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六) 溶解度
考向1 溶解度曲线
1.(2024长沙)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a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g
B.在a2 ℃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升高温度,可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2.(2024滨海新区一模)(不定项)如图为固体物质甲、乙、丙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将乙和丙的饱和溶液从0 ℃升温到t1 ℃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分别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0 ℃,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则
所取甲溶液的质量大于乙溶液
C.t2 ℃时,将100 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可析出40 g甲
D.除去丙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杂质乙,可将0 ℃时丙的饱和溶液升温结晶
3.(2024红桥区二模)(不定项)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t2 ℃时,将50 g的a加入50 g水中可得到100 g溶液
B.将t2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析出晶体质量最多的是a
C.将t1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 ℃,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是:b>a>c
D.若a中混有少量b,通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4. (2024威海)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t2℃时,将60 g硝酸钾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00 g
B.t2 ℃时,将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析出晶体的质量:硝酸钾>氯化钾
C.将t1 ℃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相同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5.(2024武汉)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1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
(2)将a3 ℃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a2 ℃,溶液的质量 (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3)a2 ℃时,60.0 g甲溶液中含10.0 g甲,要使该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至少需要加入甲的质量为 g 。
(4)某温度下,甲、乙、丙各m g分别加入100.0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可能是 (填标号)。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乙=丙>甲 D.丙>甲>乙
6.(2023河东区二模节选)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2 ℃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
(2)t3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t1 ℃时,将25 g甲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 (填最简整数比)。
(4)t3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甲析出晶体的质量为25 g
B.乙析出晶体的质量可能大于甲析出晶体的质量
C.降温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某温度下,300 g溶质质量分数15%甲的不饱和溶液,使其转化为溶质质量分数为25%,则需加入溶质的质量为 g。
7.(2023南开区一模)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其中由某些元素组成的盐(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1)在 ℃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2)t3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t2 ℃时,30 g硒酸镉固体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至t2 ℃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
(4)图2所示的试管中盛有三种物质中某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且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该物质,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晶体,试管中固体逐渐减少,该物质是 。
(5)t3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降温后,三种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均减小
B.氯化钠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可能大于硝酸钾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
C.降温后,硒酸镉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6)20 ℃时,将一份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出a g水或向溶液中加入b g硝酸钾固体,均能使溶液刚好达到饱和状态。20 ℃时,若将a g的水与b g硝酸钾固体混合,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考向2 溶解度表
1.(2024重庆A卷)已知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40 ℃时KCl的溶解度为40 g,在该温度下,依据如表所示的数据,进行KCl溶于水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KCl的质量/g 10 20 30
水的质量/g 50 60 70
A.在上述实验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①>②
B.实验③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7
C.将实验②、③的溶液分别降温,一定都有晶体析出
D.将实验①、③的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得到与②浓度相等的溶液
2.(2024河北)如表是KNO3和Na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小明用其中一种物质(X)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水蒸发忽略不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温度/℃ 20 40 60
溶解度/g KNO3 31.6 63.9 110
NaNO3 88.0 103 125
A.X为NaNO3
B.③中溶液为X的不饱和溶液
C.④中溶液的质量为100 g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②=③>④
3.(2024河北区二模节选)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 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1)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g。
(2)20 ℃时,将20 g氯化钠固体加入到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g;要得到该温度下的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向该烧杯中再加入水的质量为 g。
4.(2024南开区一模节选)溶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表是氯化钠、氯化铵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相关问题:
温度/℃ 20 40 50 60 80
溶解 度/g NaCl 36.0 36.6 37.0 37.3 38.4
NH4Cl 37.2 45.8 65.6 55.2 65.6
KNO3 31.6 63.9 85.5 110 169
(1)4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60 ℃ 时,向100 g水中加入120 g 硝酸钾固体,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2)将等质量氯化铵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分别由50 ℃降温至20 ℃,所得氯化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甲是60 ℃含有110 g水的硝酸钾溶液,经过如下操作,得到25 g 硝酸钾固体。
对以上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甲中溶液的质量等于166.6 g
B.开始析出硝酸钾固体的温度在40 ℃至50 ℃之间
C.乙中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55∶50
D.若使丁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一半,可加入131.6 g水
(4)在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试剂瓶、烧杯、 、玻璃棒、胶头滴管。
考向3 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结合
1.(2024和平区三模节选)根据NaCl和KNO3的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溶解 度/g NaCl 35.7 36.0 36.6
KNO3 13.3 31.6 63.9
(1)由溶解度表可知,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 g。20 ℃时将36 g NaCl加入50 g 水中,形成溶液质量为 g。
(2)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
(3)KNO3中含少量NaCl,要提纯KNO3应采用的方法是 。
(4)20 ℃时,等质量的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较多的是 (填“KNO3”或“NaCl”)。
(5)将40 ℃时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 ℃,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或“<”)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 (2024南开区三模)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的侯氏制碱法是以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下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 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碳酸钠 7 21.8 48.8 46.4 45.1
(1)8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 g。
如图1为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表示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3)将t2 ℃质量相等的碳酸钠和氯化钠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 ℃。
①t2的取值范围为 。
②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碳酸钠 (填“>”“<”或“=”)氯化钠。
③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碳酸钠 (填“>”“<”或“=”)氯化钠。
(4)40 ℃时,某同学取X g碳酸钠固体加入100 g水中进行如图2所示实验,据此分析,X= g,烧杯A中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微专题(六) 溶解度
考向1 溶解度曲线
1.(2024长沙)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在a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g
B.在a2 ℃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升高温度,可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2.(2024滨海新区一模)(不定项)如图为固体物质甲、乙、丙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 )
将乙和丙的饱和溶液从0 ℃升温到t1 ℃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分别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0 ℃,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则
所取甲溶液的质量大于乙溶液
C.t2 ℃时,将100 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可析出40 g甲
D.除去丙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杂质乙,可将0 ℃时丙的饱和溶液升温结晶
3.(2024红桥区二模)(不定项)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
A.t2 ℃时,将50 g的a加入50 g水中可得到100 g溶液
B.将t2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析出晶体质量最多的是a
C.将t1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 ℃,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是:b>a>c
D.若a中混有少量b,通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4.【→模型意识】(2024威海)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t2℃时,将60 g硝酸钾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00 g
B.t2 ℃时,将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析出晶体的质量:硝酸钾>氯化钾
C.将t1 ℃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相同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5.(2024武汉)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a1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甲 。
(2)将a3 ℃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a2 ℃,溶液的质量 减小 (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3)a2 ℃时,60.0 g甲溶液中含10.0 g甲,要使该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至少需要加入甲的质量为 5 g 。
(4)某温度下,甲、乙、丙各m g分别加入100.0 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可能是 AD (填标号)。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乙=丙>甲 D.丙>甲>乙
6.(2023河东区二模节选)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2 ℃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 相等 (填“相等”或“不相等”)。
(2)t3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甲>乙>丙 。
(3)t1 ℃时,将25 g甲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 1∶6 (填最简整数比)。
(4)t3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填字母)。
A.甲析出晶体的质量为25 g
B.乙析出晶体的质量可能大于甲析出晶体的质量
C.降温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某温度下,300 g溶质质量分数15%甲的不饱和溶液,使其转化为溶质质量分数为25%,则需加入溶质的质量为 40 g。
7.(2023南开区一模)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其中由某些元素组成的盐(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1)在 t1 ℃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2)t3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硝酸钾>氯化钠>硒酸镉 。
(3)t2 ℃时,30 g硒酸镉固体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至t2 ℃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 1∶2 (填最简比)。
(4)图2所示的试管中盛有三种物质中某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且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该物质,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晶体,试管中固体逐渐减少,该物质是 硒酸镉 。
(5)t3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填字母)。
A.降温后,三种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均减小
B.氯化钠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可能大于硝酸钾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
C.降温后,硒酸镉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6)20 ℃时,将一份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出a g水或向溶液中加入b g硝酸钾固体,均能使溶液刚好达到饱和状态。20 ℃时,若将a g的水与b g硝酸钾固体混合,所得溶液为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考向2 溶解度表
1.(2024重庆A卷)已知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40 ℃时KCl的溶解度为40 g,在该温度下,依据如表所示的数据,进行KCl溶于水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KCl的质量/g 10 20 30
水的质量/g 50 60 70
A.在上述实验所得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①>②
B.实验③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7
C.将实验②、③的溶液分别降温,一定都有晶体析出
D.将实验①、③的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得到与②浓度相等的溶液
2.(2024河北)如表是KNO3和Na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小明用其中一种物质(X)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水蒸发忽略不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C )
温度/℃ 20 40 60
溶解度/g KNO3 31.6 63.9 110
NaNO3 88.0 103 125
A.X为NaNO3
B.③中溶液为X的不饱和溶液
C.④中溶液的质量为100 g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②=③>④
3.(2024河北区二模节选)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 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1)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110 g。
(2)20 ℃时,将20 g氯化钠固体加入到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68 g;要得到该温度下的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向该烧杯中再加入水的质量为 55 g。
4.(2024南开区一模节选)溶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表是氯化钠、氯化铵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相关问题:
温度/℃ 20 40 50 60 80
溶解 度/g NaCl 36.0 36.6 37.0 37.3 38.4
NH4Cl 37.2 45.8 65.6 55.2 65.6
KNO3 31.6 63.9 85.5 110 169
(1)4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6 g;60 ℃ 时,向100 g水中加入120 g 硝酸钾固体,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210 g。
(2)将等质量氯化铵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分别由50 ℃降温至20 ℃,所得氯化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甲是60 ℃含有110 g水的硝酸钾溶液,经过如下操作,得到25 g 硝酸钾固体。
对以上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D (填字母)。
A.甲中溶液的质量等于166.6 g
B.开始析出硝酸钾固体的温度在40 ℃至50 ℃之间
C.乙中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55∶50
D.若使丁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一半,可加入131.6 g水
(4)在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试剂瓶、烧杯、 量筒 、玻璃棒、胶头滴管。
考向3 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结合
1.(2024和平区三模节选)根据NaCl和KNO3的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溶解 度/g NaCl 35.7 36.0 36.6
KNO3 13.3 31.6 63.9
(1)由溶解度表可知,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 31.6 g。20 ℃时将36 g NaCl加入50 g 水中,形成溶液质量为 68 g。
(2)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氯化钠 。
(3)KNO3中含少量NaCl,要提纯KNO3应采用的方法是 降温结晶 。
(4)20 ℃时,等质量的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较多的是 KNO3 (填“KNO3”或“NaCl”)。
(5)将40 ℃时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 ℃,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填“>”“=”或“<”)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科学思维】(2024南开区三模)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的侯氏制碱法是以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下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 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碳酸钠 7 21.8 48.8 46.4 45.1
(1)8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 38.4 g。
如图1为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表示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乙 (填“甲”或“乙”)。
(3)将t2 ℃质量相等的碳酸钠和氯化钠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 ℃。
①t2的取值范围为 20 ℃<t<40 ℃ 。
②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碳酸钠 = (填“>”“<”或“=”)氯化钠。
③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碳酸钠 < (填“>”“<”或“=”)氯化钠。
(4)40 ℃时,某同学取X g碳酸钠固体加入100 g水中进行如图2所示实验,据此分析,X= 48.8 g,烧杯A中的溶液是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