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邓稼先
@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得以从无数磨难中觉醒,愈变愈强的原因,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jū ɡōnɡ jìn cuì,以一己之力、至死不懈地投身到民族复兴的历史浪潮中。英雄,不一定要有 的伟大事迹;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有担当的责任心,尽管他(她)所做的事情也许鲜为人知。和平年代,每一位 岗位、默默无闻的平凡人都是当之无kuì的英雄。他们把这个世界变得无比斑斓,他们也被这个世界照得 。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jū ɡōnɡ jìn cuì( ) 至死不懈( )
鲜为人知( ) 当之无kuì( )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歌可泣 坚持 锋芒毕露
B.如泣如诉 坚守 锋芒毕露
C.可歌可泣 坚守 光芒万丈
D.如泣如诉 坚持 光芒万丈
(3)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得以从无数磨难中觉醒,愈变愈强的原因,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jū ɡōnɡ jìn cuì,以一己之力、至死不懈地投身到民族复兴的历史浪潮中。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奠( )基 昼( )夜 挚( )友
开拓( ) 殷( )红 背诵( )
3.根据拼音写汉字。
元xūn( ) yáo( )言 家yù( )户晓
jié( )然不同 妇rú( )皆知
4.在语段横线上填写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那些了不起的人物之所以成功,只是因为他们拥有与生俱来的天赋, , , , 。
①更重要的是比常人更勤奋努力
②其实不然,他们不仅仅有天赋
③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不会被恐惧控制
④并且内心强大,从不会感到害怕和恐惧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④③② D.④②①③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研人员,坚守奋战在寒潮天气一线的工作者,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中。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A.画线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举出了一组当代“自己的英雄”。
B.画线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同类列举的省略。
C.加点词“寻找”“更”“普通”分别是动词、副词和形容词。
D.“执着”这个名词修饰“坚守”,概括了英雄精神的实质。
6.从下图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字,将正文内容用简化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不加标点)
7.“爱国”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学校开展“致敬英雄·心怀家国”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任务。
(1)请仿照画线部分补写一个语句,完成邓稼先赞词。
赞邓稼先
带着一颗拳拳赤子心,
怀着一腔殷殷爱国情,
他品行纯正无愧中国男儿,
踏遍戈壁共草原,
无需马革裹英灵。
这就是邓稼先!
这就是“两弹”魂!
(2)在绘画展上,作为袁隆平的崇拜者,你看见一幅《一梦70年》的画作(如图),激动不已。请你从构图要素的角度介绍这幅作品。要求:思路清晰,语言简明,不超过120字。
@对接中考
◆文化积累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杨振宁(1922—),著名物理学家。他和李政道共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人物传记 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体。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既要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等,也要写出时代背景。短小的传记(小传)只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即可,也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例。
◆结构图示
邓稼先崇高的爱国情怀伟大的人格魅力
◆考点链接
现代文阅读——考点:对比手法
技法点拨:1.对比手法的概念: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把对立的观点、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辨特点、辨别是非。2.对比手法的作用:运用对比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取得更加明显的表达效果。
【习题链接】“课内精读”T9
@课内精读
8.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代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9.课文中为什么把奥本海默与邓稼先对比着写?【对比手法】
10.课文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对于表现邓稼先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课外拓展
孙家栋——星空浩瀚,探索无限
黄传会
①长空万里,群星灿烂。
②他站在那里,久久地仰望着星空。日月星辰都在他的脑海中重新组合、排列、运行……
③一天晚上,我拨通孙家栋院士的电话。我说:“孙老,您又在仰望星空了?”
④“仰望星空?仰望星空!”孙家栋笑了。
⑤2019年,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等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正是一批又一批的英雄模范,挺立起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
⑥2020年1月6日,我冒雪前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开始了第一波采访。在研究院办公楼门厅里,我第一次见到科学巨匠钱学森的塑像。他目光炯炯,右手指向前方,仿佛依然在带领中国航天人向太空挺进。
⑦当我穿越时间隧道,走进中国航天初创时期,我被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深深触动了。如同后来采访孙家栋时他所说的那样:按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六七十年代我们国家的工业基础和科研储备,是根本不具备搞“两弹一星”最基本条件的。正是由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下了铁一般的决心,钱学森等一批科学家殚精竭虑的奋斗,和第一代航天人的攻坚克难,才有了导弹升空、卫星上天。
⑧我在研读航天元老们的传记时,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都是不约而同地放弃国外优裕的条件,历尽艰辛,甚至是冲破种种阻挠,毅然回到祖国。以身许国,壮怀激烈!
⑨孙家栋留学归国,一参加工作,最强烈的感受便是这种爱国主义情怀和奉献牺牲精神。正是有了前辈们的言传身教,才有了他常常说的“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⑩2020年6月,我开始了新一轮采访。欧阳自远、范本尧、叶培建、杨长风、吴伟仁、李祖洪、谢军、张荣桥、孙泽洲等航天界的翘楚,工作都非常繁忙,不轻易接受采访,但一听说我要写孙家栋,没有一人推辞。
这些仰望星空的航天人,给我讲“东方红一号”、讲“嫦娥”、讲“北斗”、讲“天问”。精彩的细节,飞扬的激情,一次次打动了我。于是,一个孜孜不倦、脚踏实地的孙家栋,一个勇挑重担、奋发图强的孙家栋,一个无怨无悔、航天报国的孙家栋,在我的脑海中慢慢变得丰满、生动起来。
坐在我面前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朴素,谦虚,慈祥。他一再说,航天事业是集体创造的事业,首先是党中央正确决策,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你一定要多写写航天群体,多反映航天精神。至于我个人,不过是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
我想起了一个细节:2020年7月31日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当孙家栋坐着轮椅来到会场时,北斗工程的功臣们都围了过来,向工程首任总设计师致敬。
2022年已经到来。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计划,2022年将有40次以上航天发射任务,包括载人航天6次重大任务。在2023年,中国空间站将全面建成。此外,还将完成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首飞等多个重点火箭型号的发射。
我想,这份航天2022年的任务书,一定会使孙家栋感慨万分:他或许想起了研制“东方红一号”的艰难岁月,或许想起了迢迢万里“奔月”路,或许想起了“天问一号”承载的重托,或许想起了“最难的”“最累的”北斗工程……他的航天人生,一直伴随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勇于挑战,追求卓越!
孙家栋话音厚重、充满憧憬:“星空浩瀚,探索无限!遥远的宇宙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我仿佛看到,电话另一头,那双睿智的眼睛,又在仰望星空……
11.选文第 — 段中写到了孙家栋等航天人为航天事业作的哪些贡献?
12.“仰望星空”一词在文中多次出现,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其含义。
13.以“他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孙家栋的认识,注意结合文中的有关描写分析。
14.结合下面【甲】【乙】两段文字,为邓稼先写一段颁奖辞。
【甲】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乙】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杨振宁《邓稼先》)1 邓稼先
@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得以从无数磨难中觉醒,愈变愈强的原因,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jū ɡōnɡ jìn cuì,以一己之力、至死不懈地投身到民族复兴的历史浪潮中。英雄,不一定要有 的伟大事迹;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有担当的责任心,尽管他(她)所做的事情也许鲜为人知。和平年代,每一位 岗位、默默无闻的平凡人都是当之无kuì的英雄。他们把这个世界变得无比斑斓,他们也被这个世界照得 。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jū ɡōnɡ jìn cuì( 鞠躬尽瘁 ) 至死不懈( xiè )
鲜为人知( xiǎn ) 当之无kuì( 愧 )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正确的一项是( C )
A.可歌可泣 坚持 锋芒毕露
B.如泣如诉 坚守 锋芒毕露
C.可歌可泣 坚守 光芒万丈
D.如泣如诉 坚持 光芒万丈
(3)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得以从无数磨难中觉醒,愈变愈强的原因,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jū ɡōnɡ jìn cuì,以一己之力、至死不懈地投身到民族复兴的历史浪潮中。
删除“的原因”。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奠( diàn )基 昼( zhòu )夜 挚( zhì )友
开拓( tuò ) 殷( yān )红 背诵( sònɡ )
3.根据拼音写汉字。
元xūn( 勋 ) yáo( 谣 )言 家yù( 喻 )户晓
jié( 截 )然不同 妇rú( 孺 )皆知
4.在语段横线上填写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那些了不起的人物之所以成功,只是因为他们拥有与生俱来的天赋, , , , 。
①更重要的是比常人更勤奋努力
②其实不然,他们不仅仅有天赋
③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不会被恐惧控制
④并且内心强大,从不会感到害怕和恐惧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④③② D.④②①③
【解析】“只是因为他们拥有与生俱来的天赋”是“了不起的人物”成功的原因之一,④句是对“了不起的人物”成功原因的补充,所以④排第一;②句中的“其实不然”表示转折,承接④;①句中的“更重要”程度加深,承接②;③句中的“并且”是连词,补充成功的具体原因,具体阐释在困难面前“不会被恐惧控制”,应放句末。故正确排序为:④②①③。故选D。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研人员,坚守奋战在寒潮天气一线的工作者,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中。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A.画线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举出了一组当代“自己的英雄”。
B.画线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同类列举的省略。
C.加点词“寻找”“更”“普通”分别是动词、副词和形容词。
D.“执着”这个名词修饰“坚守”,概括了英雄精神的实质。
【解析】“‘执着’这个名词”说法有误。“执着”在这里是形容词。
6.从下图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字,将正文内容用简化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不加标点)
一点英雄气
四顾浩无边
(示例:天地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追求卓越 强国兴邦)
7.“爱国”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学校开展“致敬英雄·心怀家国”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任务。
(1)请仿照画线部分补写一个语句,完成邓稼先赞词。
赞邓稼先
带着一颗拳拳赤子心,
怀着一腔殷殷爱国情,
他品行纯正无愧中国男儿,
示例:他功勋卓著堪称核弹英雄。
(或:他目标坚定献身国防事业)。
踏遍戈壁共草原,
无需马革裹英灵。
这就是邓稼先!
这就是“两弹”魂!
(2)在绘画展上,作为袁隆平的崇拜者,你看见一幅《一梦70年》的画作(如图),激动不已。请你从构图要素的角度介绍这幅作品。要求:思路清晰,语言简明,不超过120字。
示例:画的左边,袁隆平站在一人高的稻田里,肩搭白毛巾,背着双手,眼看右边。右边是年轻的袁隆平,一手夹着书本,一手举着稻穗。画面的远处太阳照亮大地,画的下方书写着“我一直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世界梦”。
@对接中考
◆文化积累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杨振宁(1922—),著名物理学家。他和李政道共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人物传记 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体。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既要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等,也要写出时代背景。短小的传记(小传)只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即可,也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例。
◆结构图示
邓稼先崇高的爱国情怀伟大的人格魅力
◆考点链接
现代文阅读——考点:对比手法
技法点拨:1.对比手法的概念: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把对立的观点、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辨特点、辨别是非。2.对比手法的作用:运用对比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取得更加明显的表达效果。
【习题链接】“课内精读”T9
@课内精读
8.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代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先概述我国近代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在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中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他的英名将永垂史册。
9.课文中为什么把奥本海默与邓稼先对比着写?【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能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真诚朴实的品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说明了只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下才能孕育出邓稼先这样品格高尚的人物,也只有邓稼先这样的人才能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为民族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10.课文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对于表现邓稼先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渲染了悲壮、凄凉的气氛;侧面表现邓稼先工作环境之恶劣、艰苦,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艰苦的战役,暗示邓稼先及其他科学工作者们工作的地方是不见硝烟的战场,突出他们为国奉献的精神。
@课外拓展
孙家栋——星空浩瀚,探索无限
黄传会
①长空万里,群星灿烂。
②他站在那里,久久地仰望着星空。日月星辰都在他的脑海中重新组合、排列、运行……
③一天晚上,我拨通孙家栋院士的电话。我说:“孙老,您又在仰望星空了?”
④“仰望星空?仰望星空!”孙家栋笑了。
⑤2019年,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等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正是一批又一批的英雄模范,挺立起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
⑥2020年1月6日,我冒雪前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开始了第一波采访。在研究院办公楼门厅里,我第一次见到科学巨匠钱学森的塑像。他目光炯炯,右手指向前方,仿佛依然在带领中国航天人向太空挺进。
⑦当我穿越时间隧道,走进中国航天初创时期,我被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深深触动了。如同后来采访孙家栋时他所说的那样:按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六七十年代我们国家的工业基础和科研储备,是根本不具备搞“两弹一星”最基本条件的。正是由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下了铁一般的决心,钱学森等一批科学家殚精竭虑的奋斗,和第一代航天人的攻坚克难,才有了导弹升空、卫星上天。
⑧我在研读航天元老们的传记时,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都是不约而同地放弃国外优裕的条件,历尽艰辛,甚至是冲破种种阻挠,毅然回到祖国。以身许国,壮怀激烈!
⑨孙家栋留学归国,一参加工作,最强烈的感受便是这种爱国主义情怀和奉献牺牲精神。正是有了前辈们的言传身教,才有了他常常说的“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⑩2020年6月,我开始了新一轮采访。欧阳自远、范本尧、叶培建、杨长风、吴伟仁、李祖洪、谢军、张荣桥、孙泽洲等航天界的翘楚,工作都非常繁忙,不轻易接受采访,但一听说我要写孙家栋,没有一人推辞。
这些仰望星空的航天人,给我讲“东方红一号”、讲“嫦娥”、讲“北斗”、讲“天问”。精彩的细节,飞扬的激情,一次次打动了我。于是,一个孜孜不倦、脚踏实地的孙家栋,一个勇挑重担、奋发图强的孙家栋,一个无怨无悔、航天报国的孙家栋,在我的脑海中慢慢变得丰满、生动起来。
坐在我面前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朴素,谦虚,慈祥。他一再说,航天事业是集体创造的事业,首先是党中央正确决策,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你一定要多写写航天群体,多反映航天精神。至于我个人,不过是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
我想起了一个细节:2020年7月31日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当孙家栋坐着轮椅来到会场时,北斗工程的功臣们都围了过来,向工程首任总设计师致敬。
2022年已经到来。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计划,2022年将有40次以上航天发射任务,包括载人航天6次重大任务。在2023年,中国空间站将全面建成。此外,还将完成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首飞等多个重点火箭型号的发射。
我想,这份航天2022年的任务书,一定会使孙家栋感慨万分:他或许想起了研制“东方红一号”的艰难岁月,或许想起了迢迢万里“奔月”路,或许想起了“天问一号”承载的重托,或许想起了“最难的”“最累的”北斗工程……他的航天人生,一直伴随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勇于挑战,追求卓越!
孙家栋话音厚重、充满憧憬:“星空浩瀚,探索无限!遥远的宇宙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我仿佛看到,电话另一头,那双睿智的眼睛,又在仰望星空……
11.选文第 — 段中写到了孙家栋等航天人为航天事业作的哪些贡献?
①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②“嫦娥”的“奔月”路;③“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
12.“仰望星空”一词在文中多次出现,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其含义。
“仰望星空”多次出现,表现了孙家栋热爱航天事业、坚守航天梦想。他的一生都与中国航天事业紧紧相连,他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给了航天事业,天天“仰望”,不断“摘星”。作者通过“仰望星空”来赞美孙家栋的航天梦想和他作出的巨大贡献。
13.以“他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孙家栋的认识,注意结合文中的有关描写分析。
示例:他是一个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航天人。他留学归国,常常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却说自己是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他勇于挑战,追求卓越,他的航天人生,一直伴随着中国的航天事业。
14.结合下面【甲】【乙】两段文字,为邓稼先写一段颁奖辞。
【甲】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乙】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杨振宁《邓稼先》)
示例:戈壁风沙,满腔热血,隐姓埋名,以身许国。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