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自然资源与产业活动 质量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读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的比较图,完成1-3题。
1.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C )
A.南方地多水少 B.北方地少水少
C.南方地少水多 D.北方地多水多
2.针对我国水土资源分布特点,采取的有效方法是( A )
A.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B.大力开垦南方地区的山地
C.控制南方地区人口增长
D.减少北方地区的耕地面积
3.解决我国华北地区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C )
A.南水北调 B.兴修水库 C.大水漫灌 D.节水灌溉
近年来,许多中小学对部分教材推行课本循环使用政策,每年就可以少订课本10万多册。读中国地形简图,完成4-6题。
4.课本的循环使用,可直接保护的资源是( D )
A.煤炭资源 B.石油资源 C.土地资源 D.森林资源
5.与这种资源类型相同的是( B )
A.天然气资源 B.水资源
C.金属矿产资源 D.石油资源
6.这种资源主要分布在图中的( B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
(福建中考)我国四个直辖市的水资源存在差异。读表完成7-9题。
某年四个直辖市的水资源与人口状况
北京市 上海市 天津市 重庆市
水资源总量(亿m3) 29.8 34.0 13.0 656.1
人口数量(万人) 2171.85 2418.90 1559.50 3061.71
人均水资源量(m3/人) 137.21 140.56 83.36 2142.92
7.人均水资源量最少的直辖市是( C )
A.北京市 B.上海市 C.天津市 D.重庆市
8.以下景观图反映四个直辖市的水资源利用或空间分布差异,与重庆市相符的是( A )
9.上海市水资源较多,存在水污染现象。为减轻水污染,上海市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C )
①农业生产采用大水漫灌 ②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④减少农业化肥使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安徽中考)晋、陕、内蒙古三省区能源资源充足,而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我国将晋、陕、内蒙古能源南运的同时,充分利用铁路返程空载运力,并通过研发的“火车集装箱装卸水系统”,将南方地区优质水资源输送至北方铁路沿线城市,实现“双向运输,两地共福”,据此完成10-11题。
10.从晋、陕、内蒙古运往南方地区的能源资源可能是( B )
A.铁矿石 B.煤炭 C.金矿石 D.木材
11.利用铁路运输实现能源和水资源南北双向运输的主要意义有( D )
①减轻南方地区铁路沿线洪涝灾害 ②缓解南方地区的能源不足 ③提高北方铁路沿线居民生活质量 ④改善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天水中考)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猕猴桃创新团队用15年的坚持,自主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的红肉猕猴桃品种——“红阳”,产品出口至欧美高端水果市场,创造了小水果成就大产业的神话,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据此完成12-13题。
12.四川猕猴桃销售到全国各地及世界各地,主要得益于( B )
①科技水平提高 ②加工产业发展 ③交通高速发展
④冷藏、保鲜技术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乡村振兴一定要把“粮袋子”紧紧攥在手里。为此从根本上我们应该做的是( C )
①大量进口国外粮食 ②保护好现有耕地 ③加大惠农政策力度 ④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⑤在国外开辟农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江西中考)2023年5月2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一流大型客机C919完成首次商业飞行。结合C919相关资料图,完成14-17题。
14.我国大型客机制造产业的特点是( B )
A.投入资金少
B.参与企业众多
C.分布范围小
D.发展历史悠久
15.上海位于( A )
A.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B.辽中南工业基地
C.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D.京津唐工业基地
16.上海作为C919研制与生产的龙头,突出优势是( A )
A.综合实力雄厚 B.生态环境优良
C.水陆交通便利 D.地理位置优越
17.我国具备自主研制大型客机的能力,得益于( D )
A.矿产丰富 B.市场广阔 C.人口众多 D.技术进步
由我国建造的世界首座“智能渔场”已运抵欧洲北部的挪威并投入使用,该“渔场”实现了三文鱼养殖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其覆盖的水体相当于400个普通近海网箱,可抗12级台风。据此完成18-20题。
18.“智能渔场”可帮助养殖企业( A )
A.拓展养殖空间 B.增加就业机会
C.避免所有灾害 D.降低环境污染
19.该“智能渔场”从我国运往挪威,最适宜的运输方式是( B )
A.铁路运输 B.海洋运输 C.公路运输 D.航空运输
20.若“智能渔场”布局在我国,下列哪个省份最适宜( C )
A.吉林省 B.甘肃省 C.海南省 D.四川省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
21.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其分布与组合状况是影响一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20分)
(1)读图,结合教材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①符合自然资源概念的图例是 乙 。
②从自然资源的再生性特征看,水、土地、植物、动物等属于 可再生 资源,石油、铁矿、稀土等属于 非可再生 资源。
(2)我国东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且组合好。耕地面积广阔,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占全国的1/3,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铁矿储量占全国的1/4;石油资源探明储量占全国的45%-50%。历史上,东北大庆油田的发现和投产让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结合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①材料中涉及的自然资源类型有 土地资源 、 生物资源 、 矿产资源 、 能源资源 。
②下列资源中,注意保护和培育可实现永续利用的是 A 。
A.耕地、森林 B.森林、铁矿
C.铁矿、石油 D.石油、耕地
③我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历史上却长期被视为“贫油国”,这说明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要成为自然资源,除了能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外,人类必须具备相应的 开发利用 能力。自然资源的利用,受到不同历史时期人类需求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具有自然和 社会 双重属性。
22.阅读下面两组统计数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的特点。(14分)
表1: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位次 自然资源
土地 矿产 耕地 河流径流量 森林
总量在世界 上的位次 3 3 4 6 6
人均占有量 在世界上 的位次 67 资料 不全 121 88 80
表2:中国的水资源、耕地、草原、森林人均资源
占有量与世界人均资源占有量的比较
项目 水资源人均量 耕地人均量 草原人均量 森林人均量
世界 7210立方米 0.25公顷 0.62公顷 0.72公顷
中国 2262立方米 0.08公顷 0.26公顷 0.11公顷
中国人均 占有量占 世界的百分率 31.4% 32% 42% 15.3%
(1)读表1,我国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总量均在世界排名第 3 ,耕地资源总量在世界排名第 4 ,河流径流量和森林总量均在世界排名第 6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 丰富 。
(2)读表1和表2,我国主要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的共同特点是:人均值都 低于 (高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原因是我国人口 众多 。
(3)解决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的措施有 CDE 。(多项选择题)
A.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渠道
B.大量开采我国地下的油气资源
C.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D.开发新材料、新能源
E.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
23.(南充中考)长江中下游地区(图1)和东北地区(图2)发展工农业的基础较好,两地区不仅工业发展各具特色,还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有效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甲、乙两工业基地中,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 沪宁杭工业基地 (填名称),与乙相比,甲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是 矿产资源丰富 。
(2)东北地区的耕地以 旱地 为主(水田/旱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水稻 。
(3)两区域平原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共同有利自然条件是 雨热同期 、 土壤肥沃 。(至少答两点)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分)
材料一 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从业人员中科研和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大;二是成本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费用所占份额大;三是产品的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快。此外,高新技术产业还有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产品附加值高等优势。
材料二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晚,但发展迅猛。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购置补贴、税收减免、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政策,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据统计,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技术拥有量和汽车出口量均居全球第一,推动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绿色转型。
(1)简述我国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国内和国际市场需求量大;技术先进;科研和技术人员多(劳动力素质高);政策支持;顺应国际绿色经济发展潮流,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汽车制造产业链完整。
(2)说出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工业的意义。(从经济、社会、环境角度作答)
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汽车工业升级;提升我国国际知名度;加快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绿色转型;促进国家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
(3)依据材料,请你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教育投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科研经费的投入。
25.2022年9月1日,产自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的首批大黄鱼起鱼上市,其品质可媲美野生大黄鱼。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问题。(8分)
“国信1号”——移动的海洋牧场 该船以“船载舱养”模式,将养殖区域由近岸推向深远海,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资源,开展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等名优鱼种养殖。该船根据不同季节水温和环境,在我国部分海域开展游弋式作业。其养殖密度是传统网箱的4-6倍,养殖周期可缩短1/4以上。
(1)写出“国信1号”从海域甲游弋到南澎岛依次经过的海域名称。
黄海、东海、南海。
(2)简述我国发展“移动的海洋牧场”的有利条件。
南北跨纬度广,海洋面积大;科技力量雄厚,智能化、信息化水平高;造船工业发达,有利于发展移动海洋牧场。
(3)分析与传统近海养殖方式相比,深远海养殖方式具有的优势。
养殖周期短;产品品质高;环境污染小;机动灵活,可有效规避海洋灾害等。
(4)从资源的角度,概括发展“移动的海洋牧场”的意义。
通过充分利用深远海的空间资源,缓解陆地土地资源供给肉蛋奶等农产品的压力,有利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粮食安全;丰富渔业资源。第5章 自然资源与产业活动 质量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读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的比较图,完成1-3题。
1.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
A.南方地多水少 B.北方地少水少
C.南方地少水多 D.北方地多水多
2.针对我国水土资源分布特点,采取的有效方法是( )
A.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B.大力开垦南方地区的山地
C.控制南方地区人口增长
D.减少北方地区的耕地面积
3.解决我国华北地区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南水北调 B.兴修水库 C.大水漫灌 D.节水灌溉
近年来,许多中小学对部分教材推行课本循环使用政策,每年就可以少订课本10万多册。读中国地形简图,完成4-6题。
4.课本的循环使用,可直接保护的资源是( )
A.煤炭资源 B.石油资源 C.土地资源 D.森林资源
5.与这种资源类型相同的是( )
A.天然气资源 B.水资源
C.金属矿产资源 D.石油资源
6.这种资源主要分布在图中的(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
(福建中考)我国四个直辖市的水资源存在差异。读表完成7-9题。
某年四个直辖市的水资源与人口状况
北京市 上海市 天津市 重庆市
水资源总量(亿m3) 29.8 34.0 13.0 656.1
人口数量(万人) 2171.85 2418.90 1559.50 3061.71
人均水资源量(m3/人) 137.21 140.56 83.36 2142.92
7.人均水资源量最少的直辖市是( )
A.北京市 B.上海市 C.天津市 D.重庆市
8.以下景观图反映四个直辖市的水资源利用或空间分布差异,与重庆市相符的是( )
9.上海市水资源较多,存在水污染现象。为减轻水污染,上海市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农业生产采用大水漫灌 ②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④减少农业化肥使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安徽中考)晋、陕、内蒙古三省区能源资源充足,而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我国将晋、陕、内蒙古能源南运的同时,充分利用铁路返程空载运力,并通过研发的“火车集装箱装卸水系统”,将南方地区优质水资源输送至北方铁路沿线城市,实现“双向运输,两地共福”,据此完成10-11题。
10.从晋、陕、内蒙古运往南方地区的能源资源可能是( )
A.铁矿石 B.煤炭 C.金矿石 D.木材
11.利用铁路运输实现能源和水资源南北双向运输的主要意义有( )
①减轻南方地区铁路沿线洪涝灾害 ②缓解南方地区的能源不足 ③提高北方铁路沿线居民生活质量 ④改善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天水中考)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猕猴桃创新团队用15年的坚持,自主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的红肉猕猴桃品种——“红阳”,产品出口至欧美高端水果市场,创造了小水果成就大产业的神话,助力乡村经济发展。据此完成12-13题。
12.四川猕猴桃销售到全国各地及世界各地,主要得益于( )
①科技水平提高 ②加工产业发展 ③交通高速发展
④冷藏、保鲜技术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乡村振兴一定要把“粮袋子”紧紧攥在手里。为此从根本上我们应该做的是( )
①大量进口国外粮食 ②保护好现有耕地 ③加大惠农政策力度 ④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⑤在国外开辟农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江西中考)2023年5月2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一流大型客机C919完成首次商业飞行。结合C919相关资料图,完成14-17题。
14.我国大型客机制造产业的特点是( )
A.投入资金少
B.参与企业众多
C.分布范围小
D.发展历史悠久
15.上海位于( )
A.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B.辽中南工业基地
C.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D.京津唐工业基地
16.上海作为C919研制与生产的龙头,突出优势是( )
A.综合实力雄厚 B.生态环境优良
C.水陆交通便利 D.地理位置优越
17.我国具备自主研制大型客机的能力,得益于( )
A.矿产丰富 B.市场广阔 C.人口众多 D.技术进步
由我国建造的世界首座“智能渔场”已运抵欧洲北部的挪威并投入使用,该“渔场”实现了三文鱼养殖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其覆盖的水体相当于400个普通近海网箱,可抗12级台风。据此完成18-20题。
18.“智能渔场”可帮助养殖企业( )
A.拓展养殖空间 B.增加就业机会
C.避免所有灾害 D.降低环境污染
19.该“智能渔场”从我国运往挪威,最适宜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海洋运输 C.公路运输 D.航空运输
20.若“智能渔场”布局在我国,下列哪个省份最适宜( )
A.吉林省 B.甘肃省 C.海南省 D.四川省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
21.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其分布与组合状况是影响一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20分)
(1)读图,结合教材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①符合自然资源概念的图例是 。
②从自然资源的再生性特征看,水、土地、植物、动物等属于 资源,石油、铁矿、稀土等属于 资源。
(2)我国东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且组合好。耕地面积广阔,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占全国的1/3,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铁矿储量占全国的1/4;石油资源探明储量占全国的45%-50%。历史上,东北大庆油田的发现和投产让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结合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①材料中涉及的自然资源类型有 、 、 、 。
②下列资源中,注意保护和培育可实现永续利用的是 。
A.耕地、森林 B.森林、铁矿
C.铁矿、石油 D.石油、耕地
③我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历史上却长期被视为“贫油国”,这说明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要成为自然资源,除了能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外,人类必须具备相应的 能力。自然资源的利用,受到不同历史时期人类需求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具有自然和 双重属性。
22.阅读下面两组统计数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的特点。(14分)
表1: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位次 自然资源
土地 矿产 耕地 河流径流量 森林
总量在世界 上的位次 3 3 4 6 6
人均占有量 在世界上 的位次 67 资料 不全 121 88 80
表2:中国的水资源、耕地、草原、森林人均资源
占有量与世界人均资源占有量的比较
项目 水资源人均量 耕地人均量 草原人均量 森林人均量
世界 7210立方米 0.25公顷 0.62公顷 0.72公顷
中国 2262立方米 0.08公顷 0.26公顷 0.11公顷
中国人均 占有量占 世界的百分率 31.4% 32% 42% 15.3%
(1)读表1,我国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总量均在世界排名第 ,耕地资源总量在世界排名第 ,河流径流量和森林总量均在世界排名第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 。
(2)读表1和表2,我国主要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的共同特点是:人均值都 (高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原因是我国人口 。
(3)解决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的措施有 。(多项选择题)
A.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渠道
B.大量开采我国地下的油气资源
C.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D.开发新材料、新能源
E.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
23.(南充中考)长江中下游地区(图1)和东北地区(图2)发展工农业的基础较好,两地区不仅工业发展各具特色,还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有效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甲、乙两工业基地中,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 (填名称),与乙相比,甲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是 。
(2)东北地区的耕地以 为主(水田/旱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3)两区域平原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共同有利自然条件是 、 。(至少答两点)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分)
材料一 与传统工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从业人员中科研和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大;二是成本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费用所占份额大;三是产品的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快。此外,高新技术产业还有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产品附加值高等优势。
材料二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晚,但发展迅猛。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购置补贴、税收减免、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政策,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据统计,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技术拥有量和汽车出口量均居全球第一,推动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绿色转型。
(1)简述我国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2)说出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工业的意义。(从经济、社会、环境角度作答)
(3)依据材料,请你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25.2022年9月1日,产自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的首批大黄鱼起鱼上市,其品质可媲美野生大黄鱼。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问题。(8分)
“国信1号”——移动的海洋牧场 该船以“船载舱养”模式,将养殖区域由近岸推向深远海,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资源,开展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等名优鱼种养殖。该船根据不同季节水温和环境,在我国部分海域开展游弋式作业。其养殖密度是传统网箱的4-6倍,养殖周期可缩短1/4以上。
(1)写出“国信1号”从海域甲游弋到南澎岛依次经过的海域名称。
(2)简述我国发展“移动的海洋牧场”的有利条件。
(3)分析与传统近海养殖方式相比,深远海养殖方式具有的优势。
(4)从资源的角度,概括发展“移动的海洋牧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