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质量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读“我国地震和泥石流分布图”,完成1-4题。
1.我国的地震和泥石流主要集中在( )
A.东南沿海 B.东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环渤海地区
2.下列能够减缓泥石流发生频率的是( )
A.大量破坏植被 B.大量植树造林
C.大量进行工程建设 D.陡坡大量开垦梯田
3.与该地区多发地震、泥石流无关的是( )
A.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 B.植被遭破坏
C.雨季持续时间较长 D.大风日数多
4.当遇到泥石流发生时,做法正确的是( )
A.沿着泥石流运动方向跑
B.向家的方向跑
C.待在原地等待救援
D.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往高处跑
5.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华北平原——旱灾多发 B.台湾省——沙尘暴多发
C.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 D.东南沿海——台风多发
沙尘天气包含浮尘、扬沙和沙尘暴等类型,春季是我国沙尘天气的多发季节。如图为某年4月全国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图,据此完成6-9题。
6.沙尘暴区域主要位于( )
A.季风区 B.青藏地区
C.南方地区 D.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
7.与武汉相比,广东省受沙尘影响较小的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洋近 D.人口较少
8.受沙尘天气的影响,当地网购量明显增高的商品可能是( )
A.口罩 B.烘干机 C.防晒霜 D.除湿机
9.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出现的沙尘暴与人们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利用有关,能够最有效减轻这种灾害天气的人类活动是( )
A.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B.开垦草原,增加耕地面积
C.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
D.增加草场载畜量,提高草场利用率
10.台风在我国登陆时,常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但有时也对农业生产产生有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带来狂风 B.带来降水缓解旱情
C.形成闷热天气 D.沿海地区形成巨浪
中央气象台11月22日发布寒潮预警,寒潮自北向南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多地体验冷暖骤变,如图为中国天气网发布的全国速冻地图。读图,完成11-14题。
11.体验“俯冲式降温,冷暖骤变”的城市有( )
A.哈尔滨 B.拉萨 C.天津 D.银川
12.寒潮席卷地区最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
13.寒潮自北向南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拉萨几乎不受影响的原因是( )
A.地势高 B.纬度低 C.距海近 D.人类活动少
14.为应对寒潮影响,人们应( )
①增加衣物,注意防寒保暖 ②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③减慢车速,增加防滑装置 ④减少外出,防范高空坠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海南中考)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2024年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础防灾避险能力”。下图为“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完成15-16题。
15.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青藏地区
16.中学生需要掌握自然灾害安全防护的基本技能。下列自然灾害应对方法合理的是( )
A.地震发生时应迅速乘坐电梯逃生
B.遇到洪水时应及时跑到低洼地带
C.刮台风时应躲在大型广告牌下避风
D.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其流向的山坡上跑
(遂宁中考)“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主席的《七律·长征》带领我们回顾长征历程,铭记长征精神。如图为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在图示的长征途中,长征路线分布最长省份是( )
A.江西省 B.湖南省 C.四川省 D.甘肃省
18.红军长征经过的地区地势险峻,气候恶劣,途中最可能会遇到的自然灾害有( )
A.五岭——寒潮 B.乌蒙山——台风
C.岷山——冻害 D.松潘草地——泥石流
19.下列关于防灾减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灾害预报,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B.地震发生时,应该躲在家里不出门
C.自然灾害发生时,采取适当方法可以有效避灾
D.减灾防灾是大人们的事,与我们无关
20.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有关防灾减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台风来临时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B.洪水发生时,尽量选择躲避在地下室等待救援
C.通过人工降雨缓解旱情
D.大风期间尽量不要在广告牌下避风
二、非选择题(填空题每空2分,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1.图1为我国寒潮和台风路径(行进路线)图,图2为广州和北京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在图3内序号位置填写恰当内容(提示:两种灾害左右对比来填写),认识两种自然灾害。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阅读图2,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归纳两地气候的相同特征,并从利弊方面评价这种特征对我国产生的影响。
(3)请针对寒潮或台风列举防灾减灾措施: 。(写出一条即可)
22.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2023年度最“冻人”城市
最低温 出现时间 哈尔滨 牡丹江 呼和 浩特 包头 吉林 长春 沈阳 乌鲁 木齐 丹东 西宁
1月23日 ▲
1月24日 ▲ ▲ ▲ ▲ ▲ ▲ ▲
1月25日 ▲ ▲
注:数据基于我国主要城市2023年1月1日至12月10日最低气温极值统计。
材料二 冰冻线是指地表以下冻结土与非冻结土的分界线,冰冻的形成主要受气温影响。2024年1月23日前后,受寒潮影响,冰冻线抵达本次过程的最南端。
(1)2023年十个最低气温城市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共有 个。
(2)读图,我国热带地区几乎没有进入冰冻的范围;A是 (地形区),该地区也没有进入冰冻范围,主要原因是 。
(3)寒潮属于 (自然灾害分类);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请举一例发生寒潮时所带来的好处。
23.图1示意我国地震、地质灾害分布,图2为地震逃生示意图,图3列出了常用的应急物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地质灾害包括山体崩塌、 、 等。
(2)读图可知,我国地震及地质灾害分布广泛。我国西部地区发生地震多于东部地区,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 (山区/平原)。属于泥石流灾害多发的省级行政区是 (单项选择)。
A.苏、浙、闽、粤 B.川、云、陕、藏
C.晋、冀、鲁、豫 D.黑、吉、辽、内蒙古
(3)判断在图2所示应急情况下,下列哪种做法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4)依据模拟情境,在图3中选择应当取用的物品。(填序号)
①双肩背包 ②手摇发电手电筒(收音机、报警器)③防砸头巾 ④救援绳 ⑤急救药包 ⑥防风防水火柴 ⑦太空保温毯 ⑧高频求救哨 ⑨多功能瑞士军刀卡⑩多功能军刀 多功能折叠铲 压缩毛巾 防尘眼罩 口罩 防滑手套 发热贴 蜡烛 折叠水壶 压缩饼干 雨衣 打火石 家庭应急手册
情境1:地震发生时,为了有效地保护头部和颈部,你应取用的物品是 。
情境2:地震后被掩埋在一处三角空间内,为了保存体力不宜大声呼救,你可选取物品 向外面的救援人员发出求救信号。
情境3:地震发生后,身体受到了严重外伤,此时你应取用物品 。
情境4:地震发生后的夜间,被困人员可选用物品 维持体温。
情境5:地震后参与救援时,要搬运建筑残骸,此时你应取用 保护手部免受二次伤害。
(5)如图4为应急避难场所标识,该应急避难场所可提供 。(单项选择)
①应急物资 ②逃生路线 ③干净水源 ④临时居所
⑤直升机起降场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第6章 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质量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读“我国地震和泥石流分布图”,完成1-4题。
1.我国的地震和泥石流主要集中在( C )
A.东南沿海 B.东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环渤海地区
2.下列能够减缓泥石流发生频率的是( B )
A.大量破坏植被 B.大量植树造林
C.大量进行工程建设 D.陡坡大量开垦梯田
3.与该地区多发地震、泥石流无关的是( D )
A.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 B.植被遭破坏
C.雨季持续时间较长 D.大风日数多
4.当遇到泥石流发生时,做法正确的是( D )
A.沿着泥石流运动方向跑
B.向家的方向跑
C.待在原地等待救援
D.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往高处跑
5.与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布对应不正确的是( B )
A.华北平原——旱灾多发 B.台湾省——沙尘暴多发
C.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 D.东南沿海——台风多发
沙尘天气包含浮尘、扬沙和沙尘暴等类型,春季是我国沙尘天气的多发季节。如图为某年4月全国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图,据此完成6-9题。
6.沙尘暴区域主要位于( D )
A.季风区 B.青藏地区
C.南方地区 D.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
7.与武汉相比,广东省受沙尘影响较小的原因是( B )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洋近 D.人口较少
8.受沙尘天气的影响,当地网购量明显增高的商品可能是( A )
A.口罩 B.烘干机 C.防晒霜 D.除湿机
9.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出现的沙尘暴与人们不合理的土地资源利用有关,能够最有效减轻这种灾害天气的人类活动是( C )
A.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B.开垦草原,增加耕地面积
C.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
D.增加草场载畜量,提高草场利用率
10.台风在我国登陆时,常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但有时也对农业生产产生有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B )
A.带来狂风 B.带来降水缓解旱情
C.形成闷热天气 D.沿海地区形成巨浪
中央气象台11月22日发布寒潮预警,寒潮自北向南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多地体验冷暖骤变,如图为中国天气网发布的全国速冻地图。读图,完成11-14题。
11.体验“俯冲式降温,冷暖骤变”的城市有( A )
A.哈尔滨 B.拉萨 C.天津 D.银川
12.寒潮席卷地区最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D )
13.寒潮自北向南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拉萨几乎不受影响的原因是( A )
A.地势高 B.纬度低 C.距海近 D.人类活动少
14.为应对寒潮影响,人们应( C )
①增加衣物,注意防寒保暖 ②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③减慢车速,增加防滑装置 ④减少外出,防范高空坠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海南中考)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2024年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础防灾避险能力”。下图为“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完成15-16题。
15.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C )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青藏地区
16.中学生需要掌握自然灾害安全防护的基本技能。下列自然灾害应对方法合理的是( D )
A.地震发生时应迅速乘坐电梯逃生
B.遇到洪水时应及时跑到低洼地带
C.刮台风时应躲在大型广告牌下避风
D.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其流向的山坡上跑
(遂宁中考)“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主席的《七律·长征》带领我们回顾长征历程,铭记长征精神。如图为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在图示的长征途中,长征路线分布最长省份是( C )
A.江西省 B.湖南省 C.四川省 D.甘肃省
18.红军长征经过的地区地势险峻,气候恶劣,途中最可能会遇到的自然灾害有( C )
A.五岭——寒潮 B.乌蒙山——台风
C.岷山——冻害 D.松潘草地——泥石流
19.下列关于防灾减灾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通过灾害预报,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B.地震发生时,应该躲在家里不出门
C.自然灾害发生时,采取适当方法可以有效避灾
D.减灾防灾是大人们的事,与我们无关
20.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有关防灾减灾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台风来临时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B.洪水发生时,尽量选择躲避在地下室等待救援
C.通过人工降雨缓解旱情
D.大风期间尽量不要在广告牌下避风
二、非选择题(填空题每空2分,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1.图1为我国寒潮和台风路径(行进路线)图,图2为广州和北京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在图3内序号位置填写恰当内容(提示:两种灾害左右对比来填写),认识两种自然灾害。
① 东南沿海 ② 低 ③ 海洋 ④ 寒冷 ⑤ 湿润 ⑥ 大风 ⑦ 狂风
(2)阅读图2,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归纳两地气候的相同特征,并从利弊方面评价这种特征对我国产生的影响。
相同点: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利:有利于我国农业生产;弊: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易发生旱涝灾害。
(3)请针对寒潮或台风列举防灾减灾措施: 寒潮:提前发布寒潮预警 。(写出一条即可)
22.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2023年度最“冻人”城市
最低温 出现时间 哈尔滨 牡丹江 呼和 浩特 包头 吉林 长春 沈阳 乌鲁 木齐 丹东 西宁
1月23日 ▲
1月24日 ▲ ▲ ▲ ▲ ▲ ▲ ▲
1月25日 ▲ ▲
注:数据基于我国主要城市2023年1月1日至12月10日最低气温极值统计。
材料二 冰冻线是指地表以下冻结土与非冻结土的分界线,冰冻的形成主要受气温影响。2024年1月23日前后,受寒潮影响,冰冻线抵达本次过程的最南端。
(1)2023年十个最低气温城市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共有 6 个。
(2)读图,我国热带地区几乎没有进入冰冻的范围;A是 四川盆地 (地形区),该地区也没有进入冰冻范围,主要原因是 北部(秦岭)山脉阻挡了冷空气(冬季风)的入侵 。
(3)寒潮属于 气象灾害 (自然灾害分类);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请举一例发生寒潮时所带来的好处。
寒潮常会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缓解了冬天的旱情,使农作物受益;寒潮带来的低温是天然“杀虫剂”,可大量杀死潜伏在土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寒潮带来的低温,可以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利于人们身体健康;寒潮还可带来风资源,寒潮期的风电效率比平时更高。
23.图1示意我国地震、地质灾害分布,图2为地震逃生示意图,图3列出了常用的应急物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地质灾害包括山体崩塌、 泥石流 、 地震 等。
(2)读图可知,我国地震及地质灾害分布广泛。我国西部地区发生地震多于东部地区,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 山区 (山区/平原)。属于泥石流灾害多发的省级行政区是 B (单项选择)。
A.苏、浙、闽、粤 B.川、云、陕、藏
C.晋、冀、鲁、豫 D.黑、吉、辽、内蒙古
(3)判断在图2所示应急情况下,下列哪种做法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4)依据模拟情境,在图3中选择应当取用的物品。(填序号)
①双肩背包 ②手摇发电手电筒(收音机、报警器)③防砸头巾 ④救援绳 ⑤急救药包 ⑥防风防水火柴 ⑦太空保温毯 ⑧高频求救哨 ⑨多功能瑞士军刀卡⑩多功能军刀 多功能折叠铲 压缩毛巾 防尘眼罩 口罩 防滑手套 发热贴 蜡烛 折叠水壶 压缩饼干 雨衣 打火石 家庭应急手册
情境1:地震发生时,为了有效地保护头部和颈部,你应取用的物品是 ③ 。
情境2:地震后被掩埋在一处三角空间内,为了保存体力不宜大声呼救,你可选取物品 ② 向外面的救援人员发出求救信号。
情境3:地震发生后,身体受到了严重外伤,此时你应取用物品 ⑤ 。
情境4:地震发生后的夜间,被困人员可选用物品 ⑦ 维持体温。
情境5:地震后参与救援时,要搬运建筑残骸,此时你应取用 保护手部免受二次伤害。
(5)如图4为应急避难场所标识,该应急避难场所可提供 B 。(单项选择)
①应急物资 ②逃生路线 ③干净水源 ④临时居所
⑤直升机起降场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