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 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
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
不当从此门入。”候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 “齐无人耶 ”晏子对 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 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 王曰: “然则何为使予 ”晏子对曰:
“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 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 楚矣!
作品简介
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 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末 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载录了战国时期 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 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不仅是研究战国历史的 重要文献,同时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一部优秀的 文学作品。出自本书的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 “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 辕北辙”等。
99
编年体:史书编著的 一种体裁,指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 历史事件的体例。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按年、 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 的联系。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代表作有
《春秋》(孔子)、 《左传》(左丘明)、 《资治通鉴》(司马光)
等。
国别体:是一种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史书
体例。代表作有《国语》(左丘明) (中国第 一 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刘向)。
我国古代史书编写体例
文体知识
纪传体:以人物的生平、经历为线索通过记叙人物活动 反映历史事件的史书体裁。代表作《史记》(司马迁) (中国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三国志》(陈寿)。中国的官方正史 “二十四史”及其它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 编纂而成。而日本的《大日本史》也是以纪传体写成的。
纪事本末体: 以历史事件为主线,将有关某一专题的史 料集中到一块,便于读者了解某一问题的全面情况。代表作
《通鉴纪事本末》(袁枢)
本文选自《战国策 · 魏策四》, 公 元 前
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 国。安陵是魏国的附庸小国,仅方圆五十里, 魏国灭亡之后,安陵一度还保持着独立。 秦国 想用“易地”的诈骗手段吞并安陵。 安陵君拒 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 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 之间的矛盾。本文记叙的就是这一历史事件。
背景介绍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唐雎不辱使命
guǎ
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 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
易 ! ” 秦 王 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诵读技巧:朗读这一段,秦王的话既要读得响亮,又要慢条 斯理,语气词“其”字要读出咄咄逼人的气势;安陵君的话要读 出无可奈何但又十分冷静、坚决的语气。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
听寡人,何也 且秦灰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 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 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安陵 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诵读技巧:朗读本段要重点注意语气。秦王问“何也 ”,是兴师问罪, 要读出盛气凌人的气势;然后以高傲的口吻读“且秦……故不错意也”;再用 盛气凌人的语气读“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予以否定的句子,要读得 坚定干脆。朗读“安陵君……哉 ”时,语气要坚定但不要过于生硬。“五百 里”与“五十里”、“千里”与“五百里”要重读,以形成鲜明的对比。
fú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
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天子
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 “大王尝闻
guān xiǎn
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 徒 跣, qiāng fū
以头抢地尔。”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
fú liáo guī
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
Va0
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诵读技巧:朗读时,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一句,重读“乎”,声音要
高,读出威吓之意。“臣未尝闻也”,应读出唐雎的沉着镇定。“伏尸百万,流
血千里”,要读出铿锵的气势,表现出秦王的霸气。“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尔”,要读出轻蔑的语气。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仓鹰击于殿上”要读出气 势,越读越快,越读越重。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後降于天,
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
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gǎb
náo
秦王色挠 ,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诵读技巧:朗读时,“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一句语气要平和。 秦王说的话要用谦卑的语气读。 “何至于此” 一句重读“何”,可拖长 语调,语速放慢。“徒以/有先生也”要读准节奏, “徒”重读, “先
生也”语速要慢,读出秦王的感慨语气、敬畏心理。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唐雎不辱使命
动词,派遣。 介词,用。 交换。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
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
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
答应。
表示祈使语气。
译 文
天
施与恩惠。 即使这样。然,代词,这样。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
介词,从
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
安陵君说: “大王施与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即使这
样, (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 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连词,于是。
因 使唐 雎使于秦。
译 文
通“悦”, 喜悦、高兴。
派遣。 出 使 。
对……说。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介词,凭借。
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
介词,把。 当 作 。 在意。错,同“措”,放置。
之 地 存 者 ,以 君为长者,故不错 意也。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 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 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 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我)把安陵君当作忠 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译 文
即使。 副词,只、仅仅。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 视我吗 ”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您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 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 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违背。 形作动,轻视。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
形作动,增广、扩充。 助词,起增强音节
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
主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通“欤”,语气词,表 疑问,相当于“吗”。
的作用,可不译。
介词,从。
动词,像。
译 文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
愤怒的样子。 对人的敬称。
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天子
之怒,伏尸 百 万 ,流血千里。 ”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使...流。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您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 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百万
人横尸在地,血流千里。”
译 文
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
介词,用。
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 “此庸夫之
摘下帽子,光着脚。 碰,撞。
徒,裸露。跣,赤脚。
怒也,非士之怒也。
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 ”秦王说: “平民发 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撞罢了。”唐雎说: “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发怒。
译 文
(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时,白
色的长虹穿日而过;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 平民中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
(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
通“苍”。
怀怒未发,休褐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休,吉祥。禄,不祥。
结构助词,取独。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要离之刺庆忌也, 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
唐雎暗示秦王,自己将效法 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
译文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
名作动,穿白色丧服。
是也。”挺剑而起。
拔。
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 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白色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译 文
连词,表修饰。
秦王色 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
面露胆怯之色。 道歉。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明白,懂得。
徒以有先生也。 ”
只,仅仅。 连词,因为。
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
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 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因为有先生啊。”
译 文
字词清单
“说”同“悦”,喜悦,高兴,
“错”同“措”,放置、安置。
“与”同“欤”,语气词,表疑问,
相当于“吗”。
“仓”同“苍”,青色。
◆通假字
秦王不说
故不错意也 轻寡人与
仓鹰击于殿上
◆古今异义
非若是也 古义:这样,如此 今义:判断动词 岂直五百里哉 古义:只,仅仅 今义:笔直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古义:交换 今义:容易
虽然,受地于先王 古义:即使这样 今义:表转折关系连词
长跪而谢之 古义:道歉 今义:感谢
古 义 : 吉 祥 今 义 : 休 息
秦王色挠 古义:屈服 今义:抓
徒以有先生也 古义:只,只是 今义:徒弟
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鱼我所欲也》
动词,派、派遣
动词,出使
连词,假使、假如
名词,成年男子的统称
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此庸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动词,生气、发怒
名词,愤怒
秦王怫然怒
怀怒未发
怒
夫
◆一词多义
使
亦免冠徒跣 徒以有先生也 以头抢地尔 以君为长者
动词,裸露
介 词 , 用
介词,把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介词,凭借
副词,只、仅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徒 以
连词,因为
徒以有先生也
受地于先王 介词,从
请广于君 介词,给、为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介词,到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结构助词,的
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愿终守之
聂政之刺韩傀也
于 之
挺剑而起 连词,表修饰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连词,表转折
虽然,受地于先王 指示代词,这样
用在形容词、副词之后,表示 状态, ……的样子
而 然
秦王怫然怒
安陵君其许寡人 语气词,表示祈使语气
其 其正色邪《北冥有鱼》 连词,表示选择
其真无马邪 语气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 马说 》
轻寡人与 语气词,表示疑问
与 与臣而将四矣 连词,和、同
呼尔而与之 动词,给予
《鱼我所欲也》
◆ 词 类活用
请广于君
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
轻寡人与
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
天下缟素
名词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伏尸百万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
流血千里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这 些
且秦灭韩亡魏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文言句式
判断句:
非若是也 (“……也”表判断)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者, ……也”表判断)
省略句:
挺剑而起 (省略主语“唐雎”)
倒装句:
请广于君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请于君广”)
受地于先王 (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先王受地”)
仓鹰击于殿上 (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仓鹰于殿上击”)
整体感知
1.读完课文,说说唐雎出使秦国的直接原因是 他的使命又是什么
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采取的“以大易小”的欺诈 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 )
唐雎的使命是保全安陵国土。
整体感知
2.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60字以内。
(提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易安陵”的要求遭拒, 唐雎出使秦国,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 怒”,最后秦王只好屈服,唐雎取得胜利。
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朗读
的语气。看看唐雎是如何为自己 的国家与秦王争辩的。
精读课文
秦王 唐睢 第一 回合 不听寡人,何也 逆、轻寡人 为长者不错意。 且秦灭韩亡魏。 质问的语气 威胁的态度 否,非若是也 受地先王而守之,千里不易 岂直五百里哉
立场严正
断然拒绝
第二 回合 怫然怒:天子之怒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流血千里 布衣之怒: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耳 怒气冲冲、 武力恫吓、 逼其屈从 闻布衣之怒乎 士之怒:伏尸一人,流血 五步,天下缟素 三子,与臣将四,挺剑而起
沉着冷静、 毫不示弱、 奋力反击、 以死相拼
第三 回合 色挠,长跪而谢: 先生坐!何至于此, 安陵存徒以有先生 也 害怕 示弱 折服秦王,取得胜利
不辱使命
唐雎与秦王交锋的三个回合
精读课文
Tna A Arn nra n Tn a a n anar n a
通过读课文,秦王与唐雎在你 心目中各留下了什么印象 从哪些 语句中可以体现出来 试着概括他 们的性格特征。
些 后
精读课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 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其”字暗含命令意味,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
阴险狡诈,盛气凌人
对安陵君的轻慢、不尊重
秦王
精读课文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安陵君不
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
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
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
道貌岸然、假仁假义
秦王
严厉地质问
咄咄逼人
精读课文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
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前倨后恭、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骄横狂妄,不可一世
55
强悍残暴
秦王
生 也 。
精读课文
55
精读课文
唐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 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此庸夫之怒也 ,非士之怒也。
毫不示弱,据理反击
不卑不亢,据理力争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禄降于
天 ,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凛然正气、不畏强暴、以身报国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唐雎
精读课文
一个贪得无厌、阴险狡诈,骄横狂暴、
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封建统治者。
一个从容镇定、有胆有识、具有凛然
正气、不畏强暴的谋臣。
精读课文
秦王
唐 雎
精读课文
说一说:唐雎在解释布衣之怒时,历数从前几位刺客的行迹,在表述上 有什么特点 起到了什么作用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 发,休禄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增强了文章的气 势和语言的力量,使 人 物的对话具有强大的 说服力,体现了雄峻奇 伟的语言风格。
排比
1.专于学问的学士(专家型):
儒、墨、道、名、法、农家等(孔子、孟子)。
2.多谋善辩的策士(纵横家):
苏秦/张仪/冯谖(xuān)/ 毛遂/蔺相如/晏子/烛之武 /鲁仲连。
3.方士或术士:
天文地理、历算、医药、农业、技艺、阴阳卜卦。 4.最末等的士是食客:
罪犯、恶霸、无赖、赌徒、刺客。
精读课文
文学常识 “士”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有个特殊 的群体,叫作“士”。这个 群体里有学士、策士、勇士、 方士等。孔子曾说: “行己 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可谓士矣。”他们在精神方 面具有热爱国家、勇敢无畏、 以天下为己任、敢担当、责 任感强的共同点。
1.孟尝君:齐贵族。袭父田婴封于薛(今山东滕县南)称薛公。被齐王任为相 ,门下有食客数千。曾联合韩、魏先后打败楚、秦、燕三国。 一度入秦为相 ,不久逃归。公元前294年,因田甲叛乱事,出奔魏,任魏相,主张联秦伐 齐,后来与燕、赵等国合纵攻齐。
2.平原君: 赵惠文王之弟,封于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任赵相,有食客 数千人。公元前259年,秦军围困赵都邯郸(今属河北),他组织力量坚守三 年之久,后向魏、楚取得救援,击败秦军。
3.信陵君:魏安王之弟。公元前257年,他设法窃得兵符,击杀将军晋鄙,夺
取兵权,救赵胜秦。后十年,为上将军,联合五国击退秦将蒙骜的进攻。有 食客三千。
4.春申君:楚国贵族。顷襄王时任左徒,考烈王即位,任为令尹,封给淮北 地十二县,公元前248年,改封于吴(今江苏苏州),门下有食客三千。曾派
兵救赵攻秦,后又灭鲁。考烈王死后,在内讧中被杀。
精读课文
战国四公子
齐国孟尝君田文
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赵国平原君赵胜 楚国春申君黄歇
深 入 探 究
自由讨论:从“唐雎不辱使命”这一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唐雎 的说话技巧体现在哪些方面 对你有何启示
言之有“节”
道义
言之有“据”
言之有“力” 威力
唐雎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从“道义”和“威力”两个方面,针锋
相对,据理力争,从而震慑对方,不辱使命。
唐雎的说话技巧
深 入 探 究
懂得一个道理:
说话技巧在人际交往,尤其 是在重要的外交关系中,起着举 足轻重的作用。要有意识地锻炼 自己的说话能力,培养自己的说 话技巧。
培养一种能力:
要能够在我们以后的 写作过程中,充分运用个 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凸显人 物的性格特点,提高我们 的写作能力。
深 入 探 究
自由讨论:同学们思考一下,机智勇敢的唐雎能够永保安陵吗
为什么
不能。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
发展趋势。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 统一战争的步伐。
深 入 探 究
自由讨论:学完文章后,你能说说这篇文章在塑造人物形象上 有何特点吗
①通过对话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本文中的对话极富外交色彩,文言虚词的恰当运用,使人 物说话的语气突出,把人物的神态描绘得形象、逼真,除很少 几句串场的叙述,几乎全部是对白,用对白交代事情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用对白表现人物的精神面 貌,使安陵君的委婉坚定,唐雎的沉着干练、口锋锐利、义正 词严,秦王的骄横无理都跃然纸上。
深 入 探 究
自由讨论:学完文章后,你能说说这篇文章在塑造人物形象上
有何特点吗
②运用对比衬托刻画人物形象。
一是安陵君和唐雎之间的衬托,前者衬托后者;二是 唐雎与秦王之间的对比。两种人物、两种思想和行为的 对比,可以突出他们各自的特征。这两种有效的表现方 法结合起来,相辅相成,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课堂小结
本文所记叙的内容是安陵国君臣对强秦的最后一次 抗争。唐雎临危受命,在秦庭不卑不亢,斗智斗勇,最 终让不可一世的秦王屈服,维护了安陵国的尊严。虽然 从历史上看,这种外交胜利是短暂的、有限的,但唐雎 大义凛然的气概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却永远彪炳青史, 令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