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活 板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5活 板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25 15:07:03

文档简介

25 活 板
@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持就火炀( yánɡ )之  字平如砥( dǐ )  更( ɡēnɡ )互
以纸帖( tiè )之 燔( fán ) 讫( qì )
群从( cónɡ ) 宝藏( cánɡ )
2.文学常识填空。
(1)《活板》选自《 梦溪笔谈校证 》卷十八,作者是 沈括 ,字 存中 ,钱塘人, 北宋 (朝代) 科学 家、政治家。“活板”即 用活字排成的印刷版 。
(2)首创活字印刷术的人是 毕昇 ,他是 北宋 (朝代)工匠、 发明 家。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有布衣毕昇 布衣: 平民。古代平民不能穿锦绣,故称“布衣” 
(2)薄如钱唇          钱唇: 铜钱的边缘 
(3)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和: 混合  冒: 覆盖 
(4)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铁范: 文中指铁制模框 
(5)持就火炀之 就: 靠近   炀: 烘烤 
(6)字平如砥 砥: 磨刀石 
(7)一板已自布字 已自: 已经 
(8)则第二板已具 具: 准备(好了) 
(9)更互用之 更互: 交替,轮流 
(10)瞬息可就 就: 完成 
(11)每韵为一帖韵: 指韵部,韵书中把同韵的字归在一起成为一部 
帖: 标签 
(12)有奇字素无备者 奇字: 文中指生僻字 
(13)木理有疏密 木理: 木头的纹理 
(14)不若燔土 燔: 烧 
(15)用讫再火令药镕 讫: 完毕 
(16)殊不沾污 殊: 用在否定副词“不”“无”等前面,表示否定程度达到极限,可译作“根本”“一点儿”“完全” 
(17)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群从: 指堂兄弟及诸子侄 
(18)至今宝藏 宝藏: 珍藏 
4.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活板         “板”同“版”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已”同“以” 
(3)药稍镕   “镕”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 
@对接中考
◆文化积累
《活板》选自《梦溪笔谈校证》卷十八,题目是编者加的。作者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活板”即用活字排成的印刷版。首创活字印刷术的人是毕昇,他是北宋工匠、发明家。
◆文章主旨
本文抓住活字印刷的特点,说明工艺程序,有条不紊,给人以明晰、完整、系统的形象。写活版印刷,紧扣“活”字,在说明时又主要按照工艺顺序进行说明,并且通过与雕版的比较,体现活版的优越性。写制版是按照制字、设版、排字、炀版、平字的顺序加以说明的。
◆考点链接
文言文阅读——考点:文意理解
技法点拨:(1)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2)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3)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5.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古义: 覆盖 
今义:向外透;往上升
(2)殊不沾污
古义: 用在否定副词“不”“无”等前面,表示否定程度达到极限,可译作“根本”“一点儿”“完全” 
今义:不同;特别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不同句中的意思。
(1)为
(2)自
(3)就
(4)帖
7.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用讫再火令药镕  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2)则以纸帖之  名词作动词,用标签标出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件事。
(2)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用黏土刻字印,薄得像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让它变得坚固。
(3)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排满了一铁制模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拿着它靠近火烘烤。
(4)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不用时,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
@中考题型演练
【甲】《活板》全文
【乙】余适客稷下①,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②裂;沂水③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节选自蒲松龄《地震》,有删改)
【注释】①客稷下:在稷下旅居。②栖霞山:山名。③沂水:地名。
9.解释下列加点词。
(1)持就火炀之     靠近 
(2)一板已自布字  已经 
(3)余适客稷下  恰好 
(4)俄而几案摆簸  一会儿 
10.翻译下列句子。
(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
(2)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
过了很长时间,才知道是地震,大家急忙跑到外面。
11.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1)根据【甲】文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
①刻字;②排版;③印刷;④拆版。
(2)【乙】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述地震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从“俄而”“久之”“逾一时许”等词语,可以看出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述的。
【乙文参考译文】我恰好在稷下旅居,正与表兄李笃之点着蜡烛饮酒。忽听见一种声音像打雷一样,从东南方向来,向西北方向去。大家感到害怕和诧异,不知道其中的缘故。一会儿,茶几桌案摇摆颠簸,酒杯翻倒;屋中的梁子、椽子、柱子,错位断裂,发出阵阵响声。(大家)互相看着,惊吓得脸都失去了血色。过了很长时间,才知道是地震,大家急忙跑到外面。见楼阁房屋,倒在地上又颠起来;墙倒房塌的声音和孩子们的哭声、妇女的惊叫声,喧哗得像鼎中煮沸的水。人晕得不能站立,坐在地上,随地面一起旋转。河水翻滚漫出河槽有一丈多远,满城到处是鸡鸣狗叫声。大约过了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下来。后来听说某处水井倾斜,不能打水;某家楼台南北换了方向;栖霞山裂了道缝;沂水县陷了个大坑,有几亩地宽。这真是不常见的奇特变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