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01 基础知识综合、名篇名句默写(附答案)—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模专项训练(江西专用)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项01 基础知识综合、名篇名句默写(附答案)—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模专项训练(江西专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5 10:3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项01 基础知识综合、诗歌鉴赏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上饶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名山胜迹星罗棋布,早在唐朝就已是 ① 的旅游胜地,历代官宦名流、文人墨客留下的观光游记、诗词歌咏数不胜数。境 ② 内拥有丰富的绿色自然风光、红色革命遗址、古色文化遗存。
1.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和填入横线②处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shēn 遇 B.shèn 寓 C.shēng 峪 D.shèng 域
2.填入文中横线①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如雷贯耳 B.闻名遐迩 C.截然不同 D.人迹罕至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食,不仅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味蕾的享受。古人在品味美食的同时,往往会联想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季节的变化、____、______,_____。美食成为一种媒介,连接着人们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更体现着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与诗意。宋代文人苏东坡的作品中,不乏对食物的描写,但更多的是通过食物勾起对过往历史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美食在这里,成为串联历史与现实( )个体与宇宙的纽带。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仅仅是文化的享受,更是味蕾的传承。
B.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文化的传承。
C.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还要做好文化的传承。
D.不仅仅是味蕾的感受,更是文化的继承。
4.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5.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A.人生的起伏、亲情的珍贵、友情的温暖,甚至是国家的兴衰荣辱。
B.亲情的珍贵、人生的起伏、友情的温暖,甚至是国家的兴衰荣辱。
C.国家的兴衰荣辱、亲情的珍贵、友情的温暖,甚至是人生的起伏。
D.人生的起伏、亲情的珍贵、国家的兴衰荣辱,甚至是友情的温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ChatGPT横空出世,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接① _而至,很多文字从业者受到冲击,但是那些优质的原创作者依旧_②_;Sora即便威胁影视工作者,但是无法淘汰那些有无限创意的人。所以与一般人和智能机器人相比,未来你最大的优势应在于:如果你是编剧,要能写出构思更为巧妙的剧本;如果你是模特,要有和他人截然不同的气质;如果你是医生,除了医术精湛还要更有人文情怀;如果你是保姆,要更有情趣更懂生活……
6.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横线①处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shèn 锺 B.zàn 踵 C.zhàn 踵 D.sèn 踵
7.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无可比拟 B.无可替代 C.无所适从 D.无与伦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根毛发就能测出半年内是否吸毒,下水道的一滴污水就能检测毒情……在江西省公安厅毒品检验鉴①中心,一台台自动化监测设备正高速运行,技术人员②地操作科研仪器,记录分析数据。江西正在大力推进科技禁毒,加强科技手段在全省毒情监测及预警中的应用。
8.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横线①处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jiān 订 B.jiàn 定 C.qiàn 订 D.qián 定
9.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诚惶诚恐 B.轻而易举 C.有条不紊 D.谨小慎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世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 )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一个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 ,注定一事无成。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社会是更加重视契约精神的一个社会
B.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一个社会是现代社会
C.现代社会是更加重视一个契约精神的社会
D.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
1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12.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A.寸步难行也是肯定的 B.必然会寸步难行
C.当然会寸步难行 D.而且寸步难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而拍摄的专题片《领航》,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广泛赞誉。该片讴歌了新时代熠熠生辉的群英谱,演绎了新时代伟大实践的生动画卷。在他们身上,有带着梦想出发、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奋斗精神,有击楫中流、舍我其谁的奋斗姿态,有披荆斩棘【甲】风雨泼墨写春秋的奋斗本领【乙】这些新时代的奋斗者,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完成了“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的人生箴言。
13.上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新时代的奋斗者,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践行了“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的人生箴言。
B.这些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的新时代的奋斗者,践行了“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的人生箴言。
C.这些新时代的奋斗者,让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完成了“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的人生箴言。
D.这些新时代的奋斗者,与时代齐奋进、与祖国同成长,完成了“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的人生箴言。
14.文段【甲】 【乙】两处使用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C.、—— D.,——
1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水乡的桥是古老且充满唐诗宋词的,它们像是架在历史长河上的纪年符号( )每一块青石上都刻写着小镇的悠远沧桑。______,才会有一种仰视古老的敬畏与崇拜。这与站在桥上和从桥上路过的感觉大相径庭,没有居高临下的傲视,没有闲庭信步的悠闲,只有对历史沉甸甸的敬仰。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水乡是充满唐诗宋词的 B.水乡是古老且充满唐诗宋词的
C.水乡的桥是古老且具有唐诗宋词的 D.水乡的桥是古老且充满唐诗宋词韵味的
17.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18.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A.而只有站在桥上 B.而只有乘船从它的下面经过
C.而只有从桥上路过 D.尽管乘船从它的下面经过
2024年是龙年,语文老师要求每位同学轮流上台讲一个关于龙的成语故事。请阅读下面这段开场白节选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汉语中有很多与龙相关的成语。虎踞龙盘,像虎一样蹲着,如龙一样盘着,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龙行虎步,形容人的行走姿态像龙那样威武,像猛虎那样矫 ① ;生龙活虎,举止如同龙和虎一般活泼灵敏, ② ;车水马龙,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热闹非凡;笔走龙蛇,书法雄健潇洒,很有气势;龙飞凤舞,形容山势蜿蜒雄壮,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19.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横线①处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bō 建 B.pō 键 C.pō 健 D.bá 建
20.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枝繁叶茂 B.生机勃勃 C.茁壮成长 D.生生不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悬泉瀑布”“嘤嘤鸟鸣”……大自然的无限魅力( ),常令人凝神bǐng 息( ),而在文学家净化的笔墨、娴熟的技法中更显得别有情韵。因为文学家常将自己的个性隐匿在自然景物中,所以相同的景象也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同样观山,有hóng伟( )森严的“重岩dié( )嶂”,有情趣盎然( )的“负势”“争高”;同样看水,或浩瀚,或湍急( ),或平静,或清澈□同是林木,时而祛除zào热 ( ),时而平添崎岖;同为猿鸣,有人听来凄然,有人听来悦耳□在异彩纷呈的山水散文中,读者常会同作者产生“会心之趣”,忘却生活的劳碌,纵情自然的变幻。
2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魅力 (mèi) 摒息 B.娴熟(xuán ) 宏伟
C.盎然 (àng) 迭嶂 D.湍急(tuān ) 燥热
22.在文中□处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某同学决定讲叶公好龙的故事。下面是他正在组织的文字,请阅读并完成下面小题。
春秋时期,楚国叶地有个县令( )人称叶公。叶公非常喜欢龙,家里墙壁里外都画着龙,梁柱门窗上雕着龙,衣服冠带上也绣着龙。天龙闻知很是分外感动,特意光顾门庭看望叶公。 ,浑身发抖。“叶公好龙”这则寓言何等犀利,做跏龙把言行不一的假面具撕得粉碎。
23.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龙闻知分外感动,特意光顾门庭看望叶公。
B.天龙闻知分外感动,特意看望叶公光顾门庭。
C.听说天龙分外感动,特意光顾门庭看望叶公。
D.天龙分外感动,特意光顾门庭搜求叶公。
25.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A.难道叶公见到龙,竟吓得大惊失色 B.岂料叶公见到龙,竟吓得大惊失色
C.如此叶公见到龙,竟吓得大惊失色 D.居然叶公见到龙,竟吓得大惊失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意象,是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什么是意象呢?意象就是“意”加“象”的组合。自然界里,一切看得见的物体,如山、水、草、木等,都可以称之为“象”,即物象( )物象一旦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筛选与淘洗,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就成了意象。乡愁本是一种十分抽象的情绪,要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很难。余光中却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种意象,把乡愁具体化,______,令人动容。
26.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物象一旦经过审美经验的诗人的淘洗与筛选 B.一旦物象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筛选与淘洗
C.物象一旦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 D.一旦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筛选与淘洗的物象
28.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A.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新婚离别之愁、母子离别之愁、母子永别之愁和家国之愁
B.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子离别之愁、家国之愁、母子永别之愁和新婚离别之愁
C.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子离别之愁、母子永别之愁、新婚离别之愁和家国之愁
D.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子离别之愁、新婚离别之愁、母子永别之愁和家国之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品读春日唐诗,发现最懂春天的诗人应该是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他笔下的春天色彩斑 ①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他笔下的花木惹人爱怜;“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他笔下的虫鸟舒适惬意……他就如丹青妙手,潇洒泼墨,细描点染,绘就出一幅幅 ② 的春日画卷。
29.文中填入横线①处的字与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谰nèn B.澜rèn C.斓nèn D.镧rèn
30.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巧妙绝伦 B.惟妙惟肖 C.浮光掠影 D.栩栩如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以千年南音古乐融合现代流行音乐创作而成的《百鸟归巢》,登上兔年央视春晚。该节目表达了震撼人心的百鸟归巢一幅图景,( )了祈福国家祥和安康、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景,( )地展现了泉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千年的恢宏气度。《百鸟归巢》一改镜框式舞台及南音传统演出规制,甲 。
3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蕴藏 淋漓尽致 B.蕴藏 痛快淋漓
C.蕴含 淋漓尽致 D.蕴含 痛快淋漓
3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表现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百鸟归巢图景 B.表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幅百鸟归巢图景
C.表达了震撼人心的一幅百鸟归巢图景 D.表达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百鸟归巢图景
33.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横线甲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给观众全新的南音艺术体验
②追寻先辈足迹
③感悟先辈精神
④以南音后辈视角
A.①②④③ B.④②③①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南昌进入“跨江临湖、揽山入城”新时代。这座英雄的城市吹响了“十桥同架”的冲锋号。赣江之上,复兴大桥、洪州大桥、昌南大桥、隆兴大桥如飞虹架起,让人们“桥”见美好生活。2023年12月31日,10余万市民一大早就踏上了复兴大桥,参加声势浩大的“走复兴大桥·看南昌变化”迎新健步行活动,用脚步丈量南昌新地标,心中的激动和自豪真是难以言表。远看复兴大桥,宛如赣江之上升起的一轮“弯月”,亦如飞燕掠水,凸显出南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丽自然景观。夜幕降临,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南昌“一江两岸”美①美奂。灯光下的复兴大桥婀娜多姿、②、如梦如画。众多游客以桥为景,拍照留念,感受着南昌现代都市散发的独特魅力。
34.文中填入横线①处的字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仑ē B.轮ā C.轮ē D.仑ā
35.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交相辉映 B.五彩缤纷 C.张灯结彩 D.黯淡无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喜欢散文。我在散文里寻找低调的声音。读,是跟朋友说话,哪怕这人在千年之远,在万里之遥;写,________,也是跟自己说话。我们的散文概念,像杂货铺,像储藏室,其他文体不能涵盖的,都往里塞。我们的散文美学,排斥真情实感。你的起居坐卧,吃喝拉撒,走亲访友,书信往来,日记随感……总之,你的日常,你的白天黑夜,你的五官、体肤和心,都被生活浸泡着,一旦为文,就是散文。对小说家来说,去纷繁复杂的人世搏击一番,回到家里,换上拖鞋,沏杯浓茶,坐在躺椅上闭目养神,也就由小说变成了散文。
36.文中画 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美学散文,主张真情实感。
B.我们的美学散文,排斥真情实感。
C.我们的散文美学,主张真情实感。
D.我们的真情实感,主张散文美学。
37.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是跟朋友说话 B.既是跟朋友说话
C.因为是跟朋友说话 D.只要是跟朋友说话
38.下列词语与文中加点词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
A.蓄养精神 B.引经据典 C.神采飞扬 D.斤斤计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巍巍长白山,浩浩松江水。东北佳景颇多,即便是一个“水”字,也各有各的妙处。松花江“混同天一色,长白雪千堆”;查干湖“马蹄声里猎渔欢”蕴含着劳动人民对慷慨自然的感激……如此背后美景,蕴含着生态保护的历史。风卷沙碱遮天蔽日,历史上的查干湖曾因人类活动的加剧几近 ① ,直至上世纪70年代,经历了封湖涵养、增殖放流等一系列举措,查干湖生态才逐渐 ② 。
39.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横线①处的词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
A.dì 干涸 B.tí 甘涸 C.tí 干涸 D.dí 甘涸
40.填入横线②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修复 B.恢复 C.修整 D.康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记忆的载体,也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文化空间。传统节日,源起于中华民族古老的时间观念与礼仪秩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新变、改良和融合,形成了中华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既多元又融为一体的特点。传统节日不仅传承着中华民族世代相继的文化基因,   ,还蕴含着中国人民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理念()凝聚着广大民众的深厚情感和精神寄托。
4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融合、改良和新变
B.漫长的发展过程经历了无数次的新变、改良和融合
C.在漫长的发展过程走过了无数次的融合、改良和新变
D.漫长发展走过了无数次的融合、改良和创造
42.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43.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A.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B.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文化记忆被发扬
C.赓续着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文化记忆
D.延续古往今来的文化记忆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晚起
饶节
月落庵前梦未回,松间无限鸟声催。
莫言春色无人赏,野菜花开蝶也来。
【注】饶节:临川人,北宋诗僧,江西诗派重要诗人。
4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月落”“鸟声催”“春色”可以推测本诗描绘的是某个春天的早晨诗人晚起所见之景。
B.“松间无限鸟声催”,一语双关,“无限”既指鸟声“无限”,也暗示了松林繁密。
C.“莫言春色无人赏”,写出了诗人对无人赏春的惋惜之情。
D.“野菜花开蝶也来”,诗人仿佛在说蝴蝶似乎也懂得欣赏春色,把蝴蝶当成了知音,颇有禅意。
45.本诗巧妙地使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晴
谢薖①
十日江村烟雨濛,晓来初快②日升东。
挼莎③蕉叶展新绿,从臾④榴花开晚红。
得句又从山色里,发机⑤浑⑥在鸟声中。
披衣出户眄⑦田野,好在良苗怀晚风。
【注】①谢薖:号竹友居士,北宋诗人,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②快:快意。③挼莎(ruó suō):揉搓,搓摩。④从臾:怂恿、劝说。⑤发机:本意为拨动弩的机关使之发射,这里指触动诗情。⑥浑:全。⑦眄(miǎn):斜视。
4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第一句写江村烟雨,先抑后扬,为下文写一朝日出带来的喜悦蓄势。
B.诗人看到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诗兴大发。
C.颔联运用比喻的手法,从侧面描写风。
D.尾联和陶渊明诗句“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风格旨趣相同,清新自然。
47.本诗题为《喜晴》,说说诗中何处透着喜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海棠
(唐)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①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妖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②粉黛临窗懒,梁广③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释】①携觞:带着美酒。②莫愁:战国末期楚国歌舞家。貌美如仙,爱好歌舞。③梁广:唐代因善画海棠而出名的画家。
48.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了赏花的兴奋,诗人目睹丽花,情不自禁饮酒赋诗。
B.颔联刻画了海棠的娇艳,海棠涌动春的气息,萌动生命活力。
C.颈联刻画了海棠的风韵,就像美人上妆,就像画家笔下美景。
D.尾联抒发了诗人的倾慕,流连忘返,竟对蝴蝶顿生艳羡之情。
49.这首诗情与物相交流,人与花相默契,托物抒情:全诗通过对海棠的热情歌颂,表现了诗人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 日
汪 藻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①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②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③烟暝④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注】①将雨:带雨。②嫣然:形容笑得美好的样子。③茅茨:茅草屋顶,这里指茅屋。④烟暝:烟雨迷蒙,这里形容柳树昏暗浓密貌。
5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春天连续多日下雨,路途泥泞难行的场景。
B.“野田春水碧于镜”形象地写出了春水碧绿如镜的样子。
C.“人影渡傍鸥不惊”虽是写鸟,但也表现出了人的闲适。
D.诗中所写景物春意盎然,充分表现了诗人心中的惬意,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51.颈联中的“笑”字用得极妙,请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①。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释】①徂徕:山名。后来是指生长栋梁之才的大山;也是借指来去往复。亦作“徂来”。
5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李白和杜甫依依不舍,别离前两人一起尽情游览了鲁郡地带的名胜古迹。
B.颔联“何时”表明李白不忍离别,而“重”又表明李白希望离别后能尽快重逢的迫切心情。
C.颈联以动写静,展现了一幅空旷萧条的秋色山水图,以抒写哀伤失落的离别之情。
D.尾联以“飞蓬”喻指李白和杜甫,想象离别后各自飘零远逝的境况,更写出此时两人难舍难分。
53.诗中多次借酒抒情,请结合诗歌内容,选择其中一联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真定怀古
元·陈孚
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①西来闻雁声。
主父②故宫秋草合,尉陀③荒冢莫④烟平。
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注释】①滹(hū)水:滹沱河。②主父:战国时赵武灵王。他让国给其儿子惠文王,自号主父。③尉陀:即赵佗,秦朝恒山郡真定人,著名将领,南越国第一代皇帝。④莫:同“暮”。
54.下列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桑麻绿荫”“灯火管弦”展现了一幅生气盎然的画面。
B.颔联、颈联以自然的永恒持久来正衬人生的短暂有限。
C.本诗语言平淡质朴,但在平淡中蕴含深意。
D.从诗歌题材上来看,这首诗与《登幽州台歌》一样,都是怀古咏史诗。
55.结合全诗,体会尾联中“犹”字的意蕴。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平原放马①
张炎②
辔摇衔铁,蹴踏平原雪。勇趁军声曾汗血,闲过升平时节。
茸茸______天涯,涓涓野水晴沙。多少骅骝老去,至今犹困盐车。
浣溪沙·题丁兵备丈画马
王鹏运③
苜蓿阑干满上林,______残秣独沉吟。遗台何处是黄金④?
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夕阳山影自萧森。
【注】①本词作于南宋末年,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②张炎,南宋词人,从小生长在都城临安,宋亡后,到处漂泊浪游。③王鹏运,晚清诗人。④黄金台:亦称招贤台,燕昭王拜郭隗为师,为他建造黄金台。
56.下列填入词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秋草 狂风 B.春草 西风 C.青草 春风 D.枯草 东风
57.两词都写马,但用意不同,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①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②催黄鸟,晴光转绿蘋③。
忽闻歌古调④,归思欲沾襟。
注释:①和(hè):指用诗应答。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陆丞:作者的友人,不详其名,时在晋陵任县丞。②淑气:和暖的天气。③蘋(pín):多年生草本植物。④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
58.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句一开头就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
B.中间二联细腻地写出了朝霞、梅柳、杨花、黄鸟、绿蘋等景物在早春里的变化,生动地展现了江南新春的美丽景色。
C.尾联道出作者伤春的本意,点明思归的主题。
D.整首诗诗人因物感兴,即景生情,写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
59.本诗采用 手法,写江南早春之景,历历如画,同时寓含着作者 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景德镇兀然亭
【明】缪宗周①
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
工人莫献天机巧,此器能输郡国材。
【注】①缪宗周(生卒年不详):明代廉吏。通海(今属云南)人,号碌溪。曾任江西等处提刑按察司佥事。
6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陶舍重重倚岸开”描绘了景德镇陶瓷工坊沿江接连不断的繁荣景象。
B.本诗后两句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赞美景德镇陶瓷工人卓越的技术水平。
C.得天独厚的水路条件加上精湛的制瓷技术,造就了明代景德镇的兴盛。
D.这首诗通过对景德镇陶瓷产业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魅力。
61.请简要赏析诗句“舟帆日日蔽江来”。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彭浪矶①
[宋]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②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①彭浪矶:在今江西省彭泽县长江南岸。靖康之变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经江西彭浪矶前往两广途中,创作该词。②汀洲:水中小平地。
6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中词人用长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比喻身世经历,将叙事、写景融为一体。
B.“万里烟尘”“泪满巾”写词人北望所见所感,取景阔大,声情悲壮,含蓄地抒发情怀。
C.下片点明了词人“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渐趋平缓的江波,衬托出词人不平静的心情。
D.全词景中含情,情中带景,于清婉中含沉重的伤时感乱之情,有沉郁悲壮之境界。
63.赏析“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中“冷”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郁孤台①
刘 绎
孤嶂青螺②拥,高台居上游。
万山屏百粤③,群壑④赴双流⑤。
树压檐前塔,帆低郭外楼。
江城云水阔,不洗古今愁。
[注]①郁孤台:即赣州郁孤台,位于赣州城西。②青螺:言群山如青色螺髻耸起。③屏百粤:作百粤之屏障。④壑:指山谷。⑤双流:指赣江两支流章水与贡水,在此台附近交汇。
6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一幅群山苍翠,郁孤台高耸其间的画面。
B.颔联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山的层层叠叠通过“屏”字表现出来。
C.颈联写诗人在台上所见,先写远景,再写近景。
D.诗中流露出深沉的感慨,略带苍凉之感。
65.颔联中“赴”字用得尤妙,请说说其妙在何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①
[唐]刘禹锡
候吏②立沙际③,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④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注释】①潜水驿:汉水支流,即潜江市境内的芦洑河。驿:驿站,这里指设在芦洑河的一座驿站。②候吏:驿站的管理人员。③沙际:水边。④社日:古代祭祀社神的日子。
6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介绍了潜水驿的环境:宁静清新,一派田园风光,一派水乡野趣。
B.颈联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以鹊躁,蝶飞衬托禾地草畦宁静的田园风光。
C.尾联两句写远行之人看到驿站后的心情,马匹也一次又一次发出欢乐的嘶鸣。照应诗题,点明诗歌主旨,呼应首句。
D.诗人从村内写到村外,从人类写到鸟雀昆虫,描绘了一幅祥和温暖的农村安居图。
67.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空缺部分。
“社鼓”“鸡鸣”“鹊噪”“马唭”是从听觉上写景, 则是从视觉上写景。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①
陆 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②疏放。作个闲人样。
【注】①淳熙七年,江西闹水灾,陆游于常平提举任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事后,却以“擅权”获罪。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②遮回:这一回。
68.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采药”和“渔唱”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都是有特定寓意的典型意象,代表着隐士、放浪江湖之人,这首词连用两个类似意象而衔接紧密,并不使人感到重复繁琐。
B.“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描写了词人所住江南水乡世外桃源般的风景:暮色四合,远山含烟,江上渔舟唱晚,不绝于耳。
C.“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句,“黏天浪”是实写,表现了湖上巨浪滔天之景,词人丝毫不怕有覆舟之险,醉酒后狂态可见一斑。
D.这首词短小精练,下阕的“扁舟”与上阕的“渔唱”相连接,下阕中“醉”又与上阕“沽新酿”相呼应,布局精妙;又善用简洁的线条勾勒画面,意境清新淡雅、朦胧悠远。
69.“作个闲人样”隐藏词人怎样复杂的心理?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二月四日作①
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乙】
定林②所居
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注释】①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陆游当时落职闲居家乡。②定林:地名,名胜之地。
70.下列对这两首古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歌均是两位宋代诗人对春日景色的即景之作,描绘的景物既有静景,也有动景。
B.甲诗“早春”点明了季节,描绘了轻柔的风、瓦中残雪和飞蝶鸣鸠等景物。
C.乙诗中的“绕”字写出了溪和山的高峻明秀,“白云间”衬托出了溪山蜿蜒曲折的特点。
D.乙诗中“溪鸟山花共我闲”与李白“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都运用了拟人手法。
71.补写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两首诗中均有“闲”字,所抒发的情感不尽相同,乙诗的“闲”字抒发了诗人纵情山水的闲适自得,而甲诗的“闲”字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客之江西
【唐】郑锡
乘轺①奉紫泥②,泽国渺天涯。
九派③春潮满,孤帆暮雨低。
草深莺断续,花落水东西。
更有高堂④处,知君路不迷。
【注】①轺(yáo):使者乘坐的车辆。②紫泥:这里指诏书。③九派:长江流至湖北、江西九江一带,分成九条支流。④高堂:指父母。
7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写得轻快流丽,富有生气,乃送别诗中的佳作。
B.首联记叙友人此行的使命是“泽国渺天涯”,去向是“乘轺奉紫泥”。
C.颔联设想友人在大江中行船的情景,诗人没有正面抒写自己的别情,而别情已融入“春潮”“孤帆”“暮雨”这些景物中。
D.颈联通过“草深”“莺断续”“花落水”等细节描写,突出了江南春光的美丽。
73.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颔联中“满”“低”二字富有表现力,一个“满”字写出______,一个“低”字写出友人乘着一叶小舟孤单地在暮雨中缓缓漂浮的画面。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D 2.B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数不胜数:shǔ bù shèng shǔ,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
境域:jìng yù,境界;境地。
故选D。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如雷贯耳:意思是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B.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C.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D.人迹罕至: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上饶早在唐朝就已是名声远扬的旅游胜地,用“闻名遐迩”来形容恰当。
故选B。
3.B 4.D 5.A
【解析】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画波浪线的句子语序不当,此处表示递进关系,应是先“味蕾的享受”再然后“文化的传承”。
故选B。
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辨析。
“历史与现实”与“个体与宇宙”之间是并列关系的短语,都作“纽带”的修饰语,故此处用顿号。
故选D。
5.本题考查语句衔接。
结合语境“古人在品味美食的同时,往往会联想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季节的变化……”可知,对于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按照从个人到社会、从微观到宏观的逻辑顺序,“人生的起伏”“亲情的珍贵”“友情的温暖”相对微观,“国家的兴衰荣辱”相对宏观。
故选A。
6.C 7.B
【解析】6.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辨析。
精湛:jīng zhàn,一般形容技艺十分娴熟。
接踵而至:jiē zhǒng ér zhì,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故选C。
7.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A.无可比拟:指没有可以相比的;
B.无可替代:指没有什么能够代替;
C.无所适从:指不知听从哪一个好,不知怎么办才好;
D.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结合语境,此处指优质的原创作者依旧具有不可被人工智能取代的价值,应用“无可替代”。
故选B。
8.B 9.C
【解析】8.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鉴定(jiàn dìng):辨别并确定事物的真伪、优劣等。定:确定。
故选B。
9.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诚惶诚恐:意思是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B.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省事。
C.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有理,丝毫不乱 。
D.谨小慎微:对待细小事情也要谨慎小心。形容待人处世态度小心谨慎,怕生是非。
横线②处形容工作人员按步骤操作科研仪器,因此用“有条不紊”;
故选C。
10.D 11.A 12.D
【解析】10.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画线句中的“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一个社会”语序不当,“一个”作为数量词应放在最前。故可改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故选D。
11.本题考查标点运用。
“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在语义上是关列关系。“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之间用的是逗号,故括号内也应用逗号。从语法角度分析,这三个短语属于字数较多的短语,用逗号可以起到强调作用。强调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必定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故选A。
12.本题考查句子衔接。
D.根据前句中的“不但”可知,“不但”应与“而且”组合,构成递进关系。故选D。
13.A 14.B 15.B
【解析】1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完成了‘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的人生箴言”中,“完成……箴言”搭配不当,应将“完成”改为“践行”。
故选A。
1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
根据“击楫中流、舍我其谁”可知,这里是并列关系,表示奋斗姿态。根据句意可知,甲处“披荆斩棘”“风雨泼墨”也是并列关系,表示奋斗本领,所以应该用顿号;
乙处表示除了上边列举的内容,还有其他内容,此处表示列举的省略,所以应该用省略号;
故选B。
1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A.“失陪”是客套话,表示不能陪对方,只能用于自己,根据语境可知,是“姑姑”不能陪我,所以表达不得体;
C.“寒舍”是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家。此句是说别人家,故表达不得体;
D.“千金”是敬辞,用于称呼别人女儿的,句中用于称呼自己女儿,不得体,应改为“小女”。
故选B。
16.D 17.D 18.B
【解析】16.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画横线的句子成分残缺,动词“充满”缺少与之搭配的宾语,可在“唐诗宋词”后面加上“韵味”;
故选D。
17.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辨析。
括号前后的分句“它们像是架在历史长河上的纪年符号”与“每一块青石上都刻写着小镇的悠远沧桑”之间语意连贯,中间应用逗号隔开,表示停顿;
故选D。
18.本题考查语句衔接。
横线后说“这与站在桥上和从桥上路过的感觉大相径庭”,由此可知,横线处句子应体现与这两种感觉不同的情况。
A.与前文“站在桥上”“从桥上路过”的情况相同,排除;
B.“乘船从它的下面经过”与前文“站在桥上”“从桥上路过”的情况不同,符合题意;
C.与前文“站在桥上”“从桥上路过”的情况相同,排除;
D.“尽管”表转折,与后文无法衔接,排除;
故选B。
19.C 20.B
【解析】19.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泼——pō。活泼:生动活跃而自然;
矫健:健壮有力;
故选C。
20.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枝繁叶茂:树木的枝叶繁密茂盛。比喻子孙满堂。
B.生机勃勃:形容充满生气活力,生命力旺盛。
C.茁壮成长:健康地成长。
D.生生不息:指不断地生长、繁殖。
根据语境“生龙活虎,举止如同龙和虎一般活泼灵敏”可知,此处是对“生龙活虎”的阐释,“举止如同龙和虎一般活泼灵敏”表现的是一种富有生机之态,故应使用“生机勃勃”;
故选B。
21.D 22.C
【解析】2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摒息——屏息;
B.娴熟(xuán )——xián;
C.叠嶂——叠嶂;
故选D。
2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根据“同样看水,或浩瀚,或湍急( ),或平静,或清澈”与“同是林木,时而祛除zào热 ( ),时而平添崎岖”是并列关系,中间应使用分号;
根据“同为猿鸣,有人听来凄然,有人听来悦耳□”结合“相同的景象也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可知,“悦耳”后应使用省略号,表示列举“相同的景象也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内容的省略;
故选C。
23.D 24.A 25.B
【解析】2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A.句号,用于陈述句末尾的标点。
B.感叹号用于句子结尾,表示惊叹、感叹。
C.分号是一种在层次上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和因果等,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
D.逗号表示句子或语段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楚国叶地有个县令”与“人称叶公”之间有句子内的语意停顿,应用逗号。
故选D。
24.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很是”和“分外”都表示超过平常的程度,语义重复。A项删掉了“很是”,且未改变句子原意,修改正确。其他选项都改动了原意,不符合要求;
故选A。
25.本题考查语句衔接。
根据“叶公见到龙,竟吓得大惊失色”可知,前面的副词表示叶公对龙的出现非常惊讶,“岂料”意为没有意料到,与上下文衔接恰当。
故选B。
26.B 27.C 28.D
【解析】26.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根据“自然界里,一切看得见的物体,如山、水、草、木等,都可以称之为‘象’,即物象( )”可知,该句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句末应使用句号;
故选B。
27.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根据“物象一旦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筛选与淘洗”可知,该句子语序不当,“淘洗”,本义是洗涤,引申为保留好的,除掉坏的。“筛选”,是利用筛子使物料中小于筛孔的细粒物料透过筛面,而大于筛孔的粗粒物料滞留在筛面上,从而完成粗、细料分离的过程。从过程上看,“淘洗”是第一步,是比较粗糙的筛选;“筛选”是第二步,是比较细致;“筛选”应与“淘洗”调换位置;故正确的句子是:物象一旦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
故选C。
28.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衔接。
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富有深意的现代诗,通过四种不同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家人的眷恋。
诗中“邮票”象征着诗人童年时期与母亲之间的亲情纽带,小小的邮票承载着母子之间的思念和期盼。“船票”则代表了诗人成年后离开家乡,前往新的生活阶段的过渡,同时也暗示了婚姻带来的新的人生旅程。“坟墓”象征着生命的终结和对逝去亲人的怀念,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海峡”则是诗人对故乡的遥远距离的象征,同时也隐喻了两岸人民对于和平统一的渴望和期盼。
根据“余光中却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种意象,把乡愁具体化,______,令人动容”可知,“邮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子离别之愁;“船票”形象地写出了新婚离别之愁;“坟墓”形象地写出了母子永别之愁;“海峡”形象地写出了家国之愁;故衔接恰当的句子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子离别之愁、新婚离别之愁、母子永别之愁和家国之愁;
故选D。
29.C 30.D
【解析】29.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识记。
色彩斑斓,sè cǎi bān lán ,形容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嫩蕊,nèn ruǐ,意思是含苞欲放的花;
故选C。
30.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A.巧妙绝伦:灵巧高明,无与伦比。重在强调巧妙;
B.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模仿得十分精妙逼真。重在强调跟真的一样;
C.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含有贬义;
D.栩栩如生:通常形容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多指文学、艺术形象塑造得生动传神。重在强调生动形象;
此处是形容杜甫的诗句高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日的美景,结合中心词“画卷”可知,突出杜甫诗句中的画面好像活的一样,应该选“栩栩如生”来作定语;
故选D。
31.C 32.A 33.B
【解析】31.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蕴含:包含在内。
区别:“蕴藏” 更多地用于具体的、物质层面的事物,如矿产资源等。强调的是事物的潜在性和未被发现或开发的状态。“ 蕴含”通常用于抽象的、非物质层面的事物,如思想、意义、情感等。强调的是事物内在的、已经存在但可能不明显的状态。
空一。此处指《百鸟归巢》包含了祈福国家祥和安康、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景,和情感意义相关,故选“蕴含”。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痛快淋漓:指十分畅快。
空二。根据语境“( )地展现了泉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千年的恢宏气度”可知,此处指《百鸟归巢》把传统文化表现得详尽透彻,应使用“淋漓尽致”;
故选C。
32.本题考查语病辨识与修改。
画线句“表达了震撼人心的百鸟归巢一幅图景”存在搭配不当和语序不当的语病。“表达”与“图景”不搭配,应将“表达”改为“表现”;“一幅”语序不当,应将“一幅”移到“震撼”前面;据此分析,修改为:表现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百鸟归巢图景。
故选A。
33.本题考查衔接与排序。
纵观四个句子,说明的是《百鸟归巢》的转变方式及效果。④句“以南音后辈视角”是改变舞台和演出规制后的方式,与前文“一改镜框……演出规制”衔接紧密,应排第一位;②③句说明的是采用这一视角的目的,②句中“追寻”与③句中“感悟”相连,先“追寻”后“感悟”,故②句在③句前,应排第二位和第三位;①句是效果,应在最后。因此排序为:④②③①。
故选B。
34.C 35.B
【解析】34.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婀娜多姿,ē nuó duō zī,形容姿态柔和而美好。
故选C。
35.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
B.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C.张灯结彩: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D.黯淡无光:形容失去光彩;
根据“灯光下的复兴大桥婀娜多姿”可知,此处表达的语意是在灯光的照耀下复兴大桥光彩夺目,非常好看。故应用“五彩缤纷”。
故选B。
36.C 37.B 38.B
【解析】36.本题考查语病修改。
根据语境可知,语段介绍的是散文之美,故主语应为“我们的散文美学”;根据后文“总之,你的日常,你的白天黑夜,你的五官、体肤和心,都被生活浸泡着,一旦为文,就是散文”可知,散文需要真情实感,故后半句应为“主张真情实感”。
故选C。
37.本题考查语句衔接。
关联词“既……又……”表示并列关系,根据横线后的语句“也是跟自己说话”可知,横线处选择“既是跟朋友说话”符合语段逻辑,体现出写散文时的美好感受。
故选B。
38.本题考查短语类型。语段中“闭目养神”为并列结构短语。
A.“蓄养精神”为动宾结构短语;
B.“引经据典”为并列结构短语;
C.“神采飞扬”为主谓结构短语;
D.“斤斤计较”为偏正结构短语;
故选B。
39.C 40.A
【解析】39.本题考查常见字形字音。
马蹄声:读音mǎ tí shēng,马走路或奔跑的脚步声;
干涸:读音gān hé,指河道、池塘等的水枯竭。
故选C。
40.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
修复:修理使恢复完整;
恢复:回复原状;
修整:修理整治;
康复: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
此处搭配“生态”,用“修复”最符合语境。
故选A。
41.A 42.D 43.C
【解析】41.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新变、改良和融合”语序不当,改为:融合、改良和新变;
故选A。
42.本题考查标点运用。
分析语意可知,前句“蕴含着中国人民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理念”与后句“凝聚着广大民众的深厚情感和精神寄托”是递进关系,应用逗号。
故选D。
43.本题考查句子衔接。
空白处补充的句子应与前句“传承着中华民族世代相继的文化基因”的格式相同,同为“……着……”的格式,只有C项符合要求;
故选C。
44.C 45.以动衬静。“月落庵前梦未回,松间无限鸟声催”,月亮落了,我还没有从梦中醒来,松林里已经有无数的鸟儿在啼叫,催着我起床了。“月落”是静景,“鸟声催”是动景,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山林的幽静。
【导语】饶节《晚起》一诗,开篇以月落、鸟声营造动静相宜之境,尽显山林清幽。后两句从无人赏春反转至蝶赏野菜花,禅意顿生,展现诗人闲适心境与对自然细微美好的敏锐捕捉。
4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
C.有误,“莫言春色无人赏”并不是表达诗人对无人赏春的惋惜之情,而是诗人以一种豁达、自在的心境告诉人们不要说春色无人欣赏,体现的是诗人自己能欣赏到春色的自得其乐,而不是惋惜,该项理解错误;
故选C。
45.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作答此题,首先理解动静结合这一手法的概念,动静结合是指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动衬静,形成对比,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艺术效果。
结合“月落庵前梦未回”可知,这里描绘了月亮已经落下,诗人还在庵前酣睡,尚未从梦中醒来的场景,“月落”这一景象是静态的,它营造出一种静谧、安宁的氛围,给人一种沉静的感觉。结合“松间无限鸟声催”可知,这里写的是松林之中传来了无数鸟儿的啼叫声,仿佛在催促着诗人起床,“鸟声催”是动态的描写,鸟儿的啼叫打破了原本的宁静,形成了一种动态的效果。
由此可知,“月落”的静景与“鸟声催”的动景相互映衬,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通过鸟儿的啼叫这一动态描写,更加突出了山林在清晨时的幽静,让读者更能感受到那种静谧的氛围,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在这种宁静环境中悠然的生活状态,使诗歌的意境更加生动、富有层次感。
46.C 47.从旭日东升,蕉叶展新绿、榴花开晚红等充满生机的景物及诗人被山色鸟声触动诗兴,披衣出户眄田野的情景中,可以感受到喜意。
【解析】46.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
C.“挼莎蕉叶展新绿,从臾榴花开晚红”中“挼莎”“从臾”这两个词语将初晴日光人格化,形象地展示了初晴日光的魔力。一个“展”字和一个“开”字就将芭蕉新叶舒展、石榴花绽放之况呈现在读者眼前,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细腻的视觉感受。并没有“比喻的手法,从侧面描写风”;
故选C。
47.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情感主旨分析。
“喜意”指喜悦之意,从文中找出能表现诗人喜悦的诗句分析即可。
首联描写了久雨初晴的江村被烟雾笼罩着的景象,第一句先抑后扬,为下文写一朝日出带来的“初快日升东”喜悦蓄势;颔联“蕉叶展新绿”“榴花开晚红”描写晴空下芭蕉吐新叶,石榴花开的美丽景象,通过绿的蕉叶和红的榴花,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清丽,充满生机的画面,表达出诗人久雨初晴后的喜悦之情;颈联“得句”“山色里”“发机”“鸟声中”写诗人面对晴空下的山色鸟声,不觉诗性大发,开口吟咏;尾联“披衣出户眄田野”写诗人注目田野,看到良苗怀新的喜悦之情。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48.C 49.这首诗托物抒情:全诗通过对海棠自然美姿的热情歌颂,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意对即可)
【解析】48.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颈联“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意思是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动笔,难以描画出海棠的风韵。并非是说海棠像美人上妆和画家笔下的美景,而是通过莫愁女和画家梁广面对海棠时的反应,侧面烘托出海棠的迷人之态。
故选C。
49.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情感主旨。
首联“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春风精心地为海棠匀色,使得诗人兴奋不已,带着美酒吟诗,足见诗人对这美丽景象的喜爱和陶醉,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颔联“秾丽最宜新著雨,妖娆全在欲开时”,生动地刻画了海棠雨后初绽的娇艳姿态,这种迷人的美让诗人深深着迷,反映出诗人对美好瞬间的珍视和追求。
颈联“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借莫愁女和画家梁广面对海棠时的反应,侧面烘托出海棠的魅力无限,进一步表明诗人被这美好的事物所吸引。
尾联“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诗人整日沉醉观赏仍觉不够,甚至羡慕蝴蝶能栖息在海棠花枝上,直接表达了他对海棠的留恋和倾慕,凸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综上所述,整首诗托物抒情,通过对海棠美丽姿态的热情描绘,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
50.A 51.“笑”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伸出篱笆的桃花如人的笑脸一般,表现了桃花的动人与妩媚。表达了作者对桃花的喜爱之情。
【解析】50.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内容与情感主旨。
A.“路途泥泞难行的场景”的理解不正确。结合首联可知,诗句的意思是整个春日大概都没有连续十天清明无雨的日子,到处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携带着雨水漂浮而行。据此可知,首联并没有描绘路途泥泞难行的场景。
故选A。
5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结合颈联“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可知,诗句的意思是篱笆外将开未开的桃花探头伸出,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桃花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花开得灿烂,开得动人,开得妩媚,表达了作者对桃花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52.C 53.①首联起笔就写离别前喝醉酒,借酒抒写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②颔联通过写饮酒来表达渴望重逢的热情,友情的深厚;
③尾联以饮酒干杯结束,充满了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感情。
【解析】5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C.根据“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可知,这两句诗实际上描绘了秋意盎然、波光潋滟的泗水和海色澄明、山色空蒙的徂徕山,景色是明丽而非萧条,并且没有直接抒写哀伤失落的离别之情,而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达了离别时的开朗乐观之情。选项中“展现了一幅空旷萧条的秋色山水图,以抒写哀伤失落的离别之情”表述有误。
故选C。
53.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
首联中的“醉别”二字点明诗人与友人杜甫是在饯别的宴席上分别的,而“复几日”说明两人之前已经有过多次的相聚与别离,此次的离别更加令人不舍。同时,“登临遍池台”则暗示了两人在离别前曾一同游览鲁郡的名胜古迹,借酒消愁,共度美好时光。这一联通过描绘两人醉酒后游览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无奈与不舍。
颔联“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中,“金樽”是盛酒的器具,这里指酒宴。诗人设问何时能再次相聚,共饮美酒,表达了期待重逢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暗示了此次离别的感伤和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期许;
尾联“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中,“且尽手中杯”是劝酒之辞,诗人希望与友人在离别之际尽情畅饮,以酒来化解离别的愁苦。这里的“尽”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也体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这首送别诗以“醉别”开始,干杯结束,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希望。
54.B 55.“犹”字是仍然、还的意思,全诗采用对比手法写景,一个“犹”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
【解析】5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B.有误,颔联、颈联“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西来闻雁声。主父故宫秋草合,尉陀荒冢莫烟平”意为: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恒山云气时隐时现,城西流来的滹沱河水伴随着秋雁的高鸣。赵武灵王的故宫被秋天的衰草淹没掩盖,著名的赵佗的坟墓早已是漠漠一片烟云。由此可知,颔联、颈联以自然的永恒持久来反衬人生的短暂有限。
故选B。
55.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生气盎然的图景。颔联、颈联以自然的永恒持久来反衬人生的短暂有限。意思是说主父、尉陀等人虽然历史上也是显赫一时的人物,但早已被人忘记了,现在连他们的故居荒冢已难寻觅,只有刻在开元寺石头上的名字在青苔中依稀可见。而恒山、滹水等自然界事物仍生生不已。从全诗来看,采用对比手法,写景,以自然的永恒持久来反衬人生的短暂有限。“犹”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更暗寓了作者这样的观点:只有世世代代让人民安居乐业才是历史的永恒。
56.B 57.①张词借宝马的经历,既讽刺统治者不顾国家安危,一味粉饰太平,又抨击统治者浪费人才。②王词借写马来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
【分析】56.本题考查诗歌的意思。
《清平乐·平原放马》中结合“茸茸”的意思是:柔细浓密貌,春草的特点,因此选择“春草”;《浣溪沙·题丁兵备丈画马》中结合“苜蓿阑干满上林”“夕阳山影自萧森”可知,散乱的首蓿长满了上林苑,面对夕阳下的山影,更显萧条衰飒令人寒心,画面凄凉萧瑟,而古诗文中西风常被用来描绘秋天的景象,如落叶和寒意,“春风”和“东风”常用来与希望、温暖和生机相联系,因此“西风”与此情此景相符合;
故选B。
57.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张词:“勇趁军声曾汗血,闲过升平时节”,这匹战马曾经是听到战斗号令就勇猛地冲杀、为国家立过功劳的,现在它却闲着过太平日子!这里有点讽刺意味,因为南宋王朝始终处于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下,所谓“升平”,不过是昏庸的统治者制造的假象罢了。久经沙场的战马渴望投入战斗,就象有才能的人渴望为国家出力一样,可是当权者却根本不顾国家危亡,一味粉饰太平。作者就通过战马被闲置来含蓄地表露了这种思想。“多少骅骝老去,至今犹困盐车”,不少千里马渐渐老去,却仍然不让它们发挥所长,偏要把它们死死束缚在盐车上。显然,这是对南宋当局浪费人才的抨击。拉盐车是一种粗笨的活,用千里马去拉盐车,比喻大材小用。作者虽然没有直接评论时政,但言下之意是十分清楚的。在“骅骝”拉“盐车”的尖锐对照中,“骅骝老去”,“犹困盐车”,寄寓着作者的无限感慨。
王词:“遗台何处是黄金?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意思是:到哪里把招贤的黄金台遗迹找寻?已没有在空阔地奔驰千里之志,也白白怀过驰驱百年之心。作者借黄金台的典故,写老马渴望寻求识人的君主;老马如今已没有了奔驰千里之志,曾经怀有的驰驱百年之心亦已成空。此诗写马亦写人,语意双关。诗歌借写马来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
58.B 59. 拟人 心中怀念中原故乡
【解析】58.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B.中间二联的意思是: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朗的阳光下绿萍颜色转深。因此腻地写出了朝霞、梅柳、黄鸟、绿蘋等景物在早春里的变化,生动地展现了江南新春的美丽景色,并没有写杨花;
故选B。
59.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
结合“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意思是: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晴朗的阳光下绿萍颜色转深。可知此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以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更其欢鸣的特点;
结合“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这两联写眼中所见江南物候,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耀眼的曙光照射在云朵上如同道道霞光。春姑娘携梅带柳渡过了长江,顿时江南江北一片绿意。黄鸟在枝头婉转地鸣叫,明媚的阳光打在水面碧绿的浮萍上,使浮萍愈发鲜艳。这清新秀丽、生机勃勃的江南新春景物,却引起了诗人宦游他乡,虽春光满地却不能归省的感伤之情。诗人以乐景反衬哀情,烘托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悲愁之情。也寓含着心中怀念中原故乡之情,与首联的矛盾心情正相一贯。
60.B 61.运用了叠词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日日”言商船往来频繁,“蔽江”言商船数量众多 ,两词营造出陶瓷贸易兴盛的繁荣景象,同时也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节奏美。
【解析】60.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B.本诗后两句意为:制作陶瓷的工人莫要再逞上天机巧,这里出产的陶器已是供官家的重材。这是作者发表的看法与观点。故是议论的表达方式。不是抒情。故选B。
6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诗句意为:运载陶器的舟船每天每日驶来,遮蔽了整个江面。运用叠词“日日”,每天都有商船往来,强调了商船往来的频繁。“蔽江”是遮蔽了整个江面,明显语意夸大,这是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商船数量之多。商船来往众多且频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景德镇陶瓷贸易的兴盛繁荣。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律与节奏感。
62.B 63.“冷”指清冷,“冷”字写出了秋天黄昏水中小洲的清冷,渲染了凄清的氛围,表达了词人颠沛流离的孤苦和忧心国事的愁绪。
【分析】6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B.根据“泪满巾”一词可知,词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悲伤感慨,并不是含蓄地抒发情怀。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3.本题考查炼字能力。炼字题要先解释字义,再结合诗句分析手法、效果。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意思是碧山对着水边的平地有丝丝凉意,看着枫树叶和芦苇根。“冷”指清冷,写出了傍晚时分碧山和汀洲给人的清冷感觉,渲染了凄清的氛围,又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凄凉冷落,是其心境的体现,情景交融,使词句更富有感染力。它让整个画面笼罩在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之中,更好地表达了词人在离乡背井、漂泊异乡时的孤苦之情和忧心国事的愁绪。
64.C 65.“赴”字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山谷人的情态,形象地描绘了众多山谷勇往直前,向双流汇聚的壮观景象。
【解析】6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C.有误,这是因为颈联“树压檐前塔,帆低郭外楼”的描写顺序实际上是先近后远。首句“树压檐前塔”写的是近景,即郁孤台下的树木参天,几乎要压到屋檐前的塔上;次句“帆低郭外楼”则写的是远景,即远处的江面上船帆点点,船上的帆影比城郭外的楼还要低。所以,颈联是先写近景,再写远景;
故选C。
65.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颔联意思是:万重山峦像屏障一样护卫着百粤之地,众多山谷纷纷奔向在此交汇的章水和贡水两支流。“赴”字在颔联“群壑赴双流”中,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山谷以人的情态和动作。这个字生动地描绘了众多山谷如同赶赴目的地一般,争先恐后地向着双流(章水和贡水)汇聚的壮观景象。这不仅形象地表现了山谷的连绵不断和水的流动不息,更赋予了自然景物以动态美,使得整幅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66.B 67.“田家”“竹溪” “蝶飞”“草畦”
【解析】66.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与赏析。
B.“颈联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以鹊躁,蝶飞衬托禾地草畦宁静的田园风光。”表述错误。颈联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鹊躁,蝶飞的动态衬托禾地草畦宁静的田园风光。
故选B。
67.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
“田家连竹溪”描述的是农田与竹林相连接,直至溪流的景象,这需要通过眼睛来看才能感知;而“蝶飞秋草畦”则是描绘了蝴蝶在秋天长满草的田畦上飞舞的画面,同样也是通过视觉来捕捉的。因此“田家”“竹溪” “蝶飞”“草畦”是从视觉上写景的。
68.C 69.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适(洒脱、豪迈、寂寞等)之感,无力报国的愤懑(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之情。
【解析】68.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C.“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两句寓含着比喻象征的意味。对于镜湖来说,大浪接天不是实景而是夸张,是用以比喻“宦海”的风浪险恶,
故选C。
69.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主旨的内容和分析。
参考注释中“事后,却以‘擅权’获罪”,“遭弹劾罢职还乡”可知,此处陆游所说的“闲”里面还包含着一种对照的关系,把“隐”与“仕”相对照,把山林与朝廷相对照,隐于山林便得闲,仕于朝廷则得不到闲,他的褒贬取舍更是非常明显。诗人似乎很闲适,自得其乐,但陆游是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其外表的“醉”其实也隐含着他内心的“忧”,表现出无力报国的愤懑或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这首词通过写作者上山采药、村店沾酒、湖滨钓鱼、水上行舟,展现了悠闲、潇洒、无拘无束的乡居生活,表达了作者田园村居生活的悠闲、洒脱之情。作者被罢免官职赋闲在家,闲中含悲,写出了仕途失意,政治不顺,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之情。
70.C 71.抒发了诗人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情。
【解析】70.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C.“绕”字确实写出了溪和山的环绕之态,但并非直接用来“写出了溪和山的高峻明秀”,且“白云间”是描述溪山的位置在白云的环绕之中,而不是“衬托出了溪山蜿蜒曲折的特点”;
故选C。
71.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把握。
两首诗中均有“闲”字,所抒发的情感不尽相同,乙诗的“闲”字抒发了诗人纵情山水的闲适自得,甲诗“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意为:飞舞的蝴蝶,鸣叫的鸠鸟都快活起来,而东风应该笑话我落职闲居的苦闷。“闲”字抒发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内心苦闷、孤独的情感。从甲诗的背景和诗句“东风应笑我闲愁”可以看出,陆游当时落职闲居,内心充满苦闷和孤独,因此他的“闲”字带有这种情感色彩。
72.B 73.江南春潮涌动、江水浩渺的美丽景象
【解析】7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B.有误。首联“乘轺奉紫泥,泽国渺天涯”的意思是:乘着使者乘的车辆,捧着诏书去遥远的江西。句子写被送行之人奉朝廷之命去出使,去的地方是那遥远的水乡泽国。本项混淆了使命与去向;
故选B。
73.本题考查诗歌炼字。颔联“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的意思是:春潮涨起,长江支流水流更满,朋友的小船在傍晚的风雨中艰难行进。其中三、四句设想他在大江中行船的情景。春天桃花水发,长江水位很高,看上去好象置身于水的世界一样。“九派春潮满”,虽然不加夸张,但一个“满”字写出江南春潮涌动,春意正浓的壮美景象,使得江水浩渺的景象历历在目;而在这浩瀚无边的水的世界里,一叶孤舟正在暮雨中缓缓飘浮。江面的阔大正衬托出行人的孤单。诗人没有正面抒写自己的别情,而别情、孤独已在景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答案第1页,共2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