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25 13:16:04

文档简介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课标要求] 1.南极、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特殊性?2.在极地开展科学考察有何重要意义?3.为什么要保护极地环境?
@A 基础达标
 知识点一 冰雪世界
1.北极地区是指( A )
A.北极圈以北地区 B.南极圈以北地区
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D.赤道以北地区
2.目前,北极地区的人口约300万人,原住居民主要是( A )
A.因纽特人和拉普人
B.阿拉伯人和爱斯基摩人
C.犹太人和波斯人
D.拉普人和阿尔马斯人
3.有关南极地区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距南极洲最近的南美洲南端属于南极地区
B.南极地区仅仅局限于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C.南太平洋的一部分属于南极地区
D.南极洲的面积比南极地区大
4.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共有的气候特征为( D )
A.寒冷多雨 B.温暖湿润
C.四季分明 D.严寒干燥
5.依据“两极地区气候资料统计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平均气温 -50℃ -18℃
年平均降水量 55mm 200mm
年平均风速 18米/秒 10米/秒
①南极气候有酷寒、干燥、烈风特点 ②地势高是南极气温低于北极的主因 ③两极地区降水少导致淡水资源短缺 ④两极地区风力强导致冰雪容量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由于南极地区是陆地,地势比北极地区高,终年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吸收的热量少,所以比北极地区寒冷。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冰雪容量减少。
6.世界最寒冷的地区是( C )
A.北极地区 B.西伯利亚
C.南极地区 D.青藏高原
 知识点二 独特的野生动物
7.素称“冰海霸王”的野生动物是( C )
A.企鹅 B.海狮 C.北极熊 D.海象
8.下列关于极地地区野生动物的介绍,错误的一项是( D )
A.海豹广泛生活在南、北极地区的大陆沿岸、浮冰区和岛屿周围海域,擅长游泳和潜水
B.北极狐生活在北极冰原地带,善于在冰面上奔跑
C.企鹅属游禽,不会飞,为南极洲的代表动物
D.磷虾广泛分布在北极海域,是鲸、海豹、企鹅等的主要食物
9.图中所示大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代表动物是( B )
A.苔原气候——熊猫
B.冰原气候——企鹅
C.高原山地气候——驯鹿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极熊
 知识点三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10.南极科考的目的是为了认识南极、保护南极,下列不属于科考关注的是( D )
A.气象监测 B.冰川考察
C.保护生物多样性 D.旅游资源开发
11.符合极地保护精神的科考项目是( D )
A.记录夏季气温,拟建避暑胜地
B.大量捕杀极地海洋生物,用于科研
C.勘探矿产资源,建立工业基地
D.监测海冰动态,研究气候变化
12.在“爱护和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的主题班会活动中,莉莉提出以下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C )
A.极地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为解决全球能源紧缺问题,要大量开发
B.为了让人们享受美食,可大量捕杀鲸鱼
C.科考人员增强环保意识,使用绿色环保产品
D.科考人员将垃圾埋在雪地里或丢弃在海洋中
@B 能力拔高
13.新素材(连云港中考)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也是第三座常年考察站——秦岭站建成。结合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考察站是科考队员在极端自然环境中持续工作最基本的支撑平台和后勤保障设施。拓展新的区域、建设新的考察站,是加深南极考察研究的基本前提和必然选择。如图为中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
(1)秦岭站位于罗斯海的恩克斯堡岛上,是我国首个面向 太平洋 (大洋)扇区的考察站。与地处南极内陆地区的昆仑站相比,该站的区位条件更有利于开展 海洋 (环境)观测与研究。
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50℃,年平均降水量55mm,年平均风速17~18m/s,最大风速可达100m/s。秦岭站的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使用的南十字星导航。下图为秦岭站主体建筑照片(a图为整体照片,b图为局部照片)。
(2)简要说明秦岭站主体建筑的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
南极地区多大风,地表有积雪,主体建筑架空离地,可以防风、抗雪埋。
秦岭站建设采用装配式建设方式,所有建筑设施均在国内完成加工定制,现场只需按要求安装建筑模块等。现场建造之前,工作人员在国内进行全数字化模拟建造及预组装。
(3)秦岭站现场施工时间短,这与南极地区 酷寒 、 烈风 等有关。同时,为了减少对南极地区的干扰与破坏,秦岭站现场施工面积小,这体现了 保护极地环境 的建站理念。
@C 思维拓展
(陕西中考)我国南极科考已进入“航空时代”。科学家可利用机载冰雷达等技术装备,对南极部分地区冰下山脉、湖泊以及深部峡谷进行深入探索。据此完成14-15题。
14.我国南极科考进入“航空时代”,得益于我国( D )
A.距离南极大陆较近
B.幅员辽阔地大物博
C.探索南极愿望迫切
D.高新技术快速发展
15.相较于地面科考,南极地区航空科考的优势不包括( B )
A.减少地面考察对南极生态的影响
B.不受南极酷寒、烈风等环境影响
C.可以深入探索地面考察受限区域
D.能够获取高质量的航空科考数据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课标要求] 1.南极、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特殊性?2.在极地开展科学考察有何重要意义?3.为什么要保护极地环境?
@A 基础达标
 知识点一 冰雪世界
1.北极地区是指(   )
A.北极圈以北地区 B.南极圈以北地区
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D.赤道以北地区
2.目前,北极地区的人口约300万人,原住居民主要是(   )
A.因纽特人和拉普人
B.阿拉伯人和爱斯基摩人
C.犹太人和波斯人
D.拉普人和阿尔马斯人
3.有关南极地区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距南极洲最近的南美洲南端属于南极地区
B.南极地区仅仅局限于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C.南太平洋的一部分属于南极地区
D.南极洲的面积比南极地区大
4.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共有的气候特征为(   )
A.寒冷多雨 B.温暖湿润
C.四季分明 D.严寒干燥
5.依据“两极地区气候资料统计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平均气温 -50℃ -18℃
年平均降水量 55mm 200mm
年平均风速 18米/秒 10米/秒
①南极气候有酷寒、干燥、烈风特点 ②地势高是南极气温低于北极的主因 ③两极地区降水少导致淡水资源短缺 ④两极地区风力强导致冰雪容量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由于南极地区是陆地,地势比北极地区高,终年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吸收的热量少,所以比北极地区寒冷。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冰雪容量减少。
6.世界最寒冷的地区是(   )
A.北极地区 B.西伯利亚
C.南极地区 D.青藏高原
 知识点二 独特的野生动物
7.素称“冰海霸王”的野生动物是(   )
A.企鹅 B.海狮 C.北极熊 D.海象
8.下列关于极地地区野生动物的介绍,错误的一项是(   )
A.海豹广泛生活在南、北极地区的大陆沿岸、浮冰区和岛屿周围海域,擅长游泳和潜水
B.北极狐生活在北极冰原地带,善于在冰面上奔跑
C.企鹅属游禽,不会飞,为南极洲的代表动物
D.磷虾广泛分布在北极海域,是鲸、海豹、企鹅等的主要食物
9.图中所示大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代表动物是(   )
A.苔原气候——熊猫
B.冰原气候——企鹅
C.高原山地气候——驯鹿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极熊
 知识点三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10.南极科考的目的是为了认识南极、保护南极,下列不属于科考关注的是(   )
A.气象监测 B.冰川考察
C.保护生物多样性 D.旅游资源开发
11.符合极地保护精神的科考项目是(   )
A.记录夏季气温,拟建避暑胜地
B.大量捕杀极地海洋生物,用于科研
C.勘探矿产资源,建立工业基地
D.监测海冰动态,研究气候变化
12.在“爱护和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的主题班会活动中,莉莉提出以下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极地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为解决全球能源紧缺问题,要大量开发
B.为了让人们享受美食,可大量捕杀鲸鱼
C.科考人员增强环保意识,使用绿色环保产品
D.科考人员将垃圾埋在雪地里或丢弃在海洋中
@B 能力拔高
13.新素材(连云港中考)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也是第三座常年考察站——秦岭站建成。结合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考察站是科考队员在极端自然环境中持续工作最基本的支撑平台和后勤保障设施。拓展新的区域、建设新的考察站,是加深南极考察研究的基本前提和必然选择。如图为中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
(1)秦岭站位于罗斯海的恩克斯堡岛上,是我国首个面向 (大洋)扇区的考察站。与地处南极内陆地区的昆仑站相比,该站的区位条件更有利于开展 (环境)观测与研究。
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50℃,年平均降水量55mm,年平均风速17~18m/s,最大风速可达100m/s。秦岭站的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使用的南十字星导航。下图为秦岭站主体建筑照片(a图为整体照片,b图为局部照片)。
(2)简要说明秦岭站主体建筑的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

秦岭站建设采用装配式建设方式,所有建筑设施均在国内完成加工定制,现场只需按要求安装建筑模块等。现场建造之前,工作人员在国内进行全数字化模拟建造及预组装。
(3)秦岭站现场施工时间短,这与南极地区 、 等有关。同时,为了减少对南极地区的干扰与破坏,秦岭站现场施工面积小,这体现了 的建站理念。
@C 思维拓展
(陕西中考)我国南极科考已进入“航空时代”。科学家可利用机载冰雷达等技术装备,对南极部分地区冰下山脉、湖泊以及深部峡谷进行深入探索。据此完成14-15题。
14.我国南极科考进入“航空时代”,得益于我国(   )
A.距离南极大陆较近
B.幅员辽阔地大物博
C.探索南极愿望迫切
D.高新技术快速发展
15.相较于地面科考,南极地区航空科考的优势不包括(   )
A.减少地面考察对南极生态的影响
B.不受南极酷寒、烈风等环境影响
C.可以深入探索地面考察受限区域
D.能够获取高质量的航空科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