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质量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关于如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图中C所在地区是马来半岛
B.海峡A 处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
C.日本把海峡A称之为“海上生命线”
D.B所在的岛屿是苏门答腊岛
2.(泰安中考)2024年1月,中国与新加坡、泰国签署互免签证协定后,中国赴东南亚游客大幅增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①互免签证是为方便两地人们的往来 ②赴东南亚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购物 ③中国游客的到来促进了东南亚旅游业的发展 ④距离近、语言相通、气候相同是吸引中国游客的优势条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湄公河下游水流平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柬埔寨位于该冲积平原上,地势低平,热带经济作物广布。如图示意柬埔寨地理位置。据此完成3-4题。
3.柬埔寨有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生长的条件是( B )
A.降水均匀 B.热量充足
C.市场广阔 D.濒临海洋
4.在保持河流自然状态的前提下,柬埔寨境内的湄公河能为金边工农业生产提供( D )
①廉价的水电 ②便捷的河运 ③充足的水源 ④肥沃的土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南亚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读“南亚地形图”、“南亚地区农作物分布图”,完成5-8题。
5.南亚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B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6.南亚自北向南分为三大地形区,分别是( C )
A.山地、平原、盆地 B.平原、高原、山地
C.山地、平原、高原 D.丘陵、高原、山地
7.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被印度人称为“圣河”的河流是( A )
A.恒河 B.印度河 C.湄公河 D.阿姆河
8.据图推测,图中①、②、③、④四城市最适合发展棉纺织工业的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西亚被称为“世界石油宝库”,图中显示了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和主要输出路线。读图,完成9-12题。
9.西亚地区的人们夜晚常把床铺安在屋顶上,这是因为当地( A )
A.气候炎热干燥 B.易发生城市内涝
C.国民收入较低 D.经常有野兽出没
10.西亚的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 A )
A.波斯湾及其沿岸 B.地中海及其沿岸
C.红海及其沿岸 D.黑海及其沿岸
11.西亚石油输出的主要方式是( D )
①铁路运输 ②公路运输 ③海洋运输 ④内河运输
⑤管道运输
A.①② B.②④ C.①⑤ D.③⑤
12.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西亚各产油国采取的可持续发展措施是( C )
A.开采煤炭等其他矿产 B.开发其他国家石油资源
C.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 D.发展种植业为主的农业
欧洲西部地区,狭义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和附近岛屿,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目前也是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读欧洲西部政区图,完成13-16题。
13.有关欧洲西部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多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 B.工业发达
C.农业在经济中比重大 D.旅游业发达
14.欧洲西部旅游业繁荣,其原因不包括( D )
A.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
B.多数国家使用统一货币——欧元
C.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D.寒、温、热三带景观齐备
15.如果你想泛舟游览幽深的峡湾,看午夜太阳,你可选择去( B )
A.意大利 B.挪威 C.西班牙 D.希腊
16.花卉种植业发达,尤其以郁金香驰名世界的国家是( A )
A.荷兰 B.波兰 C.爱尔兰 D.芬兰
秦岭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也是中国第三个南极常年考察站。南北极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近年来极地呈现快速增温趋势。如图为北极和南极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7-20题。
·科学考察站
17.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两极地区的共同特征是( A )
A.均泛指极圈以内的地区 B.均没有长住居民
C.淡水资源缺乏 D.酷寒、干燥、烈风
18.我国积极开展南极科学考察是为了( B )
A.开发南极矿产资源 B.开展科学调查,保护南极
C.进行远洋捕捞作业 D.为向南极移民做好准备
19.极地呈现快速增温趋势,其可能的影响是( C )
A.淡水资源将大幅增加 B.全球陆地面积将增大
C.南极冰层厚度会下降 D.北极航行范围会缩小
20.为缓解极地地区升温现象,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C )
①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②增加耕地面积,科技兴农 ③推广清洁能源,节能减排 ④加强国际合作,互利共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填空题每空2分,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1.读亚洲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图中A表示 太平 洋,B表示 印度 洋,马六甲海峡是沟通这两个大洋最近的海上通道。
(2)图中C是 波斯 湾,该海湾及其沿岸地区的 石油 (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往西经过D 苏伊士 运河,输往西欧和美国。
(3)东南亚由E 中南 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E半岛的气候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地形特征是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东南亚地区气候湿热,盛产水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三大稻米出口国。
(4)F半岛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当夏季的 西南 (西南/东北)季风不稳定时,容易给农业带来 旱涝 灾害。
(5)某同学去①地旅游时,发现周围多是 白 色人种,说 阿拉伯 语,信仰伊斯兰教。
22.在芬兰常听这样一句话,“凡是会走路的芬兰人都会滑雪”。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家,某中学分组开展了“走进芬兰”的地理学习活动。图1为欧洲的位置图,图2为芬兰简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第一小组从不同角度对芬兰位置展开探究,发现芬兰 BD (双选)。
A.全部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 B.几乎全部位于高纬度地区
C.西临波罗的海,南临地中海 D.与俄罗斯、瑞典等国相邻
(2)第二小组发现芬兰是冬季运动强国,分析芬兰发展冰雪运动的有利自然条件。
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严寒漫长;北部丘陵地区降雪丰富,地形坡度有利于滑雪;河流、湖泊众多,冬季结冰有利于滑冰。
(3)第三小组对芬兰的城镇和人口分布进行研究。他们发现芬兰城镇多沿 海 和河湖分布,芬兰的地势 北高南低 ,90%的人口集中分布在 南部 (南部/北部)。研究小组据此判断,影响芬兰城市、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包括气温和 降水 )、地形、河流等。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 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2024年2月7日中国秦岭站正式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
材料二 海水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南极大陆几乎全被冰川覆盖,占全球现代冰被面积的80%以上。冰层平均厚2 000米,最厚达4 750米。据报道,2023年底,南极洲周围的海冰面积创历史最低水平。
材料三 图1为我国南极考察站位置示意图,图2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图3为无人机拍摄的中国南极秦岭站。
(1)根据图1,写出秦岭站的大致地理坐标 (74°56'S,163°42'E) ,其濒临的大洋是 太平洋 ;秦岭站位于昆仑站的 东北 方向。
(2)秦岭站开站当日,地球大致公转到图2中 ④ 点附近。
(3)秦岭站建筑面积达5 244平方米,其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从效果图上看,坚实的立柱将秦岭站的主体建筑架空,看上去就好像站在地面上的“脚”。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秦岭站采用底部架空离地设计的主要原因。
主体建筑架空,有利于大风通过,可以吹走积雪,可以避免建筑物被积雪掩埋,抵抗强风、暴雪等各种不利情况。
(4)简要说明秦岭站建站时间选择12月~次年2月的原因。
此时正值秦岭站暖季,气温较高;白昼时间长。
(5)我国5个南极考察站中,昆仑站平均气温最低,试解释原因。
纬度最高;地势最高,位于南极冰盖的最高点附近。
(6)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大,我国提出努力争取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主要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请为我国顺利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献计献策。(两点即可)
植树造林,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节约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第八章质量评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关于如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C所在地区是马来半岛
B.海峡A 处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
C.日本把海峡A称之为“海上生命线”
D.B所在的岛屿是苏门答腊岛
2.(泰安中考)2024年1月,中国与新加坡、泰国签署互免签证协定后,中国赴东南亚游客大幅增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互免签证是为方便两地人们的往来 ②赴东南亚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购物 ③中国游客的到来促进了东南亚旅游业的发展 ④距离近、语言相通、气候相同是吸引中国游客的优势条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湄公河下游水流平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柬埔寨位于该冲积平原上,地势低平,热带经济作物广布。如图示意柬埔寨地理位置。据此完成3-4题。
3.柬埔寨有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生长的条件是( )
A.降水均匀 B.热量充足
C.市场广阔 D.濒临海洋
4.在保持河流自然状态的前提下,柬埔寨境内的湄公河能为金边工农业生产提供( )
①廉价的水电 ②便捷的河运 ③充足的水源 ④肥沃的土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南亚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读“南亚地形图”、“南亚地区农作物分布图”,完成5-8题。
5.南亚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6.南亚自北向南分为三大地形区,分别是( )
A.山地、平原、盆地 B.平原、高原、山地
C.山地、平原、高原 D.丘陵、高原、山地
7.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被印度人称为“圣河”的河流是( )
A.恒河 B.印度河 C.湄公河 D.阿姆河
8.据图推测,图中①、②、③、④四城市最适合发展棉纺织工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西亚被称为“世界石油宝库”,图中显示了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和主要输出路线。读图,完成9-12题。
9.西亚地区的人们夜晚常把床铺安在屋顶上,这是因为当地( )
A.气候炎热干燥 B.易发生城市内涝
C.国民收入较低 D.经常有野兽出没
10.西亚的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 )
A.波斯湾及其沿岸 B.地中海及其沿岸
C.红海及其沿岸 D.黑海及其沿岸
11.西亚石油输出的主要方式是( )
①铁路运输 ②公路运输 ③海洋运输 ④内河运输
⑤管道运输
A.①② B.②④ C.①⑤ D.③⑤
12.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西亚各产油国采取的可持续发展措施是( )
A.开采煤炭等其他矿产 B.开发其他国家石油资源
C.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 D.发展种植业为主的农业
欧洲西部地区,狭义指欧洲西部濒临大西洋的地区和附近岛屿,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目前也是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读欧洲西部政区图,完成13-16题。
13.有关欧洲西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多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 B.工业发达
C.农业在经济中比重大 D.旅游业发达
14.欧洲西部旅游业繁荣,其原因不包括( )
A.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
B.多数国家使用统一货币——欧元
C.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D.寒、温、热三带景观齐备
15.如果你想泛舟游览幽深的峡湾,看午夜太阳,你可选择去( )
A.意大利 B.挪威 C.西班牙 D.希腊
16.花卉种植业发达,尤其以郁金香驰名世界的国家是( )
A.荷兰 B.波兰 C.爱尔兰 D.芬兰
秦岭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也是中国第三个南极常年考察站。南北极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近年来极地呈现快速增温趋势。如图为北极和南极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7-20题。
·科学考察站
17.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两极地区的共同特征是( )
A.均泛指极圈以内的地区 B.均没有长住居民
C.淡水资源缺乏 D.酷寒、干燥、烈风
18.我国积极开展南极科学考察是为了( )
A.开发南极矿产资源 B.开展科学调查,保护南极
C.进行远洋捕捞作业 D.为向南极移民做好准备
19.极地呈现快速增温趋势,其可能的影响是( )
A.淡水资源将大幅增加 B.全球陆地面积将增大
C.南极冰层厚度会下降 D.北极航行范围会缩小
20.为缓解极地地区升温现象,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②增加耕地面积,科技兴农 ③推广清洁能源,节能减排 ④加强国际合作,互利共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填空题每空2分,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1.读亚洲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图中A表示 洋,B表示 洋,马六甲海峡是沟通这两个大洋最近的海上通道。
(2)图中C是 湾,该海湾及其沿岸地区的 (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往西经过D 运河,输往西欧和美国。
(3)东南亚由E 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组成;E半岛的气候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地形特征是 ;东南亚地区气候湿热,盛产水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三大稻米出口国。
(4)F半岛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当夏季的 (西南/东北)季风不稳定时,容易给农业带来 灾害。
(5)某同学去①地旅游时,发现周围多是 色人种,说 语,信仰伊斯兰教。
22.在芬兰常听这样一句话,“凡是会走路的芬兰人都会滑雪”。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家,某中学分组开展了“走进芬兰”的地理学习活动。图1为欧洲的位置图,图2为芬兰简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第一小组从不同角度对芬兰位置展开探究,发现芬兰 (双选)。
A.全部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 B.几乎全部位于高纬度地区
C.西临波罗的海,南临地中海 D.与俄罗斯、瑞典等国相邻
(2)第二小组发现芬兰是冬季运动强国,分析芬兰发展冰雪运动的有利自然条件。
(3)第三小组对芬兰的城镇和人口分布进行研究。他们发现芬兰城镇多沿 和河湖分布,芬兰的地势 ,90%的人口集中分布在 (南部/北部)。研究小组据此判断,影响芬兰城市、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包括气温和 )、地形、河流等。
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 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2024年2月7日中国秦岭站正式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
材料二 海水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南极大陆几乎全被冰川覆盖,占全球现代冰被面积的80%以上。冰层平均厚2 000米,最厚达4 750米。据报道,2023年底,南极洲周围的海冰面积创历史最低水平。
材料三 图1为我国南极考察站位置示意图,图2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图3为无人机拍摄的中国南极秦岭站。
(1)根据图1,写出秦岭站的大致地理坐标 ,其濒临的大洋是 ;秦岭站位于昆仑站的 方向。
(2)秦岭站开站当日,地球大致公转到图2中 点附近。
(3)秦岭站建筑面积达5 244平方米,其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从效果图上看,坚实的立柱将秦岭站的主体建筑架空,看上去就好像站在地面上的“脚”。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秦岭站采用底部架空离地设计的主要原因。
(4)简要说明秦岭站建站时间选择12月~次年2月的原因。
(5)我国5个南极考察站中,昆仑站平均气温最低,试解释原因。
(6)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大,我国提出努力争取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主要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请为我国顺利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献计献策。(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