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减负】8《土地的誓言》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轻质减负】8《土地的誓言》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5 11:13:55

文档简介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郑州外国语学校朗悦校区 崔文娟
课型
概念课
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根据课标,本课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能够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具备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通过文本分析,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
因此,在预习时,要留足够时间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熟悉文本的内容和结构。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精读课文,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从不同角度欣赏文章的抒情艺术。
《土地的誓言》学习的关键任务是“朗读”、“赏析”,需要通过以“读”促思、促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从不同角度欣赏文章的抒情艺术,体现“语言运用”和“审美创造”的学科核心素养。
2.教材解读
本篇课文为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文章结构清晰,分别从土地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三个角度展开。作者通过对土地的深情描写,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情感真挚。文章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富有节奏感和感染力。这篇课文在艺术上体现了端木蕻良浓郁的抒情风格与独特的抒情方式,以倾诉式的语育表达激情,以富有力度的情感打动人心。
本课的学习需要继续巩固第二单元精读课文的方法,感悟人文主题——家国情怀,理解作品所歌咏的伟大精神,体会蕴含其中的深挚情感。在语文要素方面,要在精读中涵咏,沉浸在文章的氛围之中,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感受作者的情怀。
由此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通过反复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本节课的难点为: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从不同角度欣赏文章的抒情艺术。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抒情散文和记叙文,初步掌握了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对于《土地的誓言》这类抒情性较强的散文,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情感基调,但对作者情感的深层表达和象征手法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2.行为习惯
①提前感知的习惯:初一学生有自主预习课文的习惯,能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单的相关内容。
②认真倾听的习惯与有效表达的习惯:初一学生能够倾听他人的发言,部分同学可以根据他人的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但语言缺乏逻辑,不够规范,需要教师提供一些表达框架或模板,帮助学生组织语言,提升表达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③主动反思的习惯与及时整理的习惯:初一学生能够阅读文章,但对文本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学生不能思考文章的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等深层次内容,需要借助教师的引导及课后进行知识整理,梳理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和思想情感,进一步提升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3.关键能力
初一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能够感知文章内容,筛选信息,初步具备信息获取与加工的能力,但初一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稍有欠缺。课文的字里行间无不蕴含着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从不同角度思考、讨论作者对土地的情感,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考,帮助学生形成全面、客观的思维方式。
四、学习目标
基础性目标 我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我能根据文章内容,说出这片土地的特征。
拓展性目标 3.我能根据积累的知识,找出文章中作者对土地发出誓言的句子,说出作者的情感。
挑战性目标 4.我能通过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总结课文的抒情方式,并用其中一种抒情方式写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五、实现路径
基础性目标实现路径 课前 学生自主阅读《土地的誓言》,所有学生完成《土地的誓言》自主学习单基础性知识练习第一、二题。
课堂 核对自主学习单基础性知识练习,修改答案。
拓展性目标实现路径 课前 所有学生完成《土地的誓言》拓展性练习。
课堂 1.小组讨论,补充完善拓展性练习的答案。2.学生自主发言,品味关键词句,教师点拨,带领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挑战性目标实现路径 课前 70%完成自主学习单挑战性练习的相关内容,找出运用抒情方式的句子。
课堂 根据课堂小组讨论,教师对学生发言的点拨,学生总结本课的抒情方式。
六、课堂流程
流程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2分钟 课堂导入,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齐读字词介绍作者 4分钟 出示本课的生字词,介绍作者——端木蕻良。 学生核对自主学习单上的基础性知识题目(一)字词答案,并齐读字词。
任务一:初读课文——土地之思 10分钟 1.创设情境:你站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回想起流亡关内的日子。那时,你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的土地。今天,你终于回来了,心中充满了激动与感慨。2.教师出示问题1:找出描写土地的相关语句,思考这究竟是一片怎样的土地让作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教师示范,提供分析的角度,以及回答问题的框架。 学生根据已完成自主预习单上的基础性知识题目(二),回答问题1,核对答案。
2.任务一小结。
任务二:精读课文——土地之问 12分钟 创设情境:你蹲下身子,用手触摸这片熟悉的黑土地,仿佛听到了土地的呼唤。你开始与土地对话,倾诉心中的情感。教师出示问题2:作者面对自己所热爱的家乡的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阅读全文,找出相关语句,回答问题。教师提供回答问题的支架。 1.学生根据已完成自主预习单上的拓展性知识题目,发言回答问题2,教师点评。
2.任务二小结。
任务三:体会课文——土地之情 15分钟 创设情境:你站在黑土地上,回想起作者端木蕻良的誓言,心中充满了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决定写下自己对土地的誓言。教师出示问题3:本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强烈的抒情是这类文章的主要特点。你觉得本文哪些词语或句子能传递出作者的情感,请你摘录下来,并为其做批注,体会抒情方式的运用。教师提供回答问题的支架。 1.学生根据已完成自主预习单上的挑战性知识题目,根据课堂老师给出的范例,小组讨论,发言回答问题3,教师点评总结。
2.任务三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文的抒情方式。
小结 2分钟 教师总结回顾文本内容及抒情方式。 学生回答问题
布置作业 1分钟 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选择一个完成:1.请运用多种抒情方式,结合文章内容,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2.模仿《土地的誓言》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家乡的深情。要求:运用课上总结的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方式,300字左右。 学生课下完成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原创名校精品资源21世纪教育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共43张PPT)
(统编版)七年级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郑州外国语学校朗悦校区 崔文娟
教学目标
基础性学习目标:
1.我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我能根据文章内容,说出这片土地的特征。
拓展性学习目标:
3.我能根据积累的知识,找出文章中作者对土地发出誓言的句子,说出作者的情感。
挑战性学习目标:
4.我能通过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总结课文的抒情方式,并用其中一种抒情方式写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环节
任务一 土地之思
任务二 土地之问
任务三 土地之情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吞并东北的序幕。
短短几个月,日军就侵占了我国东北全境。日寇的铁蹄践踏着祖国的东北大地,黑土地浸着血泪,松花江日夜悲鸣,许多东北的同胞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
课堂导入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件十周年之际,东北作家端木蕻良为了激发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卫家乡的热情,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今天我们就去看看他对沦陷了十年的关东原野倾泻了怎样的情感,去听听他对美丽丰饶的东北大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
课堂导入
预习检测
碾( ) 誓言( ) 胸膛( ) 嗥鸣( )
山涧( ) 斑斓( ) 缠绕( ) 亘古( ) 默契( ) 田垄( ) 埋葬( ) 镐头( ) 禾稻( ) 丰饶( ) 污秽( ) 耻辱( )
niǎn
shì
táng
rào
gèn
dào
jiàn
lán
háo
ráo

gǎo
lǒng
zàng
huì

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1912—1996年),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山西、重庆执教,在香港、上海主编过《时代文学》《大刚报》副刊。著有长篇小说《大地的海》《科尔沁旗草原》,短篇小说《鹭湖的忧郁》《憎恨》。
假设现在是1941年,你是东北流亡青年中的一员,因九一八事变被迫离开家乡。多年后,你终于有机会重返故土,面对这片熟悉的黑土地,你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你将通过完成三个任务,聆听土地的誓言,感受作者端木蕻良对故土的深情。
情境创设
任务一
土地之思
任务一
问题1:你站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回想起流亡关内的日子。那时,你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的土地。今天,你终于回来了,心中充满了激动与感慨。
究竟是一片怎样的土地让作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
任务一
思考:这是一片 的土地。
第1段:“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
第2段:“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天空清亮透明”。
美丽
任务一
“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
“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金”
“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
“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
色彩缤纷丰饶
任务一
“空气中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
“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
“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子辘辘地响着”
快乐幸福
任务一
“在故乡的土地,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
充满美好回忆
小结
这是一片土地肥沃、美丽富饶、物产丰富、色彩缤纷、幸福快乐、充满作者美好回忆的土地。
任务二
土地之问
任务二
你蹲下身子,用手触摸这片熟悉的黑土地,仿佛听到了土地的呼唤。你开始与土地对话,倾诉心中的情感。
任务二
问题2:作者面对自己所热爱的家乡的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阅读全文,找出相关语句,回答问题。
我找到的是文中 (原文),其中 (原文中能够表达作者情感的词、短语),表达了作者 感情。
任务二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示例
“无时无刻不听见”运用双重否定,加强肯定的语气,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任务二
“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有想过离开她。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这种声音已经和我永远取得了沟通。”
“必须”、“不可阻止”、“不能选择”等词语气坚定,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热爱之情。
任务二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语气坚定热烈,表明了作者为家乡战斗到底的决心。
任务二
不得不回去
带有强迫意味
应该回去
理所当然
必须回去
命令语气、态度坚决
层层递进,情感愈加强烈,表现出作者态度愈加坚决。
任务二
“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泛滥”本意指江河湖泊水溢出,四处流淌,引申为思想到处扩散。
在这里指作者对故土的思念如决堤之水,不可遏制,表达出作者极其强烈的思乡之情。
小结
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在那片美丽丰饶的黑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让这片土地破损污秽、满目疮痍。
作者面对着家乡破碎的土地发出了誓言,表达对故乡的热爱、思念以及为它战斗到底的决心。
任务三
土地之情
任务三
你站在黑土地上,回想起作者端木蕻良的誓言,心中充满了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决定写下自己对土地的誓言。
任务三
问题3:作者在文中都运用了哪些抒情方式表达对故乡的情感?请你摘录下来,并为其做批注,体会抒情方式的运用。
我找到的是文中 (原文),作者运用的 (抒情方式+写作手法),倾诉情感。
任务三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
示例
“挚痛”,表明爱之深切,直接抒发了对故乡的深切热爱之情。
直接抒情:方法一
运用感情强烈的词语
任务三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胸膛上,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通过移情于物,写故乡召唤自己,实际是自己思念家乡,故乡令自己魂牵梦萦,这样使情感表达得更加浓烈、真挚。
直接抒情:方法二
移情于物、反复
任务三
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由大地深层涌动着沸腾的岩浆,联想到自己的内心也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对故乡的热爱何等深沉!
直接抒情:方法三
比喻、联想
任务三
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直接抒情:方法四
呼告、人称转换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
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感染力,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任务三
作者先运用第三人称,将土地比作“母亲”,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转换人称,运用第二人称,呼告,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抒情效果直接、强烈。
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任务三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
间接抒情
描写具有鲜明特征的景物
任务三
作者在第1自然段中铺陈了许多富于东北生活气息的意象,这些意象代表着故乡,因为它们是东北大地特有的。
作者将这些有特色的、有意味的景物密集排列在一起,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不仅展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更是流淌着对故乡的深切的热爱、眷念和赞美之情。
任务三
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
间接抒情
描写故乡的春华秋实
任务三
作者通过描写故乡的河流、天空、劳动的声音、麻雀、禾稻等这些平淡无奇的景物,绘就了一幅幅故乡的风景画。
这幅组合画中,有美丽的风光、有劳动的喜悦,也有丰收的快乐,展现了东北这块土地上的安宁幸福,饱含着作者对这块土地的无比热爱和深深怀念之情。
小结
作者运用感情强烈的词语、比喻、反复、呼告、移情于物等方式直接抒情,以及描写具有鲜明特征的景物的间接抒情的方式,倾吐了对土地的情感。
课堂总结
端木蕻良的这篇散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式,倾吐了对土地的感情,抒发了对故乡的热爱、眷念之情及为之战斗、牺牲的决心,感人至深。希望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后能真正经受一次心灵的洗礼,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
板书
土地的誓言
思故乡:
美丽富饶
幸福快乐
充满美好回忆
对故乡的热爱、思念
发誓言: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挚痛的热爱
爱国情深
作业
1.请运用多种抒情方式,结合文章内容,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
广袤无垠的黑土地,标直漂亮的白桦树,
红布似的高梁,金黄的豆粒,
(此处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填写)
黑黑的土地上,河流浅浅地流过,
(此处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填写)
场院碾着新谷,
劳动的声音时时传响。
(用呼告的方式填写)
为了你,我愿付出一切。
我将用我的泪水,(以下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填写)
我将用我的血水,
作业
2.模仿《土地的誓言》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家乡的深情。
要求:运用课上总结的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方式,300字左右。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