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分层练习
A基础练习
一、字词大闯关
1. 看拼音,写词语
mài zi jīng yàn bǎo cún shè jì
jié shěng chuàng jǔ fú hào ōu zhōu
2.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作坊(zuō zuò) 一乘轿子(chéng shèng)
溜达(liū liù) 鸟笼(lóng lǒng)
3. 比一比,再组词
摊( ) 贩( ) 吏( ) 作( )
滩( ) 饭( ) 史( ) 昨( )
二、句子小天地
1. 照样子,写句子
例: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公园里的花朵五颜六色、姿态万千:有的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
2. 用“仿佛”造句
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小回顾
1.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幅画指的是《__________》,它是北宋画家__________的作品,画的是__________热闹的场面。
2. 课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这幅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能力提升练习
一、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1. 用“____”画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2. 从“来来往往、形态各异”可以看出街上的人__________。
3. 这段文字描写了街上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具体介绍了__________的形态。
4.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写出了画上的人__________。
二、综合运用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要向游客介绍《清明上河图》,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写一段导游词。
C 拓展创新练习
一、创意绘画
根据课文对《清明上河图》的描述,发挥自己的想象,画一幅你心目中的《清明上河图》片段,并给自己的画配上一段文字说明。
二、资料收集
查找有关《清明上河图》的其他资料,如它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收藏情况等,制作一份手抄报,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参考答案
A基础练习
一、字词大闯关
1. 麦子,经验,保存,设计,节省,创举,符号,欧洲
2. 作坊(zuō),一乘轿子(shèng),溜达(liū),鸟笼(lóng)
3. 摊(摊位)贩(商贩)吏(官吏)作(作业)
滩(沙滩)饭(吃饭)史(历史)昨(昨天)
二、句子小天地
1. 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盛开如盘,有的花瓣卷曲,有的颜色鲜艳,有的香气扑鼻。
2. 仿佛我置身于花海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丽。
三、课文小回顾
1.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北宋都城汴梁
2. 画作大小、画作内容、画作艺术价值
B能力提升练习
一、阅读理解
1.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2. 很多,形态各异
3. 店铺和行人,行人
4. 列数字,非常小
二、综合运用
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来到《清明上河图》的展览现场。这幅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杰作,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华景象。你们看,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有各种店铺、作坊、酒楼、茶馆等,还有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们。这幅画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还体现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卓越成就。希望大家能够仔细欣赏,感受这幅画的独特魅力。
C拓展创新练习
一、创意绘画略
二、资料收集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