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城乡空间结构 第二课时 (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城乡空间结构 第二课时 (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0 10:3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第二课时
核心素养
Urban and rural land use.
……
城乡区位分析
03
能够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节省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提高运行效率;
促进城镇与周边和谐发展,减少城镇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和丰富的文化空间。
城乡一体化
1.区位的含义:既指某一事物的地理位置,又指该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2.特点:城镇作为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高度集聚的聚落,
地位:是一定区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中心,其区位的选择需要考虑城镇与外部的自然、社会、经济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基础概念
城乡的区位因素
1、自然地理区位
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
自然地理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
2. 社会经济区位:主要包括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和文化等。
关系:这两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影响的。自然地理要素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社会经济也会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转变。
自然地理区位因素----地形
我国的大城市主要集中于:地势平坦的东部平原地区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人口稠密
自然地理区位因素----地形
高原和山区的城市一般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原因:地表相对平坦,水源丰富,适合农耕。
自然地理区位因素----地形
巴西的城市为什么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原因:巴西北部的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不适宜居住;
南部的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地势较高,气候凉爽。
结论:高原是热带地区城市形成的优良场所。
巴西的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自然地理区位因素----地形
区位因素 影响 原因
地形 平原 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便于农耕;利于交通运输和建筑,节省建设投资
高原 热带地区城市多在高原 热带地区低地湿热,不利于居住;高原相对凉爽
山区 城市沿河谷或开阔低地分布 水源充足,地形相对平坦
世界的城市主要分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带。
干旱、高寒、湿热地区,城市分布少。
干旱地区城市多分散分布在山麓绿洲。
高寒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热量条件较好的河谷。
湿热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气候温和的高原地区。
自然地理区位因素----气候
我国分布特点:
集中于温暖湿润的季风区
自然地理区位因素----气候
自然地理区位因素----气候
气候 条件恶劣 干旱荒漠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少 降水或气温条件不适合生产和居住,环境承载力低
气候适宜 水热组合适中的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带 水热条件好,适宜生产、生活,环境承载力高
河流(供水、防卫和运输) 河流汇合处,河运起讫点,河口,过河点 运输更便利 大量物流、人流集散或水运与不同方式运输联运(转运)
自然地理区位因素----河流
河流的供水、航运、军事防卫、旅游等功能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区位。
干支流交汇处:宜宾、重庆、武汉 ----良好区位
河运的起点或终点:赣州
河口:广州、上海、福州
过河点:伦敦、南京
自然地理区位因素----河流
塔里木盆地的城镇分布有什么特点,提示:呈环状分布在盆地边缘。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水源成为城市和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山麓冲积扇有高山冰雪融水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自然地理区位因素----河流
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重庆朝天门
长江入海口——上海市
赣江上游——江西赣州市
(1)大河交汇处。
人流、物流在此集散和中转,易形成大的城市。
(2)河流的入海口处易形成大的城市。
例如:中国的天津(海河)、广州、上海及德国的汉堡(易北河),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拉普拉塔河)。
(3)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易形成较大的城市。
(4)过河点位置易形成大的城市。
(5)沙漠的绿洲处也易形成城市。
河流与城市
自然地理区位因素----河流
人文地理社会经济—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产生新兴城市。典型的工矿业城市有:英国阿伯丁(石油),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矿),中国鞍山、包头、攀枝花(铁矿),中国大庆、玉门、东营(石油),中国大同、抚顺、开滦(煤炭);
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或某种矿产资源利用结构发生变化,城市发展受影响。我国的矿业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前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
人文地理社会经济—资源
攀枝花夜景
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
交通条件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分布。
海运和铁路的发展,有可能会造成沿河城市的衰落
人文地理社会经济—交通
人文地理社会经济—交通
扬州的发展开始于隋唐时期,而鼎盛于京杭大运河完全修通后的明清时期。这里成为全国一半食盐集散地,一时间扬州商贾云集,城市快速发展,成为富甲一方的超级城市,当时扬州的交通地位不亚于当今的上海,甚至更甚于上海。
不过,随着铁路交通的兴起,以及海运的不断发展,内河航运的运输地位不断下降,从而也从曾经的“超一线城市”退而成为了“二线城市”。
人文地理社会经济—宗教 、政治、军事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
人文地理社会经济—宗教 、政治、军事
圣地亚哥
拉萨布达拉宫
张家界
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旅游
硅谷
城市的人文地理区位
区位因素 影响 发展变化对城市区位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 水平越高,城市数目越多、规模越大 促进或制约城市发展
矿产资源 丰富地区形成工矿城市 资源枯竭或矿产资源利用结构变化,导致城市兴衰
交通 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线形成城市轴线 不同时代交通运输方式不同,城市主导区位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引起城市兴衰或空间形态变化
深圳位于广东省南部,原为一个小渔村。1980 年 8 月设置经济特区,迅速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现代化大都市。读图 想一想,深圳的崛起与地理区位有哪些关系?深圳与香港两个城市应当怎样互相促进和协调发展?
深圳崛起的主要原因:地理位置优越;改革开放政策支持。
香港和深圳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同时,利用港珠澳大桥实现更为便利的交流和沟通。
活动探究
城镇区位因素分析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气候:气温、降水适中
河流:供水、运输、防卫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交通:河运、海运
铁路、公路修建
军事、宗教
政治、文化
科技、旅游
(形成初期)
城市形成的基础
(城市形成后)
始终具有强大吸引力
新兴因素,影响力越来越强
影响力减弱
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地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