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化学电源(第3课时)限时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同步辅导资料与习题集(人教版2024年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1.3化学电源(第3课时)限时训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同步辅导资料与习题集(人教版2024年必修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2-25 10:36:3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题型1常见干电池】
【题型2常见二次电池】
【题型3原电池电极材料探究】
【题型4燃料电池】
6.1.3化学电源(第3课时)限时训练
(限时:4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型1常见干电池】
1.(23-24高一下·新疆喀什·期中)下列电池不属于二次电池的是
A.铅酸蓄电池 B.锂离子电池
C.锌锰干电池 D.镍氢电池
【答案】C
【详解】A.铅酸蓄电池放电后可充电,属于二次电池,A不符合题意;
B.锂离子电池放电后可充电,属于二次电池,B不符合题意;
C.锌锰干电池放电后不能再充电,属于一次电池,C符合题意;
D.镍氢电池放电后可充电,属于二次电池,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3-24高一下·浙江杭州·期中)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1所示装置中铜表面出现气泡
B.图2可表示晶体与晶体反应的能量变化
C.图3所示的锌锰干电池中发生还原反应
D.图4所示装置可验证金属活动性:
【答案】C
【详解】A.图1所示装置没有形成闭合电路,不能构成原电池,铜和硫酸不反应,铜表面没有气泡产生,故A错误;
B.晶体与晶体反应吸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图2不能表示晶体与晶体反应的能量变化,故B错误;
C.图3所示的锌锰干电池中,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C正确;
D.图4所示装置为原电池,N电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则N为正极、M为负极,金属活动性:M>N,故D错误;
答案选C。
3.(23-24高一下·福建福州·期末)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电流从Fe电极流向C电极
C.锌锰干电池中锌发生氧化反应 D.可验证金属活动性:
A.A B.B C.C D.D
【答案】C
【详解】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该装置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
B.该原电池中Fe做负极,C做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则电流从C电极流向Fe电极,故B错误;
C.该锌锰干电池工作时,MnO2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Zn失去电子生成Zn2+,发生氧化反应,故C正确;
D.该装置为原电池,金属N极上H+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生成H2,则N为正极,金属M作负极,M发生失电子的反应,所以金属活动性:M>N,故D错误;
故选:C。
【题型2常见二次电池】
4.(23-24高一下·辽宁沈阳·期末)金属锂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比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它无电时无需充电,只需更换其中的某些材料即可,其工作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电解液可以是乙醇等无水有机物
B.放电时,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放电时,消耗,则锂电极质量减少
D.在更换锂、多孔碳电极的同时,不需要更换水性电解液
【答案】C
【分析】放电时,通入空气的一极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通入空气的一极为正极,锂做负极;
【详解】A.锂是活泼金属,锂能与乙醇反应,有机电解液不能是乙醇,故A错误;
B.放电时,锂电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
C.锂燃料电池时,负极Li失电子生成Li+,电极反应式为Li-e-=Li+,正极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消耗1mol氧气转移4mol电子,锂电极反应4molLi,减少质量为4mol×7g/mol=28g,故C正确;
D.由于水性电解质的成分也发生了变化,在更换锂电极的同时,也要更换水性电解液,D错误;
故选C;
5.(23-24高一下·云南昆明·期末)银锌纽扣电池广泛用于各种电子仪器,其原理如图所示,总反应方程式为Ag2O+Zn+H2O=2Ag+Zn(O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锌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OH-由氧化银正极移向锌负极
C.电子的移动方向:负极→用电器→正极
D.氧化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g2O+2e-+2H+=2Ag+H2O
【答案】D
【分析】Ag2O+Zn+H2O=2Ag+Zn(OH)2反应,Ag2O发生还原反应生成Ag,Ag2O作正极,Zn发生氧化反应生成Zn(OH)2,Zn作负极。
【详解】A.根据总反应式,锌发生氧化反应,锌为负极,故A正确;
B.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OH-由氧化银正极移向锌负极,故B正确;
C.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入正极,电子的移动方向:负极→用电器→正极,故C正确;
D.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氧化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g2O+2e-+2H2O=2Ag+2OH-,故D错误;
选D。
6.(22-23高一下·黑龙江鹤岗·阶段练习)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展是化学对人类的一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
B.锂离子电池和锌锰干电池都是二次电池
C.氢氧燃料电池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D.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少,正极质量增加
【答案】A
【详解】A.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通入氢气的电极为负极,则氢气在负极被氧化,A正确;
B.锂离子电池是二次电池,锌锰干电池是一次电池,B错误;
C.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C错误;
D.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正极上均生成硫酸铅,质量均增加,D错误;
故选A。
7.(23-24高一下·河南洛阳·期中)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酸蓄电池。其结构如图所示,放电时的电池反应为PbO2+Pb+2H2SO4=2PbSO4+2H2O。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bO2是电池的负极
B.电池放电时,溶液的酸性增强
C.铅酸蓄电池工作时,负极质量减少,正极质量增加
D.正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答案】D
【详解】A.二氧化铅得电子被还原,为正极,A错误;
B.电池放电时,硫酸参加反应生成水,所以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增加,所以溶液酸性减弱,B错误;
C.负极上铅失电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铅,电极反应式为:负极质量增大,C错误;
D.正极的电极反应为氧化铅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铅,方程式:,D正确;
故选D。
8.(23-24高一下·辽宁沈阳·期末)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如图所示为两种常见的化学电源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锌锰干电池属于一次电池,铅酸蓄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锌锰干电池中的带铜帽的石墨棒为负极,锌筒为正极
C.铅酸蓄电池供电时Pb电极上的反应为
D.铅酸蓄电池供电时电子由Pb电极经外电路流向电极
【答案】B
【分析】锌锰电池属于一次电池,锌筒为负极。铅酸电池属于二次电池,电池的总反应PbO2+Pb+2H2SO4=2PbSO4 +2H2O,其中Pb为负极,反应式为:Pb-2e-+=PbSO4,PbO2为正极,反应式为PbO2+4H++2e-+=PbSO4+2H2O,据此分析。
【详解】A.锌锰电池是不可充电电池属于一次电池,铅酸电池属于可充电电池是二次电池,A正确;
B.锌是活泼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锌筒为负极,带铜帽的石墨棒为正极,B错误;
C.铅酸蓄电池供电时Pb电极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为:,C正确;
D.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经过外电路流向正极,Pb是负极,PbO2为正极,电子由Pb电极经外电路流向电极,D正确;
答案选B。
9.(23-24高一下·四川绵阳·期中)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铅蓄电池在工作中,负极每消耗铅,则硫酸溶液中就转移电子
B.已知溶液呈酸性,此干电池在长时间使用后,锌筒会被破坏
C.上述电池分别属于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
D.氢氧燃料电池具有清洁、安全、高效等特点
【答案】A
【详解】A.铅蓄电池在工作时,负极反应式为Pb-2e-+=PbSO4,负极每消耗1molPb,外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但电子不会在硫酸溶液中转移,A项错误;
B.溶液呈酸性,会腐蚀锌铜,故干电池在长时间使用后,锌筒会被破坏,B项正确;
C.干电池属于一次电池,铅蓄电池属于二次电池,氢氧燃料电池属于燃料电池,C项正确;
D.氢氧燃料电池的产物为H2O,氢氧燃料电池具有清洁、安全、高效等特点,D项正确;
故选A。
10.(23-24高一下·河北邢台·期中)铅蓄电池是汽车常用的蓄电池Pb+PbO2+2H2SO4=2PbSO4+2H2O,其构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池充电时,PbO2接电源的正极
B.电池充电时,c(H+)增大
C.电池放电时,负极质量减轻
D.电池放电时,电流从二氧化铅电极经导线流向铅电极
【答案】C
【分析】由图可知,放电时铅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铅,为负极;氧化铅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铅,为正极。
【详解】A.电池充电时,正极接外接电源的正极,PbO2接电源的正极,A正确;
B.电池充电时,总反应为,2PbSO4+2H2O =Pb+PbO2+2H2SO4,故c(H+)增大,B正确;
C.电池放电时,负极铅转化为硫酸铅,质量增加,C错误;
D.电池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故铅电极经导线流向二氧化铅电极,电流从二氧化铅电极经导线流向铅电极,D正确;
故选C。
【题型3原电池电极材料探究】
11.(23-24高二下·黑龙江哈尔滨·期末)已知:氧化还原反应可看成由两个半反应组成,每个半反应具有一定的电极电势(用“E”表示),E越大则该电对中氧化型物质的氧化性越强,E越低则该电对中还原型物质的还原性越强。下表为部分电极的电极电势。
氧化还原电对(氧化型/还原型) 电极电势() 氧化还原电对(氧化型/还原型) 电极电势()
0.77 1.36
(或) 1.69 0.151
1.51 0.54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化性:
B.酸化高锰酸钾溶液时,不可使用氢碘酸
C.往淀粉溶液中滴加溶液,可发生的反应
D.向含的酸性溶液中加,滴加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红
【答案】C
【详解】A.由题干标准数据可知,电极电势:>>,故可得出氧化性:,A正确;
B.由题干标准数据可知,电极电势:>,即高锰酸根离子能够将氧化为,故酸化高锰酸钾溶液时,不可使用氢碘酸,应该使用硫酸,B正确;
C.由题干标准数据可知,电极电势:>,则往淀粉-KI溶液中滴加SnCl4溶液,不能被Sn4+氧化,C错误;
D.由题干标准数据可知,电极电势>>,说明氧化性PbO2>Fe3+>,则向含的酸性溶液中加时,先发生,中含有0.4mol,消耗的为0.2mol,则剩余的0.05mol的继续与反应生成,故滴加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红,D正确;
故选C。
12.(23-24高一下·四川眉山·期末)几位同学用大小相同的铜片和锌片为电极研究水果电池,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水果种类 电极间距离 电流
① 西红柿 1 98.7
② 西红柿 2 72.5
③ 苹果 2 27.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果种类和电极间距离对水果电池电流的影响
B.上述装置中,铜片作负极,电极反应为:
C.能表明水果种类对电流有影响的实验编号是②和③
D.其他条件相同时,改变电极材料可能影响水果电池电流
【答案】B
【详解】A. 实验①和②都是西红柿,电极间距离不同,电流大小不同;实验②和③电极间距离相同,水果种类不同,电流大小也不同,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果种类和电极间距离对水果电池电流大小的影响,故A正确;
B. 上述装置中,锌比铜活泼,锌做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故B错误;
C. 实验②和③电极间距离相同,水果种类不同,电流大小不同,表明水果种类对电流大小有影响,故C正确;
D. 其他条件相同时,改变电极材料,会改变电极材料的活泼性差异,可能影响水果电池电流大小,故D正确;
故选B。
【题型4燃料电池】
13.(22-23高一下·浙江·期中)氢氧燃料电池构造如图所示,其电池反应的方程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然后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电池工作时电子由电极经导线流向电极B,再经电解质流回电极A,形成闭合回路
C.在电极上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D.电解质若为溶液,正极的反应:
【答案】D
【详解】A.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但H2没有发生燃烧反应,不是将燃料燃烧时释放出的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A错误;
B.电池中燃料氢气充入一极为负极即A为负极B电极为正极,则工作时电子由电极经导线流向电极B,电子不能在电解质溶液中传递,B错误;
C.该电池工作时,H2在负极A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错误;
D.电解质若为溶液,正极为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即反应:,D正确;
故选D。
14.(23-24高一下·福建福州·阶段练习)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能源。下图为氢氧燃料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B.A极是负极,B极是正极
C.电子由B极通过导线流向A极 D.该电池的总反应是
【答案】C
【分析】氢氧燃料电池中,通入氢气的电极是负极,负极上氢气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A为负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B为正极,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氢氧燃料电池为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
B.据分析可知,A极是负极,B极是正极,故B正确;
C.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故电子从A极沿导线流向B极,故C错误;
D.氢氧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与氢气的燃烧反应相同,则该电池反应式为,故D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15.(22-23高一下·辽宁丹东·阶段练习)氢燃料电池车是北京冬奥会期间的交通服务用车,酸性氢氧燃料电池的构造如图所示。
(1)若该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溶液,则a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
(2)b电极是该电池的 极(填“正”或“负”),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该电极发生的反应属于 反应。
(3)当转移0.2mol电子时,需要消耗标况下的氢气体积是 L。
(4)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电极a为Zn,电极b为Cu,且两极板质量相等。电解质溶液为溶液时,当电路中有1mol通过时,两极板的质量差为 g。
②当电极a为Fe,电极b为Cu,电解质溶液为浓硝酸溶液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③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燃料和氧化剂(如)反应所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现设计一燃料电池,以电极a为正极,电极b为负极,CO为燃料,采用NaOH溶液为电解液,则CO通入的电极反应式为 。
【答案】(1)H2-2e-=2H+
(2) 正 还原
(3)2.24
(4) 64.5
【详解】(1)酸性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为还原剂,氢气在负极失去电子变为氢离子,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则a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H2-2e-=2H+;
(2)b电极通入氧气,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因此b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该电极发生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故答案为:正;还原;
(3)根据电极反应式H2-2e-=2H+,当转移0.2mol电子时,需要消耗0.1mol氢气,标况下的氢气体积是0.1mol×224 L/mol=2.24L,故答案为:2.24;
(4)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当电路中有1mol e-通过时,负极质量减少×65g/mol=32.5g,Cu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正极质量增加×64g/mol=32g,两极质量差为32.5g+32g=64.5g;
②当电极a为Fe,电极b为Cu,电解质溶液为浓硝酸溶液时,Fe做正极,Cu做负极,正极上硝酸根离子得电子生成二氧化氮,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③CO通入极为负极,则CO应通入b极,NaOH溶液为电解液,则CO失去电子生成碳酸根离子,电极反应式。
16.(23-24高一下·陕西渭南·期中)根据原电池原理,人们研制出了性能各异的化学电池。
(1)请利用反应Fe+Cu2+=Cu+Fe2+设计一个原电池,装置如图。
可选材料:锌片、铁片、铜片、CuSO4溶液、稀硫酸。
①A的电极材料为 ,B的电极材料为 ,离子导体为 。
②A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③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该装置实现了 能向 能的转化。
④当B质量增大6.4g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A质量减少 g。
(2)某锂-空气电池的总反应为4Li+O2+2H2O=4LiOH,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锂片作负极 b.O2发生还原反应
c.锂离子向负极移动 d.石墨电极不参与电极反应
(3)在银球和铁球之间用铂丝连接,用一根绝缘的细丝悬挂,使之平衡(如图),然后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
①铁球 (填“升高”或“降低”)。
②银球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答案】(1) Fe Cu CuSO4溶液 Fe-2e-=Fe2+ 化学 电 0.2 5.6
(2)c
(3) 升高 Cu2++2e-= Cu
【详解】(1)根据Fe+Cu2+=Cu+Fe2+,Fe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Cu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①根据图示,A是原电池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所以A的电极材料为Fe;B是正极,正极材料能导电,活泼性比负极差,则B的电极材料为Cu,原电池正极Cu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离子导体为CuSO4溶液。
②A是原电池负极,负极Fe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③电流表指针偏转,电路中形成电流,说明该装置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④B电极发生反应Cu2++2e-= Cu,当B质量增大6.4g时,生成0.1molCu,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A极发生反应Fe-2e-=Fe2+,转移0.2mol电子,消耗0.1molFe,A质量减少5.6g。
(2)a.根据总反应,Li发生氧化反应,锂片作负极,故a正确;
b.根据总反应,氧元素化合价降低,O2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
c.锂是负极、石墨电极是正极,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锂离子向正极移动,故c错误;
d.石墨电极是正极,正极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石墨不参与电极反应,故d正确;
选c。
(3)①该装置构成原电池,铁的活泼性大于银,铁球是负极、银球是正极,负极发生反应Fe-2e-=Fe2+,铁球质量减小,正极发生反应Cu2++2e-= Cu,银球质量增大,铁球升高。
②银球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Cu2++2e-= Cu。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题型1常见干电池】
【题型2常见二次电池】
【题型3原电池电极材料探究】
【题型4燃料电池】
6.1.3化学电源(第3课时)限时训练
(限时:4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型1常见干电池】
1.(23-24高一下·新疆喀什·期中)下列电池不属于二次电池的是
A.铅酸蓄电池 B.锂离子电池
C.锌锰干电池 D.镍氢电池
2.(23-24高一下·浙江杭州·期中)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1所示装置中铜表面出现气泡
B.图2可表示晶体与晶体反应的能量变化
C.图3所示的锌锰干电池中发生还原反应
D.图4所示装置可验证金属活动性:
3.(23-24高一下·福建福州·期末)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电流从Fe电极流向C电极
C.锌锰干电池中锌发生氧化反应 D.可验证金属活动性:
A.A B.B C.C D.D
【题型2常见二次电池】
4.(23-24高一下·辽宁沈阳·期末)金属锂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比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它无电时无需充电,只需更换其中的某些材料即可,其工作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电解液可以是乙醇等无水有机物
B.放电时,锂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放电时,消耗,则锂电极质量减少
D.在更换锂、多孔碳电极的同时,不需要更换水性电解液
5.(23-24高一下·云南昆明·期末)银锌纽扣电池广泛用于各种电子仪器,其原理如图所示,总反应方程式为Ag2O+Zn+H2O=2Ag+Zn(OH)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锌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OH-由氧化银正极移向锌负极
C.电子的移动方向:负极→用电器→正极
D.氧化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g2O+2e-+2H+=2Ag+H2O
6.(22-23高一下·黑龙江鹤岗·阶段练习)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展是化学对人类的一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
B.锂离子电池和锌锰干电池都是二次电池
C.氢氧燃料电池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D.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少,正极质量增加
7.(23-24高一下·河南洛阳·期中)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酸蓄电池。其结构如图所示,放电时的电池反应为PbO2+Pb+2H2SO4=2PbSO4+2H2O。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bO2是电池的负极
B.电池放电时,溶液的酸性增强
C.铅酸蓄电池工作时,负极质量减少,正极质量增加
D.正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8.(23-24高一下·辽宁沈阳·期末)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如图所示为两种常见的化学电源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锌锰干电池属于一次电池,铅酸蓄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锌锰干电池中的带铜帽的石墨棒为负极,锌筒为正极
C.铅酸蓄电池供电时Pb电极上的反应为
D.铅酸蓄电池供电时电子由Pb电极经外电路流向电极
9.(23-24高一下·四川绵阳·期中)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化学电源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铅蓄电池在工作中,负极每消耗铅,则硫酸溶液中就转移电子
B.已知溶液呈酸性,此干电池在长时间使用后,锌筒会被破坏
C.上述电池分别属于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
D.氢氧燃料电池具有清洁、安全、高效等特点
10.(23-24高一下·河北邢台·期中)铅蓄电池是汽车常用的蓄电池Pb+PbO2+2H2SO4=2PbSO4+2H2O,其构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池充电时,PbO2接电源的正极
B.电池充电时,c(H+)增大
C.电池放电时,负极质量减轻
D.电池放电时,电流从二氧化铅电极经导线流向铅电极
【题型3原电池电极材料探究】
11.(23-24高二下·黑龙江哈尔滨·期末)已知:氧化还原反应可看成由两个半反应组成,每个半反应具有一定的电极电势(用“E”表示),E越大则该电对中氧化型物质的氧化性越强,E越低则该电对中还原型物质的还原性越强。下表为部分电极的电极电势。
氧化还原电对(氧化型/还原型) 电极电势() 氧化还原电对(氧化型/还原型) 电极电势()
0.77 1.36
(或) 1.69 0.151
1.51 0.54
根据表格数据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化性:
B.酸化高锰酸钾溶液时,不可使用氢碘酸
C.往淀粉溶液中滴加溶液,可发生的反应
D.向含的酸性溶液中加,滴加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红
12.(23-24高一下·四川眉山·期末)几位同学用大小相同的铜片和锌片为电极研究水果电池,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水果种类 电极间距离 电流
① 西红柿 1 98.7
② 西红柿 2 72.5
③ 苹果 2 27.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水果种类和电极间距离对水果电池电流的影响
B.上述装置中,铜片作负极,电极反应为:
C.能表明水果种类对电流有影响的实验编号是②和③
D.其他条件相同时,改变电极材料可能影响水果电池电流
【题型4燃料电池】
13.(22-23高一下·浙江·期中)氢氧燃料电池构造如图所示,其电池反应的方程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然后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B.电池工作时电子由电极经导线流向电极B,再经电解质流回电极A,形成闭合回路
C.在电极上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D.电解质若为溶液,正极的反应:
14.(23-24高一下·福建福州·阶段练习)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能源。下图为氢氧燃料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B.A极是负极,B极是正极
C.电子由B极通过导线流向A极 D.该电池的总反应是
二、填空题
15.(22-23高一下·辽宁丹东·阶段练习)氢燃料电池车是北京冬奥会期间的交通服务用车,酸性氢氧燃料电池的构造如图所示。
(1)若该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溶液,则a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
(2)b电极是该电池的 极(填“正”或“负”),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该电极发生的反应属于 反应。
(3)当转移0.2mol电子时,需要消耗标况下的氢气体积是 L。
(4)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电极a为Zn,电极b为Cu,且两极板质量相等。电解质溶液为溶液时,当电路中有1mol通过时,两极板的质量差为 g。
②当电极a为Fe,电极b为Cu,电解质溶液为浓硝酸溶液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③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燃料和氧化剂(如)反应所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现设计一燃料电池,以电极a为正极,电极b为负极,CO为燃料,采用NaOH溶液为电解液,则CO通入的电极反应式为 。
16.(23-24高一下·陕西渭南·期中)根据原电池原理,人们研制出了性能各异的化学电池。
(1)请利用反应Fe+Cu2+=Cu+Fe2+设计一个原电池,装置如图。
可选材料:锌片、铁片、铜片、CuSO4溶液、稀硫酸。
①A的电极材料为 ,B的电极材料为 ,离子导体为 。
②A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③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该装置实现了 能向 能的转化。
④当B质量增大6.4g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A质量减少 g。
(2)某锂-空气电池的总反应为4Li+O2+2H2O=4LiOH,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锂片作负极 b.O2发生还原反应
c.锂离子向负极移动 d.石墨电极不参与电极反应
(3)在银球和铁球之间用铂丝连接,用一根绝缘的细丝悬挂,使之平衡(如图),然后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
①铁球 (填“升高”或“降低”)。
②银球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