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机械效率
第1课时 认识机械效率
@基础 分点训练
知识点1 有用功和额外功
1.小红用铁桶从井中打水;小军把不小心掉进井中的铁桶打捞上来.在这两种情形中水桶中都有水.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D )
A.两种情形中,两人对水做的功都是有用功
B.两种情形中,两人对水做的功都是总功
C.两种情形中,两人对水做的功都是额外功
D.小红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小军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
2.著名作家冯骥才在《挑山工》中描述了挑山工用扁担将货物运送上山的情景,如图所示.在这个过程中,挑山工做的有用功是对 货物 做的功,挑山工做的总功是对 人、扁担、货物 做的功.
3.【教材图片改编】如图,用三种方法把砂子运上三楼,根据图中数据算出三种方法所做的有用功的大小均为 600 J,其中一种方法做的总功最少,等于 690 J.
知识点2 机械效率
4.两台机械,甲的机械效率为80%,乙的机械效率为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甲机械做的有用功一定比乙机械做的多
B.有用功相同时,甲机械做的总功少
C.甲机械做功一定比乙机械做功快
D.经过改进,甲机械的机械效率可以达到100%
5.工人用一个定滑轮匀速提升质量为18 kg的物体,所用的拉力为200 N,物体升高2 m,g取10 N/kg.求:
(1)物体受到的重力;
(2)定滑轮的机械效率.
解:(1)物体质量为18 kg,则物体受到的重力:
G=mg=18 kg×10 N/kg=180 N.
(2)使用定滑轮时,绳端移动的距离等于物体上升的高度,即s=h,根据η=×100%=×100%可知,定滑轮的机械效率:
η=×100%=×100%=×100%=×100%=90%.
易错点 混淆功、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关系
6.下列分析和判断中,正确的是( B )
①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快,机械效率越高
②做功时间越长的机械所做的功越多,机械效率不一定高
③机械效率越高,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值越大
④两个机械效率相同的机械,功率大的机械所做的总功多
⑤做的有用功相等的机械,机械效率高的那个机械做的额外功一定少
A.①② B.③⑤ C.①④ D.②③
@中档 提分训练
7.(河南中考)如图,甲、乙两人用不同的装置,在相同时间内把质量相等的货物匀速提升到同一平台,不计绳重及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甲做的有用功多
B.乙做的总功多
C.甲做总功的功率小
D.乙所用装置的机械效率大
8.一台起重机改进后提高了机械效率,把同一物体匀速升高同样的高度,改进后和改进前相比较( A )
A.做的总功减少了
B.做的有用功减少了
C.做的额外功增多了
D.拉力增大了
9.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机械的参数.甲、乙相比,甲的( B )
A.总功较小 B.有用功较大
C.额外功较小 D.机械效率较高
10.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分别将A、B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沿左右两边斜面拉到顶端,做功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小明对物体A做的有用功是 2 J,对物体B做的额外功是 0.5 J.
11.(徐州中考)如图所示,工人用动滑轮提起木箱,如果木箱重600 N,工人用400 N的力,将木箱匀速提高3 m,则有用功为 1 800 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75% .
12.早在3 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设计了结构很合理的辘轳,通常用于从井中提水.如图所示是古代民间的提水设施辘轳,由辘轳头、支架、井绳、水桶等部分构成.某次取水时井绳拉着质量为10 kg的水缓慢上升了4 m,水桶的质量为1 kg,在这一过程中,人做的总功为500 J.g取10 N/kg.求此次取水的过程中:
(1)人做的有用功.
(2)辘轳的机械效率.
(3)人克服井绳重力与摩擦阻力做的功.
解:(1)水的重力:
G水=m水g=10 kg×10 N/kg=100 N,
人做的有用功:
W有用=G水h水=100 N×4 m=400 J.
(2)辘轳的机械效率:η=×100%=×100%=80%.
(3)此过程的额外功:W额外=W总-W有用=500 J-400 J=100 J;额外功包含克服水桶重力做功、克服井绳重力做功和克服摩擦阻力做功,
对水桶做的额外功:W额桶=G桶h桶=m桶gh桶=1 kg×10 N/kg×4 m=40 J;
克服井绳重力与摩擦阻力做的功:
W'额=W额外-W额桶=100 J-40 J=60 J.
第2课时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与计算
@基础 分点训练
知识点1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某小组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 次数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 高度h/m 绳端拉 力F/N 绳端移动距 离s/m 机械效 率η
1 4 0.1 2.7 0.2 74%
2 4 0.1 1.8 0.3 74%
3 8 0.1 3.1 0.3 86%
4 8 0.1 2.5 0.4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匀速 拉动弹簧测力计.
(2)小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应该静止读数,你认为他的想法 不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没有考虑到 摩擦力 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3)通过比较 2、3 (选填实验次数的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4)通过比较 1、2 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物体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无关.比较 3、4 两次实验数据得出,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均选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5)有的同学认为:“机械越省力,它的机械效率越高”.分析表中数据,你认为这句话是 错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知识点2 机械效率的计算
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滑轮组中自由端的拉力F相同,且机械效率也相同(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关于货物重力G1和G2的大小,下列选项中可能的是( D )
A.G1=30 N;G2=30 N
B.G1=20 N;G2=20 N
C.G1=20 N;G2=30 N
D.G1=30 N;G2=20 N
3.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5 s的时间内使G=600 N的重物上升了4 m,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80%,则拉力F是 250 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 2.4 m/s.
4.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400 N的重物在10 s内匀速上升了1 m.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250 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
(1)有用功为多少?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解:(1)有用功:
W有用=Gh=400 N×1 m=400 J.
(2)由图可知,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
n=2,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nh=2×1 m=2 m,
拉力做的总功:
W总=Fs=250 N×2 m=500 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100%=80%.
@中档 提分训练
5.如图所示,用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相同时间分别将A、B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已知物体受到的重力GA>G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甲<η乙.忽略绳重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第5题图
A.甲滑轮组的动滑轮比乙的重
B.甲滑轮组的总功率比乙的小
C.甲滑轮组的有用功比乙的少
D.两滑轮组绳端移动的距离相等
6.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匀速拉动放在水平地面上重为300 N的物体,拉力F的大小为30 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则A处的拉力大小及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A )
第6题图
A.45 N、45 N B.60 N、45 N
C.90 N、90 N D.90 N、67.5 N
7.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货物,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提升货物重力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提升越重的货物,该滑轮组机械效率越 大 ;不考虑绳重和摩擦,动滑轮重为 50 N.
8.如图所示,工人用A、B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重540 N的物体,所用的拉力F为200 N,物体以0.2 m/s的速度匀速上升了10 s.不计绳重及摩擦,拉力F所做的功为 1 200 J,C处天花板受到的拉力为 460 N;若匀速提升重240 N的物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 .
9.如图所示,塔式起重机上的滑轮组将质量为600 kg的物体提升2 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g取10 N/kg.在物体上升过程中,求:
(1)物体的重力.
(2)使物体上升2 m所做的有用功.
(3)若克服摩擦和钢丝绳重所做的功为1 000 J,求动滑轮的重力.
解:(1)物体的重力:
G=mg=600 kg×10 N/kg=6 000 N.
(2)使物体上升2 m所做的有用功:
W有用=Gh=6 000 N×2 m=12 000 J.
(3)由η=×100%可得,拉力做的总功:
W总===15 000 J,
总额外功:W额=W总-W有用=15 000 J-12 000 J=3 000 J,
克服动滑轮重力做的额外功:
W额1=W额-W额2=3 000 J-1 000 J=2 000 J,
由W额1=G动h可得动滑轮的重力:
G动===1 000 N.4 机械效率
第1课时 认识机械效率
@基础 分点训练
知识点1 有用功和额外功
1.小红用铁桶从井中打水;小军把不小心掉进井中的铁桶打捞上来.在这两种情形中水桶中都有水.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两种情形中,两人对水做的功都是有用功
B.两种情形中,两人对水做的功都是总功
C.两种情形中,两人对水做的功都是额外功
D.小红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小军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
2.著名作家冯骥才在《挑山工》中描述了挑山工用扁担将货物运送上山的情景,如图所示.在这个过程中,挑山工做的有用功是对 做的功,挑山工做的总功是对 做的功.
3.【教材图片改编】如图,用三种方法把砂子运上三楼,根据图中数据算出三种方法所做的有用功的大小均为 J,其中一种方法做的总功最少,等于 J.
知识点2 机械效率
4.两台机械,甲的机械效率为80%,乙的机械效率为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机械做的有用功一定比乙机械做的多
B.有用功相同时,甲机械做的总功少
C.甲机械做功一定比乙机械做功快
D.经过改进,甲机械的机械效率可以达到100%
5.工人用一个定滑轮匀速提升质量为18 kg的物体,所用的拉力为200 N,物体升高2 m,g取10 N/kg.求:
(1)物体受到的重力;
(2)定滑轮的机械效率.
易错点 混淆功、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关系
6.下列分析和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快,机械效率越高
②做功时间越长的机械所做的功越多,机械效率不一定高
③机械效率越高,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值越大
④两个机械效率相同的机械,功率大的机械所做的总功多
⑤做的有用功相等的机械,机械效率高的那个机械做的额外功一定少
A.①② B.③⑤ C.①④ D.②③
@中档 提分训练
7.(河南中考)如图,甲、乙两人用不同的装置,在相同时间内把质量相等的货物匀速提升到同一平台,不计绳重及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做的有用功多
B.乙做的总功多
C.甲做总功的功率小
D.乙所用装置的机械效率大
8.一台起重机改进后提高了机械效率,把同一物体匀速升高同样的高度,改进后和改进前相比较( )
A.做的总功减少了
B.做的有用功减少了
C.做的额外功增多了
D.拉力增大了
9.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机械的参数.甲、乙相比,甲的( )
A.总功较小 B.有用功较大
C.额外功较小 D.机械效率较高
10.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分别将A、B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沿左右两边斜面拉到顶端,做功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小明对物体A做的有用功是 J,对物体B做的额外功是 J.
11.(徐州中考)如图所示,工人用动滑轮提起木箱,如果木箱重600 N,工人用400 N的力,将木箱匀速提高3 m,则有用功为 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
12.早在3 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设计了结构很合理的辘轳,通常用于从井中提水.如图所示是古代民间的提水设施辘轳,由辘轳头、支架、井绳、水桶等部分构成.某次取水时井绳拉着质量为10 kg的水缓慢上升了4 m,水桶的质量为1 kg,在这一过程中,人做的总功为500 J.g取10 N/kg.求此次取水的过程中:
(1)人做的有用功.
(2)辘轳的机械效率.
(3)人克服井绳重力与摩擦阻力做的功.
第2课时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与计算
@基础 分点训练
知识点1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某小组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 次数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 高度h/m 绳端拉 力F/N 绳端移动距 离s/m 机械效 率η
1 4 0.1 2.7 0.2 74%
2 4 0.1 1.8 0.3 74%
3 8 0.1 3.1 0.3 86%
4 8 0.1 2.5 0.4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
(2)小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应该静止读数,你认为他的想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没有考虑到 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3)通过比较 (选填实验次数的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4)通过比较 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物体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吊起动滑轮的绳子股数无关.比较 两次实验数据得出,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均选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5)有的同学认为:“机械越省力,它的机械效率越高”.分析表中数据,你认为这句话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知识点2 机械效率的计算
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滑轮组中自由端的拉力F相同,且机械效率也相同(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关于货物重力G1和G2的大小,下列选项中可能的是( )
A.G1=30 N;G2=30 N
B.G1=20 N;G2=20 N
C.G1=20 N;G2=30 N
D.G1=30 N;G2=20 N
3.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5 s的时间内使G=600 N的重物上升了4 m,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80%,则拉力F是 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 m/s.
4.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400 N的重物在10 s内匀速上升了1 m.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250 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
(1)有用功为多少?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中档 提分训练
5.如图所示,用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相同时间分别将A、B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已知物体受到的重力GA>G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甲<η乙.忽略绳重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第5题图
A.甲滑轮组的动滑轮比乙的重
B.甲滑轮组的总功率比乙的小
C.甲滑轮组的有用功比乙的少
D.两滑轮组绳端移动的距离相等
6.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匀速拉动放在水平地面上重为300 N的物体,拉力F的大小为30 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则A处的拉力大小及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
第6题图
A.45 N、45 N B.60 N、45 N
C.90 N、90 N D.90 N、67.5 N
7.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货物,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提升货物重力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提升越重的货物,该滑轮组机械效率越 ;不考虑绳重和摩擦,动滑轮重为 N.
8.如图所示,工人用A、B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重540 N的物体,所用的拉力F为200 N,物体以0.2 m/s的速度匀速上升了10 s.不计绳重及摩擦,拉力F所做的功为 J,C处天花板受到的拉力为 N;若匀速提升重240 N的物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9.如图所示,塔式起重机上的滑轮组将质量为600 kg的物体提升2 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g取10 N/kg.在物体上升过程中,求:
(1)物体的重力.
(2)使物体上升2 m所做的有用功.
(3)若克服摩擦和钢丝绳重所做的功为1 000 J,求动滑轮的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