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质量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学校开展“礼赞小人物”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激情开场】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9分)
时代的洪流里,曾涌现过数不尽的“大英雄”。他们或是在自己的领域锲而不舍,最终成为妇孺皆知的“两弹”元勋,或是挽狂澜于既倒,直刺人性软肋的民族脊梁。但那些平凡的“小人物”同样值得我们尊重。
鲁迅文中的阿长,起初并不讨喜,可她却凭借着自己的执着,做成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为鲁迅买回那梦寐以求的“三哼经”,这份质朴的心意宛如微光,温暖着鲁迅的年少时光。
那位憨厚老实的父亲,心怀对家庭尊严的追求,耗尽一生心血,一砖一瓦地筑起了高台阶的新屋。新屋建成之时,父亲脸上那尴尬的笑容里,既有梦想实现的欣慰,又藏着岁月cānɡ sānɡ的痕迹,尽显平凡之人对生活的不懈坚守。
卖油翁呢,以一手娴熟的酌油技艺应对他人质疑,一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沉稳且谦逊地道出人生哲理,让我们看到平凡手艺人身上别样的风采与尊严。
而《山地回忆》里的妞儿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在那物资匮乏的艰难日子里,用心为“我”做袜子,用真诚的善意编织着温暖,那平凡举动背后的美好品质,在那段特殊岁月中熠熠生辉。
凡人微光,温暖人心。由于他们用微光穿透阴霾,使人们感到了温暖,让你我一想起就心潮澎湃。作家路遥说:“习惯了被王者zhèn hàn,为英雄掩泪,却忘了我们每个人都归于平凡,归于平凡的世界。”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匮( )乏 熠( )熠生辉
cānɡ sānɡ( ) zhèn hàn(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语段中的“一砖一瓦”“一手”都是数量词。
B.画短横线的“在”“都”的词性相同。
C.画波浪线的词语“或是”“耗尽”“风采”的词性分别是连词、动词、名词。
D.语段中“尊重”的同义词是“尊敬”。
(3)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活动二:礼赞精神】
2.在语段横线上填写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几代人薪火相传,择一事终一生。他们的感人事迹被宣传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敦煌文物保护利用群体大力弘扬爱国奋斗奉献精神,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岗位上埋头苦干、接续奋斗,充分彰显了家国情怀、敬业品格以及为文化传承发展拼搏奋斗的执着追求,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许多文物保护工作者表示, , , ,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①以几代敦煌莫高窟守护人为榜样
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论述
③扎根基层、矢志奋斗
④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④③①② B.④②①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3.请你将下面的词语组成一副对联来礼赞老师。(3分)
一支 三尺 讲台 粉笔 传承 积淀 千秋 万世 文明 智慧
上联:
下联:
【活动三:我做向导】
4.此次活动特意邀请老年大学的张教授来校做讲座,请你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告诉张教授怎样到达学校。(60字以内)(4分)
【活动四:活动策划】
5.你所在的班级负责搜集与小人物有关的动人事迹,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4分)
(1)你作为小组组长,需要给组内人员合理分工,让他们能够在搜集资料时有所区别,避免重复。请你设计一套分工方案。(2分)
(2)小文要在活动中朗诵诗歌《凡人微光》的片段,她想要在朗读前先确定朗读方案。请你根据诗歌的内容,帮助她完成朗读设计。(2分)
诗句:平凡的你如一抹微光/照亮世界/灿若繁星
语气 语调 重读字词 配乐
① (A.陈述 B.疑问 C.感叹 D.祈使) 逐渐上扬 ② 歌曲《是你》
6.默写。(7分)
(1)《卖油翁》中,揭示全文中心的一句是:“ , 。”
(2)《卖油翁》一文中,运用神态描写来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射技的句子是:“ 。”
(3)《卖油翁》中,表现卖油翁技高一筹的语句是:“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 。”
(4)《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情景的诗句是:“ , 。”
(5)《春夜洛城闻笛》中,写笛声拨动了许多游子的心弦,引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6)《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 。”
(7)《晚春》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木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的诗句是:“ , 。”
二、阅读(6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8分)
父亲名“荣芳”
贾沛文
①这是父亲离开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有关父亲的一桩桩往事涌上心头。
②我家祖辈居住在京郊平谷区一个叫安固的村子。父亲童年受了不少苦,性格内向、寡言少语。婚后,大姐出生,爷爷去世,一家人的吃喝拉撒,全压在了他的肩上。
③多挣工分,便能多分嚼谷。青壮年男劳力一般一天记10分,因为父亲干活时从不惜力,生产队破例给他每天记15分。农村人家建房,都是请关系好的人来帮忙,报酬是管三顿饭。父亲是最常做帮工的人,因为他不会拒绝,也因为他实在——往往是房主人还没起床,他已经开始干活了。
④我家院里有三棵柿子树,秋后柿子红了,便摘下贮存起来,除了我们姐弟偷吃几个,其余的都卖掉换来全年的零花钱。儿时记忆里,卖柿子是家里一件挺庄重的大事。每年临近春节的一天,母亲凌晨三四点起床,烙五张平时吃不着的白面大饼。父亲吃两张,带上两张做干粮,剩下一张自然是给我们姐弟几个解馋。父亲把装满柿子的两个大筐,担在自行车后座两侧,与同村的几个人一起,骑车消失在漆黑的夜幕里。
⑤那满满两大筐柿子不会少于三百斤,父亲比哪个同村人载的都多。他们要骑到百里以外的宝坻县,走街串巷去卖。那时我不懂事,不会关心寡言少语的父亲是怎样把那两大筐柿子一个一个地卖出去的,只会在太阳还没落山时就跑到村口等他,等他给我买来摔炮。其实我心里明白,不到九十点钟,父亲是不会出现的,可我就是傻傻地在寒风里站着,盼着。那时,对我来说,父亲就是天。
⑥在我童年的印象中,父亲一年365天都在劳动,从早到晚没个空闲,唯独有一年的夏天,本应忙碌在农田里的他,皱着眉头侧卧在炕上,原来是臀部长了大疮。父亲的病不轻,短时间内干不了重体力劳动,于是生产队长安排他去看管果园。后来父亲去世,半个庄子的人都来吊唁,一个人说起了一件往事。当年他十五六岁,在村办的砖厂工作,一天上班时约了几个伙伴到砖厂旁的果园偷苹果,结果被父亲逮着,要带他们去找厂长,几人拽住父亲一个劲地哀求。看着他们又黄又瘦、营养不良的可怜相,父亲心软了,只是教育了几句,就让他们带上苹果走了。刚走不远,父亲又叫他们回来,说带着苹果会被厂长和同事看到,让他们暂时放在果园,下班后再来取。这位乡亲感慨地说,自那以后,他再没擅自进入果园,再没拿过公家东西。
⑦进入20世纪80年代,土地承包到户,我家分得二亩口粮田,田里的活计,成了父亲的业余工作——白天他在村办的石灰厂上班,开山石,供灰料,一干就是十多年。进入新千年之后,父亲的体力大不如前,但他仍闲不住,又干了十几年护林员。臂上的护林红袖标,一直戴到2016年突发中风而止。
⑧父亲患脑梗是出乎我们意料的,身板硬朗的他,即使年近八十,夏天割柴背起百斤脸不红,秋后爬树采果气不喘,怎么就轰然倒下了呢?
批注: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
⑨父亲再也不能骑车、走路了。周末一有时间,我就开车陪他转悠。南山是他最喜欢去的地方,那里的每条沟、每道梁、每个山头,都有他的足迹,滴过他的汗水。尽管父亲记忆力已很差,连亲人有时都认不出,但什么“小黄峪”“大旦峪”“东天津”“西天津”,车子每过一处,他都能叫上名来,如数家珍。“过去山上哪有这么多树,树根都被挖出来当柴烧。路面坑坑洼洼,手推车很难走。那时候太穷了,现在日子多好啊!”父亲念叨着,一脸满足的神情。
⑩父亲名“荣芳”,听着像女孩的名字,后来我明白了这名字的含义。父亲正如一株坚韧而茂盛的花木,顶住寒风苦雨,绽放着鲜花,喷吐着芬芳——为他的妻儿、乡亲,为周遭的一切生灵。
7.选文第⑥段中写“后来父亲去世,半个庄子的人都来吊唁,一个人说起了一件往事”。这件“往事”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8.请你结合上下文,完善第⑧段的批注内容。(4分)
9.结合文章内容,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品析第⑨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过去山上哪有这么多树,树根都被挖出来当柴烧。路面坑坑洼洼,手推车很难走。那时候太穷了,现在日子多好啊!”父亲念叨着,一脸满足的神情。
10.纵览全文,你怎样理解第⑩段中的画线句子?(6分)
父亲正如一株坚韧而茂盛的花木,顶住寒风苦雨,绽放着鲜花,喷吐着芬芳——为他的妻儿、乡亲,为周遭的一切生灵。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2分)
卖菜的老人
陆金美
①周日去菜市场买菜,在菜市场门前,看到一临时菜摊。摊主是一位精瘦精瘦、头发一片花白、戴着眼镜、年近七旬的老人。他守着一辆三轮车,车上放着两篮青菜。老人偶尔会发出一两声叫卖声,声音有点低,不过,并没有人光顾他的摊位。
②看到老人菜摊冷清,出于同情,我提着购物袋,向他的摊位走去。这时,有两位顾客走到他的摊子,弯下腰提起一捆青菜,反复翻看,似对菜不满。“你这菜虽然卖得便宜,但菜上有虫斑虫眼。如果把这些不中看的菜叶子掰去,和贩子卖的大棚菜价格差不多了。”话音未落。一捆菜已被掰掉三分之一的菜帮子,散落在地。
③两位买菜的顾客走后,在老人的菜摊前留下了好多略带斑点的青菜叶子。等买菜的人走后,老人弯下腰将扔掉的青菜叶子一一捡起来,放到三轮车里。
④我弯下腰也从篮子里拿出一捆,老人没有称。他说:“这菜是自家种的,吃不完才来卖的,没有成本,只有工钱,便宜卖。这捆3斤重,你给7块钱吧。菜的样子不如贩子菜样好看,但没打农药,虽然有的菜叶有点虫斑虫眼,但好吃,不信你回家吃吃看。”我说:“好吃,以后就买你的菜啦!”老人说:“后天还来卖最后一次,小青菜就没有了,那要到立冬才来卖大白菜呢。”
⑤我把这捆菜装到购物袋里,说:“好吃,后天我肯定来买。”然后给了老人10块钱。老人刚准备给我找零时,我却提着购物袋头也不回地走了。
⑥半个小时后,我买好其他蔬菜回家。路过这个摊位时,发现那位卖菜的老人正 地向菜市场张望。等看到我时,老人向我招招手,示意我停下。随后他跑上前来,一边将硬币往我手里塞,一边责怪自己:“都怪我上了年纪,早上忘了拿零钱,刚跟人家换了硬币后,你已经走远了,实在不好意思。”老人再朴实不过的话语,却是对诚实做人最好的诠释。比起那些变着法子缺斤少两,挣昧良心钱的奸商,老人的心却是那样的善良和伟大。
⑦不承想,半个月后,我又见到了卖菜的老人。
⑧那次,我们单位与慈善会在生活广场联合举办一场为山区孩子送温暖的活动。那天,第一个来到广场的,竟然就是那个卖菜的老人。起初,我以为他是来看文艺演出的。但让我没想到的是,老人竟然捐了整整两千块钱的现金。并且,他执拗地不肯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只是一个劲地表示,希望这点小心意能真正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⑨我认真地帮老人做了登记。一切手续办完之后,在老人临走时,我递了一张名片给老人,与他约定立冬给我送50斤大白菜。我家要腌咸菜。老人接过名片,笑着说:“这个年纪了,过了今天没明天,只要我活着,立冬一定给你打电话送大白菜!”
⑩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立冬。大白菜已上市了,始终没见老人打电话来。我多次去菜市场买菜,也没见到老人。已到小雪了,老人还是没来电话。我想:或许是他家长的大白菜不出村就卖掉了。或许是健康原因,或许……不管怎样,我希望这位老人健康平安,更希望明年春天还能买上他的青菜。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2年第6期,有删改)
11.本文记叙了“我”和卖菜老人之间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3分)
12.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4分)
(1)等买菜的人走后,老人弯下腰将扔掉的青菜叶子一一捡起来,放到三轮车里。(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2)那天,第一个来到广场的,竟然就是那个卖菜的老人。起初,我以为他是来看文艺演出的,但让我没想到的是,老人竟然捐了整整两千块钱的现金。(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3.本文主要描写“我”和卖菜老人交往的故事,在第②③段提到两位买菜的顾客有何作用?(2分)
14.结合上下文,在第⑥段横线上补充老人等待“我”时的神情,并发挥想象,补充老人此刻的心理活动。(100字以内)(3分)
路过这个摊位时,发现那位卖菜的老人正 地向菜市场张望。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7分)
【甲】《卖油翁》全文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南方多没人》)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5.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但微颔之
(2)尔安敢轻吾射
(3)见舟而畏之
(4)则十五而得其道
1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陈康肃公善射/择其善者而从之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见舟而畏之
C.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D.故北方之勇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7.翻译下列句子。(5分)
(1)无他,但手熟尔。(2分)
(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3分)
18.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5分)
(1)【甲】文的题目是《卖油翁》,为什么由“陈康肃公善射”写起?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2分)
(2)【乙】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四)古诗阅读。(5分)
稻 田
韦 庄
绿波春浪满前陂①,极目连云?稏②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注释】①前陂(bēi):前面的池塘。②?稏(bà yà):水稻的别称。
19.赏析古诗,完成对话。(5分)
小语:这是一首① ,用远近结合的方式,描画了一幅② 。
小文:是的。描写的近景有绿波春浪的池塘和③ ,描写的远景有蓝天、烟云和④ 。我觉得这首诗歌的用词特别传神,我们欣赏欣赏。
小文:好的!你看“破烟来入画屏飞”中的“飞”字就特别传神。
小语:嗯嗯!这个“飞”字写出了⑤
(五)名著阅读。(8分)
20.阅读《骆驼祥子》完成下表。(3分)
人物性格 正面:自尊勤劳;负面:狡猾懦弱
工作经历 一起:① ;一落:连人带车被抓去当壮丁。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想买新车;二落:钱被孙侦探骗去。 三起:② ;三落:为办虎妞的丧事卖掉了车。
情感经历 与虎妞结为夫妻;③ 。
21.(甘肃庆阳期中改编)读完《骆驼祥子》后,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甲同学认为祥子的悲惨命运是虎妞造成的,乙同学却坚持认为祥子的悲剧命运不是虎妞造成的。请你结合原著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5分)
三、作文(60分)
22.片段作文:请你运用细节描写展现你熟悉的某个人物。(不少于100字)(10分)
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50分)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英雄辈出。我们常常仰望那些光芒四射的英雄伟人,惊叹于他们了不起的伟大成就。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了不起的人,他们虽然平凡质朴,默默无闻,但是他们创造了丰硕的劳动成果,迸发出闪亮的精神火花,绽放出璀璨的道德光芒,传递着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也许,不仅仅是他,他们,就是你,就是我,都了不起!
请选取你身边某个(或某群)你认为了不起的人物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2)鲜花感激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激天空,因为天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激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激您明眸的凝视,因为它像一股暖流,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请以“那一股暖流”为题目完成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市的人名、校名、地名,请用××代替。第三单元质量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学校开展“礼赞小人物”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激情开场】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9分)
时代的洪流里,曾涌现过数不尽的“大英雄”。他们或是在自己的领域锲而不舍,最终成为妇孺皆知的“两弹”元勋,或是挽狂澜于既倒,直刺人性软肋的民族脊梁。但那些平凡的“小人物”同样值得我们尊重。
鲁迅文中的阿长,起初并不讨喜,可她却凭借着自己的执着,做成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为鲁迅买回那梦寐以求的“三哼经”,这份质朴的心意宛如微光,温暖着鲁迅的年少时光。
那位憨厚老实的父亲,心怀对家庭尊严的追求,耗尽一生心血,一砖一瓦地筑起了高台阶的新屋。新屋建成之时,父亲脸上那尴尬的笑容里,既有梦想实现的欣慰,又藏着岁月cānɡ sānɡ的痕迹,尽显平凡之人对生活的不懈坚守。
卖油翁呢,以一手娴熟的酌油技艺应对他人质疑,一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沉稳且谦逊地道出人生哲理,让我们看到平凡手艺人身上别样的风采与尊严。
而《山地回忆》里的妞儿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在那物资匮乏的艰难日子里,用心为“我”做袜子,用真诚的善意编织着温暖,那平凡举动背后的美好品质,在那段特殊岁月中熠熠生辉。
凡人微光,温暖人心。由于他们用微光穿透阴霾,使人们感到了温暖,让你我一想起就心潮澎湃。作家路遥说:“习惯了被王者zhèn hàn,为英雄掩泪,却忘了我们每个人都归于平凡,归于平凡的世界。”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匮( kuì )乏 熠( yì )熠生辉
cānɡ sānɡ( 沧桑 ) zhèn hàn( 震撼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语段中的“一砖一瓦”“一手”都是数量词。
B.画短横线的“在”“都”的词性相同。
C.画波浪线的词语“或是”“耗尽”“风采”的词性分别是连词、动词、名词。
D.语段中“尊重”的同义词是“尊敬”。
【解析】B项,“在”是介词,“都”是副词。
(3)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删除“由于”或“使”。
【活动二:礼赞精神】
2.在语段横线上填写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D )(3分)
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几代人薪火相传,择一事终一生。他们的感人事迹被宣传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敦煌文物保护利用群体大力弘扬爱国奋斗奉献精神,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岗位上埋头苦干、接续奋斗,充分彰显了家国情怀、敬业品格以及为文化传承发展拼搏奋斗的执着追求,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许多文物保护工作者表示, , , ,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①以几代敦煌莫高窟守护人为榜样
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论述
③扎根基层、矢志奋斗
④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④③①② B.④②①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解析】通读语段,所填语句是文物保护工作者所作的承诺,首先应排②,这是他们一切行动的思想总纲;然后排①,表达向前辈学习的决心;再排③,写出他们自己的实际行动;最后是④,这是他们行动要实现的目标。故正确排序为:②①③④,故选D。
3.请你将下面的词语组成一副对联来礼赞老师。(3分)
一支 三尺 讲台 粉笔 传承 积淀 千秋 万世 文明 智慧
上联: 一支粉笔积淀千秋智慧
下联: 三尺讲台传承万世文明
【活动三:我做向导】
4.此次活动特意邀请老年大学的张教授来校做讲座,请你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告诉张教授怎样到达学校。(60字以内)(4分)
张教授,您好!请您从老年大学向西走到博物馆,然后向西北走到百大超市,最后向北走到学校即可。
【活动四:活动策划】
5.你所在的班级负责搜集与小人物有关的动人事迹,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4分)
(1)你作为小组组长,需要给组内人员合理分工,让他们能够在搜集资料时有所区别,避免重复。请你设计一套分工方案。(2分)
示例:可以按“小人物”所表现出的具体精神品质进行分类,比如细分为诚信、敬业、坚韧等类别,据此有针对性地搜集某一类“小人物”的相关事迹。
(2)小文要在活动中朗诵诗歌《凡人微光》的片段,她想要在朗读前先确定朗读方案。请你根据诗歌的内容,帮助她完成朗读设计。(2分)
诗句:平凡的你如一抹微光/照亮世界/灿若繁星
语气 语调 重读字词 配乐
① C (A.陈述 B.疑问 C.感叹 D.祈使) 逐渐上扬 ② 微光、照亮、灿 歌曲《是你》
6.默写。(7分)
(1)《卖油翁》中,揭示全文中心的一句是:“ 无他 , 但手熟尔 。”
(2)《卖油翁》一文中,运用神态描写来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射技的句子是:“ 但微颔之 。”
(3)《卖油翁》中,表现卖油翁技高一筹的语句是:“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自钱孔入 , 而钱不湿 。”
(4)《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情景的诗句是:“ 深林人不知 , 明月来相照 。”
(5)《春夜洛城闻笛》中,写笛声拨动了许多游子的心弦,引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 , 何人不起故园情 。”
(6)《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故园东望路漫漫 , 双袖龙钟泪不干 。”
(7)《晚春》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木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的诗句是:“ 草树知春不久归 , 百般红紫斗芳菲 。”
二、阅读(6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8分)
父亲名“荣芳”
贾沛文
①这是父亲离开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有关父亲的一桩桩往事涌上心头。
②我家祖辈居住在京郊平谷区一个叫安固的村子。父亲童年受了不少苦,性格内向、寡言少语。婚后,大姐出生,爷爷去世,一家人的吃喝拉撒,全压在了他的肩上。
③多挣工分,便能多分嚼谷。青壮年男劳力一般一天记10分,因为父亲干活时从不惜力,生产队破例给他每天记15分。农村人家建房,都是请关系好的人来帮忙,报酬是管三顿饭。父亲是最常做帮工的人,因为他不会拒绝,也因为他实在——往往是房主人还没起床,他已经开始干活了。
④我家院里有三棵柿子树,秋后柿子红了,便摘下贮存起来,除了我们姐弟偷吃几个,其余的都卖掉换来全年的零花钱。儿时记忆里,卖柿子是家里一件挺庄重的大事。每年临近春节的一天,母亲凌晨三四点起床,烙五张平时吃不着的白面大饼。父亲吃两张,带上两张做干粮,剩下一张自然是给我们姐弟几个解馋。父亲把装满柿子的两个大筐,担在自行车后座两侧,与同村的几个人一起,骑车消失在漆黑的夜幕里。
⑤那满满两大筐柿子不会少于三百斤,父亲比哪个同村人载的都多。他们要骑到百里以外的宝坻县,走街串巷去卖。那时我不懂事,不会关心寡言少语的父亲是怎样把那两大筐柿子一个一个地卖出去的,只会在太阳还没落山时就跑到村口等他,等他给我买来摔炮。其实我心里明白,不到九十点钟,父亲是不会出现的,可我就是傻傻地在寒风里站着,盼着。那时,对我来说,父亲就是天。
⑥在我童年的印象中,父亲一年365天都在劳动,从早到晚没个空闲,唯独有一年的夏天,本应忙碌在农田里的他,皱着眉头侧卧在炕上,原来是臀部长了大疮。父亲的病不轻,短时间内干不了重体力劳动,于是生产队长安排他去看管果园。后来父亲去世,半个庄子的人都来吊唁,一个人说起了一件往事。当年他十五六岁,在村办的砖厂工作,一天上班时约了几个伙伴到砖厂旁的果园偷苹果,结果被父亲逮着,要带他们去找厂长,几人拽住父亲一个劲地哀求。看着他们又黄又瘦、营养不良的可怜相,父亲心软了,只是教育了几句,就让他们带上苹果走了。刚走不远,父亲又叫他们回来,说带着苹果会被厂长和同事看到,让他们暂时放在果园,下班后再来取。这位乡亲感慨地说,自那以后,他再没擅自进入果园,再没拿过公家东西。
⑦进入20世纪80年代,土地承包到户,我家分得二亩口粮田,田里的活计,成了父亲的业余工作——白天他在村办的石灰厂上班,开山石,供灰料,一干就是十多年。进入新千年之后,父亲的体力大不如前,但他仍闲不住,又干了十几年护林员。臂上的护林红袖标,一直戴到2016年突发中风而止。
⑧父亲患脑梗是出乎我们意料的,身板硬朗的他,即使年近八十,夏天割柴背起百斤脸不红,秋后爬树采果气不喘,怎么就轰然倒下了呢?
批注: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
⑨父亲再也不能骑车、走路了。周末一有时间,我就开车陪他转悠。南山是他最喜欢去的地方,那里的每条沟、每道梁、每个山头,都有他的足迹,滴过他的汗水。尽管父亲记忆力已很差,连亲人有时都认不出,但什么“小黄峪”“大旦峪”“东天津”“西天津”,车子每过一处,他都能叫上名来,如数家珍。“过去山上哪有这么多树,树根都被挖出来当柴烧。路面坑坑洼洼,手推车很难走。那时候太穷了,现在日子多好啊!”父亲念叨着,一脸满足的神情。
⑩父亲名“荣芳”,听着像女孩的名字,后来我明白了这名字的含义。父亲正如一株坚韧而茂盛的花木,顶住寒风苦雨,绽放着鲜花,喷吐着芬芳——为他的妻儿、乡亲,为周遭的一切生灵。
7.选文第⑥段中写“后来父亲去世,半个庄子的人都来吊唁,一个人说起了一件往事”。这件“往事”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不能。因为此段插入叙述父亲帮助偷果人的往事,突出了父亲为人善良、性格宽厚的一面,丰富了人物形象,为后文写父亲为乡亲、为周遭的一切生灵“喷吐芬芳”做铺垫。(意对即可)
8.请你结合上下文,完善第⑧段的批注内容。(4分)
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既写出了父亲一生的操劳和辛苦,呼应上文,又引出下文父亲病后的生活,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平时对父亲关心不够的深深自责和懊悔之情。
9.结合文章内容,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品析第⑨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过去山上哪有这么多树,树根都被挖出来当柴烧。路面坑坑洼洼,手推车很难走。那时候太穷了,现在日子多好啊!”父亲念叨着,一脸满足的神情。
画线句运用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地刻画了父亲面对眼前自己曾经辛苦劳作过的土地,不由得把以前的穷苦日子和如今的好日子作对比的情形,表达了父亲内心的幸福和满足。(意对即可)
10.纵览全文,你怎样理解第⑩段中的画线句子?(6分)
父亲正如一株坚韧而茂盛的花木,顶住寒风苦雨,绽放着鲜花,喷吐着芬芳——为他的妻儿、乡亲,为周遭的一切生灵。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比作坚韧而茂盛的花木,形象地概括了父亲不辞辛劳地长期为家庭、为乡亲、为社会做出的贡献,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深化了文章主题。(意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2分)
卖菜的老人
陆金美
①周日去菜市场买菜,在菜市场门前,看到一临时菜摊。摊主是一位精瘦精瘦、头发一片花白、戴着眼镜、年近七旬的老人。他守着一辆三轮车,车上放着两篮青菜。老人偶尔会发出一两声叫卖声,声音有点低,不过,并没有人光顾他的摊位。
②看到老人菜摊冷清,出于同情,我提着购物袋,向他的摊位走去。这时,有两位顾客走到他的摊子,弯下腰提起一捆青菜,反复翻看,似对菜不满。“你这菜虽然卖得便宜,但菜上有虫斑虫眼。如果把这些不中看的菜叶子掰去,和贩子卖的大棚菜价格差不多了。”话音未落。一捆菜已被掰掉三分之一的菜帮子,散落在地。
③两位买菜的顾客走后,在老人的菜摊前留下了好多略带斑点的青菜叶子。等买菜的人走后,老人弯下腰将扔掉的青菜叶子一一捡起来,放到三轮车里。
④我弯下腰也从篮子里拿出一捆,老人没有称。他说:“这菜是自家种的,吃不完才来卖的,没有成本,只有工钱,便宜卖。这捆3斤重,你给7块钱吧。菜的样子不如贩子菜样好看,但没打农药,虽然有的菜叶有点虫斑虫眼,但好吃,不信你回家吃吃看。”我说:“好吃,以后就买你的菜啦!”老人说:“后天还来卖最后一次,小青菜就没有了,那要到立冬才来卖大白菜呢。”
⑤我把这捆菜装到购物袋里,说:“好吃,后天我肯定来买。”然后给了老人10块钱。老人刚准备给我找零时,我却提着购物袋头也不回地走了。
⑥半个小时后,我买好其他蔬菜回家。路过这个摊位时,发现那位卖菜的老人正 地向菜市场张望。等看到我时,老人向我招招手,示意我停下。随后他跑上前来,一边将硬币往我手里塞,一边责怪自己:“都怪我上了年纪,早上忘了拿零钱,刚跟人家换了硬币后,你已经走远了,实在不好意思。”老人再朴实不过的话语,却是对诚实做人最好的诠释。比起那些变着法子缺斤少两,挣昧良心钱的奸商,老人的心却是那样的善良和伟大。
⑦不承想,半个月后,我又见到了卖菜的老人。
⑧那次,我们单位与慈善会在生活广场联合举办一场为山区孩子送温暖的活动。那天,第一个来到广场的,竟然就是那个卖菜的老人。起初,我以为他是来看文艺演出的。但让我没想到的是,老人竟然捐了整整两千块钱的现金。并且,他执拗地不肯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只是一个劲地表示,希望这点小心意能真正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⑨我认真地帮老人做了登记。一切手续办完之后,在老人临走时,我递了一张名片给老人,与他约定立冬给我送50斤大白菜。我家要腌咸菜。老人接过名片,笑着说:“这个年纪了,过了今天没明天,只要我活着,立冬一定给你打电话送大白菜!”
⑩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立冬。大白菜已上市了,始终没见老人打电话来。我多次去菜市场买菜,也没见到老人。已到小雪了,老人还是没来电话。我想:或许是他家长的大白菜不出村就卖掉了。或许是健康原因,或许……不管怎样,我希望这位老人健康平安,更希望明年春天还能买上他的青菜。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2年第6期,有删改)
11.本文记叙了“我”和卖菜老人之间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3分)
①“我”不嫌弃老人的菜,并多付了老人买菜钱;②老人专门在菜市场等“我”,坚持换硬币给“我”找零;③“我”在公益活动上看到老人匿名为山区孩子捐款,并与老人约定立冬找他买菜,却再没看到老人。
12.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4分)
(1)等买菜的人走后,老人弯下腰将扔掉的青菜叶子一一捡起来,放到三轮车里。(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运用了动作描写,“弯”“捡”“放”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动作的艰难,表现出老人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视。
(2)那天,第一个来到广场的,竟然就是那个卖菜的老人。起初,我以为他是来看文艺演出的,但让我没想到的是,老人竟然捐了整整两千块钱的现金。(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竟然”的本义是出乎意料。“竟然”写出了“我”在慈善募捐现场看到卖菜老人和对卖菜老人捐赠两千元现金的震惊。两个“竟然”也从侧面表现出卖菜老人奉献爱心、不图名利的高尚品质。
13.本文主要描写“我”和卖菜老人交往的故事,在第②③段提到两位买菜的顾客有何作用?(2分)
写两位买菜顾客的行为,一是表明老人卖菜挣钱的不易,更能突出下文老人捐赠两千元行为的可贵;二是将两位买菜顾客的行为和“我”的行为进行对比,引出后文老人为了给“我”找零钱特意等“我”等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4.结合上下文,在第⑥段横线上补充老人等待“我”时的神情,并发挥想象,补充老人此刻的心理活动。(100字以内)(3分)
路过这个摊位时,发现那位卖菜的老人正 示例:焦急(或急切等) 地向菜市场张望。
都怪我早上出门忘记带零钱,换到硬币后年轻人已经走远了。我一定要找到他(她),把钱给人家,真心换真心,这种小便宜可占不得呀!如果今天找不到他(她),我明天可得早点来!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7分)
【甲】《卖油翁》全文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南方多没人》)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乙文参考译文】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他们天天都生活在水边,七岁就能蹚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岁就能潜入水里了。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一定是掌握了游泳的方法。每天生活在水边,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潜水的方法;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长得强壮,见到了船也会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会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方法,按照他们说的方法到河里试验,没有不溺水的。所以凡是不学习而致力强求方法的,都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人一样。
15.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但微颔之 点头
(2)尔安敢轻吾射 轻视
(3)见舟而畏之 害怕
(4)则十五而得其道 方法
1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3分)
A.陈康肃公善射/择其善者而从之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见舟而畏之
C.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D.故北方之勇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7.翻译下列句子。(5分)
(1)无他,但手熟尔。(2分)
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3分)
每天生活在水边,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潜水的方法。
18.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5分)
(1)【甲】文的题目是《卖油翁》,为什么由“陈康肃公善射”写起?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2分)
①引出人物: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正是在其射箭时登场,以此自然引出故事关键人物。②形成对比:陈尧咨的高超箭术、自矜与卖油翁的倒油技艺、谦逊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熟能生巧”主题,也凸显卖油翁形象。③铺垫情节:引发读者好奇,为卖油翁以倒油教育陈尧咨的情节做铺垫,使故事发展更流畅。(答出两点即可)
(2)【乙】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求学之路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脚踏实地,勤奋刻苦,不断积累,才能取得成功。(或者:任何知识,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的验证,都是纸上谈兵,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四)古诗阅读。(5分)
稻 田
韦 庄
绿波春浪满前陂①,极目连云?稏②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注释】①前陂(bēi):前面的池塘。②?稏(bà yà):水稻的别称。
19.赏析古诗,完成对话。(5分)
小语:这是一首① 写景诗 ,用远近结合的方式,描画了一幅② 极其优美恬淡的水田风光图 。
小文:是的。描写的近景有绿波春浪的池塘和③ 一望无边的肥美的稻田 ,描写的远景有蓝天、烟云和④ 鹭鹚 。我觉得这首诗歌的用词特别传神,我们欣赏欣赏。
小文:好的!你看“破烟来入画屏飞”中的“飞”字就特别传神。
小语:嗯嗯!这个“飞”字写出了⑤ 白鹭冲破烟云飞翔的样子,使得画面活跃起来,出神地表现了水田风光的生机盎然,也表达了诗人的愉悦之情。
(五)名著阅读。(8分)
20.阅读《骆驼祥子》完成下表。(3分)
人物性格 正面:自尊勤劳;负面:狡猾懦弱
工作经历 一起:① 拼命拉车攒了一百大洋,买了车 ;一落:连人带车被抓去当壮丁。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想买新车;二落:钱被孙侦探骗去。 三起:② 虎妞掏钱给祥子低价买了车 ;三落:为办虎妞的丧事卖掉了车。
情感经历 与虎妞结为夫妻;③ 爱上小福子 。
21.(甘肃庆阳期中改编)读完《骆驼祥子》后,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甲同学认为祥子的悲惨命运是虎妞造成的,乙同学却坚持认为祥子的悲剧命运不是虎妞造成的。请你结合原著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5分)
示例一:我认为祥子的悲剧不是虎妞造成的。在祥子的人生三起三落中,无论是抢祥子车的大兵,讹祥子钱的孙侦探,还是虎妞的死,都是那个黑暗社会的缩影,真正造成他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当时的黑暗社会,即使没有虎妞,祥子的堕落也是注定的,不可避免的。
示例二:我同意祥子的悲剧是虎妞造成的。在祥子的生命里,出现过一个精明的女人,那就是虎妞,祥子与虎妞的结合完全不是出于爱情,而是虎妞的算计。虎妞的陷阱与欲擒故纵让祥子无处可逃,同时她也成为促成祥子悲剧命运的人物,在虎妞怀孕后,祥子因一种做父亲的情感而对生活产生希望,但这种希望却随着虎妞难产死去而灰飞烟灭。(意对即可)
三、作文(60分)
22.片段作文:请你运用细节描写展现你熟悉的某个人物。(不少于100字)(10分)
示例:她将双袖向上一挽,裤脚也卷到了大腿。她在小溪里慢慢移动着,左脚轻轻地抬起一点,向前迈了一小步,右脚再慢慢拖向前,好像穿着千斤重的鞋。她把帽子扭了扭,躬着背,低着头,眯着眼,双手做出捧东西的样子。这时,她停下脚步,不再东张西望,对着右边的一个地方目不转睛,猛然把手向水中一扎,将一条小鱼捧在手中了。
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50分)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英雄辈出。我们常常仰望那些光芒四射的英雄伟人,惊叹于他们了不起的伟大成就。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了不起的人,他们虽然平凡质朴,默默无闻,但是他们创造了丰硕的劳动成果,迸发出闪亮的精神火花,绽放出璀璨的道德光芒,传递着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也许,不仅仅是他,他们,就是你,就是我,都了不起!
请选取你身边某个(或某群)你认为了不起的人物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2)鲜花感激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激天空,因为天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激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激您明眸的凝视,因为它像一股暖流,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请以“那一股暖流”为题目完成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市的人名、校名、地名,请用××代替。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