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应对自然灾害的防护技能 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2 应对自然灾害的防护技能 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25 09:42:07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应对自然灾害的防护技能
※[课标要求] 1.应对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需具备哪些防护技能?2.你居住地区面临哪些自然灾害风险?3.个人和家庭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做好防灾准备?
@A 基础达标
 知识点一 地震与地质灾害的避防
1.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C )
A.在教室,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地震过后,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
B.在家中,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不能使用电梯
C.在教室上课时,可以跳楼求生
D.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2.针对我国西南各省地震频发、危害严重的现实,政府部门应该( D )
①加强对地震的监测及预报 ②加强对公民的防震培训与演练 ③组织全体公民搬离本省 ④积极做好善后及修复重建工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四川雅安地震时上演了“教科书式撤离”,说明学校( B )
A.交通安全教育到位
B.地震逃生应急演练到位
C.消防安全教育到位
D.疫情应急处置演练到位
4.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个人采取适当的方法,可以有效避灾,下图避灾方法适合于( C )
A.泥石流
B.火山喷发
C.地震
D.寒潮
5.当如图泥石流灾害发生时,下列逃生方法可取的是( A )
A.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B.顺着泥石流方向跑
C.向山坡下慢慢走
D.站着不动等待救援
 知识点二 气象与洪涝灾害的避防
6.强降水期间,我们尤其要注意安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B )
①关注暴雨、地质灾害预警 ②在城市低洼地玩耍 ③远离高、陡的边坡 ④不到河边、水库玩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中学生应掌握一定的自救自护常识。当洪涝灾害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D )
①若时间充足,要有序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 ②若无法撤离,应尽量躲在墙角、卫生间等狭小地带 ③若无法转移,应爬上屋顶、大树等高处等待救援 ④若长时间洪水浸泡造成皮肤红肿、损伤等,应及时就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当受到洪水威胁时,首先要镇定,如果时间充足,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等暂时避险,等待救援。洪涝平息后,利用船只、木排、门板等物体水上转移。
8.台风伴有暴雨、大风,会给经过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B )
A.收到台风预警,渔船远洋捕捞
B.根据台风预警,调整出行计划
C.台风来临前,迅速跑到低洼处
D.台风过境时,在树下躲避风雨
9.天气预报显示京津地区未来两天将受寒潮天气影响,我们应( A )
A.增加厚衣物御寒 B.躲在墙角防地震
C.转移高处防洪涝 D.远离海边防台风
@B 能力拔高
10.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个人采取适当的方法,可以有效避灾。下面行为正确的是( D )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健全完善救灾物资储备制度、储备网络,救灾物资品种不断丰富,为有效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是我国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分布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我国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分布的特点为( A )
①空间上呈分散性 ②大多数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③高原山地地区多,平原丘陵地区少 ④都分布在所在省人口最多的省会城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成都救灾物资储备库是我国规模最大、应急能力最强的储备库。推测下列哪些是成都储备库常备救灾物资( A )
①帐篷、棉被、棉衣 ②冲锋舟、橡皮艇、救生圈 ③发电机、挖掘机、直升机 ④矿泉水、方便面、鲜牛奶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我国台湾省的兰屿岛,至今保留着一种传统的“地窖式”民居,房屋主体位于地下1.5-2米处,屋顶仅高出地面0.5米,用铁皮覆盖,极具特色。读图,完成13-14题。
13.兰屿岛上“地窖式”民居最主要防御的气象灾害是( D )
A.地震 B.寒潮 C.旱灾 D.台风
14.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列不属于有效措施的是( C )
A.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
B.修建防御工程
C.为了减少损失,对自然灾害尽量不要预报
D.建设救灾物资储备中心
@C 思维拓展
15.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D )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②兴建长江、黄河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修建“西气东输”管道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 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 D.①②④⑥第二节 应对自然灾害的防护技能
※[课标要求] 1.应对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需具备哪些防护技能?2.你居住地区面临哪些自然灾害风险?3.个人和家庭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做好防灾准备?
@A 基础达标
 知识点一 地震与地质灾害的避防
1.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教室,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地震过后,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
B.在家中,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不能使用电梯
C.在教室上课时,可以跳楼求生
D.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2.针对我国西南各省地震频发、危害严重的现实,政府部门应该(  )
①加强对地震的监测及预报 ②加强对公民的防震培训与演练 ③组织全体公民搬离本省 ④积极做好善后及修复重建工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四川雅安地震时上演了“教科书式撤离”,说明学校(  )
A.交通安全教育到位
B.地震逃生应急演练到位
C.消防安全教育到位
D.疫情应急处置演练到位
4.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个人采取适当的方法,可以有效避灾,下图避灾方法适合于(  )
A.泥石流
B.火山喷发
C.地震
D.寒潮
5.当如图泥石流灾害发生时,下列逃生方法可取的是(  )
A.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B.顺着泥石流方向跑
C.向山坡下慢慢走
D.站着不动等待救援
 知识点二 气象与洪涝灾害的避防
6.强降水期间,我们尤其要注意安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关注暴雨、地质灾害预警 ②在城市低洼地玩耍 ③远离高、陡的边坡 ④不到河边、水库玩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中学生应掌握一定的自救自护常识。当洪涝灾害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若时间充足,要有序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 ②若无法撤离,应尽量躲在墙角、卫生间等狭小地带 ③若无法转移,应爬上屋顶、大树等高处等待救援 ④若长时间洪水浸泡造成皮肤红肿、损伤等,应及时就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当受到洪水威胁时,首先要镇定,如果时间充足,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等暂时避险,等待救援。洪涝平息后,利用船只、木排、门板等物体水上转移。
8.台风伴有暴雨、大风,会给经过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收到台风预警,渔船远洋捕捞
B.根据台风预警,调整出行计划
C.台风来临前,迅速跑到低洼处
D.台风过境时,在树下躲避风雨
9.天气预报显示京津地区未来两天将受寒潮天气影响,我们应(  )
A.增加厚衣物御寒 B.躲在墙角防地震
C.转移高处防洪涝 D.远离海边防台风
@B 能力拔高
10.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个人采取适当的方法,可以有效避灾。下面行为正确的是(  )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健全完善救灾物资储备制度、储备网络,救灾物资品种不断丰富,为有效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是我国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分布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我国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分布的特点为(  )
①空间上呈分散性 ②大多数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③高原山地地区多,平原丘陵地区少 ④都分布在所在省人口最多的省会城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成都救灾物资储备库是我国规模最大、应急能力最强的储备库。推测下列哪些是成都储备库常备救灾物资(  )
①帐篷、棉被、棉衣 ②冲锋舟、橡皮艇、救生圈 ③发电机、挖掘机、直升机 ④矿泉水、方便面、鲜牛奶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我国台湾省的兰屿岛,至今保留着一种传统的“地窖式”民居,房屋主体位于地下1.5-2米处,屋顶仅高出地面0.5米,用铁皮覆盖,极具特色。读图,完成13-14题。
13.兰屿岛上“地窖式”民居最主要防御的气象灾害是(  )
A.地震 B.寒潮 C.旱灾 D.台风
14.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列不属于有效措施的是(  )
A.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
B.修建防御工程
C.为了减少损失,对自然灾害尽量不要预报
D.建设救灾物资储备中心
@C 思维拓展
15.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②兴建长江、黄河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修建“西气东输”管道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 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 D.①②④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