旱季保持地面湿润 ③增强城市蓄水能力 ④增强城市净水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能力拔高
15.国家为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实施了一系列方案。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具有“东多西少, ”的特点。为了应对该问题,国家兴建了许多跨流域调水工程,图中所示的就是我国最大规模的调水工程 (填名称)。该调水工程的中线方案,就是从长江支流的 水库引水至北京、天津。而东线方案利用了我国著名的 作为输水主干河道。
(2)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衡,具有“夏秋多冬春少, ”的特点。
(3)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季风的影响。如果其势力较强,推进迅速,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 ”的局面。
@C 思维拓展
16.跨学科·语文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杜陵叟》中有这样的诗句:“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为了减轻类似“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的灾情,不宜采取的措施是( )
A.兴修水利工程,实行跨流域调水
B.引海水灌溉
C.推广先进节水灌溉技术
D.大力培育耐旱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