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谁是最可爱的人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谁是最可爱的人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5 14:24:48

文档简介

7 谁是最可爱的人
@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说: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我们说:我们青少年是最可爱的人,我们勤奋学习,努力拼搏,学识做底蕴,才气做锋芒,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1)给加点字注音。
淳朴(   )    谦逊(   )
(2)依次填入语段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 ,  B.。 。 、  C.? ; ,  D.。 ; 、
(3)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句中,“谁”“是”“最”“可爱”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副词 动词 形容词 名词
B.代词 动词 副词 形容词
C.代词 副词 形容词 名词
D.副词 动词 介词 形容词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英雄是中华民族的    ,是时代的引领者。在历尽艰辛的硝烟岁月,英雄们信仰坚定、    ;在波澜壮阔的建设时期,英雄们    、坚忍不拔;在和平时期,英雄们负重前行、无私奉献。崇敬英雄,不只是为了纪念历史、    先烈,更是为了发挥英雄精神的先导示范作用,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A.栋梁 视死如归 不依不饶 缅怀
B.栋梁 大义凛然 不依不饶 沉湎
C.脊梁 大义凛然 百折不挠 沉湎
D.脊梁 视死如归 百折不挠 缅怀
3.小宇同学朗读了短文《崇尚英雄才会诞生英雄》节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②英雄烈士以其顽强抗争不仅推动了历史进步,更以其坚定信念、无畏气概和高尚人格,充实了民族的精神殿堂。③透过长征将士, 人们惊叹于“人类的精神一旦唤
 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走近抗战军民,人们感佩于“一寸山河一寸血”;品读革命故事,人们更深刻理解,为什么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④回望历史的天空,正是无数这样的先贤英烈,挺立起民族精神的万里河山。⑤对于“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样的历史之问,无论任何时候,我们的回答都不应有变。
A.文中的加点词“高尚”“英烈”“挺立”分别是副词、名词、动词。
B.文中第②句有语病,应将“不仅”调至“英雄烈士”后。
C.文中第③句中的“其”指的是“人类的精神”。
D.文中第③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了革命战士可贵的精神品质。
4.小语和爸爸妈妈在看完某部讲述抗美援朝历史的电影后深有感触。下面是她写的观后感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助她修改。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明白了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甲】我们应当建立远大理想,永远奋发向上。【乙】在学习中,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不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开辟新境界。让我们行动起来,把自强不息这一精神发扬光大。
①【甲】句用词不当,应将“ ”改为“ ”。
②【乙】句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意见。
5.下面句子是【乙】处的空缺部分,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英烈”一词似乎有着无穷的力量,屡次勾起我的怀想。每次路过烈士陵园,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静静伫立。如今的陵园,花团锦簇,洋溢着盎然生机。【乙】他们,是让对手相形见绌的一流战士!他们,是为我们而战的最可爱的人!
①那些为我们奋战在前线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
②也许你会震惊:“这是很平常的呀!”
③当你经历着这一切的时候,你能否感受到幸福的味道呢?
④也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前线奋不顾身的原因。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课内精读
6.写战后“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时,作者用了“抱”“掐”“摁”“衔”等动词。试分析这些动词的表达作用。
7.作者在记叙事例时,还穿插了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结尾一段的抒情、议论有什么作用?
@课外拓展
秘 密
范春叶
①最近,我总是思念过世多年的父亲。思念是从一位自称是父亲老战友的人联系上我时开始的。
②他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满头白发妥帖地向后梳着,一副眼镜架在鼻梁上,腰板挺拔、硬朗。陪同他来的人称呼他为“郭老”。郭老先说出了我父亲的名字,然后问我是不是他的家人?
③我踌躇着,不好回答。
④因为我连父亲是否真的当过兵都不十分清楚。即便我的母亲,如今已是银发闪耀荣升为姥姥的人了,提起父亲当年,她张嘴就骂:“你父亲他就是个骗子!上门提亲的时候,说他军工学院毕业,毕业后当过几年兵,退役前还荣立了二等功。可等我嫁他后,翻开他那二等功授奖证书一看,主要事迹一栏空着,问他怎么回事?你父亲支支吾吾,一会儿说这,一会儿说那,唉,谁知那几年他混哪儿去了?骗了我一辈子,末了也没跟我讲句实话。”
⑤我嚅动了几下嘴唇,以一种平静的语调对郭老说:“我的父亲已经过世了,您有什么事情?”
⑥郭老一怔,摘下眼镜,捏了捏鼻梁,哀叹一声:“来晚啦。”说着一行浊泪滚了出来。
⑦我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看着他,长时间沉默。
⑧片刻过后,郭老问起我的母亲。
⑨我说:“我母亲倒还健在,只是腿脚不方便,走路需要拐杖。”郭老又是沉默,随后,他说:“如果方便的话,希望能带我到你父亲的墓地看一看。”
⑩郭老的声音悲切,我犹豫片刻,说:“好吧。”时值三月,北方的山林尚未睡醒,灰晦的枯木间隔着肃穆的松柏,死呆呆地杵着。郭老在父亲的墓前待了好长时间,春风飒飒刮过,他的白发、他的身体在风中颤动。陪同他来的人将他搀起,他拭了把眼泪,戴上眼镜。走过青黄交接的草坪,安坐于墓园的长条椅上,问起我父亲的生平过往。
我说:“打我记事起,父亲就一直在造船厂上班。前些年退下来后,就四处奔忙去当最美志愿者。其实作为小辈儿,我宁愿父亲像别的退休老人那样遛鸟逛公园。母亲也劝他‘人老啦,不能由着性子来’。父亲不听劝,总说自我奉献让他感觉快乐。后来,在一次志愿服务回家的路上,他突发脑溢血,就这么过世了。”
郭老叹息一声,远望着肃穆的墓地、悠远的天空,像是想什么事情。好半天,他说:“我觉着我还是应该见见你的母亲。”
我沉默。心里盘算,该不该让郭老跟母亲见面呢?我想,母亲见到郭老,想起父亲又会伤感的。不让郭老见我的母亲也许会避免许多的麻烦。我说:“您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跟我说,我会转述给我母亲的。”
郭老严肃地说:“我来,本是想告诉你父亲一个特大喜讯:我们当年军队的秘密已经在年前‘解密了’!”
我愕然。什么秘密?
只听郭老缓缓地说:“1966年10月27日,我国首次发射火箭运载核弹头的“两弹结合”试验成功,导弹从甘肃酒泉发射基地发射,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上空预定的距离精确地命中目标,实现了核爆炸!我们中国从此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核武器!而你的父亲,作为这次试验的加注技师之一,荣立二等功。但由于核试验‘上不可告父母,下不能告妻儿’的保密要求……”
我的泪水喷涌而出,我说:“郭老,请让我带您去见见我的母亲,她一辈子都不知道我父亲藏着这样的一份荣耀在身!”
(选自《小说林》,有删改)
8.第⑩段画线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9.第②段写郭老“满头白发妥帖地向后梳着,一副眼镜架在鼻梁上,腰板挺拔、硬朗”,第⑩段写道“春风飒飒刮过,他的白发、他的身体在风中颤动”,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的标题“秘密”设置了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我”因为怕麻烦,所以一开始就拒绝了郭老想要见“我”母亲的请求。
C.“我”得知父亲的秘密后泪水喷涌而出,表现了“我”的自责。
D.本文以平淡的语言叙事,但字里行间流淌着真挚感人的情感。
11.文中的父亲虽然没有直接出场,但他的形象却牢牢地刻在我们心中,请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并说说作者通过刻画父亲这一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对接中考
◆文化积累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作家魏巍在朝鲜战场随军采访后写的一篇通讯,最先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
◆考点链接
图片解读
图片解读,即通过对图片直观内容的分析、感知,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通过合理的联想,挖掘图片的价值意义或情感倾向,然后整合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认识、感悟。
技法点拨:(1)看。包括看图片与标题。仔细观察图片里的人、景、物、文字等构成要素,整体感知图片内容。
(2)析。包括分析图片与标题。观察画面时不仅要看事物的外形特征,还要感知气势、意境,联想到色彩等,还要留意次要形象与主体形象的关系,揣摩其创作意图;分析标题,由标题可透视整个画面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因此需对标题进行分析,了解其深意。
(3)合。结合图片与标题,适当联系生活实际,合理想象,描述画面内容,明确价值情感倾向,深入思考,全面解读图片反映的情景或揭示的内涵。
(4)述。将图片内容和图片的价值意义或情感倾向进行整合,根据要求准确具体地进行表述。注意语言通顺流畅,感悟深刻真实。7 谁是最可爱的人
@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说: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我们说:我们青少年是最可爱的人,我们勤奋学习,努力拼搏,学识做底蕴,才气做锋芒,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1)给加点字注音。
淳朴( chún )    谦逊( xùn )
(2)依次填入语段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 )
A.? 。 ,  B.。 。 、  C.? ; ,  D.。 ; 、
(3)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句中,“谁”“是”“最”“可爱”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 )
A.副词 动词 形容词 名词
B.代词 动词 副词 形容词
C.代词 副词 形容词 名词
D.副词 动词 介词 形容词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D )
英雄是中华民族的    ,是时代的引领者。在历尽艰辛的硝烟岁月,英雄们信仰坚定、    ;在波澜壮阔的建设时期,英雄们    、坚忍不拔;在和平时期,英雄们负重前行、无私奉献。崇敬英雄,不只是为了纪念历史、    先烈,更是为了发挥英雄精神的先导示范作用,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A.栋梁 视死如归 不依不饶 缅怀
B.栋梁 大义凛然 不依不饶 沉湎
C.脊梁 大义凛然 百折不挠 沉湎
D.脊梁 视死如归 百折不挠 缅怀
3.小宇同学朗读了短文《崇尚英雄才会诞生英雄》节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②英雄烈士以其顽强抗争不仅推动了历史进步,更以其坚定信念、无畏气概和高尚人格,充实了民族的精神殿堂。③透过长征将士, 人们惊叹于“人类的精神一旦唤
 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走近抗战军民,人们感佩于“一寸山河一寸血”;品读革命故事,人们更深刻理解,为什么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④回望历史的天空,正是无数这样的先贤英烈,挺立起民族精神的万里河山。⑤对于“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样的历史之问,无论任何时候,我们的回答都不应有变。
A.文中的加点词“高尚”“英烈”“挺立”分别是副词、名词、动词。
B.文中第②句有语病,应将“不仅”调至“英雄烈士”后。
C.文中第③句中的“其”指的是“人类的精神”。
D.文中第③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了革命战士可贵的精神品质。
【解析】A项,“高尚”是形容词。
4.小语和爸爸妈妈在看完某部讲述抗美援朝历史的电影后深有感触。下面是她写的观后感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助她修改。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明白了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甲】我们应当建立远大理想,永远奋发向上。【乙】在学习中,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与时俱进,自强不息,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不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开辟新境界。让我们行动起来,把自强不息这一精神发扬光大。
①【甲】句用词不当,应将“ 建立 ”改为“ 树立 ”。
②【乙】句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意见。
 将“不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改为“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下面句子是【乙】处的空缺部分,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C )
  “英烈”一词似乎有着无穷的力量,屡次勾起我的怀想。每次路过烈士陵园,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静静伫立。如今的陵园,花团锦簇,洋溢着盎然生机。【乙】他们,是让对手相形见绌的一流战士!他们,是为我们而战的最可爱的人!
①那些为我们奋战在前线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
②也许你会震惊:“这是很平常的呀!”
③当你经历着这一切的时候,你能否感受到幸福的味道呢?
④也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前线奋不顾身的原因。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课内精读
6.写战后“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时,作者用了“抱”“掐”“摁”“衔”等动词。试分析这些动词的表达作用。
这些动词感彩鲜明,充分表达了战士们对敌人的恨,描绘出一幅壮烈的场景,感人至深。
7.作者在记叙事例时,还穿插了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结尾一段的抒情、议论有什么作用?
结尾把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志愿军在朝鲜奋不顾身地杀敌联系起来,再次强调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并且号召我们热爱我们的战士,既照应了文章开头和文题,又深化了主题,使主题更突出。
@课外拓展
秘 密
范春叶
①最近,我总是思念过世多年的父亲。思念是从一位自称是父亲老战友的人联系上我时开始的。
②他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满头白发妥帖地向后梳着,一副眼镜架在鼻梁上,腰板挺拔、硬朗。陪同他来的人称呼他为“郭老”。郭老先说出了我父亲的名字,然后问我是不是他的家人?
③我踌躇着,不好回答。
④因为我连父亲是否真的当过兵都不十分清楚。即便我的母亲,如今已是银发闪耀荣升为姥姥的人了,提起父亲当年,她张嘴就骂:“你父亲他就是个骗子!上门提亲的时候,说他军工学院毕业,毕业后当过几年兵,退役前还荣立了二等功。可等我嫁他后,翻开他那二等功授奖证书一看,主要事迹一栏空着,问他怎么回事?你父亲支支吾吾,一会儿说这,一会儿说那,唉,谁知那几年他混哪儿去了?骗了我一辈子,末了也没跟我讲句实话。”
⑤我嚅动了几下嘴唇,以一种平静的语调对郭老说:“我的父亲已经过世了,您有什么事情?”
⑥郭老一怔,摘下眼镜,捏了捏鼻梁,哀叹一声:“来晚啦。”说着一行浊泪滚了出来。
⑦我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看着他,长时间沉默。
⑧片刻过后,郭老问起我的母亲。
⑨我说:“我母亲倒还健在,只是腿脚不方便,走路需要拐杖。”郭老又是沉默,随后,他说:“如果方便的话,希望能带我到你父亲的墓地看一看。”
⑩郭老的声音悲切,我犹豫片刻,说:“好吧。”时值三月,北方的山林尚未睡醒,灰晦的枯木间隔着肃穆的松柏,死呆呆地杵着。郭老在父亲的墓前待了好长时间,春风飒飒刮过,他的白发、他的身体在风中颤动。陪同他来的人将他搀起,他拭了把眼泪,戴上眼镜。走过青黄交接的草坪,安坐于墓园的长条椅上,问起我父亲的生平过往。
我说:“打我记事起,父亲就一直在造船厂上班。前些年退下来后,就四处奔忙去当最美志愿者。其实作为小辈儿,我宁愿父亲像别的退休老人那样遛鸟逛公园。母亲也劝他‘人老啦,不能由着性子来’。父亲不听劝,总说自我奉献让他感觉快乐。后来,在一次志愿服务回家的路上,他突发脑溢血,就这么过世了。”
郭老叹息一声,远望着肃穆的墓地、悠远的天空,像是想什么事情。好半天,他说:“我觉着我还是应该见见你的母亲。”
我沉默。心里盘算,该不该让郭老跟母亲见面呢?我想,母亲见到郭老,想起父亲又会伤感的。不让郭老见我的母亲也许会避免许多的麻烦。我说:“您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跟我说,我会转述给我母亲的。”
郭老严肃地说:“我来,本是想告诉你父亲一个特大喜讯:我们当年军队的秘密已经在年前‘解密了’!”
我愕然。什么秘密?
只听郭老缓缓地说:“1966年10月27日,我国首次发射火箭运载核弹头的“两弹结合”试验成功,导弹从甘肃酒泉发射基地发射,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上空预定的距离精确地命中目标,实现了核爆炸!我们中国从此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核武器!而你的父亲,作为这次试验的加注技师之一,荣立二等功。但由于核试验‘上不可告父母,下不能告妻儿’的保密要求……”
我的泪水喷涌而出,我说:“郭老,请让我带您去见见我的母亲,她一辈子都不知道我父亲藏着这样的一份荣耀在身!”
(选自《小说林》,有删改)
8.第⑩段画线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运用环境描写,渲染出墓地肃穆、悲戚的氛围,烘托出郭老此时的悲痛心情。
9.第②段写郭老“满头白发妥帖地向后梳着,一副眼镜架在鼻梁上,腰板挺拔、硬朗”,第⑩段写道“春风飒飒刮过,他的白发、他的身体在风中颤动”,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对比。将“我”初见到郭老时他收拾齐整、硬朗的形象和他在父亲墓前悲伤的情态进行对比,表现出郭老怀着欣喜和激动而来,却得知老战友已经去世时遗憾、悲痛的心情。
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
A.文章的标题“秘密”设置了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我”因为怕麻烦,所以一开始就拒绝了郭老想要见“我”母亲的请求。
C.“我”得知父亲的秘密后泪水喷涌而出,表现了“我”的自责。
D.本文以平淡的语言叙事,但字里行间流淌着真挚感人的情感。
【解析】B项,根据第 段可知,“我”委婉拒绝郭老见母亲的原因是怕母亲伤感。
11.文中的父亲虽然没有直接出场,但他的形象却牢牢地刻在我们心中,请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并说说作者通过刻画父亲这一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父亲形象:忠于国家、默默坚守、乐于自我奉献。父亲参与核武器试验属于国家机密,哪怕受到家人误解,他也不曾说出这个秘密;在退休后,四处奔忙去当最美志愿者。
情感:父亲这一形象代表着为了祖国的发展,默默无闻,甘愿被误解,既平凡又伟大的一类人,表达了作者对他们深深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对接中考
◆文化积累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作家魏巍在朝鲜战场随军采访后写的一篇通讯,最先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
◆考点链接
图片解读
图片解读,即通过对图片直观内容的分析、感知,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通过合理的联想,挖掘图片的价值意义或情感倾向,然后整合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认识、感悟。
技法点拨:(1)看。包括看图片与标题。仔细观察图片里的人、景、物、文字等构成要素,整体感知图片内容。
(2)析。包括分析图片与标题。观察画面时不仅要看事物的外形特征,还要感知气势、意境,联想到色彩等,还要留意次要形象与主体形象的关系,揣摩其创作意图;分析标题,由标题可透视整个画面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因此需对标题进行分析,了解其深意。
(3)合。结合图片与标题,适当联系生活实际,合理想象,描述画面内容,明确价值情感倾向,深入思考,全面解读图片反映的情景或揭示的内涵。
(4)述。将图片内容和图片的价值意义或情感倾向进行整合,根据要求准确具体地进行表述。注意语言通顺流畅,感悟深刻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