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美术 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10课《会跳舞的鸟》核心素养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岭南版】美术 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10课《会跳舞的鸟》核心素养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5.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03-21 13:5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0会跳舞的鸟 教学设计
课题 会跳舞的鸟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六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创作,了解和掌握鸟类的动态特征及其表现方法。具备一定的审美基础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手工制作具有较强的兴趣,喜欢具有特色的美术活动。基于此可以结合他们的生活实践,充分利用学案,在课程活动中多引导学生分析、探讨,留足想象和创作空间,让学生感受提线玩偶的趣味,享受动手制作过程中的快乐,同时对富有创新意识、绿色环保意识的作品加以肯定和表扬。
2022新课标要求 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会跳舞的鸟》中鸟类动态特征的表现手法,以及如何通过色彩和线条来描绘出鸟儿跳舞时的灵动与优雅。这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手工技巧,还能让他们深入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和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丰富他们的美术知识和审美体验。2、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探究《会跳舞的鸟》的创作过程,如通过色彩搭配练习来提升对色彩运用的敏感度,以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幅《会跳舞的鸟》的手工作品。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并通过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关注自然、爱护动物,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手工作品,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和成就感,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 通过赏析《会跳舞的鸟》这一艺术作品,学生能够初步领略到作品中鸟类舞动时的灵动美感和艺术表现力。在赏析过程中,学生将培养对动态美的敏感度和鉴赏力,学会欣赏并理解作品中色彩、线条、构图等元素的巧妙运用以及所营造出的欢快氛围。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将形成发现、感知、欣赏动态艺术之美的意识,提升个人的审美素养。(审美感知)2. 通过对《会跳舞的鸟》作品的分析,学生将理解如何运用色彩、线条、构图等艺术元素来捕捉和表现鸟类的舞动姿态。创作一件属于自己的《会跳舞的鸟》艺术作品,展现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创意风格。在此过程中,学生将锻炼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和创意实践能力,提升艺术创作和手工制作的技能。(艺术表现 创意实践)3. 通过学习《会跳舞的鸟》这一主题,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鸟类在自然界中的生活习性和文化象征意义。通过欣赏和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鸟类艺术作品,学生将加深对自然生态和多元文化的理解,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同时,学生还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认识到艺术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从而更加珍视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以及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文化理解)
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目标群体为六年级学生,他们大多在11-12岁之间,进一步接触系统化的美术课程。由于年龄相对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情感表达都处于发展到形成的过渡阶段。大部分学生对于美术课程充满好奇和兴趣,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天赋和兴趣可能更为突出。
重点 学习提线木偶的制作原理,并能准确地把握各种小鸟的外形特征进行创作表现。
难点 如何根据不同小鸟的外形与动态特征选择合适的表现材料。
材料准备 教学材料、举例艺术作品、引入视频、塑料瓶、筷子、卡纸、双面胶、杯子、剪刀、绳子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观看视频。非遗文化——提线木偶戏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汉族戏剧形式,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起于汉代,兴于唐朝。演员在幕后用手中的细线操控各式人偶,搭配独特的唱腔和音乐,极具观赏性。(出示图片)民间玩具——提线木偶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提线木偶通过细线连接玩偶的四肢和躯干,演员在幕后操控这些细线,使木偶能够灵活做出各种动作,妙趣横生,是一种富有观赏性的传统民间玩具。(出示图片)你想和美丽的鸟儿共舞吗?看看它们那灵巧的脖子、轻盈的双腿、优雅而舒展的翅膀,多么可爱!让我们来做一只提线小鸟,与它一起翩翩起舞吧!(出示图片) 观看视频,了解提线木偶的由来和历史。 通过生动的视觉体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提线木偶的魅力,激发创作兴趣,理解其工作原理。
讲授新课 一、观察·发现问:制作提线小鸟时应选择什么材料?答:塑料瓶、筷子、卡纸、双面胶、杯子、剪刀、绳子。(出示图片)问:如何设计其整体造型和活动方式?答:整体造型与活动方式设计:1.观察小鸟的外形、颜色和动作,以某种鸟类(如鸵鸟)为例概括其基本型,学习提线木偶的制作原理,准确地把握小鸟的外形特征进行创作表现。2.制作技法主要包括剪、贴、穿、绑。3.通过提线连接小鸟的身体部位和木棍,从而控制小鸟的活动。用硬质纸板做支架,模拟鸵鸟高大体型;长纸条做脖子,纸片做翅膀和身体,细绳连接控制活动,拉动时模拟鸵鸟行走,展现其独特魅力。(出示图片)问:怎样搭配色彩才好看?答:色彩搭配:可借鉴自然鸟类,用红、黄、蓝等鲜艳色装点小鸟头部、翅膀及尾巴,强调活泼生动。同时,需注重色彩间的协调与对比,确保整体色彩既亮丽又和谐,展现出小鸟的独特魅力。(出示图片)二、尝试·探索问:只要你轻轻地摆动架子上的棉线,鸟儿就会欢快地跳起舞来。它为什么会动?是怎样制作的呢?答:原因:其内部采用了提线木偶的机制。通过棉线连接鸟的身体部位并固定于架子,当棉线受到外力(如轻轻摆动)时,会带动鸟的身体部位运动,从而产生跳舞的视觉效果。(出示图片)1.制作十字提架2.剪、贴、拼制作小鸟造型3.绳子连接两个部分4.调整绳子长短等细节(观看视频)尝试·探索(二)问:不同鸟的外形、颜色、动作有什么特点?答:外形:鸟类外形多样,如鹦鹉体型圆润、喙弯曲,而鹰则体形修长、喙尖锐。制作时,用纸张剪裁出不同形状,模拟鸟类特征。颜色:鸟类颜色丰富,如孔雀羽毛斑斓,鹦鹉色彩鲜艳。用彩笔或颜料为提线鸟上色,注重色彩搭配,展现鸟类魅力。动作:鸟类动作各异,如燕子飞翔轻盈,企鹅行走笨拙。调整棉线长度和位置,让提线鸟在摆动时呈现自然动作。问:如何在你制作的提线鸟中体现这些特点?答:用细长纸片卷成尖嘴,展现其独特嘴巴;用纸杯模拟长脖,灵活摆动;羽毛用白色纸片精细裁剪,层次分明;脚用细竹签固定,轻盈站立。这样,丹顶鹤的特点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了。(出示图片)小知识提线木偶的结构原理:提线小鸟采用十字架支撑结构,细绳穿过小鸟身体的各个关键部位并固定于十字架。这种结构使得小鸟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保持稳定,同时细绳的牵引作用能够带动小鸟的各个部位运动。提线木偶的动力传递方式:动力主要来源于操作者对细绳的拉动。当操作者拉动细绳时,动力通过细绳迅速传递到小鸟的各个部位,使其产生相应的运动。这种传递方式直接、迅速,且能够精确控制小鸟的运动。提线木偶的运动控制机制:通过调整细绳的长度、拉动角度和力度,操作者可以精确控制小鸟的运动幅度、速度和方向。这种控制机制使得小鸟能够呈现出各种舞蹈动作,如跳跃、旋转、飞翔等,且动作流畅自然。三、艺术欣赏四、实践练习学习方法建议利用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一只提线小鸟。(出示图片) 回答问题。回答问题。回答思考题。观察图片,讨论鸟类特征并分享。学习小知识。学生完成艺术作品观察欣赏。进行实践练习。 设计整体造型灵动逼真,活动方式通过提线操控,旨在展现鸟儿舞动姿态,激发创作热情。色彩搭配需鲜艳且和谐,模仿自然鸟类色彩,增强视觉美感,激发创作兴趣。通过摆动棉线使鸟儿舞动,展示提线木偶原理,激发制作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制作技巧与原理。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鸟类特征,为后续制作提线小鸟打下坚实基础。掌握提线控制技巧,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理解其造型与动作魅力,激发学生创作灵感与兴趣。利用合适材料设计制作提线小鸟,加深对提线木偶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出会跳舞的小鸟,并进行一次小型提线木偶戏演出。 完成课堂练习。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
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学习鸟类的基本结构、外形与动态特征,掌握了提线木偶的制作原理,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和环保意识。学生成功制作出会跳舞的提线小鸟,并在作品展示与表演中锻炼了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教学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不仅学会了制作技巧,还培养了爱护鸟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进行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板书 会跳舞的鸟学习如何制作提线小鸟了解提线木偶的原理构造与操作技巧赏析提线小鸟的特点进行实践练习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如何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出一只提线小鸟?一、材料选择原则安全性:确保所选材料无毒、无害,不会对制作者或使用者的健康造成威胁。环保性:优先选择可回收或可再利用的废旧材料,体现环保理念。适用性:材料应易于加工和塑形,能够满足提线小鸟的制作需求。(出示图片)二、材料处理与制作技巧预处理:包括清洗、干燥、切割,以确保材料的卫生性和适用性。创意构思:明确小鸟形态、颜色、动作,并选材定工艺。精细制作:注重细节精度,确保各部件符合要求,通过巧妙连接固定,让小鸟稳定移动舞蹈。(出示图片)2、制作提线小鸟的注意事项制作提线小鸟时,需注意材料轻而坚固,确保小鸟能稳定舞动;提线连接点要精确,以保持平衡;色彩搭配要和谐,增强视觉效果;制作中注重安全,避免意外;耐心调整,确保小鸟动作流畅自然,展现舞蹈之美。(出示图片)3、制作提线小鸟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小鸟不平衡:问题描述:小鸟在制作完成后无法稳定站立或摆动。解决方法:调整提线的位置和长度,确保小鸟的重心稳定。材料选择不当:问题描述:选用的材料过重或过软,影响小鸟的摆动效果。解决方法:根据小鸟的体型和动态特征,选择轻质且坚固的材料。色彩搭配不协调:问题描述:小鸟的颜色搭配过于单调或杂乱。解决方法:学习色彩搭配原则,选择和谐统一的颜色进行搭配。4、其他提线玩具风筝借风线牵引飞舞(出示图片)傀儡凭线控灵活摆动(出示图片) 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拓宽学生知识面。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通过提线木偶戏的视频,这些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素材和文化背景。技术手段上,通过视频分点解析制作步骤,直观清晰,同时利用PPT展示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提线小鸟的制作方法,激发创作灵感。
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通过以及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制作会跳舞的鸟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还加深了对岭南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不足点:在课堂时间分配上,虽然制作环节得到了充分的时间保障,但最后的作品展示和点评环节略显紧凑。 进行教学反思总结 明确本课教学过程的缺陷,进行教学过程的改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