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学 习 目 标
1.理解什么是扩写;明确扩写不但要忠于原文,而且要 围绕原文中心选择合适的扩写点。 ( 重点)
2.理解不同体裁的文章,如记叙性文章、说明性文章、 议论性文章等在扩写时有不同的要求。 ( 重点)
3.根据要求进行扩写训练,能写出内容连贯、合乎逻辑、 语言优美的文章。 ( 难 点)
1.什么扩写
扩写就是将本来较为简略、概括的文章或片 段加以扩展、补充,使之成为篇幅更长、内容更 充实的文章的写作方式。
写作指导
整 体感知
扩 写
扩写的基本要求:
1.扩写,首先要忠于原文。
要准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把握原文的主要内容,遵循原 文的体裁,在此基础上发散思维,大胆创造,为原文“添砖加
瓦”。还要注意情节发展合乎逻辑,人物性格前后统一;扩写前 后人称不变;扩写前后主题不变。
写作指导
整 体 感 知
2.扩写,还要找准扩写点。
一篇文章里,并不是每句话、每段文字都需要扩写,不 要平均用力,而要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选择、确定适合的 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扩写,做到详略分明,重点突出。
写作指导
整体感知
补充情节和细节, 增加对人物、环境的描 写等。
补充材料,运用多 种说明方法,丰富对说 明对象的介绍。
进 一 步补充论据, 阐释观点。
忠于原文 的中心思想和 人物形象。
忠于原文 的说明对象。
忠于原文 的 观 点。
记叙性文章
说明性文章
议论性文章
不同体裁的文章扩写的重点不同
整体感知
不同体裁文章
3.扩写时,要特别注意文章内容的一致和连贯。
扩写时,人称和语气要保持前后一致,情节的发展或论 述的推进要合乎逻辑,要有必要的过渡,增添的细节要和全 文相协调,避免枝大于干。
写作指导
整体感知
文题一 :
学习完本单元的诗歌, 一名同学总结了自己对诗歌的认识, 写了下面这句话。回顾读过的诗歌,从中选择几首作为例子,将 这句话扩写成一段话。不少于300字。
诗歌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裁,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用 意象来表达情感,二是语言凝练,三是讲究节奏和韵律。
文题展示
合 作 探 究
围绕作文题中展示的诗歌的三个特点搜集写作素材, 并从所学诗歌中找出例子加以分析。
可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第一节为例,分析诗 歌用意象来表达情感的特点;可用《断章》和《风雨吟》 为例,分析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可用《月夜》为例,分 析诗歌讲究节奏和韵律的特点。因为题目要求不少于300 字,所以我们可以在列写提纲基础上进行写作,力求做到 表述准确,举例具体,语言简练。
思路点拨
合作探究
范 文 点 评
诗歌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体裁,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用意象来表达情感。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第一节,诗 人构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淤滩上 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文化和多年蒙受 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深切的同情和关切。
二是语言凝练。《断章》 一诗只有四行,三十四个字,却蕴涵着 深刻的哲理。《风雨吟》中“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卷”
范 文 点 评
和“奔”这两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大地”的动荡、不安定和 被裹挟着的颇有气势地冲过来的动态。
三是讲究节奏和韵律。 《月夜》在每行诗末缀以一个轻声词 “着”,使语气委婉,节奏舒缓自然,富有散文之美。
点 评 :
这篇扩写文针对诗歌的三个特点分别从第一单元诗歌中 找了例子进行具体阐述。文章结构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内 容集中。
合作探究
文题展示
文题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将其扩写成一篇具体、生动的文章,题 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和他的随从在逃难途中,经过卫国,卫文公
没有以礼相待。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
块。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
的土地呀!”重耳于是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合作探究
思路点拨
1.首先,应认真阅读所给材料,并找准中心。
面对乡下人送的土块,重耳和狐偃的不同态度体现了身
处困境时不同的心态。狐偃从中看到了希望,他这一句话点
醒了重耳,使他重新确定了长远的目标,而且有了精神支柱。
所以这个文段表达的中心是在困境中也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和
希望,而这也是重耳态度转变的原因。
2.其次,围绕中心找准扩写的点。
可以结合中心抓住文段中最富有戏剧性的内容进行扩写, 即“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重耳大怒,想要 用鞭子打那个人。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 重耳于是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这处内容。
思路点拨
合 作 探 究
3.扩写时注意发挥想象,增加必要的神态、动作语言、心
理及场面的描写,力求生动。
可突出乡下人对重耳一行蔑视的态度,丰富重耳意欲 鞭打乡下人的情节,加重狐偃劝说重耳的重要性,渲染重 耳幡然醒悟的心理活动,使中心更明确、突出。在遵循原 文体裁的前提下,运用多种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思路点拨
合 作探究
4.要注意忠于原文。
人称、人物形象和语气应与原文一致,情节要在合理 范围内进行想象和再创造,段落之间要有过渡,增添的情 节和细节要和原文协调。还要做到详略得当,切忌旁枝末 节大于故事主干。
思路点拨
合 作 探 究
范 文点评
《重耳与泥土》扩写
从一介高高在上的公子,沦为逃犯,晋 国公子重耳和随从一路吃尽了苦头。 ①
这次他们要去齐国,不过得先经过卫国。 他们没有路费, 一路上忍饥挨饿走了几天,
才来到卫国。守城门的人问他们是从哪里来 的,重耳的随从高声说:“车上坐的是晋国
①开头简要总结, 扩写了重耳的身份和 简单的逃亡经历。
范文点评
公子重耳,要到齐国,请开门借个道儿 吧 。99 ②
守关士兵听说是晋公子重耳,便派 飞马快报卫国国君。卫文公听后,不屑 地一笑:“当年,我国修建国都时遇到 困难,求助晋国,不想那晋国国君根本 不拿我们当回事,不肯伸出援助之手。 今日想借路,也太过分了吧!再说这重 耳是被他后妈迫害的,本就是一只丧家 犬,何须在意他。”③
③扩写卫文公的神态、 语言,交代两国的恩怨,
点出卫国不接待的原因。
②扩写随从的语言。
范文点评
守关士兵接到国君的回复,于是驱赶 说:“我们国君不知道重耳是什么人, 请你们往别处去吧。”
重耳的随从气得大骂: “卫国国 君真是个小人,等着瞧吧!有朝一 日, 公子做了国君, 一定不要放过这家
伙 。 ”
另一个随从叹息说: “蛟龙失水, 还比不上蚯蚓呢。我们就咽下这口气 吧。”④
④扩写两个随从的对
话,展现落魄者受辱后的 反应 。
范 文 点 评
这帮“难民”,只好兜了个大圈儿绕过关去。 这一天,他们饿着肚子,头晕眼花地走到
中午,来到一个叫五鹿的地方。路边的地头,
一群瘦巴巴、衣衫褴褛的农夫正蹲着吃午饭, 香喷喷的饭味飘过来,重耳等人的肚子叽里咕 噜地唱起了大戏。重耳让随从去跟那些农夫讨 口饭吃。农夫指着自己瘦瘦的小身板说: “ 今 年收成不好,看我们这排骨样,我们哪有多余 的吃的给你们呀!”⑤
⑤扩写农夫们的外
貌、动作、语言,丰富 饱受饥饿之苦的农夫的 形 象 。
一个随从说:“就一点点,我们的重耳公子
实在饿坏了。”
一个农夫说:“原来这乞丐是一位公子, 倒是怪可怜的。不过当公子的时候作威作福 惯了吧!”说着他随手捧起一块土坷垃来,
笑着说:“这位公子,就吃这个吧。”⑥
重耳大怒,让随从用鞭子教训那个放肆 的农夫。
⑥扩写农夫给予土 块时的语言和动作,丰 富农夫的形象。
范 文 点 评
大臣狐偃赶忙拉住随从,并且接过
那块土坷垃来,欣慰地说: “公子啊,
这可是个吉祥的兆头。咱们弄点粮食还 不容易嘛,但要想占领土地,可就难了。 老伯把这土给我们,还不是上天赐给我 们土地嘛!快快拜受才是。”⑦
重耳听了这番话语,便拜领了这块 土坷垃,带着一路随行。
⑦扩写狐偃的话语, 点出“土坷垃”的寓意, 彰显狐偃的聪明,既帮 农夫化解了危机,也帮 重耳重振了复国的决心。
范 文 点 评
点 评 :
作者在保持原故事脉络的基础上,主要对人物的言行、 神态等进行了扩写,增补了随从的言行、卫文公的言行、农 夫的言行等内容,丰满了故事内容,也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 同时也突出了重耳逃亡生涯的颠沛流离。另外关于狐偃的话 语的扩写提升了重耳的形象,点出了激发重耳重振复国之志 的力量源泉。
范 文 点 评
合作探究
文 题 展 示
文题三:
阅读下面的语段,深入思考,把它扩写成一篇议论性文章, 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 日曝十日寒。”这 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渴掘井。持之以恒,就要坚持不 懈,而非一曝十寒。古今中外很多事例都告诉我们,做事情有恒心方 能成功。我们在求学、成长的路途上,也应持之以恒。
本题是一道议论性质的扩写作文题。扩写
时,首先应认真阅读所给的议论性文段,并把握 作者观点。本文段的观点是:“做事情贵在持 之以恒。" 确定文段观点后,围绕观点搜集素 材,进行扩写。
思路点拨
合作探究
范 文 点 评
持之以恒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 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意 在勉励自己:做事情贵在持之以恒。每个人都渴望成 功。为成功而拼搏,就像奔向一个遥远的目标,道路 是崎岖而漫长的,路上更是隐伏着各种险阻。物欲的 诱惑,功利的驱使,游乐的招引,你抵抗得住吗 数 载苦索,十年寒窗,乃至一生埋下头去,你承受得住 吗 一些人退却了,只得半途而废; 一些人气馁了, 只得前功尽弃; 一些人一曝十寒,只得一事无成。只 有持之以恒的人迈着坚定不移的步伐,义无反顾,最 终沐浴到胜利的光辉,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首段运用排比 句式,罗列了人生 路上的各种险阻, 并提出问题,引人 思考。由此提出中 心论点,可谓振聋 发 聩 。
范文点评
持之以恒,就要注重平日积累,而非临时抱佛脚。美国盲人作家 海伦 · 凯勒从小就失去听觉和视觉,生活在没有声音、没有光明的世界
里。她的老师安妮 · 莎莉文给了她生命的希望,并且教她如何说话。海
伦又聋又盲,如何说话呢 答案就是——触觉,她靠触觉来了解别人 的意思,靠触觉来了解如何发音,靠触觉来学习舌头应怎样动。她每
天都勤奋练习,通过日积月累,最终掌握了五种语言,完成了常人认 为不可能的事。
持之以恒,就要坚持不懈,而非一曝十寒。
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 上,翻阅了国内外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 看书学习,演算研究,最后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 就,把几百年来人们未曾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的 证明大大推进了一步。大发明家爱迪生,为了找 到理想的灯丝材料,先后研究了1600多种矿物和 金属材料,在一次次失败中他选择了坚持,正是 凭着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才取得了“白炽灯”的 巨大成功,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举例论证,列 举海伦 ·凯勒、陈景 润、爱迪生的例子, 证明持之以恒的精 神对人的发展的促 进作用,使文章更 具有说服力。
范文点评
范 文 点 评
成功绝不是“三天打鱼”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 “两天晒网”中的半途而废和信誓旦旦的空洞口号, 而是平日里点滴的积累,是艰难中不断地奋进。古今 中外很多事件告诉我们,做事情持之以恒方能成功。
个人的成功有赖于持之以恒的精神,革命和建设 事业的成功和发展不同样也有赖于百折不挠的坚持精 神吗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的艰苦奋 斗,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当今中国之所 以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正是因为 我们为坚持改革开放而不懈奋斗。这些事实充分地证 明了持之以恒是胜利的关键。
由个人到国家, 论证逐渐深入,论 证逻辑性强。
点 评 :
本文围绕“持之以恒才能走向成功”这个观点展开论证,观点准确深 刻,对读者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内容丰富,分析逐步深入,使用名人等事实 材料,令人信服。文章结构严谨,论述逻辑性强,运用了道理、事实、引用 等多种论证方式,语言流畅、有感染力。
千百次的考验,是持之以恒把我们引向了胜利;
而不坚持的结果,必然是失败。骐骥一跃,不能十 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遥远的征程,单靠轻轻 一跃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必须以锲而不舍的精神, 付出“十驾”的努力,方能谈得上成功。
结尾引用《劝 学》中的名句,从 正反两方面重申持 之以恒方能成功。
范文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