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课标要求: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学习目标:掌握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
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试想:1.如果当时甘英从汉朝步行到古罗马需要多长时间? 2.这么长的距离,古代罗马和汉朝竟然有了直接的联系,那么他们是怎么联系的呢?
3.汉帝国我们已经学过,罗马帝国又是怎么建立的呢?
新课引入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三、文明的交流
目录
四、习题检测
古代文明的扩展
(一)农耕文明
材料1:农业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孤立的、闭塞的。但它也具有一定的扩张性和外向性,原因在于:其一,农业文明的发展,使文明区内人口愈来愈多,人口在激增的情况下便有可能离开文明中心而向四周迁徙。其二,农业文明物质资料手段的先进性和可靠性,极易为文明周边原始部落所了解、所模仿,从而发展农业。其三,农业的先进性使生产出现了剩余,从而使一部分人能脱离农业而从事工商业,而工商业在本质上又是需要与外界交往的。
——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材料2:部落社会无法与生产率高得多的文明社会相对抗。诸文明社会之所以会生产率更高,是因为它们是建有国家机构的阶级社会,国家机构能从农民身上榨取税收和租金来供养国王、朝臣、官吏、军事首领。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阅读材料和教材第一段,分析古代农耕文明扩展的原因?
(1) 必要性:农耕文明的发展需要新的土地、金属、劳动力和马匹等,人地矛盾凸显;统治阶级要追求更多土地以获得税收。
1、扩展的原因
(2) 可能性:①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②较高的劳动生产率;③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3)根本原因:农业生产工具改进促使生产力提升
2、文明扩展的表现
公元前15世纪图特摩斯三世时埃及疆界
(疆域最大)
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统一后的疆域
(1)古埃及文明的扩展
问题:阅读课本并观察下图说明古代埃及文明类型、扩展的方向、方式及原因。
方向:古埃及文明向东北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新王国时期,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
原因:受自然条件影响(尼罗河南部高山深谷的阻隔)
方式:武力征服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类型:农耕文明
(2)西亚文明的扩展
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两河流域的统一,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
亚述帝国不仅统一了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
问题:阅读课本并观察下图说明古代西亚文明类型、扩展的方向、方式?
扩展方向: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
方式:武力征服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类型:农耕文明
◎公元前十五世纪的埃及
◎汉谟拉比时期的古巴比伦王国
◎亚述帝国(公元前650年左右)亚述帝国兵种
(3)、农耕文明扩展方式及特点
扩展方式:武力征服
特点:以自身领土为基础,呈面状扩展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情境探究
亚述帝国的扩张
亚述地处底格里斯河上游,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和高牧业。在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中,居民可通过冶铁制造出当时先进的武器或铁农具。集权式管理系统使其拥有很强的战车队、骑兵、步兵以及先进的作战技术。公元前7世纪初,亚述王在掠夺奴隶和财富的过程中,征服了巴比伦、叙利亚、部分小亚细亚,甚至埃及,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帝国。
——摘编自[苏]柯瓦辽夫《古代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公元前7世纪亚述帝国顺利扩张的社会因素。
(1)生产力水平较高,农业、畜牧业发达。
(2)社会分工较为发达。
(3)掌握了冶铁技术,武器较为先进。
(4)集权式管理系统的实施。
(5)军队强大、作战技术先进。
(二)海洋文明
材料一 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约公元前630年前后,铁拉岛七年无雨,颗粒无收,于是铁拉人用抽签的办法从每两兄弟中选一人到非洲殖民。中签者泪流满面地离开家乡,结成生死与共的患难弟兄,终于在异乡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希罗多德《历史》
材料二 到公元前8世纪初,这种经济上的自给自足因人口压力而遭到破坏。渴望土地的农民不得不到海上去当海盗、商人或殖民者,或者如时常发生的那样,三者兼而事之。到公元前5世纪时,包括黑海在内的整个地中海地区环布繁盛的希腊殖民地,这些殖民地成为与母邦一模一样的海外城邦。 ……古代希腊人利用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在200年左右的时间里,建立了许多殖民地。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阅读材料和教材第一段,分析古代海洋文明扩展的原因?
必要性:(1)城邦政治斗争的产物(陶片放逐法)
(2)工商业发展需要(原料和奴隶来源而另辟新路)
(3)城邦资源少,人口过剩,贫富分化(为了谋生)
1、扩展的原因
可能性: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先进。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
2、文明扩展的表现
问题:阅读课本并观察下图说明古代希腊文明扩展的方向、方式?
扩展方向:古希腊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众多城邦国家。
扩展方式:以移民方式展开殖民扩张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2、文明扩展的表现
阅读材料,分析古代希腊文明扩展的特点?
古希腊文明扩展的特点:
1、沿海岸线建城邦,呈线状分布;
2、主要在地中海沿岸和黑海沿岸;
3、利用希腊高超的航海技术进行扩张。
3、海外城邦独立于母邦,没有形成统一帝国。
4、殖民城邦与母邦是平等关系。
5、移民的方式。
材料一 希腊的海外殖民不仅和古代一般的民族迁移不同,更与近现代资本主义侵略有别,海外殖民通常由某一城邦发起,即母邦,母邦把部分公民迁移到海外另立家园,即为子邦——殖民城邦,而殖民城邦与母邦在政治经济关系上都是平等的。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材料二 我们居住的位于费西斯河(黑海最东部的一条河)与赫丘利柱石(直布罗陀海峡两边耸立的海岬)之间的区域只是大地的一小部分,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古希腊]柏拉图著,王晓朝译《柏拉图全集》第1卷
希腊移民的结果,没有建立起一个大的殖民帝国,没有形成像中国那样大一统的局面,各城邦对外开放,希腊和东方各国以及希腊各城邦之间商业和贸易联系十分频繁。他们从东方学到了炼铁和铸铜技术,使手工业如冶金、造船和制陶业及工商业都得到发展。
希腊殖民扩张运动从前八世纪起,历时两百年之久。这个划时代的运动使各城邦产生了由于一种共同的血统、语言、文化和宗教而联合起来的觉醒意识,它改变了整个地中海世界面貌,并把希腊文明传播到更远、更广的地方去。
结合材料分析希腊殖民扩张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影响:(1)古希腊的殖民扩张缓解了古希腊城邦发展过程中的内部矛盾。(2)扩大了希腊人的活动范围,使希腊人接触到西亚、埃及和更广大的地区,对希腊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3)加强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4)促进了被殖民地区的开发。(5)给被殖民地区带来了一定的破坏和灾难。
3、文明扩展的影响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结合所学,概括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扩展有什么不同?
文明类型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主要代表 古埃及、古巴比伦、亚述帝国 古希腊
扩展区域 西亚和北非的部分地区 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
扩展方式 武力战争(征服) 移民(殖民)
特 点 被征服者服从征服者 殖民城邦独立自主,不受母邦控制
影响因素 ①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②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③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①自身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优势;
②自然条件的限制(多山、少地);
③工商业的发达程度。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古代文明的各自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古代大帝国的兴起
古代文明的扩展
古代文明扩展影响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古代世界的帝国
前17—13世纪末
赫梯帝国
前16—11世纪末
埃及新王国
亚述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前8世纪
前6世纪—前4世纪晚期
前336年—前323年
前27年—1453年
早期帝国
地跨三洲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1.兴起条件: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
2.代表
(1)早期帝国:赫梯、埃及新王国和公元前8世纪以后的亚述都已经是统治范围比较广大的国家,这些国家后来也被称为帝国。
(2)波斯帝国 (3)亚历山大帝国(4)罗马帝国
波利斯宫殿遗址(大流士一世)
1、波斯帝国(BC550年——BC330年)
(1)兴起: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
(2)统治范围: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整个世界所有的国王,从北部到南部的海洋···都带着丰厚的贡物来到巴比伦并吻了我的脚。”——居鲁士二世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史料阅读
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
李铁匠选译《古代伊朗史料选辑》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制度:君主专制制度
阅读史料指出波斯帝国在国家治理上实行的制度是什么并简要分析?
1、波斯帝国
分析:这则材料突出了波斯国王作为专制君主的地位。国王的王权来自神,是正义的象征,可以奖赏或者制裁任何臣民,任何人都不得挑战国王的权威。
(3)国家治理:
①中央: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君权神授)
②地方:行省制度—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
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由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
④经济:发行官方货币,但民众纳贡主要是实物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1、波斯帝国
波斯浮雕
左图反映了被征服者向统治者纳贡的情景。尽管波斯发行了官方货币,但民众缴纳的主要是实物,包括粮食、牲畜和各种土特产。这实质上反应了?
统治者对被征服者的剥削
(4)灭亡:
公元前4世纪晚期,被马其顿所灭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1、波斯帝国
材料:希腊存在着一种与葡萄酒文化相应的“洗尸礼”仪式:就是在人死之后,用葡萄酒清洗尸体,把葡萄酒作为献给死者的礼物。亚历山大大帝曾进行史无前例的大远征,打败了亚洲最强大的波斯帝国,甚至进攻到遥远的印度河流域。尽管为此远征而死亡的士兵人数达到数万之多,但这位国王仍然为所有的希腊战死者举行了希腊式的“洗尸礼”。——《葡萄酒的世界史》
(1)建立: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灭亡波斯帝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2)统治措施:①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统治等大权集于一身。②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
“山不走到我这里来,我就到它那里去”
“把世界当做自己的家乡”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阅读课本及文字材料和图片概括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及统治措施
2、亚历山大帝(BC336年——BC323年)
希腊化:指亚历山大东征(BC334-BC323)后的三个世纪里,古希腊文明和西亚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相融合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希腊文化东方化的过程
希腊化的影响和意义
希腊化时代不仅在政治、文化、哲学和科学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扩展和创造,还在物质和精神方面表现了东方对西方的反动。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对后世的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腊化时代的结束标志着罗马对最后一个希腊化国家的征服,结束了这一历史进程
知识拓展
3、罗马帝国(BC27年——1453年)
(2)统治范围: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先后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把整个地中海变成罗马的内海。
(3)统治:
君主制(中央)+行省制(地方)
在扩张过程中,罗马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
以罗马法维系统治
1世纪产生于巴勒斯坦的基督教,到4世纪 末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1)兴起: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在伊朗高原崛起
促进了罗马工商业贸易繁荣;不利于革新技术;奴隶起义冲击帝国统治。
2世纪初的罗马帝国
罗马法不是一个法律文本,是指公元前6世纪未至公元7世纪一千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罗马法并不是在一开始就是一部完整的法律,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罗马法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而演变,呈现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罗马法的发展阶段
1.起源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习惯法: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损害平民利益,引起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2)成文法
①标志: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②特点:《十二铜表法》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明晰。
③影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_但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广大奴隶、平民仍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背景 特点 适用范围
公民法 公罗马共和国时期,实行公民法 ①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缺乏灵活与变通; ②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方面,而涉及个人财产等问题的私法规范不够完善。
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万民法 ①罗马对外扩张使民族矛盾凸显; ②商品经济和贸易发展,经济活动中产生新问题。 ③公民法无法应对罗马纠纷。 扩张带来的新变化。 ①简洁灵活,实用有效; ②不触动原有公民法体系; ③注重调解贸易和财产等经济和民事
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2.发展一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罗马法的发展阶段
3.完备阶段:汇纂《民法大全》(体系完备)
6世纪初(南北朝),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为重振罗马帝国的雄风,组织法学家将历代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编纂并颁布了《民法大全》。《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被认为仅次于《圣经》,其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
3、罗马帝国
(4)繁荣:
①在罗马帝国统治下,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
②由于奴隶和广大平民的辛勤劳动,帝国内不同地区经济
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的发展,帝国在1-2世纪空前繁荣。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史料 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为商品汇聚地的描绘是: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一编者摘译自阿利斯提德的演说《致罗马》英文版
以下史料表明罗马城
是当时世界性商业都市
3、罗马帝国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原因
①内部危机:政治腐败,经济发展停滞;庞大的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的存在导致严重社会危机;②外部危机:边境外族的威胁等。
材料 3世纪中期爆发的巴高达运动,虽被镇压,但前后延续了100多年,沉重打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此后,奴隶、隶农、贫农不断起义。4世纪末,日耳曼人中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不断起义,多次打败罗马军队。罗马帝国内外交困,于395年分为东西两个帝国。
阅读以下材料及课本概括罗马帝国衰亡原因及表现
表现
①3世纪之后,罗马帝国陷人危机。②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③5世纪后期,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
文明的交流
三、文明的交流
1趋势: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
2表现
农耕技术 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
冶铁技术 起源于西亚,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1)技术传播
(2)文化传播
①神话: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
②雕塑:希腊最初的雕塑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塑,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③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
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 多种字母。
西方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
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
原因:腓尼基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商业比较发达。为方便记录,人们发明了由22个字母(“腓尼基字母”)组成的文字。
三、文明的交流
思考:为什么字母文字会广泛流行
(1)自身优势:符号少,有固定顺序,每个字母都有固定读音,书写简便,易于记忆。
(2)促进因素:古代亚非欧交界地区先后兴起一系列大帝国,经济文化交往密切,文明交流互鉴。
三、文明的交流
(3)中西交流
①早在波斯帝国时期,中国的丝绸已到达地中海东岸。
②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中途受阻返回,但到达了波斯湾沿岸,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密切了与西亚的联系。
③罗马在征服地中海东部地区后,当地商人也有意向东,尝试与汉朝建立直接联系。
④2世纪,已经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此后,罗马商人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
三、文明的交流
丝绸之路——经贸交流之路
(1)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并立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两大强国之间缺乏官方的直接往来,但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了经贸和文化交流。
(2)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经贸往来频繁,文化交流频繁,中国先进的农业、水利、冶金等技术传向西方,而域外的乐舞、服饰、饮食等也纷纷传入中原。
三、文明的交流
古典时代(公元前500一公元500年)之前,远距离贸易存在很大的风险。在古典时代,首先,统治者出于军事和管理国家的目的,大力投资修建道路和桥梁,客观上促进了国内贸易的发展。其次,当古典时代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对抗和冲突时,整个欧亚大陆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就会出现一派和平的气息。一摘编自[美]杰里 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根据示意图并结合材料,概括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特点,并分析古代远距离贸易发展的条件。
(1)特点:陆路与水路交通线并行;交往路线漫长,途经地区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
(2)条件:道路的修筑和交通的发展便利了国内贸易;帝国的不断扩大促进了不同文明间联系的加强;和平的环境降低了远距离贸离的风险;跨区域商路的形成提供了远距离贸易的条件;统治者的支持。
本课小结
古代世界的帝国
与文明的交流
古代文明的扩展
原因: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了扩张的潜能
表现:古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
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
古希腊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
古代世界的帝国
波斯帝国:君主专制与君权神授、行省制、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亚历山大帝国:君主专制与君权神授、行省制、推广希腊文化
罗马帝国:奴隶制的发展、基督教发展为罗马帝国国教。
文明的交流
技术传播:农耕技术、冶铁技术等的传播
文化传播:神话传说、字母文字等的传播
中西交流:通过丝绸之路
习题检测
1.在皮尔丘遗址(今巴基斯坦)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孔雀帝国时期的钱币窖藏,其中出土了几枚由亚历山大帝国发行的钱币和一些带有地中海元素的艺术品。这些文物可用来直接说明( )
A.两大帝国之间长期的贸易往来
B.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文化传播
C.地中海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东西方文明早期物质文化交流
D
2.下列有关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曾经侵入到印度河流域
②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③都对外进行了侵略扩张的战争
④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C
3.罗马体育运动的历史非常久远,早期罗马国家的少年们一般练习游泳、角力、拳斗、疾跑和跳跃等竞技性运动。罗马帝国时期法学家乌尔比安论述“如果在厮打、混斗或拳击中,人将他人杀死,而这事发生于公开的竞赛里,可以得到法律的宽恕,但这不得适用于奴隶,因为只有生来自由人才进行公开竞赛。”上述材料说明,罗马( )
A.体育活动促进罗马国家发展
B.体育运动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
C.法律保障自由人的体育权力
D.体育比赛只有自由人才能参加
B
4.罗马统治意大利半岛时,很多罗马名人都有七八个兄弟。等凯撒征服高卢之后,多数罗马公民家庭也就只有2—3个孩子。屋大维征服埃及之后,越来越多的罗马年轻人连婚姻都放弃了。屋大维于是出台《正式婚姻法》规定选举公职人员,在得票相同的情况下,按照多子女、有子女、已婚者、独身者的顺序排名。这本质上反映了( )
A.凸显集体利益至上理念
B.法律是罗马国家治理的主要手段
C.剥夺了公民的婚姻生育自由
D.突出反映了罗马帝国的特征
A
5.阿富汗一处公元1世纪的遗址中墓主的装饰品有骑海豚少年金领别针、半裸的女神阿洛狄忒垂饰、雕着女神像用希腊语刻着雅典娜名字的戒指、印度制造的象牙梳、罗马提比略皇帝金币、刻着汉字的中国铜镜。这些出土物反映出当时( )
A.汉朝与罗马建立了直接联系
B.希腊文化成为中亚文化主流
C.罗马帝国内部经济联系加强
D.中亚是东西文明的连接地带
D
6.有学者指出,罗马海外殖民地容纳了罗马殖民者和当地人,一个个殖民地也就充当了罗马和当地发生接触的门户。它让从属于不同聚落和文化的族群混杂而处,对罗马世界观向外延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该学者意在说明,罗马的海外殖民( )
A.缓和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
B.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基础
C.促进了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
D.推动了宗主国文化的传播
D
7.文明的传承与互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波斯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交通的便利,币制的统一等都是促进交流的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波斯统治者……尽量不以残暴的方式控制被征服人民,而是采取宽容大度的姿态,这种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使得许多古老文明在失去其所依赖的国家和政体之后,还能将其精神遗产融入新生的文明之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波斯帝国推动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影响。
(1)有利条件: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行省制等政治制度的实行);良好的道路系统提供便利的交通;币制的统一;相对开明的政策。
7.文明的传承与互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
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
(2)根据材料二,概述阿拉伯帝国在文明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2)阿拉伯人广泛翻译西欧古典文献,从而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并融合东西方文化,形成阿拉伯文化,后来传回西欧,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复兴。
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如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谢谢观赏