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课前知识梳理
知识点1 文明的摇篮
1.位置:黄土高原东起[1]___________,西至[2]___________,北连[3]___________(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4]___________。
2.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5]___________一带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相传在四五千年前,被尊为华夏始祖的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如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6]___________。
3.“黄土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7]___________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黄土具有[8]___________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2)[9]___________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人们喜爱。
知识点2 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的来源:广受认同的“[10]___________”认为,黄土是由风从[11]___________、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吹到这里堆积而成的。
2.黄土地貌景观:[12]___________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13]___________,形成[14]___________(残留的高原面)、[15]___________(长条状的山梁)、[16]___________(孤立的馒头状山丘)、[17]___________(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知识点3 严重的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1)地表特征: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18]___________。
(2)主要原因:长期的[19]___________。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地表裸露,缺乏[20]___________;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21]___________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22]___________,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23]___________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24]___________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25]___________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知识点4 水土保持
1.水土保持的意义: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要使[26]___________、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27]___________建设,改善环境,治理[28]___________。
2.水土保持的措施
(1)采取[29]___________等生物措施与[30]___________、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2)合理安排[31]___________,如陡坡地[32]___________、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二、课后巩固练
1.读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性循环示意图。图中①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②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③扩大荒地开垦面积;④农作物产量下降。据此完成下题。
图中反映出造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地理位置 B.生态系统比较稳定
C.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D.全球气温升高
2.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云贵高原
3.下列治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做法,属于生物措施的是( )
A.修建水库 B.修建梯田 C.植树种草 D.打坝淤地
4.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
①黄土土质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②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③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④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⑤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5.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的主要成因是( )
A.冰川的侵蚀作用 B.风力的侵蚀作用
C.流水的侵蚀作用 D.海浪的侵蚀作用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多暴雨,黄土质地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B.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地表沟壑纵横
C.土壤肥沃,种植业发达,粮食产量高
D.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石油资源尤为丰富
7.下列属于黄土高原富有特色“黄土风情”的是( )
①窑洞
②四合院
③信天游
④京剧
⑤白羊肚头巾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
读“黄土高原局部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8.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 B.盐渍化 C.草场退化 D.水土流失
9.如图所示,水库主要分布在坡度较大的河流源头附近,推断该地水库的最突出作用是( )
A.水产养殖 B.拦蓄泥沙 C.防洪减灾 D.调节径流
鱼鳞坑是指在坡面上沿等高线自上而下挖的半月形坑,呈“品”字形排列,形如鱼鳞。下图为鱼鳞坑的位置及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有( )
①土质疏松
②土壤黏重。
③夏季多暴雨
④植被稀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该地区建设鱼鳞坑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 )
A.增大阻力,减弱风沙 B.加固坡面,防止滑坡
C.扩大间隙,增加光照 D.收集雨水,保持水土
高西沟曾经是“雨涝流泥浆,冲成万条沟,肥土顺水流,籽苗连根丢。”经过几十年的生态治理,已变成青山绿水。读高西沟位置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肥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有( )
①夏季降水集中
②地震灾害频发
③黄土土质疏松
④采矿破坏地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3.当地人们治理“肥土顺水流”的措施是( )
A.陡坡种粮 B.修渠泄洪 C.发展牧业 D.植树造林
14.黄土高原——华夏文明的摇篮,历经数千年沧桑岁月,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读黄土高原位置范围图(A图)、黄土高原景观图(B图)和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图(C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A图,黄土高原东起____(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____(高原),南抵秦岭。
(2)分析B图归纳,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____,造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依据C图回答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____。
(3)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第____级阶梯上,____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
(4)中国谚语“跳进黄河洗不清”的原因是____。
15.黄土高原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也曾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最脆弱的地区之一。现在,曾经的千沟万壑,早已绿意尽染;曾经的荒漠沙地,早已生机勃勃。黄土高原历史性地实现了主色调由“黄”转“绿”,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读图1、2、3并完成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关于成因的分析,“____”得到了广泛的支持;黄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特色的民风民俗,请你列举一例“黄土风情”:____。
(2)由于长期的____,黄土高原形成了图3所示四种地貌景观,其中____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3)读图2观察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可以看出,图中A、B、C杯中沙土最多的是____,由此可以得出,在相同条件下,植被越____(稀疏/茂密),水土流失越严重。据此,黄土高原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采取的主要举措是____。
答案以及解析
一、课前知识梳理
[1]太行山脉;[2]乌鞘岭;[3]内蒙古高原;[4]秦岭;[5]渭河平原;[6]黄帝陵;[7]窑洞;[8]直立;[9]信天游;[10]风成说;[11]中亚;[12]流水侵蚀;[13]沟壑纵横;[14]塬;[15]墚;[16]峁;[17]川;[18]支离破碎;[19]水土流失;[20]植被保护;[21]过垦过牧;[22]土壤;[23]自然灾害;[24]含沙量;[25]防洪;[26]社会;[27]生态建设;[28]水土流失;[29]植树种草;[30]建梯田;[31]生产活动;[32]退耕还林
二、课后巩固练
1.答案:C
解析:由图可得:由于人口的大量增加,人均耕地少,燃料需求量增加,就出现了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等现象,这些现象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致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为了保障粮食生产,人们就进一步扩大荒地的开垦面积,这样就形成一个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由此反映出造成这个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所以C正确,ABD与题意无关。故选C。
2.答案:A
解析: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其他地区的黄土堆积厚度远不如黄土高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答案:C
解析: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多等;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采用的生物措施是植树造林,修建梯田,打坝淤地属于工程措施,修建水库是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措施,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答案:A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易发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处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①③⑤正确,A正确。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两者属于人为原因,②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
5.答案:C
解析: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故C正确。故选:C。
6.答案:A
解析: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土壤不肥沃,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地表沟壑纵横;夏季多暴雨,黄土质地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资源尤为丰富。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答案:B
解析:①黄土高原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②四合院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是当地的传统民居;③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④京剧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被誉为中国的“国粹”;⑤陕北和晋西北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是白羊肚手巾产生发展的外部因素,由于风沙经常性的肆虐,外出劳作的人们便需要随身携带一些物品来擦拭头顶、脸上和脖颈灰尘和沙砾。故①③⑤正确,故选B。
8.答案:D
解析: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故选D。
9.答案:B
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的水库多分布在坡度较大的河流源头附近,可以推断该地水库最突出的作用是拦蓄泥沙,水产养殖、防洪减灾和调节径流一般建在水量较大的河段,故选B。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图示地区主要位于黄土高原,该地区植被稀疏,地表裸露,夏季多暴雨,且黄土土质疏松,易被流水侵蚀,再加上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故选C。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黄土高原建设鱼鳞坑的生态效益。在降雨时,鱼鳞坑可以收集雨水,拦截坡面径流;人们在鱼鳞坑中也可以种植绿色植被,以此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故选D。
12.答案:C
解析:“雨涝流泥浆,冲成万条沟,肥土顺水流,籽苗连根丢。”指的是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黄土土质疏松,而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较低,夏季多暴雨,在水的冲刷下,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大量肥沃土壤被冲走。其中①夏季降水集中,③黄土土质疏松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采矿修路破坏地表是人为原因,与地震无关,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答案:D
解析:从60年代起,人们在山顶植松树,荒坡种柠条,沟谷栽果树,采取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的办法,提高了高西沟的植被覆盖率,所以D说法正确,ABC三项说法错误,选D。
14.答案:(1)太行山脉;内蒙古高原
(2)千沟万壑;水土流失;植树种草,坡脚建挡土坝、护坡,陡坡退耕还林还草,缓坡修筑梯田
(3)二;窑洞
(4)黄河含沙量大
解析:(1)读图可知,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2)读图可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水土流失严重,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可在缓坡修建梯田,种植山杏和优质牧草;陡坡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等;山脚下修建土坝、护坡坝,阻挡泥沙下泄,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
(3)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其含沙量大,因此有“跳进黄河洗不清”的说法。
15.答案:(1)风成说;信天游、窑洞、剪纸、安塞腰鼓、白羊肚头巾等
(2)水土流失;黄土川
(3)C;稀疏;植树种草
解析:(1)对于黄土高原的成因,得到广泛认同的说法是“风成说”,“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主要是盛行风从中亚、蒙古的沙漠和戈壁搬运来的黄土堆积而成的,被称为风神捏就的土地。例证有:受风力搬运影响,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黄土的成分与黄土高原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这些都是风力搬运过程中,随着风力逐渐减弱,黄土逐渐沉积形成黄土高原的证明。黄土风情有信天游、窑洞、剪纸、安塞腰鼓、白羊肚头巾等。
(2)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人为原因有: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景观有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黄土川等,黄土川是黄土高原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3)读图2观察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图中A、B、C杯中沙土最多的是C,由此可以得出在相同条件下植被和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是植被越茂密,水土流失越少;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因此黄土高原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采取的举措是:一方面可以采取植树造林、种草等生物措施,同时,可以采取在缓坡地修建梯田,减缓水流,种山杏和优质牧草;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种草、灌木和山杏,在沟谷中修筑拦土坝,拦截坡地流失的表土,打坝淤地等措施,发展林果业,如洛川苹果等,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减轻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