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认识中国的区域 练习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章 认识中国的区域 练习 (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25 11:57:25

文档简介

第7章 认识中国的区域
@知识结构导图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一 北京的城市职能
规律总结
政治中心 北京是党和国家中央机关所在地,北京还是人民日报社、新华通讯社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新闻机构的总部所在地
文化中心 和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的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达。北京有众多著名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博物馆,聚集着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各种各样的大型展览会、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经常在北京举行。2008年和2022年,北京先后举办了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成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
国际交往中心 北京经常举办重大外事活动,召开过很多重要的国际会议。各国驻华大使馆也都设在北京。此外,北京还是国际交通枢纽
针对练习
2024年7月27日,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图示意“北京中轴线”。据此完成1-2题。
1.“北京中轴线”的延伸方向大致是( B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2.“北京中轴线”的遗产体现了北京是( D )
A.全国经济中心 B.科技创新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全国文化中心
 考点二 四川省地质灾害频发原因及防治原则
规律总结
地质灾害 地震、滑坡、泥石流
频发原因 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山高坡陡;降水集中多暴雨
防治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分级分类,属地管理;统筹部署,突出重点;依法依规,科学减灾
针对练习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华西秋雨,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主要影响四川、重庆、贵州、宁夏南部、甘肃东部和南部、陕西南部及湖南西部、湖北西部等地。它每年出现的时间不尽相同,最早从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下旬结束。持续时间长、势力较强的华西秋雨往往给西南地区带来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如图示意华西秋雨主要影响范围。
分析持续时间长、势力较强的华西秋雨易诱发泥石流、滑坡的原因。
西南地区多山地,地势起伏大,雨水汇集速度快,冲刷力强;有些陡坡地带植被覆盖率较低,松散堆积物丰厚,岩层结构松散;持续时间长、势力较强的华西秋雨顺地势快速汇集为洪流,不断冲刷堆积物和结构松散的岩层,形成泥石流和滑坡。
 考点三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与治理措施
规律总结
针对练习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B )
A.①-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B.②-黄土广布,土质疏松
C.③-河流含沙量剧增 D.④-植被稀疏,地表裸露
5.黄土高原主色调由“黄”转“绿”采取的根本措施是( C )
A.兴修水利,疏通河道 B.加固河堤,修建水库
C.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D.科技助力,改变气候
 考点四 长江沿江地带的作用
规律总结
辐射作用 纽带作用
  长江沿江地带兼有沿江和沿海双重优势,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又可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和京九线、京沪线等多条铁路干线、公路干线连接国内其他地区,发挥其强大的辐射作用   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我国东西部商贸的纽带;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沿江地带是东部技术、信息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西部地区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
针对练习
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读长江沿江地带示意图,完成6-7题。
6.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南北辐射起促进作用的一组铁路干线有( B )
A.陇海-兰新线 B.京沪线、京广线
C.兰青-青藏线 D.京包-包兰线
7.关于长江沿江地带东西纽带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
B.将上海、南京、武汉和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沟通东西商贸
C.西部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
D.将西部产业、技术、信息向东部沿海传递、转移
 考点五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与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对比
规律总结
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 地位 发展方向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佛山、惠州为副一级中心,包括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各城镇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发展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工业、汽车制造、核电、旅游、石化、文化、电子和制造业等
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上海、苏锡常(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杭州等 轻、重工业都非常发达,全国最强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以轻工、纺织、机械、电子、冶金和化工为主体
针对练习
8.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外向型经济一方面主要是利用外资、技术经验、管理模式促进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以出口为导向,开展跨国经营,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
(1)城市:乙 珠海 ;丁 广州 。特别行政区:丙 香港特别行政区  。省区甲的经济支柱产业是 博彩、旅游业 。
(2)城市A是“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近年来,A市不少企业向“长三角”区域周边城市转移,A市对“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起 辐射带动 作用。
(3)“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区域在发展中共同存在的制约因素是 煤矿、石油等能源资源短缺 。
(4)港珠澳大桥的兴建,加强了珠江口东岸与西岸的联系,在该桥修建过程中,可能最常遇到的困难是 A 。
A.台风 B.寒潮 C.凌汛 D.沙尘暴
(5)“长三角”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条件具有 临海沿江 双重区位优势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6)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的合作模式是 “前店后厂”。香港与祖国内地合作,香港的优势是 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科学的管理水平 ,祖国内地的优势是 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力比较丰富 。
 考点六 台湾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规律总结
针对练习
台湾省(如图)全省地域包括台湾岛和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众多小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据此完成9-10题。
9.台湾省( A )
①位于我国东南海面上 ②居民大部分是汉族同胞
③盛产热带和亚热带作物 ④工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关于台湾岛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B.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C.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中高周低 D.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第7章 认识中国的区域
知识结构导图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一 北京的城市职能
规律总结
政治中心 北京是党和国家中央机关所在地,北京还是人民日报社、新华通讯社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新闻机构的总部所在地
文化中心 和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的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达。北京有众多著名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博物馆,聚集着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各种各样的大型展览会、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经常在北京举行。2008年和2022年,北京先后举办了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成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
国际交往中心 北京经常举办重大外事活动,召开过很多重要的国际会议。各国驻华大使馆也都设在北京。此外,北京还是国际交通枢纽
针对练习
2024年7月27日,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图示意“北京中轴线”。据此完成1-2题。
1.“北京中轴线”的延伸方向大致是(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2.“北京中轴线”的遗产体现了北京是(  )
A.全国经济中心 B.科技创新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全国文化中心
 考点二 四川省地质灾害频发原因及防治原则
规律总结
地质灾害 地震、滑坡、泥石流
频发原因 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山高坡陡;降水集中多暴雨
防治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分级分类,属地管理;统筹部署,突出重点;依法依规,科学减灾
针对练习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华西秋雨,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主要影响四川、重庆、贵州、宁夏南部、甘肃东部和南部、陕西南部及湖南西部、湖北西部等地。它每年出现的时间不尽相同,最早从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下旬结束。持续时间长、势力较强的华西秋雨往往给西南地区带来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如图示意华西秋雨主要影响范围。
分析持续时间长、势力较强的华西秋雨易诱发泥石流、滑坡的原因。
 考点三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与治理措施
规律总结
针对练习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①-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B.②-黄土广布,土质疏松
C.③-河流含沙量剧增 D.④-植被稀疏,地表裸露
5.黄土高原主色调由“黄”转“绿”采取的根本措施是(  )
A.兴修水利,疏通河道 B.加固河堤,修建水库
C.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D.科技助力,改变气候
 考点四 长江沿江地带的作用
规律总结
辐射作用 纽带作用
  长江沿江地带兼有沿江和沿海双重优势,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又可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和京九线、京沪线等多条铁路干线、公路干线连接国内其他地区,发挥其强大的辐射作用   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我国东西部商贸的纽带;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沿江地带是东部技术、信息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西部地区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
针对练习
长江沿江地带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读长江沿江地带示意图,完成6-7题。
6.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南北辐射起促进作用的一组铁路干线有(  )
A.陇海-兰新线 B.京沪线、京广线
C.兰青-青藏线 D.京包-包兰线
7.关于长江沿江地带东西纽带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
B.将上海、南京、武汉和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沟通东西商贸
C.西部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
D.将西部产业、技术、信息向东部沿海传递、转移
 考点五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与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对比
规律总结
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 地位 发展方向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佛山、惠州为副一级中心,包括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各城镇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发展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工业、汽车制造、核电、旅游、石化、文化、电子和制造业等
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上海、苏锡常(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杭州等 轻、重工业都非常发达,全国最强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以轻工、纺织、机械、电子、冶金和化工为主体
针对练习
8.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外向型经济一方面主要是利用外资、技术经验、管理模式促进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以出口为导向,开展跨国经营,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
(1)城市:乙 ;丁 。特别行政区:丙 。省区甲的经济支柱产业是 。
(2)城市A是“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近年来,A市不少企业向“长三角”区域周边城市转移,A市对“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起 作用。
(3)“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区域在发展中共同存在的制约因素是 。
(4)港珠澳大桥的兴建,加强了珠江口东岸与西岸的联系,在该桥修建过程中,可能最常遇到的困难是 。
A.台风 B.寒潮 C.凌汛 D.沙尘暴
(5)“长三角”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条件具有 双重区位优势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6)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的合作模式是 “前店后厂”。香港与祖国内地合作,香港的优势是 ,祖国内地的优势是 。
 考点六 台湾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规律总结
针对练习
台湾省(如图)全省地域包括台湾岛和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众多小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据此完成9-10题。
9.台湾省(  )
①位于我国东南海面上 ②居民大部分是汉族同胞
③盛产热带和亚热带作物 ④工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关于台湾岛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B.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C.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中高周低 D.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