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天津真题面对面·专练
1.(2024天津11题)刘伯承回忆说:“遵义会议后, 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处处主动。”发生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遵义会议 ( C )
A.作出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决议 B.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C.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D.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2.(2023天津12题)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会议是 ( B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3.(2023天津13题)《地球的红飘带》一书中描写了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以及翻雪山、过草地等场景。这些场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B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4.(2023天津14题)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位于 ( A )
A.黄埔 B.北京 C.南京 D.保定
5.[2024天津27(1)题,6分]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平津战役纪念馆时强调对中国革命战争史要“学而时习之”。为践行总书记讲话精神,津门中学开展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任务【寻找红色基因打卡地】
寻找红色基因打卡地,除了网络查找,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津门中学选取了井冈山和延安作为红色基因打卡地,他们选取的理由分别是什么?(6分)
【答案】方法:他人推荐、实地考察、书籍记载及课堂所学等。(2分)理由:围绕有关井冈山、延安的红色革命史实和意义作答。(4分)
6.[2024天津27(2)题,6分]【忆伟人论断寻革命道路】
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为践行这一论断,毛泽东领导的武装起义是什么?此后,他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出现了怎样的变化?(6分)
【答案】起义:领导秋收起义。(2分)变化:由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或开辟井冈山道路;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亦可)。(4分)
7.[2023天津25(2)题,8分]每一次历史回眸,都是一次精神洗礼。通过答题领取入场券,参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主题展。
遵义会议会址入场券
遵义会议肯定了谁的正确军事主张?这次会议有何意义?(8分)
【答案】人物:毛泽东。(3分)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5分)
8.[2023天津27(1)题,4分]材料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
中俄两国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共同思想来源是什么?在总结经验和教训中,毛泽东开辟了一条什么革命道路?(4分)
【答案】共同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2分)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2分)
中考考向点对点·通练
命题点1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2024河西区结课)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的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会议有 ( B )
A.中国共产党二大、中国国民党一大 B.中国共产党三大、中国国民党一大
C.中国共产党二大、中国国民党二大 D.中国共产党三大、中国国民党二大
2.(2024云南)孙中山对黄埔军校是抱有无穷希望的,他在军校的开学典礼上要求学生:“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军校的创办 ( B )
A.是“实业救国”思想的实践 B.为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
C.沉重打击清王朝的统治 D.实现了社会习俗的变革
3.(2024南开区一模)《毛泽东选集》中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1924年至1927年的革命。”最能体现材料中“合作”的重大事件是 ( C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4.【跨学科·音乐】(2024河东区一模)1925年2月20日,《中国军人》创刊号上刊登《国民革命歌》词曲:“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这首歌曾唱遍大江南北,成为当时“中国最强音”。它反映了当时国民革命的主要目的是 ( C )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反对袁世凯独裁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打败日本侵略者
5.【跨学科·音乐】(2023部分区二模)北伐战争中,如图所示的歌曲响彻大江南北。歌曲中的“大联合”指 ( A )
A.革命统一战线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爱国统一战线
命题点2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6.(2024和平区二模)周恩来说:“南昌起义失败了,我有责任,没有想到要和农民运动相结合,建立农村根据地,还是搞以城市为中心。当时也是没有经验……”周恩来的话说明南昌起义 ( A )
A.带来的教训是城市暴动不符合中国国情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是党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开始
D.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7.(2024红桥区三模)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在远离国民党反动派政治中心的偏僻地区,立住了脚,找到了自己赖以生存、发展、壮大的土壤。“立住了脚”是指( C )
A.创建中国工农红军 B.井冈山会师
C.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D.进行战略转移
8.(2023河北区二模)首都博物馆“伟大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按时序分为“东方破晓”“星火燎原”“中流砥柱”“夺取胜利”四个单元。以下属于“星火燎原”单元的展品是 ( C )
A.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照片 B.嘉兴南湖红船的复刻模型
C.红军在井冈山挑粮用的扁担 D.中共七大会场复原场景
9.(2024和平区一模)《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指出:“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材料认为造成割据局面的关键是 ( C )
A.建立革命政权 B.发动工农群众
C.创建人民军队 D.开展游击战争
10.(2024成都)1945年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创造地应用于中国”。能够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 A )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 B.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开展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 D.“发展才是硬道理”论断的提出
11.(2024部分区一模)下面图示中的事件所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 D )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
A.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B.中国共产党已走向成熟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命题点3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2.【红色文化】(2024滨海新区一模)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 C )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跃进大别山
13.(2024河南)遵义会议的鲜明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这肯定了中国共产党( A )
A.实事求是的精神 B.艰苦奋斗的作风
C.全面抗战的路线 D.统一战线的政策
14.【红色文化】(2024南开区三模)红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山红……”据此可推断出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B )
A.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B.国共对立时期(1927—1937年)
C.全民抗战时期(1937—1945年)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15.(2024和平区一模)斯诺写道:“当今时代无与伦比史诗般的远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其评价的历史事件 ( D )
A.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B.标志着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
C.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6.【→美育】(2024金昌)如图所示为以1935年长征途中腊子口战役为题材的油画作品。该作品 ( B )
A.客观记录了当时战斗的场面
B.带有作者对历史的合理想象
C.生动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全貌
D.是研究长征史的第一手资料
素养提升综合练·优练
1.【跨学科·音乐】(2024河东区一模)“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红色瑞金闹革命,工农政权建起来。”这首民歌最有可能创作的时间段是 ( B )
A.1924—1927年 B.1927—1936年
C.1931—1945年 D.1945—1949年
2.【→学习方法】(2024凉山州)线索图示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发展过程。观察下面的线索图,能从图中提取到的有效信息有 ( D )
①中央红军出发时间 ②遵义会议是转折点
③长征中的重大事件 ④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时间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跨学科·语文】(2024河西区二模)诗词不仅能反映个人心理变化,也可以表达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感慨,因此具有一定的史学研究价值。以下诗词与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 )
A.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遵义会议
B.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淮海战役
C.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七七事变
D.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南昌起义
4.(2024南开区一模)(18分)思想文化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
——摘编自李定一《中华史纲》
(1)说出材料一中孔子“自由讲学”的内涵。“黄金时代”指的是在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什么局面?(4分)
【答案】内涵:创办私学。(2分)局面:百家争鸣。(2分)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自强运动含有两层意思:一就阶级意义而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下,王朝的自我振兴;二就民族意义而言,它所寻求的是在“船坚炮利”的外国侵略者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自强运动”的名称。分析“自强意识”觉醒的背景。(6分)
【答案】名称:洋务运动。(2分)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威胁清政府的统治;列强的侵略不断加剧。(4分)
材料三 下表所示为民国时期青年学生“最崇拜的人物”调查。
项目 孔子 孙中山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调查结果(部分) 157票 17票
1924年北京大学调查结果(部分) 1票 473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从1913年到1924年青年学生“最崇拜的人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答案】变化:1913年崇拜孔子的人多于孙中山,1924年崇拜孙中山的人多于孔子。(2分)原因: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分)
材料四 在马克思主义的工农联盟思想中,工人阶级既是领导者,又是主力军,而农民只能作为工人阶级的同盟军和后备军,配合无产阶级开展斗争。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从中国实际出发,对农民作了深入、具体的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农民是革命的动力和无产阶级同盟军,贫农“是中国革命的最广大的动力……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
——摘编自毛军吉、杨彧《论农民的主力军作用与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关系》
(4)根据材料四,指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是如何实践这一“创新和发展”的。(4分)
【答案】创新与发展:农民是革命的动力,贫农是革命的主力军。(2分)实践:毛泽东向农村进军,发动群众,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2分)
5.(2024扬州)(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5—1936年红军长征时期的标语等宣传材料:
“建立遵义的工农政权!”“遵义工农解放万岁!”
“和敌人抢时间,和敌人赛跑,坚决完成任务,拿下泸定桥!”
“大雪山,不算大,最高不过七十八,算个啥!同志们,比赛吧,看谁最先登上它,顶呱呱!”
“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地荒原好干粮;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熟格外香;一段用来煮野菜,一段用来熬鲜汤,有汤有菜花样多,留下一段战友尝!”
——摘编自袁馗《红军长征中的标语口号:长征精神的生动载体》等
(1)根据材料,指出与上述宣传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2分)
【答案】历史事件:红军长征。(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对“红军长征”的认识。(8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观点: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论述: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遵义会议以后,红军不畏艰难,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穿过草地,挥师北上。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保存了革命力量,传播了革命思想,扩大了党的影响,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使革命转危为安;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理想坚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甘共苦的集体主义精神,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精神。(8分)
6.(2023河西区一模)(17分)近代以来,仁人志士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学校历史社团开展“逐梦与民族复兴”主题探究活动,活动分为三个板块。
【观前人生平,探寻历史真相】
材料一 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时间 主要活动
1867年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7年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9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后,在天津《直报》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主张变法维新,武装抗击外来侵略
(1)依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严复早期人生经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5分)
【答案】特点:有过留学经历,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视野开阔,思想活跃)。(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背景: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严重;洋务运动兴起;投身维新变法,号召救亡图存。(3分)
【探关键节点,承担时代重任】
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此后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转折点”是指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分)
【答案】转折点: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2分)变化: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明确了革命目标;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6分)
【悟辉煌岁月,心系家国天下】
材料三 南昌起义的枪声,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振兴的新的一页。从那时起,他们从井冈山一路走来,走过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万里长征,走过艰苦卓绝、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走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战争,走过戍边御敌、投身建设改革的辉煌岁月……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征的胜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遗产。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谈谈你的青春誓言与时代心声。(4分)
【答案】精神遗产: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分)青春誓言与时代心声:怀敬畏感恩之心,踔厉奋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2分)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天津真题面对面·专练
1.(2024天津11题)刘伯承回忆说:“遵义会议后, 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处处主动。”发生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遵义会议 ( )
A.作出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决议 B.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C.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D.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2.(2023天津12题)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会议是 (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3.(2023天津13题)《地球的红飘带》一书中描写了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以及翻雪山、过草地等场景。这些场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4.(2023天津14题)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位于 ( )
A.黄埔 B.北京 C.南京 D.保定
5.[2024天津27(1)题,6分]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平津战役纪念馆时强调对中国革命战争史要“学而时习之”。为践行总书记讲话精神,津门中学开展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任务【寻找红色基因打卡地】
寻找红色基因打卡地,除了网络查找,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津门中学选取了井冈山和延安作为红色基因打卡地,他们选取的理由分别是什么?(6分)
6.[2024天津27(2)题,6分]【忆伟人论断寻革命道路】
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为践行这一论断,毛泽东领导的武装起义是什么?此后,他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出现了怎样的变化?(6分)
7.[2023天津25(2)题,8分]每一次历史回眸,都是一次精神洗礼。通过答题领取入场券,参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主题展。
遵义会议会址入场券
遵义会议肯定了谁的正确军事主张?这次会议有何意义?(8分)
8.[2023天津27(1)题,4分]材料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
中俄两国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共同思想来源是什么?在总结经验和教训中,毛泽东开辟了一条什么革命道路?(4分)
中考考向点对点·通练
命题点1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2024河西区结课)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的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会议有 ( )
A.中国共产党二大、中国国民党一大 B.中国共产党三大、中国国民党一大
C.中国共产党二大、中国国民党二大 D.中国共产党三大、中国国民党二大
2.(2024云南)孙中山对黄埔军校是抱有无穷希望的,他在军校的开学典礼上要求学生:“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军校的创办 ( )
A.是“实业救国”思想的实践 B.为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
C.沉重打击清王朝的统治 D.实现了社会习俗的变革
3.(2024南开区一模)《毛泽东选集》中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1924年至1927年的革命。”最能体现材料中“合作”的重大事件是 (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4.【跨学科·音乐】(2024河东区一模)1925年2月20日,《中国军人》创刊号上刊登《国民革命歌》词曲:“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这首歌曾唱遍大江南北,成为当时“中国最强音”。它反映了当时国民革命的主要目的是 ( )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反对袁世凯独裁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打败日本侵略者
5.【跨学科·音乐】(2023部分区二模)北伐战争中,如图所示的歌曲响彻大江南北。歌曲中的“大联合”指 ( )
A.革命统一战线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爱国统一战线
命题点2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6.(2024和平区二模)周恩来说:“南昌起义失败了,我有责任,没有想到要和农民运动相结合,建立农村根据地,还是搞以城市为中心。当时也是没有经验……”周恩来的话说明南昌起义 ( )
A.带来的教训是城市暴动不符合中国国情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是党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开始
D.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7.(2024红桥区三模)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在远离国民党反动派政治中心的偏僻地区,立住了脚,找到了自己赖以生存、发展、壮大的土壤。“立住了脚”是指( )
A.创建中国工农红军 B.井冈山会师
C.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D.进行战略转移
8.(2023河北区二模)首都博物馆“伟大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按时序分为“东方破晓”“星火燎原”“中流砥柱”“夺取胜利”四个单元。以下属于“星火燎原”单元的展品是 ( )
A.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照片 B.嘉兴南湖红船的复刻模型
C.红军在井冈山挑粮用的扁担 D.中共七大会场复原场景
9.(2024和平区一模)《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指出:“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材料认为造成割据局面的关键是 ( )
A.建立革命政权 B.发动工农群众
C.创建人民军队 D.开展游击战争
10.(2024成都)1945年4月,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创造地应用于中国”。能够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 )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 B.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开展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 D.“发展才是硬道理”论断的提出
11.(2024部分区一模)下面图示中的事件所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 )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
A.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B.中国共产党已走向成熟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
命题点3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2.【红色文化】(2024滨海新区一模)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 )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跃进大别山
13.(2024河南)遵义会议的鲜明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这肯定了中国共产党( )
A.实事求是的精神 B.艰苦奋斗的作风
C.全面抗战的路线 D.统一战线的政策
14.【红色文化】(2024南开区三模)红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山红……”据此可推断出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B.国共对立时期(1927—1937年)
C.全民抗战时期(1937—1945年)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15.(2024和平区一模)斯诺写道:“当今时代无与伦比史诗般的远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其评价的历史事件 ( )
A.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B.标志着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
C.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6.【→美育】(2024金昌)如图所示为以1935年长征途中腊子口战役为题材的油画作品。该作品 ( )
A.客观记录了当时战斗的场面
B.带有作者对历史的合理想象
C.生动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全貌
D.是研究长征史的第一手资料
素养提升综合练·优练
1.【跨学科·音乐】(2024河东区一模)“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红色瑞金闹革命,工农政权建起来。”这首民歌最有可能创作的时间段是 ( )
A.1924—1927年 B.1927—1936年
C.1931—1945年 D.1945—1949年
2.【→学习方法】(2024凉山州)线索图示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发展过程。观察下面的线索图,能从图中提取到的有效信息有 ( )
①中央红军出发时间 ②遵义会议是转折点
③长征中的重大事件 ④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时间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跨学科·语文】(2024河西区二模)诗词不仅能反映个人心理变化,也可以表达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感慨,因此具有一定的史学研究价值。以下诗词与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
A.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遵义会议
B.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淮海战役
C.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七七事变
D.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南昌起义
4.(2024南开区一模)(18分)思想文化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
——摘编自李定一《中华史纲》
(1)说出材料一中孔子“自由讲学”的内涵。“黄金时代”指的是在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什么局面?(4分)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自强运动含有两层意思:一就阶级意义而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下,王朝的自我振兴;二就民族意义而言,它所寻求的是在“船坚炮利”的外国侵略者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自强运动”的名称。分析“自强意识”觉醒的背景。(6分)
材料三 下表所示为民国时期青年学生“最崇拜的人物”调查。
项目 孔子 孙中山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调查结果(部分) 157票 17票
1924年北京大学调查结果(部分) 1票 473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从1913年到1924年青年学生“最崇拜的人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四 在马克思主义的工农联盟思想中,工人阶级既是领导者,又是主力军,而农民只能作为工人阶级的同盟军和后备军,配合无产阶级开展斗争。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从中国实际出发,对农民作了深入、具体的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农民是革命的动力和无产阶级同盟军,贫农“是中国革命的最广大的动力……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
——摘编自毛军吉、杨彧《论农民的主力军作用与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关系》
(4)根据材料四,指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是如何实践这一“创新和发展”的。(4分)
5.(2024扬州)(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5—1936年红军长征时期的标语等宣传材料:
“建立遵义的工农政权!”“遵义工农解放万岁!”
“和敌人抢时间,和敌人赛跑,坚决完成任务,拿下泸定桥!”
“大雪山,不算大,最高不过七十八,算个啥!同志们,比赛吧,看谁最先登上它,顶呱呱!”
“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地荒原好干粮;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熟格外香;一段用来煮野菜,一段用来熬鲜汤,有汤有菜花样多,留下一段战友尝!”
——摘编自袁馗《红军长征中的标语口号:长征精神的生动载体》等
(1)根据材料,指出与上述宣传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对“红军长征”的认识。(8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6.(2023河西区一模)(17分)近代以来,仁人志士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学校历史社团开展“逐梦与民族复兴”主题探究活动,活动分为三个板块。
【观前人生平,探寻历史真相】
材料一 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时间 主要活动
1867年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7年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9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后,在天津《直报》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主张变法维新,武装抗击外来侵略
(1)依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严复早期人生经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5分)
【探关键节点,承担时代重任】
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此后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转折点”是指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分)
【悟辉煌岁月,心系家国天下】
材料三 南昌起义的枪声,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振兴的新的一页。从那时起,他们从井冈山一路走来,走过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万里长征,走过艰苦卓绝、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走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战争,走过戍边御敌、投身建设改革的辉煌岁月……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征的胜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遗产。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谈谈你的青春誓言与时代心声。(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